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习作教学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令人欣慰,但就现状而言,也存在种种新老问题,尤其是作文起步阶段(第二学段)的教学出现了一些错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一、错位现象
(一)教师目标不明,要求失准。一是对比《语文课程标准》二、三两个学段有关习作的表述,就会发现对阶段目标的定位是比较笼统的,仅作原则要求,实质难以界定,这给一部分教师对阶段目标的准确把握带来难度。二是与以往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是这也给老师们出了一道难题。三是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受家长压力的影响,或出于自己的文学爱好,常常用衡量公开出版的《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的标准来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作文教学目标往“文学写作”的意图上靠拢。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有些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拔高要求,把起步阶段的片断作文教成成篇作文,要求做到学生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具体,语言流畅生动。从而使小学生感到作文太难了,高不可攀,以至产生畏惧作文的心理。
(二)指导缺位或越位,方法失当。教师指导缺位。有人错误地认为习作指导会束缚学生思维,还有一部分老师面对宽泛的作文要求,干脆什么都不作指导,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中下游学生常师咬着笔杆无从下手。
实际教学中更多出现的是教师指导越位。作文指导时.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说.学生写,习惯于统一模式下的作文指导,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习作经验,习作指导总是从零开始,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
(三)教师角色易位,批改失效。当前,我们的作文批改存在一种误区,学生写完作文后只要一交给老师,似乎就是完成任务了。,老师费力批阅,按照自己的喜好, 硬加拔高。作文批改中最重要的一环,即学生“自改”作文的过程恰恰漏掉了。
(四)评价方式单一,缺少激励。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除了眉批和总批,很少采用其它方式。批语只注重习作结果,受习作目标要求过高的影响,侧重于指出问题,贬多褒少。久而久之,学生习作得不到欣赏和成功的愉悦感,兴趣丧失殆尽。
二、应对策略
(一)研读《课标》、教材,定位为本。
要深入持久全面地学习《课标》,领悟其精神实质,将基本理念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还应认真研读教材,尤其要多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不同年段教材习作的编排体系和发展变化,从而准确把握起步学段的具体要求,明确“一至四年级从写话、习作人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教师“蹲下身子看学生”,真正做到要求适當,循序渐进。一线教师要把解读《课标》、研读教材当成一项长期的任务,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二)指导把握尺度,激情为先。
1、“情动而辞发”,有感情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这样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
2、从扶到放。不论是审题、立意的指导,还是选材、表达的指导,开始时尽量详细、具体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以后要逐渐放手,最后达到能够独立作文。
3、突出重点。作文指导要少而精,不能面面俱到。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写作能力,根据每次作文的具体情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4、因材施教。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作文指导应该是雪中送炭,在他们苦于没有材料,难于表达时,要帮助他们找米下锅。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作文指导应该是锦上添花,要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面加以引导,使他们的文章写得更好一些。
(三)修改双向反馈,自改为主。
我们批改作文究竟是为了完成工作,还是为了给学生提出建议,促使他们把作文修改得更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格言,只是这个改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会学生自己改文章,对孩子而言真是一生受用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在批阅后加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进行“作文讲评,二次作文。”我校一位教师的做法值得借鉴:学生作文草稿完成后,老师酌情批阅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了解学生在本次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作文讲评,讲评后学生自我修改、同位修改或者全班交换修改,然后学生誊写作文,老师可以再酌情批阅一部分,了解学生习作的修改情况。这样子,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不加重老师的负担,还能让我们的批改确实起到作用,使得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起步作文应以段的修改为指导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四)评价形式多元,激励为上。
除了传统的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外,教师可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开设班级习作网页,发表学生习作,师生参与发帖、跟帖评价,评选“班级人气作家”和“班级批评家”等,让学生体验到被评价和参与评价的快乐。
儿童的想法和我们成人世界的认识有时差异很大。而习作评价就要保护好这种表达真实心情的勇气和习惯,不要因为我们的指导去误引,甚至伤害他们这种思想的幼苗。也许他们的思想需要矫正,但应该先让它自己真实地冒出来,自由地说出来。老师该做的是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商榷,而不是毫不留情的呵斥。评价,体现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鼓励,表达的是一种由衷的欣赏和分享。
【作者单位:昆山市实验小学 江苏】
一、错位现象
(一)教师目标不明,要求失准。一是对比《语文课程标准》二、三两个学段有关习作的表述,就会发现对阶段目标的定位是比较笼统的,仅作原则要求,实质难以界定,这给一部分教师对阶段目标的准确把握带来难度。二是与以往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是这也给老师们出了一道难题。三是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受家长压力的影响,或出于自己的文学爱好,常常用衡量公开出版的《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的标准来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作文教学目标往“文学写作”的意图上靠拢。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有些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拔高要求,把起步阶段的片断作文教成成篇作文,要求做到学生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具体,语言流畅生动。从而使小学生感到作文太难了,高不可攀,以至产生畏惧作文的心理。
(二)指导缺位或越位,方法失当。教师指导缺位。有人错误地认为习作指导会束缚学生思维,还有一部分老师面对宽泛的作文要求,干脆什么都不作指导,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中下游学生常师咬着笔杆无从下手。
实际教学中更多出现的是教师指导越位。作文指导时.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说.学生写,习惯于统一模式下的作文指导,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习作经验,习作指导总是从零开始,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
(三)教师角色易位,批改失效。当前,我们的作文批改存在一种误区,学生写完作文后只要一交给老师,似乎就是完成任务了。,老师费力批阅,按照自己的喜好, 硬加拔高。作文批改中最重要的一环,即学生“自改”作文的过程恰恰漏掉了。
(四)评价方式单一,缺少激励。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除了眉批和总批,很少采用其它方式。批语只注重习作结果,受习作目标要求过高的影响,侧重于指出问题,贬多褒少。久而久之,学生习作得不到欣赏和成功的愉悦感,兴趣丧失殆尽。
二、应对策略
(一)研读《课标》、教材,定位为本。
要深入持久全面地学习《课标》,领悟其精神实质,将基本理念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还应认真研读教材,尤其要多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不同年段教材习作的编排体系和发展变化,从而准确把握起步学段的具体要求,明确“一至四年级从写话、习作人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教师“蹲下身子看学生”,真正做到要求适當,循序渐进。一线教师要把解读《课标》、研读教材当成一项长期的任务,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二)指导把握尺度,激情为先。
1、“情动而辞发”,有感情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这样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
2、从扶到放。不论是审题、立意的指导,还是选材、表达的指导,开始时尽量详细、具体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以后要逐渐放手,最后达到能够独立作文。
3、突出重点。作文指导要少而精,不能面面俱到。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写作能力,根据每次作文的具体情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4、因材施教。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作文指导应该是雪中送炭,在他们苦于没有材料,难于表达时,要帮助他们找米下锅。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作文指导应该是锦上添花,要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面加以引导,使他们的文章写得更好一些。
(三)修改双向反馈,自改为主。
我们批改作文究竟是为了完成工作,还是为了给学生提出建议,促使他们把作文修改得更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格言,只是这个改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会学生自己改文章,对孩子而言真是一生受用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在批阅后加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进行“作文讲评,二次作文。”我校一位教师的做法值得借鉴:学生作文草稿完成后,老师酌情批阅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了解学生在本次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作文讲评,讲评后学生自我修改、同位修改或者全班交换修改,然后学生誊写作文,老师可以再酌情批阅一部分,了解学生习作的修改情况。这样子,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不加重老师的负担,还能让我们的批改确实起到作用,使得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起步作文应以段的修改为指导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四)评价形式多元,激励为上。
除了传统的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外,教师可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开设班级习作网页,发表学生习作,师生参与发帖、跟帖评价,评选“班级人气作家”和“班级批评家”等,让学生体验到被评价和参与评价的快乐。
儿童的想法和我们成人世界的认识有时差异很大。而习作评价就要保护好这种表达真实心情的勇气和习惯,不要因为我们的指导去误引,甚至伤害他们这种思想的幼苗。也许他们的思想需要矫正,但应该先让它自己真实地冒出来,自由地说出来。老师该做的是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商榷,而不是毫不留情的呵斥。评价,体现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鼓励,表达的是一种由衷的欣赏和分享。
【作者单位:昆山市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