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档电视新闻节目,大致可以容纳10至20多条新闻,如何对这些新闻稿件进行整理加工,,有序排列组合,让观众在收看节目时能把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深刻地印入脑海中呢?
传统的做法是分类串线,先重后轻,依次安排政治、经济、文体、社会、最后是国际新闻,头条新闻选择具有最大新闻价值的新闻,往后依次递减。这种编排法对头条新闻的选择非常重要,政治价值是选择头条新闻的一条重要原则。编辑在看稿的时候,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在政治上重要,有现实意义,能鼓舞士气,发人深思的新鲜事件,引导社会舆论,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中央台《新闻联播》就采用了这种编排法。它编排着眼点始终在于政治,在新闻的编排上,按新闻“当事人”的官职高低,而不是新闻信息的内在价值顺序排列,这早已经成为业内外皆知的“惯例”,国内各地方台的新闻联播,如安徽台《安徽新闻联播》也基本沿袭了这种编排方法。由于节目编排的相似,观众在收看完《新闻联播》之后,再看地方台的新闻联播,极易造成视觉疲劳。于是地方台为了提高收视率,纷纭调整播出时段,把本地新闻改到了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前的“亚黄金时间”段也即18:30左右播出,这样调整不但提高了收视率,也使地方台在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后即可同时进入全国平等的电视剧或本台名牌栏目的竞争行列,真是“一举两得”。
虽然有了应对策略,但这种一成不变的新闻编排方法,观众不是很愿意看。要让观众在一看到电视新闻就被精彩的内容,生动的形式所吸引,把新闻一条一条看下去,而不是中途换台或关机,就要注意在新闻节目编排中,懂得和宣传心理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将之运用到所编的节目中去,这就是心理编排法,它要求按观众收看心理安排新闻的先后顺序,由强刺激开头,把奇闻、珍闻和观众感兴趣的新闻穿插其中。安徽公共频道的《夜线60分》节目,采用杂志式心理编排,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交错变化,迎合了受众心理,虽然这档新闻节目长达60分,但收视率依然很高。
电视新闻编排要注意对节奏的把握,通常有几个技巧能体现新闻节目的节奏感:
一、褒贬对比法。把两条内容完全不同的新闻编排在一起。如“勇救落水儿童的好青年”后面紧接一条“危重病人被拒医院门外”,一优一劣,正反对比,会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二、长短交错,动静结合。长新闻最好和长新闻隔开,中间穿插短消息;动态画面多的新闻和静态画面为主的新闻编排在一起,这样一动一静,看起来不觉得乏味。
三、软硬搭配。这里的软新闻,指一些人情味浓、轻松、有趣或者是奇闻、珍闻。硬新闻指一些内容严肃的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等。编排上相互搭配,在题材上形成节奏。
四、集纳法。就是把几条题材和主题都相同的新闻串联在一起播出,造成声势,给观众留下印象。如把各单位“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闻编排在一起播出,引起观众的注意。
总之,一档新闻节目,同样的稿件,在编排上的不同,播出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这就要在编排上多下功夫。事实上编排方法也在不断地演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电视新闻也由原来的预制式向直播式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也由原来简单的排列组合向“创作型”过渡。
尤其在新闻现场直播时,外采记者随时都可以采用微波发回现场报道,针对这样的情况,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巧妙地把正在发生的新闻安排到节目中播出。同时电视新闻节目的直播,给观众参与节目互动提供了机会,观众可以通过发短信、上网等形式就正在播出的新闻内容,参与节目讨论,发表看法。
另外,在新闻直播中不间断地拉滚字幕,把最新的没有来得及编入节目中的新闻运用字幕形式呈现给观众,增加节目的信息量和时效性。
其次,电视特技手法的增多,也使新闻在编排时能够充分地突出重要新闻和观众感兴趣的新闻,吸引受众的眼球。例如:新闻节目在不影响纪实性的情况下,使用待技手法制出的导视和新闻提要等,既调动了受众的感情、兴趣和注意力,又使新闻节目形式有所变化,不显呆板,提高了收视率。
以上这几种新闻直播时采用的编排手法在安徽公共频道的《夜线60分》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值得借鉴。综上所述,电视新闻编排既是有章可循,又不能一成不变。这就需要编辑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
传统的做法是分类串线,先重后轻,依次安排政治、经济、文体、社会、最后是国际新闻,头条新闻选择具有最大新闻价值的新闻,往后依次递减。这种编排法对头条新闻的选择非常重要,政治价值是选择头条新闻的一条重要原则。编辑在看稿的时候,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在政治上重要,有现实意义,能鼓舞士气,发人深思的新鲜事件,引导社会舆论,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中央台《新闻联播》就采用了这种编排法。它编排着眼点始终在于政治,在新闻的编排上,按新闻“当事人”的官职高低,而不是新闻信息的内在价值顺序排列,这早已经成为业内外皆知的“惯例”,国内各地方台的新闻联播,如安徽台《安徽新闻联播》也基本沿袭了这种编排方法。由于节目编排的相似,观众在收看完《新闻联播》之后,再看地方台的新闻联播,极易造成视觉疲劳。于是地方台为了提高收视率,纷纭调整播出时段,把本地新闻改到了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前的“亚黄金时间”段也即18:30左右播出,这样调整不但提高了收视率,也使地方台在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后即可同时进入全国平等的电视剧或本台名牌栏目的竞争行列,真是“一举两得”。
虽然有了应对策略,但这种一成不变的新闻编排方法,观众不是很愿意看。要让观众在一看到电视新闻就被精彩的内容,生动的形式所吸引,把新闻一条一条看下去,而不是中途换台或关机,就要注意在新闻节目编排中,懂得和宣传心理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将之运用到所编的节目中去,这就是心理编排法,它要求按观众收看心理安排新闻的先后顺序,由强刺激开头,把奇闻、珍闻和观众感兴趣的新闻穿插其中。安徽公共频道的《夜线60分》节目,采用杂志式心理编排,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交错变化,迎合了受众心理,虽然这档新闻节目长达60分,但收视率依然很高。
电视新闻编排要注意对节奏的把握,通常有几个技巧能体现新闻节目的节奏感:
一、褒贬对比法。把两条内容完全不同的新闻编排在一起。如“勇救落水儿童的好青年”后面紧接一条“危重病人被拒医院门外”,一优一劣,正反对比,会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二、长短交错,动静结合。长新闻最好和长新闻隔开,中间穿插短消息;动态画面多的新闻和静态画面为主的新闻编排在一起,这样一动一静,看起来不觉得乏味。
三、软硬搭配。这里的软新闻,指一些人情味浓、轻松、有趣或者是奇闻、珍闻。硬新闻指一些内容严肃的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等。编排上相互搭配,在题材上形成节奏。
四、集纳法。就是把几条题材和主题都相同的新闻串联在一起播出,造成声势,给观众留下印象。如把各单位“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闻编排在一起播出,引起观众的注意。
总之,一档新闻节目,同样的稿件,在编排上的不同,播出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这就要在编排上多下功夫。事实上编排方法也在不断地演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电视新闻也由原来的预制式向直播式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也由原来简单的排列组合向“创作型”过渡。
尤其在新闻现场直播时,外采记者随时都可以采用微波发回现场报道,针对这样的情况,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巧妙地把正在发生的新闻安排到节目中播出。同时电视新闻节目的直播,给观众参与节目互动提供了机会,观众可以通过发短信、上网等形式就正在播出的新闻内容,参与节目讨论,发表看法。
另外,在新闻直播中不间断地拉滚字幕,把最新的没有来得及编入节目中的新闻运用字幕形式呈现给观众,增加节目的信息量和时效性。
其次,电视特技手法的增多,也使新闻在编排时能够充分地突出重要新闻和观众感兴趣的新闻,吸引受众的眼球。例如:新闻节目在不影响纪实性的情况下,使用待技手法制出的导视和新闻提要等,既调动了受众的感情、兴趣和注意力,又使新闻节目形式有所变化,不显呆板,提高了收视率。
以上这几种新闻直播时采用的编排手法在安徽公共频道的《夜线60分》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值得借鉴。综上所述,电视新闻编排既是有章可循,又不能一成不变。这就需要编辑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