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血管造影(ACG)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 对80例经心脏彩超检查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介入手术,其中室间隔缺损24例、动脉导管未闭50例、肺动脉狭窄6例。所有患者手术前进行心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CDFI)检查,测量缺损和狭窄处直径;术中进行心血管造影监测封堵器/球囊是否安放到位。术后采用心脏彩超检查有无残余分流。结果 采用ACG和CDFI测量得到的病变直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术中根据造影显示调整封堵器/球囊位置,24小时后所有患者都不存在残余分流。结论 心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一样能准确测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病变处直径,并能指导封堵器/球囊的安放,在先天性心脏病中介入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心血管造影;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先天性畸形中最为常见的一类。而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狭窄(PS)三者又是最常见的CHD。介入治疗是近几年新兴的CHD治疗手段,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的畸形患儿,虽然费用高但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介入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评估病情、选择合理的介入方法和正确的实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80例,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0.17-14周岁,平均年龄(3.1±8.9)岁,其中VSD24例,PDA50例,PS6例。患者主要以心脏杂音,活动后或哭泣时四肢末端青紫并伴有心慌、胸闷、气喘等症状入院。所有患者经采用超声筛选确认为CHD。
1.2 方法
1.2.1 心血管造影(ACG)检查方法 将日本东芝DSA造影机,调至ACG模式,调整参数。常规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造影检查,经导管校正后,利用自带软件分别测得:VSD,缺损直径;PDA,最窄处直径;PS,瓣环直径。
1.2.2 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PHILIP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首先对患者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判断观测判断心室、心房及主要血管的位置、结构和连接关系,再运用多普勒血流图测量心内、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2 结 果
2.1 ACG和ECHO检查后病变直径的比较 经造影测得的VSD缺损处直径、PDA最窄处直径、PS瓣环径均略低于超声检测所得值,但两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2.2 ACG和ECHO诊断CHD的准确性比较及ACG在介入手术中的指导作用 本次研究发现心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均能准确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准确率为100%,两者均能较为准确的显示病变位置、形态和大小。
采用ACG监测能清晰指导介入手术的实施和封堵器/球囊的正确选择,手术完成发现有2例患者存在残余分流。对这两例患者进行心脏彩超跟踪检查,24小时内都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术后2天卧床静养,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42±1.34),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后遗症。出院2周后电话随访78例患者的入院症状(四肢末端青紫并伴有心慌、胸闷、气喘等)消失。
3 讨 论
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狭窄(PS)三者都属于潜伏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这类心脏的左右两侧血流循环途径之间异常的通道。静息状态由于心脏体循环(左半侧)的压力大于肺循环(右半侧)压力,血流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运动量大、啼哭、屏气时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动静脉血混合,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其中以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为明显。VSD、PDA、PS严重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及时治疗。
随着介入诊疗技术和器材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介入治疗已取代传统外科手术,被广泛运用于部分CHD的治疗。介入手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判断病变位置和程度,心血管造影一直被认为是CHD诊断的金标准[1],近年来超声心动图以其简单易行、无创伤的优点而被临床普遍采纳。本次研究发现心血管造影和超声检查都能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而且两种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种检查测得的VSD缺损处直径、PDA最窄处直径、PS瓣环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我们心血管造影(ACG)仍是值得推荐的CHD诊断手段。
文献报道[3]和本次研究都证实ECHO诊断所测得的病变直径略大于ACG测得值,这是由于超声受“多普勒溢出效应”和胸骨障碍造成的,因此ACG能较为准备的评估的病变直径,相对较为正确的指导封堵器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惠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751.
[2] 张晓军,张新荣,唐文伟,等.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3):177- 180.
[3] 孙立军,江海寿,李军,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数字造影和超声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729- 733.
【关键词】 心血管造影;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先天性畸形中最为常见的一类。而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狭窄(PS)三者又是最常见的CHD。介入治疗是近几年新兴的CHD治疗手段,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的畸形患儿,虽然费用高但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介入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评估病情、选择合理的介入方法和正确的实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80例,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0.17-14周岁,平均年龄(3.1±8.9)岁,其中VSD24例,PDA50例,PS6例。患者主要以心脏杂音,活动后或哭泣时四肢末端青紫并伴有心慌、胸闷、气喘等症状入院。所有患者经采用超声筛选确认为CHD。
1.2 方法
1.2.1 心血管造影(ACG)检查方法 将日本东芝DSA造影机,调至ACG模式,调整参数。常规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造影检查,经导管校正后,利用自带软件分别测得:VSD,缺损直径;PDA,最窄处直径;PS,瓣环直径。
1.2.2 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PHILIP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首先对患者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判断观测判断心室、心房及主要血管的位置、结构和连接关系,再运用多普勒血流图测量心内、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2 结 果
2.1 ACG和ECHO检查后病变直径的比较 经造影测得的VSD缺损处直径、PDA最窄处直径、PS瓣环径均略低于超声检测所得值,但两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2.2 ACG和ECHO诊断CHD的准确性比较及ACG在介入手术中的指导作用 本次研究发现心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均能准确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准确率为100%,两者均能较为准确的显示病变位置、形态和大小。
采用ACG监测能清晰指导介入手术的实施和封堵器/球囊的正确选择,手术完成发现有2例患者存在残余分流。对这两例患者进行心脏彩超跟踪检查,24小时内都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术后2天卧床静养,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42±1.34),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后遗症。出院2周后电话随访78例患者的入院症状(四肢末端青紫并伴有心慌、胸闷、气喘等)消失。
3 讨 论
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狭窄(PS)三者都属于潜伏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这类心脏的左右两侧血流循环途径之间异常的通道。静息状态由于心脏体循环(左半侧)的压力大于肺循环(右半侧)压力,血流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运动量大、啼哭、屏气时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动静脉血混合,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其中以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为明显。VSD、PDA、PS严重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及时治疗。
随着介入诊疗技术和器材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介入治疗已取代传统外科手术,被广泛运用于部分CHD的治疗。介入手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判断病变位置和程度,心血管造影一直被认为是CHD诊断的金标准[1],近年来超声心动图以其简单易行、无创伤的优点而被临床普遍采纳。本次研究发现心血管造影和超声检查都能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而且两种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种检查测得的VSD缺损处直径、PDA最窄处直径、PS瓣环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我们心血管造影(ACG)仍是值得推荐的CHD诊断手段。
文献报道[3]和本次研究都证实ECHO诊断所测得的病变直径略大于ACG测得值,这是由于超声受“多普勒溢出效应”和胸骨障碍造成的,因此ACG能较为准备的评估的病变直径,相对较为正确的指导封堵器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惠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751.
[2] 张晓军,张新荣,唐文伟,等.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3):177- 180.
[3] 孙立军,江海寿,李军,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数字造影和超声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729- 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