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职院校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也正在越来越受重视。而机械专业教学作为我国制造业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就要求了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独立自主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机械教学就必须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培養技术应用型人才。本文就深入分析了现阶段中职机械教学的现状及不足,并对此提出了中职械教学实践性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教学;改革策略
在目前的教育改革中,中职教育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而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则是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所以,这就要求了中职机械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培育高质量的综合型技术人才。但由于现阶段的中职机械教学方面仍存在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质量较差以及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故而,优化中职机械教学模式、强化其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现阶段中职院校在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中的现状
1.1 中职机械教学的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设备不齐全在中职机械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由于部分相关课程的设置结构不合理,机械实训设备不齐全,从而导致了中职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械专业教学的整体性改革,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就业。其主要表现在:当进行机械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选择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特点,以至于后期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另一方面,由于中职院校缺乏实训基地,旧设备损坏严重,而新设备又较少,所以使得实训设备不齐全,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1.2 教师过于注重基础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操作能力在目前的中职机械教学中,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专业技能的培养,直接导致了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之间的脱
节,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中职机械专业的动力,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及运用。
1.3 中职机械专业师资较少且综合素养不高,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互动在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中,由于师资较少且综合素养不高,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偏低,再加上师生之间缺
乏沟通互动,从而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表现在:中职院校的优秀师资相对较少,人才流动性也较大,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职机械专业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从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师生之间沟通不当,严重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中职学校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改革策略
2.1 通过改善教学模式,实现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在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灵活多变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对机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例如在学习与电子制造等相关的课程时,教师就可以灵活地运用模型教学的方法来进行教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模型。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废旧的物品再利用,既环保又经济,还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最终实现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
2.2 注重中职机械教学的实践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进行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其教学本身的实践性,并且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日常基础课程的学习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实训练习,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例如:在学习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技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记忆,进而利用实训实验室等实训设施,让学生在模拟车间里感受并应用所学理论,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去记忆不同形状的零件及其功能。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中职机械教学的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进行岗前实习培训,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提前就业率。
2.3 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职机械教学的改革促进中职机械教学的改革,不仅需要注重机械教学的实践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需要加强中职院校机械专业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学生就业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有互动式培养模式和订单式培养模式。从整体上看,将中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与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相结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目的性来培养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理论知识,然后在企业中来进行实习培训,毕业后对口工作。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就业率。例如:在学习与工业机器人相关的理论课程时,教师就结合企业的需求来优化课程设计,指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比如教师就可以将培养目标与企业生产相联系,将实习与就业相联系,进行综合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训训练中自己动手整理机械零件、了解零件的种类等。通过在具体的实训过程中,让学生熟悉各个机械元件的基本结构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深入体会工业机器人的制造流程。
3 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机械教学的改革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改革,而是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以及教学方式等多角度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了教师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中职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实习训练,并且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最终提高中职院校机械专业的整体学生的毕业就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江天.浅析中职机械教学改革[J].文理导航(中旬),2011(02):85.
[2]梁平.对中职机械教学改革策略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2,34:8.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教学;改革策略
在目前的教育改革中,中职教育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而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则是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所以,这就要求了中职机械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培育高质量的综合型技术人才。但由于现阶段的中职机械教学方面仍存在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质量较差以及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故而,优化中职机械教学模式、强化其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现阶段中职院校在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中的现状
1.1 中职机械教学的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设备不齐全在中职机械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由于部分相关课程的设置结构不合理,机械实训设备不齐全,从而导致了中职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械专业教学的整体性改革,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就业。其主要表现在:当进行机械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选择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特点,以至于后期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另一方面,由于中职院校缺乏实训基地,旧设备损坏严重,而新设备又较少,所以使得实训设备不齐全,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1.2 教师过于注重基础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操作能力在目前的中职机械教学中,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专业技能的培养,直接导致了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之间的脱
节,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中职机械专业的动力,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及运用。
1.3 中职机械专业师资较少且综合素养不高,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互动在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中,由于师资较少且综合素养不高,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偏低,再加上师生之间缺
乏沟通互动,从而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表现在:中职院校的优秀师资相对较少,人才流动性也较大,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职机械专业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从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师生之间沟通不当,严重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中职学校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改革策略
2.1 通过改善教学模式,实现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在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灵活多变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对机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例如在学习与电子制造等相关的课程时,教师就可以灵活地运用模型教学的方法来进行教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模型。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废旧的物品再利用,既环保又经济,还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最终实现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
2.2 注重中职机械教学的实践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进行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其教学本身的实践性,并且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日常基础课程的学习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实训练习,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例如:在学习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技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记忆,进而利用实训实验室等实训设施,让学生在模拟车间里感受并应用所学理论,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去记忆不同形状的零件及其功能。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中职机械教学的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进行岗前实习培训,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提前就业率。
2.3 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职机械教学的改革促进中职机械教学的改革,不仅需要注重机械教学的实践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需要加强中职院校机械专业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学生就业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有互动式培养模式和订单式培养模式。从整体上看,将中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与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相结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目的性来培养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理论知识,然后在企业中来进行实习培训,毕业后对口工作。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就业率。例如:在学习与工业机器人相关的理论课程时,教师就结合企业的需求来优化课程设计,指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比如教师就可以将培养目标与企业生产相联系,将实习与就业相联系,进行综合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训训练中自己动手整理机械零件、了解零件的种类等。通过在具体的实训过程中,让学生熟悉各个机械元件的基本结构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深入体会工业机器人的制造流程。
3 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机械教学的改革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改革,而是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以及教学方式等多角度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了教师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中职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实习训练,并且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最终提高中职院校机械专业的整体学生的毕业就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江天.浅析中职机械教学改革[J].文理导航(中旬),2011(02):85.
[2]梁平.对中职机械教学改革策略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