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边城》的人,演绎了一段美丽而伤感的爱情故事,沈从文以此揭示了故事中浓呛的悲剧味,深刻表达了对湘西边城人的人文观照和真挚爱意。在《边城》以及湘西系列作品之中,忧愁无处不见,这恰是沈从文悲天悯人情怀的映照。对那些湘西水山世界里的人,沈从文倾注了无尽的感动和欣赏。以水来知人,以人来知愁,以愁更来知人,走近湘西人,走近沈从文。
关键词:边城;那人;忧愁;沈从文
沈从文眼中的人类世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对人类,他是以怎样的视角来观照的,我们不妨再来看看《边城》世界的那些人,进而以求管窥知全貌。
《边城》里的人,首推翠翠,她“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简直就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人,美丽、善良、淳朴,健康、纯洁、自然。她美丽,善良,淳朴犹如韫玉,自然造化玉成了她,青山绿水滋养了她的明眸,阳光雨露滋润了她的心灵,四季惠风丰满了她的肌肤,一整个的“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她“是一种生命的现象,是一种本能地和自然融汇一体的的气质,是跟风、跟日、跟树、跟绿水青山一样的一种生命。也就是说,她是没有沾染人世间的一切是非功利思想,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的境界,是不含渣滓,纯净透明的世界。”
其次就是老船夫,翠翠的爷爷,年届古稀,忠厚善良,勤于职守,很是古道热肠,长年以摆渡为业,与翠翠相依为命。再有者,就当属天保和傩送,兄弟俩“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凡从小乡城里出身的年青人所能够作的事,他们无一不作,作去无一不精”,他们刚健有为,勇武豪爽,并且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不倚势凌人。这些边城的人,这些独特的边城人,代表的是中国另一些地方的另一些人,在他们身上,千年古风赫然可见,原始、自然、蓬勃,应该是民族生命力绵延不绝的内核动力。这些特殊的,地处西南偏僻,几乎不为外界所知,近乎桃花源里的人,建构了边城独特的风景,演绎了一段美丽得使人忧郁的爱情故事:城外小溪边,老船夫和小孙女翠翠相依为命。城里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看上了翠翠。端午节的水边邂逅,使翠翠朦胧的情窦微开于傩送。天保失望难遣,驾船离家创生活,不料意外遇难。傩送因为哥哥天保的遇难而心生郁结,也驾船出外。一个暴风雨之夜,老船夫心忧猝然发病而逝世,空留翠翠一人,等候着心中那个人归来。浓郁的边地异域山水光色,沁人心脾的是浓郁的乡土气息,伴随乡土气息而来的,更是浓浓的诗意,这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生死不渝的爱情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秀一方水土。边城茶峒,山光水色美不胜收,俊男靓女纯洁无瑕,芸芸众生和谐并处。边城山水美,风俗美,人情美。读着小说里的文字,无字无句不让人深浸于美的享受,内心深处升腾起朵朵理想的白云,心灵的小溪澄澈明净而又汩汩流响,深切地感受着一种别样的人生,一种和谐美致的人生,正如沈从文自己说说的那样,“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样的人生形式,简直就是诗意的人生,边城中的人,似乎个个蕴涵着诗性,翠翠就是最完美的诗意结晶,她依水而生,傍山成长,“在风日里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她明慧温柔,体贴乖顺,“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这样的淳朴,这样的轻盈纯洁,像一首不忍凌辱的诗。就连她心目中的爱也无不充满诗意,自从见到二老之后,便“沉默了一个晚上”,摆渡时也不时想起遇见二老的场景,挂念着,如浆下的水流哗哗而动,似“不见君子,忧心忡忡”,见到二老之后,却故意装作不在意,其实心中砰然而动,又似“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老船夫,终生摆渡,尽职尽责,毫无懈怠,重义轻利,拒收别人的钱财,就是迫于船客坚决非给不可而无奈收受了,也将那些钱财买些茶叶砌成热茶让船客们解渴解疲。他深深地关心着翠翠,希望孙女有个好的归宿,然后他自己才可以安心的死去,这样充满人性的形象又何尝不是一首美丽的诗。至于二老,他本来就具有诗人的禀赋,有着一付陶人的金嗓子,是唱赞情歌的好手,很有“诗人性格”,什么是诗人性格,海德格尔曾说过,“诗人的天职在于还乡”,和翠翠一样,二老他生于乡间,长于山村,习惯水性,浸染山情,他安守乐土,更甚者宁拒碾坊而要心属摆渡夫,这或许就是他的诗人性格吧。
正因有此,才表现出了边城的人情美,才吸引了翠翠那颗透明无邪的心。
边城的青山绿水,边城的人们,尤其是边城那些无数的翠翠们,无数的老船夫们,还有那无数的天保和傩送们,以及那些默默而又执着的杨兵马们,终于使得沈从文建构起了自己理想的希腊小庙,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建筑,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世界或有想在沙地基式的水面上建筑楼阁的人那不是我曼舞只想过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不纤巧,是我的理想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参考文献:
[1]吴立昌.“将我某种压抑的梦写在纸上”.《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复旦大学出版社.
[2]潘旭澜.重读沈从文的《边城》.《小说界》1981年创刊号.
[3]陈思和.由启蒙向民间的转向:《边城》.一江柔情流不尽.
[4]张新颖.从沈从文理解《边城》,从《边城》理解沈从文.《上海文学》2005年第八期.
[5]《沈从文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
[6]《沈从文作品欣赏》.广西教育出版社.
[7]《潜在写作:1949~1976》复旦大学出版社.
[8]王翠艳.沈从文的意义.中华读书报.2004年2月18日.
[9]沈从文仅次于鲁迅.《羊城晚报》2002年12月5日.
[10]卞毓方.沈从文的妩媚.人民日报.2001年8月4日.
[11]沈从文:作品和读者永远不老.2002年11月11日.
关键词:边城;那人;忧愁;沈从文
沈从文眼中的人类世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对人类,他是以怎样的视角来观照的,我们不妨再来看看《边城》世界的那些人,进而以求管窥知全貌。
《边城》里的人,首推翠翠,她“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简直就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人,美丽、善良、淳朴,健康、纯洁、自然。她美丽,善良,淳朴犹如韫玉,自然造化玉成了她,青山绿水滋养了她的明眸,阳光雨露滋润了她的心灵,四季惠风丰满了她的肌肤,一整个的“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她“是一种生命的现象,是一种本能地和自然融汇一体的的气质,是跟风、跟日、跟树、跟绿水青山一样的一种生命。也就是说,她是没有沾染人世间的一切是非功利思想,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的境界,是不含渣滓,纯净透明的世界。”
其次就是老船夫,翠翠的爷爷,年届古稀,忠厚善良,勤于职守,很是古道热肠,长年以摆渡为业,与翠翠相依为命。再有者,就当属天保和傩送,兄弟俩“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凡从小乡城里出身的年青人所能够作的事,他们无一不作,作去无一不精”,他们刚健有为,勇武豪爽,并且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不倚势凌人。这些边城的人,这些独特的边城人,代表的是中国另一些地方的另一些人,在他们身上,千年古风赫然可见,原始、自然、蓬勃,应该是民族生命力绵延不绝的内核动力。这些特殊的,地处西南偏僻,几乎不为外界所知,近乎桃花源里的人,建构了边城独特的风景,演绎了一段美丽得使人忧郁的爱情故事:城外小溪边,老船夫和小孙女翠翠相依为命。城里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看上了翠翠。端午节的水边邂逅,使翠翠朦胧的情窦微开于傩送。天保失望难遣,驾船离家创生活,不料意外遇难。傩送因为哥哥天保的遇难而心生郁结,也驾船出外。一个暴风雨之夜,老船夫心忧猝然发病而逝世,空留翠翠一人,等候着心中那个人归来。浓郁的边地异域山水光色,沁人心脾的是浓郁的乡土气息,伴随乡土气息而来的,更是浓浓的诗意,这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生死不渝的爱情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秀一方水土。边城茶峒,山光水色美不胜收,俊男靓女纯洁无瑕,芸芸众生和谐并处。边城山水美,风俗美,人情美。读着小说里的文字,无字无句不让人深浸于美的享受,内心深处升腾起朵朵理想的白云,心灵的小溪澄澈明净而又汩汩流响,深切地感受着一种别样的人生,一种和谐美致的人生,正如沈从文自己说说的那样,“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样的人生形式,简直就是诗意的人生,边城中的人,似乎个个蕴涵着诗性,翠翠就是最完美的诗意结晶,她依水而生,傍山成长,“在风日里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她明慧温柔,体贴乖顺,“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这样的淳朴,这样的轻盈纯洁,像一首不忍凌辱的诗。就连她心目中的爱也无不充满诗意,自从见到二老之后,便“沉默了一个晚上”,摆渡时也不时想起遇见二老的场景,挂念着,如浆下的水流哗哗而动,似“不见君子,忧心忡忡”,见到二老之后,却故意装作不在意,其实心中砰然而动,又似“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老船夫,终生摆渡,尽职尽责,毫无懈怠,重义轻利,拒收别人的钱财,就是迫于船客坚决非给不可而无奈收受了,也将那些钱财买些茶叶砌成热茶让船客们解渴解疲。他深深地关心着翠翠,希望孙女有个好的归宿,然后他自己才可以安心的死去,这样充满人性的形象又何尝不是一首美丽的诗。至于二老,他本来就具有诗人的禀赋,有着一付陶人的金嗓子,是唱赞情歌的好手,很有“诗人性格”,什么是诗人性格,海德格尔曾说过,“诗人的天职在于还乡”,和翠翠一样,二老他生于乡间,长于山村,习惯水性,浸染山情,他安守乐土,更甚者宁拒碾坊而要心属摆渡夫,这或许就是他的诗人性格吧。
正因有此,才表现出了边城的人情美,才吸引了翠翠那颗透明无邪的心。
边城的青山绿水,边城的人们,尤其是边城那些无数的翠翠们,无数的老船夫们,还有那无数的天保和傩送们,以及那些默默而又执着的杨兵马们,终于使得沈从文建构起了自己理想的希腊小庙,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建筑,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世界或有想在沙地基式的水面上建筑楼阁的人那不是我曼舞只想过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不纤巧,是我的理想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参考文献:
[1]吴立昌.“将我某种压抑的梦写在纸上”.《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复旦大学出版社.
[2]潘旭澜.重读沈从文的《边城》.《小说界》1981年创刊号.
[3]陈思和.由启蒙向民间的转向:《边城》.一江柔情流不尽.
[4]张新颖.从沈从文理解《边城》,从《边城》理解沈从文.《上海文学》2005年第八期.
[5]《沈从文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
[6]《沈从文作品欣赏》.广西教育出版社.
[7]《潜在写作:1949~1976》复旦大学出版社.
[8]王翠艳.沈从文的意义.中华读书报.2004年2月18日.
[9]沈从文仅次于鲁迅.《羊城晚报》2002年12月5日.
[10]卞毓方.沈从文的妩媚.人民日报.2001年8月4日.
[11]沈从文:作品和读者永远不老.2002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