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他会喜欢酒体比较均衡的葡萄酒,正如他喜欢的饮酒状态是“微醺”,平衡是林殿理不同于其他葡萄酒讲师的一种风格:忠实地将原来的东西表达出来,呈现出没有矫饰的自然之美。
北京的5月,算不上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但葡萄酒推广会尤其多。
12日下午,我和我的同事如约和林殿理老师进行对话的时候,他刚刚结束一场西班牙里奥哈产区的一个专题培训,规模不大的培训会居然吸引了赵凡、陆江、齐绍仁等多名知名专业人士前往——看来林殿理的魅力和里奥哈的魅力都不小。
混搭着清新风格的文艺范,坦率地讲,林殿理本人比我在任何媒体上看到的照片都要帅气很多。他是个极其平和的人,采访过程中不断有“粉丝”过来和他话别,他会礼貌地进行回应:语速不紧不慢、待人彬彬有礼,基本符合我对一个来自台湾的葡萄酒专栏作家的全部想象。
早年在家人和自我之间找平衡,毕业后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平衡,现在在写作和讲课之间找平衡,林殿理现在所呈现给人的状态基本是一种近乎平淡的平和:课堂上没有口若悬河的表达但依然会让人印象深刻,文字里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但同样会让读者受益匪浅。正如他会喜欢比较酒体均衡葡萄酒,正如他喜欢的饮酒状态是“微醺”,平衡是林殿理不同于其他葡萄酒讲师的一种风格:忠实地将原来的东西表达出来,呈现出没有矫饰的自然之美。
一份礼物改变人生
如果没有那份礼物,林殿理的人生或许会有另一个轨迹,也可能会平淡很多。
从小喜欢绘画的他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无奈选择了去学会计。毕业后,林殿理开始了长达8年的广告设计生涯:“以我的个性,很难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想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当时我认为广告设计对我来说是这样一个点。”但即使是在4A公司,广告设计行业真实的情况还是无休止的加班和开会,“压力很大,客户会在最后一刻还要去修改方案。”林殿理开始逐渐厌恶这种状态:“常常会有虚脱的感觉。”
2002年的某一天,林殿理收到了一份改变其人生轨迹的礼物——朋友从法国带回来的一瓶波尔多葡萄酒。“别人送的礼物,总想弄清楚是什么。”林殿理开始上网查阅各种资料,但查完资料自己更加迷惑,更搞不清楚这个复杂的分级。
彼时的台湾和大陆一样,一些网络社区开始兴起,带着对“神秘礼物”的好奇,他加入了一个葡萄酒爱好者的网络社区,开始只是参与一些品酒活动,后来慢慢想去分享自己的品酒心得,人生的另一扇门从此被打开。
仅有热爱是不够的
“最重要的、明显的转折点是2004年开始给《品醇客》做特约葡萄酒记者,”林殿理回忆道,这个身份不仅让他在报道台湾葡萄酒活动的时候更加如鱼得水,还使他得到了很多去国外酒庄采访的机会,对各地葡萄酒的理解也逐渐丰富。
“我是个喜欢自由的人,”2007年到上海后,林殿理并没有马上开始葡萄酒培训,而是以葡萄酒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开了一些专栏:“但靠稿费养活自己真的很难,”2009年,林殿理考了一些证书,开始做葡萄酒培训,2010年初,Denis的品酒课堂在上海开启,从那天起,林殿理似乎已经注定这辈子无法离开葡萄酒了。
从2002年接触葡萄酒,到2012年成为专家级的人物,非科班出身的林殿理,其葡萄酒之路算不上传奇,但依然可以算做一个励志的样本。林殿理认为,自己并没有多少天赋:“要以葡萄酒为生,热爱是最重要的,但仅有热爱是不够的,必须要加上耐心和持续力,葡萄酒是需要长时间去积累的一个职业。”
“从未后悔过这个选择,目前的中国市场对培训的需求很大,”林殿理说:“我自己做过很多工作,我知道如何去平衡。”
写作和培训之间找到平衡
“讲课不是我最自然的状态。”当我问到如何在写作和培训之间找平衡的时候,林殿理的回答多少出乎我的意料:“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但品酒、讲课是个需要现场分享的过程,需要和大家互动,我觉得这样会使我自己避免陷入一个自闭的状态。”林殿理很喜欢这种动静结合且相对自由的生活:“我觉得自己可以掌握这种平衡度,觉得太静的时候,我会多做些活动,但如果太闹了,我会停下来,写作、思考。”
对于写作,林殿理有着自己的计划:“每年写一本最好。”而据他透露,自己的下一本书将是一部充满着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品:“应该会加入很多绘本,有很多自己手绘的素描。”——从小喜欢绘画的林殿理又一次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Q&A对话
《酒世界》:07年以前,您一直都在台湾,台湾的葡萄酒市场是什么状况?
林殿理:台湾市场比较小;目前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不像大陆,变化非常快。现在的台湾市场葡萄酒氛围很好,消费者也不用担心买到假酒,价格也比较合理。所以我们这种做葡萄酒推广的人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了(笑)。
《酒世界》:您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满意吗?有没有后悔过这个选择?
林殿理:没什么值得后悔的,市场对葡萄酒人才的需求很大。我觉得每个进入葡萄酒行业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来调整自己的方向,有人做销售厉害可以来做市场、有创意天赋的可以来做行销,我觉得自己可以做做知识传播。
《酒世界》:有观点认为,中西餐之间的差异是葡萄酒难以在中国走进家庭消费的重要原因,您怎么看待葡萄酒和中餐的搭配?
林殿理:我的书中重点提到过这个问题。实际上,相对于西餐,中餐确实比较平衡,但我觉得对于搭餐而言,应该放开一些,不需要过分去强调一些禁忌,当然,我们会给大家一些基本的原则,除此之外,我觉得,只要开心就好。总体而言,我对葡萄酒在中国以后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酒世界》:如果自喻为一款酒,您觉得自己是哪一款?
林殿理:具体什么样一款酒我没思考过。但我觉得自己会像一个陈年后但依然保持一定活力的红酒,有一定积淀,但依然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具体到品种,赤霞珠这种比较强劲的品种不适合我,我倒觉得田帕尼优(Tempranillo)、桑娇维塞(Sangiovese)这种具备了一些当地风土味的品种比较符合我。
《酒世界》:您在为葡萄酒做推广的时候是以一种什么理念来做的?
林殿理:正像很多酿酒师谈到酿酒理念时经常说的那样:酒就在葡萄园里面,我只是很忠实的把上帝赋予的东西表达出来。其实我做传播也是一样,我会尽量把葡萄酒本身最真实的部分分享给大家,我不喜欢用那种太浮夸的方式,当然,每个人都会加入自己的风格。
北京的5月,算不上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但葡萄酒推广会尤其多。
12日下午,我和我的同事如约和林殿理老师进行对话的时候,他刚刚结束一场西班牙里奥哈产区的一个专题培训,规模不大的培训会居然吸引了赵凡、陆江、齐绍仁等多名知名专业人士前往——看来林殿理的魅力和里奥哈的魅力都不小。
混搭着清新风格的文艺范,坦率地讲,林殿理本人比我在任何媒体上看到的照片都要帅气很多。他是个极其平和的人,采访过程中不断有“粉丝”过来和他话别,他会礼貌地进行回应:语速不紧不慢、待人彬彬有礼,基本符合我对一个来自台湾的葡萄酒专栏作家的全部想象。
早年在家人和自我之间找平衡,毕业后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平衡,现在在写作和讲课之间找平衡,林殿理现在所呈现给人的状态基本是一种近乎平淡的平和:课堂上没有口若悬河的表达但依然会让人印象深刻,文字里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但同样会让读者受益匪浅。正如他会喜欢比较酒体均衡葡萄酒,正如他喜欢的饮酒状态是“微醺”,平衡是林殿理不同于其他葡萄酒讲师的一种风格:忠实地将原来的东西表达出来,呈现出没有矫饰的自然之美。
一份礼物改变人生
如果没有那份礼物,林殿理的人生或许会有另一个轨迹,也可能会平淡很多。
从小喜欢绘画的他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无奈选择了去学会计。毕业后,林殿理开始了长达8年的广告设计生涯:“以我的个性,很难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想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当时我认为广告设计对我来说是这样一个点。”但即使是在4A公司,广告设计行业真实的情况还是无休止的加班和开会,“压力很大,客户会在最后一刻还要去修改方案。”林殿理开始逐渐厌恶这种状态:“常常会有虚脱的感觉。”
2002年的某一天,林殿理收到了一份改变其人生轨迹的礼物——朋友从法国带回来的一瓶波尔多葡萄酒。“别人送的礼物,总想弄清楚是什么。”林殿理开始上网查阅各种资料,但查完资料自己更加迷惑,更搞不清楚这个复杂的分级。
彼时的台湾和大陆一样,一些网络社区开始兴起,带着对“神秘礼物”的好奇,他加入了一个葡萄酒爱好者的网络社区,开始只是参与一些品酒活动,后来慢慢想去分享自己的品酒心得,人生的另一扇门从此被打开。
仅有热爱是不够的
“最重要的、明显的转折点是2004年开始给《品醇客》做特约葡萄酒记者,”林殿理回忆道,这个身份不仅让他在报道台湾葡萄酒活动的时候更加如鱼得水,还使他得到了很多去国外酒庄采访的机会,对各地葡萄酒的理解也逐渐丰富。
“我是个喜欢自由的人,”2007年到上海后,林殿理并没有马上开始葡萄酒培训,而是以葡萄酒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开了一些专栏:“但靠稿费养活自己真的很难,”2009年,林殿理考了一些证书,开始做葡萄酒培训,2010年初,Denis的品酒课堂在上海开启,从那天起,林殿理似乎已经注定这辈子无法离开葡萄酒了。
从2002年接触葡萄酒,到2012年成为专家级的人物,非科班出身的林殿理,其葡萄酒之路算不上传奇,但依然可以算做一个励志的样本。林殿理认为,自己并没有多少天赋:“要以葡萄酒为生,热爱是最重要的,但仅有热爱是不够的,必须要加上耐心和持续力,葡萄酒是需要长时间去积累的一个职业。”
“从未后悔过这个选择,目前的中国市场对培训的需求很大,”林殿理说:“我自己做过很多工作,我知道如何去平衡。”
写作和培训之间找到平衡
“讲课不是我最自然的状态。”当我问到如何在写作和培训之间找平衡的时候,林殿理的回答多少出乎我的意料:“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但品酒、讲课是个需要现场分享的过程,需要和大家互动,我觉得这样会使我自己避免陷入一个自闭的状态。”林殿理很喜欢这种动静结合且相对自由的生活:“我觉得自己可以掌握这种平衡度,觉得太静的时候,我会多做些活动,但如果太闹了,我会停下来,写作、思考。”
对于写作,林殿理有着自己的计划:“每年写一本最好。”而据他透露,自己的下一本书将是一部充满着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品:“应该会加入很多绘本,有很多自己手绘的素描。”——从小喜欢绘画的林殿理又一次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Q&A对话
《酒世界》:07年以前,您一直都在台湾,台湾的葡萄酒市场是什么状况?
林殿理:台湾市场比较小;目前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不像大陆,变化非常快。现在的台湾市场葡萄酒氛围很好,消费者也不用担心买到假酒,价格也比较合理。所以我们这种做葡萄酒推广的人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了(笑)。
《酒世界》:您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满意吗?有没有后悔过这个选择?
林殿理:没什么值得后悔的,市场对葡萄酒人才的需求很大。我觉得每个进入葡萄酒行业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来调整自己的方向,有人做销售厉害可以来做市场、有创意天赋的可以来做行销,我觉得自己可以做做知识传播。
《酒世界》:有观点认为,中西餐之间的差异是葡萄酒难以在中国走进家庭消费的重要原因,您怎么看待葡萄酒和中餐的搭配?
林殿理:我的书中重点提到过这个问题。实际上,相对于西餐,中餐确实比较平衡,但我觉得对于搭餐而言,应该放开一些,不需要过分去强调一些禁忌,当然,我们会给大家一些基本的原则,除此之外,我觉得,只要开心就好。总体而言,我对葡萄酒在中国以后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酒世界》:如果自喻为一款酒,您觉得自己是哪一款?
林殿理:具体什么样一款酒我没思考过。但我觉得自己会像一个陈年后但依然保持一定活力的红酒,有一定积淀,但依然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具体到品种,赤霞珠这种比较强劲的品种不适合我,我倒觉得田帕尼优(Tempranillo)、桑娇维塞(Sangiovese)这种具备了一些当地风土味的品种比较符合我。
《酒世界》:您在为葡萄酒做推广的时候是以一种什么理念来做的?
林殿理:正像很多酿酒师谈到酿酒理念时经常说的那样:酒就在葡萄园里面,我只是很忠实的把上帝赋予的东西表达出来。其实我做传播也是一样,我会尽量把葡萄酒本身最真实的部分分享给大家,我不喜欢用那种太浮夸的方式,当然,每个人都会加入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