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比萘芬片口服与特比萘芬凝胶合用治疗手足癣疗效观察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片口服与特比萘芬凝胶合用治疗手足癣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观察特比萘芬片口服与特比萘芬凝胶合用治疗手足癣及单独特比萘芬凝胶外用治疗手足癣临床疗效 结果:用药后2周联合组明显优于单用特比萘芬凝胶组 结论:特比萘芬片口服与特比萘芬凝胶合用治疗手足癣疗效好。
  關键词:特比萘芬片;特比萘芬凝胶;手足癣
  中图分类号:R75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086-01
  2012年 7-10月笔者采用特比萘芬片 (商品名:倍佳,保定步长天浩治药有限公司生产)与特比萘芬凝胶(商品名:唯达宁,修正药业集团通化市治药有限公司)合用治疗手足癣50例,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 及排除标准 临床诊断明确的手足癣,真菌直接镜检阳性 ;年龄19-62岁,男女不限,征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均可入选。排除标准1 对特比萘芬片及特比萘芬凝胶过敏者23个月内系统应用过抗真菌药者31个月内 外用过抗真菌药者 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5 塘尿病者 6银屑病患者7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缺陷者8肝肾功能异常者。
  1.2一般资料 入选100例患者均来自本科门诊,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 各50例。治疗组男15例,女35例,年龄19-62岁,平均37.5岁,病程2周-20年,平均3.4年;对照组男13例,女37例,年龄20-60岁,平均 35.8岁 , 病程 3周-15年,平均 4.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 病程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特比萘芬片口服250mg ,每天1次 ,特比萘芬凝早晚各1次,疗程4周;对照组特比萘芬凝早晚各1次,疗程4周,在治疗的第2,4周和停药1周时均要求患者复诊1次,由一名专科 医师观察记录患者皮损变化,不良反应及做皮损处皮屑真菌镜检,并评价疗效。
  1.4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在初诊、治疗的第2周、第4周、停药1周时进行症状和体征评分,按0 -3 分评分:0分=无,1分=轻,2分=中,3分=重。各项指标评分之和既为患者的病情总积分。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为皮损、症状完全消失,积分下降指数为100%,真菌镜检阴性;显效为积分下降指数≥60%,瘙痒程度,明显减轻 ,真菌镜检阴性或可见少量破碎、变形的菌丝、孢子;进步为积分下降指数≥20%,真菌镜检阴性或阳性;无效为分下降指数<20%,甚至皮损和症状继续加重,真菌镜检阳。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5安全性观察 手足癣患者在初诊、疗程结束时复诊,分别血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并详细记录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表现、程度,并判断是否与特比萘芬片有关。因发生不良反应而终止者计入本次疗效观察,但计入不良反应中。
  1.6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见表2.1
  治疗第2周时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第4周时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x2=0.04,p>0.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2=6.62,p<0.05);停药1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6.14,p<0.05)。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2例出现灼热、次痛、皮肤干燥、红斑、瘙痒。但症状较轻,为终止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0%,4.00%,差异无显著性(x2=2.52,p>0.05)
  3讨论
  手足癣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临床以局部红斑、丘疹、水疱、鳞屑为主要表现,自觉瘙痒,如长期搔抓刺激,局部皮肤可浸润肥厚呈苔癣样变,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1。由于皮肤癣菌的抵抗力强,易隐藏在角质层,使本病容易反复发作,较难根治。特比萘芬片是一种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可抑制真菌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角鲨烯在菌体内聚集,抑制角鲨烯环化酶,高浓度可抑制皮肤癣菌摄入甲硫氨酶,增加腺苷摄入及内生呼吸节奏使真菌活力受损。口服特比萘芬片吸收快。特比萘芬片口服与特比萘芬凝胶合用治疗手足癣具有协同作用,增强了杀菌活性,优于单一用药。特比萘芬片口服副作用少,特比萘芬凝胶能迅速渗入皮肤角质层,并可长时间保留,病人较好一从性。治疗2周时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2.00%和60.00%,临床疗效随时间推移而上升,治疗4周时分别为80.00%和68.00%,绝大多数患者通过4周治疗能够临床痊愈,且停药1周后局部仍能发挥延续作用。提示特比萘芬片口服与特比萘芬凝胶合用治疗手足癣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86-18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三伏天艾灸加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夏季三伏天艾灸加穴位贴敷93例。[结果]临床控制44例,显效32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7%。[结论]三伏天艾灸加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 三伏天 艾灸 穴位敷贴  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082-01  慢性支气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079-01  随着医学的发展、发病机制的不断明晰及新药的开发应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新的突破,然而随着药物品种的日益增多,不合理用药现象也随之增多,影响疗效,增加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规范临床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危害,提高疗效则显得日益重要。  消化系统药物大致分为:(1)抗酸药(包括碱性抗酸药、H2受体拮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中医中药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祛风泻火化瘀止痛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进行疗效评价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3.90%和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95%和80.49%,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1998年国际头痛学会分类委
期刊
摘要:临床对于中药免煎颗粒的需求正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它较传统中药汤剂具有疗效确切、质量保证、安全性能高等特点,但在其应用和推广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以质控标准和临床疗效为基础,不断改进,方可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药免煎配方颗粒;优点;不足之处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077-01  中药免煎配方颗粒又称中药颗粒饮片,是指按照中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米非司酮及MTX联合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剖宫产疤痕处妊娠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选取确诊的剖宫产疤痕处妊娠22例,先应用米非司酮口服及MTX注射,使HCG下降,再经腹腔镜电切局部病灶。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成功,保留了子宫,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结论:有剖宫产史妇女再次妊娠时应警惕CSP,应用米非司酮及MTX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疤痕处妊娠效果满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三种手术方式的各自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初步确诊为卵巢良性肿瘤并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11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34例,(B组)经阴道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的患者36例,(C组)经腹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病例40例,对比分析三组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平均体温高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 三组间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云南白药酊浸泡法治疗轻度甲沟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轻度甲沟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碘伏消毒后,浸泡云南白药酊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碘伏湿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3.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导致B---胡萝卜素血症的食物类型,拓宽诊断及护理思维。方法: 回顾B—胡萝卜素血症的食物种类。结果:过量食用黄色深緑色生物色素导致B----胡萝卜素血症,需积极追问饮食史,停服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多饮水等综合治疗方案,并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四肢末梢黄染逐渐消退。 结论:详细询问患者病史,饮食,心理护理对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B----胡萝卜素血症 富含胡萝卜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乙先螺旋霉素治疗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将我院治疗的肺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使用阿莫西林治疗,治疗组使用阿莫西林联合乙先螺旋霉素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5%(38/4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7%(28/42),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平均5.5d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仙鹤复方提取复配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接种H22的昆明种小鼠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中药仙鹤复方复配物高、低剂量组、顺铂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用药后对三组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动物体重以及对肿瘤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 中药仙鹤复方复配物高、低剂量组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47.2%和64.2%,但两组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和体重未发生明显改变;顺铂组小鼠的抑瘤率为84.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