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代的教学实践中,构建问、思、辨、行的思想政治课堂,不仅能演绎出不同的课堂韵味,更能站在灵魂高处,让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既能落实国家思想政治意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又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将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化外显。
【关键词】问、思、辨、行;核心素养;高中政治课堂构建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 规划2017年度研究项目(“强师工程”项目)的重点项目“高中思想政治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与评价的实践研究”( 2017ZQJK030)阶段性研究成果。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可养成、可塑造、可维持的。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既要落实国家思想政治意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又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素养。其外显层面包括核心知识素养和学习者态度修养,内隐层面包括能力素养、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社会层面包括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以人为本的精神。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新时代的教学实践中构建问、思、辨、行的思想政治课堂,不仅能演绎出不同的课堂韵味,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公民核心素养。
一、始于问,让质疑开花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独特的见解、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基于学生的质疑精神与问题流露。教育的真谛不仅是适应生活,而且是要打破封闭的生活,干预未来,问辨人生。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展现学生理性思维之光,培育、激发学生的问题欲望,诱导启发与思考问题,让学生充分感觉自由“问题”的畅快。
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课堂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其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想问。再次,高中政治课堂,要走进学生的现实世界,让学生能思考,有想法,理论联系实际,更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力,让学生善问。最后,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反问形式,调动学生对问题积极地进行更深入或者换角度的思考,让课堂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即深问。
如在学习“政治生活”的“民主决策”内容时,结合所在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学生提出议题:召开“疏堵”措施的评价和建议听证会。在课堂上,我们进行了模拟听证会——在某市召开的交通缓堵听证会上,听证代表除对陈述报告中提出的多项措施进行听证发言外,还分别就各自所代表的群体和所处的行业,提出了多种缓解交通堵塞的建议。学生总结模拟听证会,提出了两项措施。
措施一:限行。包括大幅提高停车费,单双号尾号限行(借鉴北京、深圳等大城市)。
措施二:扩容。包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交通规划研究。
对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再共同深入提出两个问题。
(1)针对上述举措,选择自己赞同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2)谈谈自己对该市听证会的认识。
在上述情境中,可丰富地发掘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设问上,由于没有规定针对问题的角度,并以追问的形式,为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提供了开放的视野,故学生可以从经济、政治、法律、哲学等角度谈自己的看法。例如大幅提高停车费,可提高用车成本,限制机动车的使用和运行,是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的关键;单双号尾号限行,可立竿见影地缓解交通压力,同时空气质量也能得到提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扩展公共交通专用车道,发展主城区的近距离自行车服务,可方便低碳理念的施行;加强交通规划研究,认定交通并不仅仅是道路和车辆的问题,更要从城市运行的整体去考虑。可见,该情境案例的教学,综合性很强。再以深入追问的方式,贯通多学科的视角,可充分调动与培养相关学科知识支撑的综合能力,更有助于在提升公共参与素养的同时,培养理性精神、法治意识的素养。
二、基于思,让思维灵动
思维是课堂活动的核心,课堂是师生思维碰撞的舞台。课堂思维的碰撞,包括学生与教材的思维碰撞、与自我思维的撞击、与同学思维的碰撞、与教师思维的碰撞、理论与现实的碰撞等。深度思维碰撞课堂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慧课堂,它以精准知识为主线,以优质问题为动力,以思维对话为载体,以交互反馈为保障,以能力评价为机制,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理性思维能力为目标。因此,政治教师要善于协调好教材思维、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三方的关系;善于把握住学生思维的脉搏,吃透教材思维,彰显教师思维,形成科学、明晰的教学思路,以努力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善于抓住课堂中学生蕴藏着的无限的思维张力,捕捉思维最佳讲授区、最佳讲授级和最佳讲授期,静待思维之花盛开在课堂。
如在学习“经营公司”这一内容前,就让学生分小组模拟创办公司,记录好公司的类型、名称、注册资金、经营类型等有关内容,并写出经营方案。课堂上,各小组派出代表上台发言,介绍所创办的公司,并接受同学及老师的提问。课堂通过广泛采用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进行感情与感情、思想和思想乃至心灵和心灵的深度交流。师生成为互促互进、互相激发的朋友,让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创造一种无拘無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让课堂也变得丰满、生动。
再如在“多变的价格”学习中,引入生活情境:“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以前我喜欢早上去买菜,因为早上的蔬菜比较便宜,但是后来我发现晚上买菜比较便宜,然后我就改到晚上再买。有一次我跟卖猪肉的老板砍价,跟他说便宜一些,不然留到第二天就坏掉了。没想到他跟我说,想要便宜的东西你去买萝卜吧,萝卜便宜。”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我看到学生的兴趣已经被调动了,便提出问题:“同学们,那么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晚上的猪肉要比早上的稍微便宜一些,但是却不可能低于萝卜的价格。这些东西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纷纷举手回答。生1:“因为早上的猪肉比晚上的新鲜,买的人也多,所以价格比较贵。”生2:“因为猪肉的营养价值比萝卜高,因此价格比较高。”看到学生已经掌握了要领,我便导出相关的理论:“没错,同学们,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影响价格的因素。”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创建具有思维含量的高品质课堂。 三、敏于辨,让智慧碰撞
思辨性是思想政治课堂的核心要素,教师要善于搭建“辨”的教学平台。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上,选择围绕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进行激思激辩,既能够锻炼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又能够通过多种思维合理性的冲撞、质疑、批判、辨析、联想和发散,最终期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路和措施,达成以智慧启迪智慧的效果,达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摇动一群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推动一堆云”的目的。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形式上,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以思辨为主的活动课,创设思辨专场,把小论文与小组辩论赛结合起来,开展一些主题辩论活动,或是开展一些以调查报告为主的主题活动,如“观点演说家”“你说,我听”“小现象,大讨论”等,让学生在自主组织、自主实践、自主展示的过程中,释放个性,展示自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样,让学生明确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会有立场、角度的不同;也让学生多一些主角意识,多一些理性精神,多一些责任担当;也可点燃同学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如在“经济生活”“做理智的消费者”中,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作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时,各行各业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由此他得出结论:个人的奢侈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我国有句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两种消费观念?试加以分析。
再如在“政治生活”“神圣的权利与庄严的义务”中,关于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有以下两种观点。观点一:政治自由就是人们能够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观点二:政治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问题:你认为它们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在课堂引导思辨中,首先,可以发现差异,引导学生从同学对问题的不同认识中,发现自己的判断与他人的区别。其次,让学生善于表达认识。在交流中理解别人的观点,陈述自己的理由。再次,引导学生作出判断。通过与他人观点的比较,发现哪种观点更具有合理性,哪些观点可以求同存异,哪些观点可以达成共识。最后,价值指引与行为选择。结合辨析过程进行反思,校正自己行为选择的偏差。对学生的辨析、判断和选择做出评价时,当然要鼓励他们敢于表达看法;同时也要分析不同观点的理由,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教师也要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学生表达观点时的错误,以适当的方法提示学生完善观点,纠正错误。在评价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在结论与根据之间的因果论证,结合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做出判定。
四、笃于行,臻善悟道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思想政治课,应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现行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本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探究”板块,这要求教师通过创设实践与活动课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用所悟的“道”来分析实际问题,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能力与素养;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做实实在在的校园本土研究,把生活中的问题上升为政治学科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有真实的收获。这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际中个性灵动与风采张扬,让每个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发展,让学、智、能齐头并进,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明理,笃信,践行。
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的“效率与公平”时,我通常会组织一些探究活动。一是查阅统计部门的资料,或通过访谈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哪些收入形式属于初次分配,哪些属于再分配,或统计家庭收入中来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情况,并调查人们的看法,就效率与公平的内涵展开讨论。二是可调研若干企业和家庭,了解劳动、知识、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如何参与初次分配,以“初次分配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为题撰写报告,并走访当地财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居民,评析政府利用再分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
再者,“经济生活”教学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让学生拟写广告词、模拟成立公司、模拟经理人等;“政治生活”教学可以让学生模拟联合国、模拟法庭、模拟人大代表、模拟听证会等;“文化生活”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学校的校徽、班徽、吉祥物,还可以模拟为学校或班里的最美少年写颁奖辞等;“生活与哲学”则可以由学生自创有哲学寓意的漫画、对联、小诗歌等,在开展上述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评委,参与评价。
五、结语
问,以求解其惑;思,以求通其理;辨,以求精其察;行,以求履其实。
核心素养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构建,应始于学生主动产生的疑问,主动地寻求对疑惑的解答;在思考中融会贯通,产生相对系统与完整的结论,贯通个别的事与普遍的理;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放到公众面前进行辨析,将己见与师友分享;同时,通过与师友辩论来明辨其是非得失;通过學问思辨得来的“知识”要切实付诸实践,它是用知、验知与充知的统一。
总之,通过构建问、思、辨、行的课堂,既可收获精彩课堂,也可站在灵魂高处,将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化外显。
【参考文献】
[1]杨道宇.学问思辨行:一种本土特色的教学过程思想[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04):79-84.
[2]李宜.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广西教育,2010(17):25.
[3]徐凰.“思辨性”给高中政治课堂添光彩教育[J].教育,2016(45):52.
[4]黄苏云,李欣成.认知分层理论视域下思辨能力的培育研究——以高中政治教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7(01):127-128.
[5]薛玉林.明理笃信践行——浅谈高中思想政治知意行统一教学[J].教育观察,2013(10):76-77.
【关键词】问、思、辨、行;核心素养;高中政治课堂构建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 规划2017年度研究项目(“强师工程”项目)的重点项目“高中思想政治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与评价的实践研究”( 2017ZQJK030)阶段性研究成果。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可养成、可塑造、可维持的。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既要落实国家思想政治意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又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素养。其外显层面包括核心知识素养和学习者态度修养,内隐层面包括能力素养、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社会层面包括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以人为本的精神。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新时代的教学实践中构建问、思、辨、行的思想政治课堂,不仅能演绎出不同的课堂韵味,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公民核心素养。
一、始于问,让质疑开花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独特的见解、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基于学生的质疑精神与问题流露。教育的真谛不仅是适应生活,而且是要打破封闭的生活,干预未来,问辨人生。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展现学生理性思维之光,培育、激发学生的问题欲望,诱导启发与思考问题,让学生充分感觉自由“问题”的畅快。
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课堂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其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想问。再次,高中政治课堂,要走进学生的现实世界,让学生能思考,有想法,理论联系实际,更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力,让学生善问。最后,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反问形式,调动学生对问题积极地进行更深入或者换角度的思考,让课堂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即深问。
如在学习“政治生活”的“民主决策”内容时,结合所在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学生提出议题:召开“疏堵”措施的评价和建议听证会。在课堂上,我们进行了模拟听证会——在某市召开的交通缓堵听证会上,听证代表除对陈述报告中提出的多项措施进行听证发言外,还分别就各自所代表的群体和所处的行业,提出了多种缓解交通堵塞的建议。学生总结模拟听证会,提出了两项措施。
措施一:限行。包括大幅提高停车费,单双号尾号限行(借鉴北京、深圳等大城市)。
措施二:扩容。包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交通规划研究。
对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再共同深入提出两个问题。
(1)针对上述举措,选择自己赞同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2)谈谈自己对该市听证会的认识。
在上述情境中,可丰富地发掘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设问上,由于没有规定针对问题的角度,并以追问的形式,为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提供了开放的视野,故学生可以从经济、政治、法律、哲学等角度谈自己的看法。例如大幅提高停车费,可提高用车成本,限制机动车的使用和运行,是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的关键;单双号尾号限行,可立竿见影地缓解交通压力,同时空气质量也能得到提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扩展公共交通专用车道,发展主城区的近距离自行车服务,可方便低碳理念的施行;加强交通规划研究,认定交通并不仅仅是道路和车辆的问题,更要从城市运行的整体去考虑。可见,该情境案例的教学,综合性很强。再以深入追问的方式,贯通多学科的视角,可充分调动与培养相关学科知识支撑的综合能力,更有助于在提升公共参与素养的同时,培养理性精神、法治意识的素养。
二、基于思,让思维灵动
思维是课堂活动的核心,课堂是师生思维碰撞的舞台。课堂思维的碰撞,包括学生与教材的思维碰撞、与自我思维的撞击、与同学思维的碰撞、与教师思维的碰撞、理论与现实的碰撞等。深度思维碰撞课堂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慧课堂,它以精准知识为主线,以优质问题为动力,以思维对话为载体,以交互反馈为保障,以能力评价为机制,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理性思维能力为目标。因此,政治教师要善于协调好教材思维、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三方的关系;善于把握住学生思维的脉搏,吃透教材思维,彰显教师思维,形成科学、明晰的教学思路,以努力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善于抓住课堂中学生蕴藏着的无限的思维张力,捕捉思维最佳讲授区、最佳讲授级和最佳讲授期,静待思维之花盛开在课堂。
如在学习“经营公司”这一内容前,就让学生分小组模拟创办公司,记录好公司的类型、名称、注册资金、经营类型等有关内容,并写出经营方案。课堂上,各小组派出代表上台发言,介绍所创办的公司,并接受同学及老师的提问。课堂通过广泛采用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进行感情与感情、思想和思想乃至心灵和心灵的深度交流。师生成为互促互进、互相激发的朋友,让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创造一种无拘無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让课堂也变得丰满、生动。
再如在“多变的价格”学习中,引入生活情境:“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以前我喜欢早上去买菜,因为早上的蔬菜比较便宜,但是后来我发现晚上买菜比较便宜,然后我就改到晚上再买。有一次我跟卖猪肉的老板砍价,跟他说便宜一些,不然留到第二天就坏掉了。没想到他跟我说,想要便宜的东西你去买萝卜吧,萝卜便宜。”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我看到学生的兴趣已经被调动了,便提出问题:“同学们,那么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晚上的猪肉要比早上的稍微便宜一些,但是却不可能低于萝卜的价格。这些东西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纷纷举手回答。生1:“因为早上的猪肉比晚上的新鲜,买的人也多,所以价格比较贵。”生2:“因为猪肉的营养价值比萝卜高,因此价格比较高。”看到学生已经掌握了要领,我便导出相关的理论:“没错,同学们,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影响价格的因素。”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创建具有思维含量的高品质课堂。 三、敏于辨,让智慧碰撞
思辨性是思想政治课堂的核心要素,教师要善于搭建“辨”的教学平台。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上,选择围绕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进行激思激辩,既能够锻炼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又能够通过多种思维合理性的冲撞、质疑、批判、辨析、联想和发散,最终期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路和措施,达成以智慧启迪智慧的效果,达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摇动一群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推动一堆云”的目的。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形式上,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以思辨为主的活动课,创设思辨专场,把小论文与小组辩论赛结合起来,开展一些主题辩论活动,或是开展一些以调查报告为主的主题活动,如“观点演说家”“你说,我听”“小现象,大讨论”等,让学生在自主组织、自主实践、自主展示的过程中,释放个性,展示自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样,让学生明确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会有立场、角度的不同;也让学生多一些主角意识,多一些理性精神,多一些责任担当;也可点燃同学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如在“经济生活”“做理智的消费者”中,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作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时,各行各业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由此他得出结论:个人的奢侈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我国有句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两种消费观念?试加以分析。
再如在“政治生活”“神圣的权利与庄严的义务”中,关于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有以下两种观点。观点一:政治自由就是人们能够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观点二:政治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问题:你认为它们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在课堂引导思辨中,首先,可以发现差异,引导学生从同学对问题的不同认识中,发现自己的判断与他人的区别。其次,让学生善于表达认识。在交流中理解别人的观点,陈述自己的理由。再次,引导学生作出判断。通过与他人观点的比较,发现哪种观点更具有合理性,哪些观点可以求同存异,哪些观点可以达成共识。最后,价值指引与行为选择。结合辨析过程进行反思,校正自己行为选择的偏差。对学生的辨析、判断和选择做出评价时,当然要鼓励他们敢于表达看法;同时也要分析不同观点的理由,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教师也要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学生表达观点时的错误,以适当的方法提示学生完善观点,纠正错误。在评价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在结论与根据之间的因果论证,结合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做出判定。
四、笃于行,臻善悟道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思想政治课,应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现行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本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探究”板块,这要求教师通过创设实践与活动课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用所悟的“道”来分析实际问题,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能力与素养;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做实实在在的校园本土研究,把生活中的问题上升为政治学科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有真实的收获。这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际中个性灵动与风采张扬,让每个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发展,让学、智、能齐头并进,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明理,笃信,践行。
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的“效率与公平”时,我通常会组织一些探究活动。一是查阅统计部门的资料,或通过访谈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哪些收入形式属于初次分配,哪些属于再分配,或统计家庭收入中来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情况,并调查人们的看法,就效率与公平的内涵展开讨论。二是可调研若干企业和家庭,了解劳动、知识、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如何参与初次分配,以“初次分配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为题撰写报告,并走访当地财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居民,评析政府利用再分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
再者,“经济生活”教学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让学生拟写广告词、模拟成立公司、模拟经理人等;“政治生活”教学可以让学生模拟联合国、模拟法庭、模拟人大代表、模拟听证会等;“文化生活”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学校的校徽、班徽、吉祥物,还可以模拟为学校或班里的最美少年写颁奖辞等;“生活与哲学”则可以由学生自创有哲学寓意的漫画、对联、小诗歌等,在开展上述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评委,参与评价。
五、结语
问,以求解其惑;思,以求通其理;辨,以求精其察;行,以求履其实。
核心素养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构建,应始于学生主动产生的疑问,主动地寻求对疑惑的解答;在思考中融会贯通,产生相对系统与完整的结论,贯通个别的事与普遍的理;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放到公众面前进行辨析,将己见与师友分享;同时,通过与师友辩论来明辨其是非得失;通过學问思辨得来的“知识”要切实付诸实践,它是用知、验知与充知的统一。
总之,通过构建问、思、辨、行的课堂,既可收获精彩课堂,也可站在灵魂高处,将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化外显。
【参考文献】
[1]杨道宇.学问思辨行:一种本土特色的教学过程思想[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04):79-84.
[2]李宜.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广西教育,2010(17):25.
[3]徐凰.“思辨性”给高中政治课堂添光彩教育[J].教育,2016(45):52.
[4]黄苏云,李欣成.认知分层理论视域下思辨能力的培育研究——以高中政治教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7(01):127-128.
[5]薛玉林.明理笃信践行——浅谈高中思想政治知意行统一教学[J].教育观察,2013(1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