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怎样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觉得说话是关键。学果学生表达能力强,他写作文就不成问题。因此,我在低年级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做好片段作文的启蒙工作,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注重学生说话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想说,有话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教师愉快的教,学生轻松的学,我利用各种机会或手段,创设一种.愉悦的情景。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直观感知法
根据说话内容的需要,把学生组织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让他们感受景物的美,发现社会生活的美,从而再现美,创造美。例如:秋天到了,我组织学生到河边、山上观察秋天的景色,体会秋天的美:“田野里,稻谷黄了,到处一片金黄,风儿轻轻吹来,像是翻起金色的波浪……”学生兴趣可浓啦,不仅觉得好玩,而且在老师的指导观察下,会说许多优美的句子,这样学生的印象可深啦,通过实际的观察再来学习第三册第一课后的说话:秋天有哪些景物。同学们自然有话可说,还能模仿或创造一些优美的语句。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有说有笑的呈现出秋天的美,不知不觉中,头脑中便有了秋天的模样,这样一下笔,便能很快的形成一段片段。
2.多媒体激趣发
有些说话的内容比较空洞,学生不予理解,因此,需要借助一些电教设备来进行,比如说:第三册里面,有一课的说话要求学生当导游,介绍你曾去过的风景名胜。学生连“导游”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怎么说呢。于是我把一段导游的话录了下来,放给孩子们听。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而且初步体会到导游说话的语气、内容等,然后再放一段有关风景名胜的录像,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不少孩子听了还能提出问题,这样孩子们便有话可说,争着当导游。
3.情绪体验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增长见识,体验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例如上品德与生活中“客人到我家”时让学生扮演小品后在上看图说话《懂礼貌的孩子》。让学生听故事后,或表演后再来学习第三册的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一课。孩子们有了一定的情緒体验,就有了说的兴趣,也有了说的内容。
4.采取各种教学形式,创设和谐的表达氛围
针对个别学生不愿上台表达的情况,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教学形式,比如说:在小组之内讲,比赛讲把想说的话讲给自己喜欢的东西听等……总之要培养孩子爱说、敢说的精神。
二、充分利用图画,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说得好
1.引导学生看“清”图画内容,看“懂”图的意思
看“清”图画,就是要对图上的所有的人物、事物一一地仔细观察。看“懂”图画就是要通过仔细观察,理解图画内容,讲了什么人物、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样。从而引导学生捕捉事物现象的能力,把观察到的事物看全、看清、看准、看懂。
2.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图看“活”
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自己的思考,联系自己的体会,把图上没有的内容想象出来,让图画上“静”的东西“动”起来。例如在教学??回乡偶书??一课中待学生大概了解诗意后,看看作者回乡的情景。那位老爷爷会和孩子们说什么呢?,孩子们都七嘴八的说:那些小孩都会问:“老爷爷,你从哪儿来?我们怎么没有见过你?”老爷爷会说:‘‘孩子们呀,我是你爷爷们的朋友,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这里啦,那时你们还没出生呢……”孩子们都会很惊奇,争着要把老爷爷带到他的家里,和爷爷见面,听听他们的故事。老爷爷会想些什么?他会想:哎,
都这么多年啦,不知我那老家的房子怎样啦……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
3.引导学生说一段完整的话
待学生看懂图意后,就引导学生怎样说一句连贯的话。一般都要求学说清楚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样。先让学生自言自语的说,接着前后两人交换说,找出对方的优缺点,然后抽好、中、差的学生分别上台练习说话,最后由学生评议,找出其成功的地方,不足的地方。对于稍差一点的学生,找出其闪光点,多给以鼓励,激发兴趣。
总之,“说”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我们应该把他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有兴趣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以后的习作打下基础,为学生的生活打下基础。
一、注重学生说话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想说,有话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教师愉快的教,学生轻松的学,我利用各种机会或手段,创设一种.愉悦的情景。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直观感知法
根据说话内容的需要,把学生组织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让他们感受景物的美,发现社会生活的美,从而再现美,创造美。例如:秋天到了,我组织学生到河边、山上观察秋天的景色,体会秋天的美:“田野里,稻谷黄了,到处一片金黄,风儿轻轻吹来,像是翻起金色的波浪……”学生兴趣可浓啦,不仅觉得好玩,而且在老师的指导观察下,会说许多优美的句子,这样学生的印象可深啦,通过实际的观察再来学习第三册第一课后的说话:秋天有哪些景物。同学们自然有话可说,还能模仿或创造一些优美的语句。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有说有笑的呈现出秋天的美,不知不觉中,头脑中便有了秋天的模样,这样一下笔,便能很快的形成一段片段。
2.多媒体激趣发
有些说话的内容比较空洞,学生不予理解,因此,需要借助一些电教设备来进行,比如说:第三册里面,有一课的说话要求学生当导游,介绍你曾去过的风景名胜。学生连“导游”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怎么说呢。于是我把一段导游的话录了下来,放给孩子们听。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而且初步体会到导游说话的语气、内容等,然后再放一段有关风景名胜的录像,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不少孩子听了还能提出问题,这样孩子们便有话可说,争着当导游。
3.情绪体验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增长见识,体验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例如上品德与生活中“客人到我家”时让学生扮演小品后在上看图说话《懂礼貌的孩子》。让学生听故事后,或表演后再来学习第三册的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一课。孩子们有了一定的情緒体验,就有了说的兴趣,也有了说的内容。
4.采取各种教学形式,创设和谐的表达氛围
针对个别学生不愿上台表达的情况,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教学形式,比如说:在小组之内讲,比赛讲把想说的话讲给自己喜欢的东西听等……总之要培养孩子爱说、敢说的精神。
二、充分利用图画,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说得好
1.引导学生看“清”图画内容,看“懂”图的意思
看“清”图画,就是要对图上的所有的人物、事物一一地仔细观察。看“懂”图画就是要通过仔细观察,理解图画内容,讲了什么人物、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样。从而引导学生捕捉事物现象的能力,把观察到的事物看全、看清、看准、看懂。
2.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图看“活”
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自己的思考,联系自己的体会,把图上没有的内容想象出来,让图画上“静”的东西“动”起来。例如在教学??回乡偶书??一课中待学生大概了解诗意后,看看作者回乡的情景。那位老爷爷会和孩子们说什么呢?,孩子们都七嘴八的说:那些小孩都会问:“老爷爷,你从哪儿来?我们怎么没有见过你?”老爷爷会说:‘‘孩子们呀,我是你爷爷们的朋友,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这里啦,那时你们还没出生呢……”孩子们都会很惊奇,争着要把老爷爷带到他的家里,和爷爷见面,听听他们的故事。老爷爷会想些什么?他会想:哎,
都这么多年啦,不知我那老家的房子怎样啦……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
3.引导学生说一段完整的话
待学生看懂图意后,就引导学生怎样说一句连贯的话。一般都要求学说清楚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样。先让学生自言自语的说,接着前后两人交换说,找出对方的优缺点,然后抽好、中、差的学生分别上台练习说话,最后由学生评议,找出其成功的地方,不足的地方。对于稍差一点的学生,找出其闪光点,多给以鼓励,激发兴趣。
总之,“说”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我们应该把他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有兴趣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以后的习作打下基础,为学生的生活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