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河北省承德县刘杖子乡香菇产业发展为样本,对其香菇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大而化”的发展过程进行阐述,分析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生产经营模式对香菇生产的影响,进一步论证了创新生产模式对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以期能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有效更实用的经验。
[关键词] 农业生产模式 现代农业 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29-01
前言
刘杖子乡作为承德县的一个偏远乡镇,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农业产业落后,如何能够探索出一个科学、合理、适宜本地发展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当地香菇产业快速发展,达到富民增收的目的,是摆在当地政府和全乡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几年来,当地政府、企业和群众通过对传统农业不增产,现代农业欠发达这种“怪圈”进行深度思考,积极探索、有益尝试、超前谋划、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与理念,成功探索出一条切合实际的香菇发展之路。
一、浅析承德县刘杖子食用菌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刘杖子乡香菇生产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其生产经营模式主要经历了个体化生产模式、集体化生产模式和“五统一”生产模式三个阶段。
1.个体化生产模式分析
1.1个体化生产模式
2008年前后,当地村民看到邻近县区的百姓通过种植食用菌富裕起来,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引进了香菇种植,当时,种植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种植,总面积约30亩。经过3年的发展,大部分种植户由于管理粗放,技术有限、经验不足,种植所需的配套设备投入不到位,出菇率不稳定,效益不高,对香菇种植的前景失去希望,種植面积逐年减少,产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1.2优劣分析
优势: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利用自家的耕地及简单生产设备,资金投产少,风险小。
劣势:一是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户与户之间的沟通少,生产技术不规范、经验不足,产量低;二是产品缺乏竞争力,家庭式的粗加工并且采用直接销售,是属于产业链的最低端,附加值不高,相应的收益低。三是销售市场渠道单一性,基地生产的食用菌都是依赖周边地区的客商实地前来购买,没有持久稳定的销售渠道,依赖性强,因而受市场波动大。
2.集体化生产模式分析
2.1集体化生产模式
为了推进香菇产业发展,2011年,当地政府通过招商的方式引入投资商,实施集体化生产经营模式,即由投资商出资承包土地,成立香菇种植基地,建设菇棚,购买相应的生产设备,组织生产,各农户以雇佣的方式到基地务工,赚取相应的工资。经过一年发展,由于投资商实力不足、管理不善、效益低下,入不敷出等原因,当年就陷入了连地租都缴付不起的困境。
2.2优劣分析
优势:一是基地的运营管理模式采取基地 投资商 农户模式,投资商以资金技术方式投资,农户以劳动力赚取工资,实现了技术、资金、人力三重资源的优化整合;二是农户以务工的方式赚取工资,收益稳定,无风险。
劣势:一是食用菌行业的准入资金、技术门槛相对较高,采用大面积种植,因技术失误、管理不到位,资金运转不畅等问题,容易造成较大损失;二是农户的工资有限,实行“大锅饭”式的管理,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因投资商的意志,决定着产业的发展。
3.“五统一”生产模式分析
3.1“五统一”生产模式
2012年,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香菇种植产业,当地政府再次通过招商,又引进了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食用菌企业——北京中菌公司,注册成立金历菌业有限公司,在收购原基地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了占地1000亩的产业基地。为确保香菇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当地政府在总结几年来生产经验的基础上,与企业进行认真研究,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最终确定采用统一原料和菌棒制作、统一种植、统一标准建棚、统一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形成了“配料—制袋—蒸料灭菌—接种—发菌—出菇—采收—冷藏—销售”闭合式生产体系。没有意愿或缺乏能力建棚养殖的农民,可到园区务工,获取稳定工资收入。愿意到园区企业租棚种菇的,公司以保护价收购,保证菇农每斤纯收益不低于1元。在园区拥有土地的,可每年获得每亩1000元的地租收入,也可自建棚加入公司经营之中,收益由企业和农户按棚室投入比例进行分配,资产归建棚者所有。经过两年的实践,该生产经营模式适合了香菇的发展,使当地的香菇产业走上了快车道。
3.2优劣分析
一是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在“产 销”一体化运营中,刘杖子乡香菇产业借力中菌公司的销售渠道,确定了销量,稳定了价格,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二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技术瓶颈。香菇种养成败的关键在于制种和菌棒制作,相比以往容易出现菌种污染事故的作坊式生产,通过统一菌棒制作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加之专业技术人员实时指导栽培和管理,让“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可以种得出香菇”。三是恰当地协调了企业与农户利益。企业方面,实行“五统一”模式,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适当利润。农户方面,实际上是担当了生产线上的产业工人角色,多劳多得,除自建棚农户外不直接承担风险。
4.总体论述
几年来,刘杖子乡香菇生产模式经过不断的摸索——改进——创新,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当地香菇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推进香菇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目前占地2000亩,年生产菌袋1200万棒,年出产香菇1.2万吨的产业规模,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越夏香菇产业基地和全市标准最高、品质最优、效益最好的食用菌产业园区。直接带动全乡剩余劳动力800余人务工就业,年增加农民收入860万元。
二、结论
通过承德县刘杖子香菇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说明,推进农业产业,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对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采用科学的手段,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生产经营模式。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不仅对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而且对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生态化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磊,李学工.基于大规模定制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经济,2012(8).
[2]卢良恕.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J].中国工程科学2008(5)
[3]张晓山.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发展现代农业[J].农业经济问题,2009(7).
[关键词] 农业生产模式 现代农业 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29-01
前言
刘杖子乡作为承德县的一个偏远乡镇,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农业产业落后,如何能够探索出一个科学、合理、适宜本地发展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当地香菇产业快速发展,达到富民增收的目的,是摆在当地政府和全乡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几年来,当地政府、企业和群众通过对传统农业不增产,现代农业欠发达这种“怪圈”进行深度思考,积极探索、有益尝试、超前谋划、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与理念,成功探索出一条切合实际的香菇发展之路。
一、浅析承德县刘杖子食用菌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刘杖子乡香菇生产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其生产经营模式主要经历了个体化生产模式、集体化生产模式和“五统一”生产模式三个阶段。
1.个体化生产模式分析
1.1个体化生产模式
2008年前后,当地村民看到邻近县区的百姓通过种植食用菌富裕起来,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引进了香菇种植,当时,种植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种植,总面积约30亩。经过3年的发展,大部分种植户由于管理粗放,技术有限、经验不足,种植所需的配套设备投入不到位,出菇率不稳定,效益不高,对香菇种植的前景失去希望,種植面积逐年减少,产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1.2优劣分析
优势: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利用自家的耕地及简单生产设备,资金投产少,风险小。
劣势:一是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户与户之间的沟通少,生产技术不规范、经验不足,产量低;二是产品缺乏竞争力,家庭式的粗加工并且采用直接销售,是属于产业链的最低端,附加值不高,相应的收益低。三是销售市场渠道单一性,基地生产的食用菌都是依赖周边地区的客商实地前来购买,没有持久稳定的销售渠道,依赖性强,因而受市场波动大。
2.集体化生产模式分析
2.1集体化生产模式
为了推进香菇产业发展,2011年,当地政府通过招商的方式引入投资商,实施集体化生产经营模式,即由投资商出资承包土地,成立香菇种植基地,建设菇棚,购买相应的生产设备,组织生产,各农户以雇佣的方式到基地务工,赚取相应的工资。经过一年发展,由于投资商实力不足、管理不善、效益低下,入不敷出等原因,当年就陷入了连地租都缴付不起的困境。
2.2优劣分析
优势:一是基地的运营管理模式采取基地 投资商 农户模式,投资商以资金技术方式投资,农户以劳动力赚取工资,实现了技术、资金、人力三重资源的优化整合;二是农户以务工的方式赚取工资,收益稳定,无风险。
劣势:一是食用菌行业的准入资金、技术门槛相对较高,采用大面积种植,因技术失误、管理不到位,资金运转不畅等问题,容易造成较大损失;二是农户的工资有限,实行“大锅饭”式的管理,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因投资商的意志,决定着产业的发展。
3.“五统一”生产模式分析
3.1“五统一”生产模式
2012年,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香菇种植产业,当地政府再次通过招商,又引进了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食用菌企业——北京中菌公司,注册成立金历菌业有限公司,在收购原基地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了占地1000亩的产业基地。为确保香菇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当地政府在总结几年来生产经验的基础上,与企业进行认真研究,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最终确定采用统一原料和菌棒制作、统一种植、统一标准建棚、统一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形成了“配料—制袋—蒸料灭菌—接种—发菌—出菇—采收—冷藏—销售”闭合式生产体系。没有意愿或缺乏能力建棚养殖的农民,可到园区务工,获取稳定工资收入。愿意到园区企业租棚种菇的,公司以保护价收购,保证菇农每斤纯收益不低于1元。在园区拥有土地的,可每年获得每亩1000元的地租收入,也可自建棚加入公司经营之中,收益由企业和农户按棚室投入比例进行分配,资产归建棚者所有。经过两年的实践,该生产经营模式适合了香菇的发展,使当地的香菇产业走上了快车道。
3.2优劣分析
一是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在“产 销”一体化运营中,刘杖子乡香菇产业借力中菌公司的销售渠道,确定了销量,稳定了价格,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二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技术瓶颈。香菇种养成败的关键在于制种和菌棒制作,相比以往容易出现菌种污染事故的作坊式生产,通过统一菌棒制作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加之专业技术人员实时指导栽培和管理,让“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可以种得出香菇”。三是恰当地协调了企业与农户利益。企业方面,实行“五统一”模式,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适当利润。农户方面,实际上是担当了生产线上的产业工人角色,多劳多得,除自建棚农户外不直接承担风险。
4.总体论述
几年来,刘杖子乡香菇生产模式经过不断的摸索——改进——创新,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当地香菇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推进香菇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目前占地2000亩,年生产菌袋1200万棒,年出产香菇1.2万吨的产业规模,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越夏香菇产业基地和全市标准最高、品质最优、效益最好的食用菌产业园区。直接带动全乡剩余劳动力800余人务工就业,年增加农民收入860万元。
二、结论
通过承德县刘杖子香菇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说明,推进农业产业,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对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采用科学的手段,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生产经营模式。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不仅对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而且对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生态化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磊,李学工.基于大规模定制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经济,2012(8).
[2]卢良恕.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J].中国工程科学2008(5)
[3]张晓山.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发展现代农业[J].农业经济问题,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