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优化研究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l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充分理解学科框架的基础上,做到知识、技能、态度同步教育,并形成相应的学科素养。本研究以高中课程“苯酚”教学内容为例,以提升教师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来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形成严谨、求索的品质。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认知过程;苯酚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研究各阶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要求教师明确育人目标和任务。此后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强调了核心素养体系在中国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反映了国家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态度和决心,表明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素。
  中学化学教师的任务是随着化学课程的发展,利用兴趣这一催化剂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部动机,并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获得强大的、持久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但现实中大部分的高中化学教师仍沿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仍然停留在被动阶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一条捷径。
  一、优化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教学认知
  1986年,美国学者舒尔曼(L.S.Shulman)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概念。继舒尔曼之后学者们的研究表明,PCK的内涵应超越教材与知识本身,使知识立足于学生立场,并将其转化为学生可学的形式,即让教师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体现自身开发知识的育人价值。1993年,科克伦(Cochran)等人提出了学科教学认知(PCKg)的概念,认为知识不是仅仅由教育学加工过的专业文本上获得的,而是由学生从书本与自然过程、社会过程获得的具有科学根据的知识和概念、价值和规范、社会见解和理念,是学生本身与社会外界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基于此分析,我国大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并没有将学生个体与外在情景相结合,学科教学知识与学科教学认知仍停留在知识、技能、考试、成绩等层面,化学课程的设置仍依赖于理论课,目标为检验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认知过程
  学科教学的认知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研究。本研究以“苯酚”的教学内容为例,分析如何在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中渗透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培养具体未来公民的关键。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形成的体现化学特质的素养。教师在科学设计课程时,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现实中大部分化学知识都是由教师利用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还不够全面,化学知识应该由教师对教材进行系统的整合,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教师可采用主题化教学,根据知识的逻辑规律整合教材,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教师要有善于运用科学方法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知识往往会加深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可采用问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还可以通过实验操作、社团活动等一系列情景化教学,完善化学变化实质。
  (二)课程准备与学情分析
  高中化学教师在准备授课前,应准确把握化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充分挖掘整合教学内容,融合课程改革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学习活动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教师的任务是要深入挖掘学科知识与学生特质,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问题驱动、解析问题、对比答案、讨论结果等方法组织学生学习。
  (三)教学过程
  1.从化学史角度认识苯酚。化学史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了化学史的研究工作。以化学史作为课程切入点,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对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PPT展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苯酚”的发现过程,即科学探索再现的过程;建立酚的概念,利用身边事物创造学习情境,引出课程主题;向学生提出问题,如苯酚的分子式与苯的区别、苯酚的性质与醇的区别等,让学生发展化学学科的思维能力;板书或PPT展示苯酚的基本知识,利用学生的兴趣传输化学知识;再利用化学实验向学生介绍苯酚的颜色、状态等,使学生系统地认识苯酚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品质。
  2.从课程教学角度了解苯酚。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特质即实验操作,教师的角色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型”向“专家型”转化已是大势所趋。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加强实验创新研究,是化学教师实现角色转换,培育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具体的科学事实作为知识的载体和工具,化学基本观念就无从谈及。在学生充分了解苯酚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师应从苯酚的化学性质(弱酸性、取代、显色反应等)出发,为学生讲解“物质性质及其转化规律”,使学生了解酚类物质的结构特点,掌握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对相应的性质做出简单解释。例如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向學生阐述苯酚与苯、乙醇等在结构上的区别,在苯酚浊液中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的现象表现了苯酚的弱酸性,利用溴水使学生理解苯酚的取代反应,利用三氯化铁溶液使学生理解苯酚的显色反应等,进行系统的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问题即物质性质及其转化规律,从而系统地构建知识框架,以抽象思维获得感性材料,有利于构建促进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学习与成长的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从生活角度认识苯酚的用途。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仅仅靠记忆的具体知识是难以达到这一要求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也应该与时俱进,在获得具体知识的同时,应该初步形成一定的化学基本观念。教师可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向学生揭示化学知识的价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物质,告诉他们化学无处不在,化学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等方面需要的各种物质和材料,如苯酚可制造合成纤维、农药、合成香料、染料等。教师也可以从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向学生阐述苯酚的用途,了解预防化工污染的基本手段,摒弃“化工生产一定会污染环境”的错误观念。向学生介绍苯酚对人体、环境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受到苯酚危害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体会有机物与生产、生活及环境的广泛联系,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动力。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对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关注环境保护,善用化学资源。   (四)科学设计学习任务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情境,为学生科学制定学习任务。教师制定学习任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教师自身的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认知水平,提高其专业水平。例如让学生在课后了解可能会接触到苯酚的物质或环境场所,并提出防護建议;或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探索的平台,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加强对苯酚性质与结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形成化学思维观念;设计实验拓展任务,以实验事实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三、总结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应以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宗旨。它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化学精神、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还应该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竞争与创新能力、化学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以及跨学科跨情境的综合能力等。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必须超越化学学科知识理解化学教育的本质,挖掘课程文本中的育人潜能,突出创设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科学精神,从而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梁峰丽.思维导图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Park S, Oliver J S.Revisiting the conceptualisation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PCK as a conceptual tool to understand teachers as professionals[J].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2008(38): 261-284.
  [3]李伟胜.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内涵辨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8(01): 26-31.
  [4]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 等.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J].中学校教师培训, 2017(04): 9-12.
  [5]陈新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优化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认知[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7(06): 45-48.
  [6]徐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1): 61-63.
  [7]林小驹,李跃,沈晓红.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教育导刊, 2015(05): 78-81.
其他文献
【摘要】复习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思维工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关键词】思维导图;复习课;优势  什么是学习?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教育改革家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由此可见,学习总是一个循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和能力的教育。绘画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教育形式,通过绘画,幼儿将自己脑海中的意象、想象以及对周围事物的理解用线条和颜色表达出来,创造出一个属于幼儿自己的世界。  【关键词】幼儿绘画;创造力;指导策略  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
【摘要】教育是一种艺术、一种情感艺术,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内心去尊重理解学生。高金英老师,一位中学物理老师,她从《北风与太阳》这则寓言中感悟出“阳光味道”,感悟出教育的智慧,她的所作所为令人敬佩。高金英老师对寓言中“太阳公公”全新的理解让作者很有感触,也深深改变了作者的教育行为。  【关键词】阳光味道;高金英;尊重;欣赏;包容;享受  有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太阳之争,它们议定,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下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改革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特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为理念,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构想,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体系 改革  一、前言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
【摘要】科学世界里系统、客观的、逻辑的知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人们在丰富的生活世界里,通过思考、激情和想象等个体的、主观的和漫长的努力而获得的。文章以人教版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教学为例,进行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的构建。  【关键词】核心素养;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的构建  【基金项目】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元素化合物教学
【摘要】盲生是社会中重点教育、关注的对象之一,因自身缺陷的影响,盲生的心理常常存在不健康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合理方式对其进行心理教育。文章对盲生心理健康进行分析,并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探究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期通过对盲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推开他们眼前那扇窗,为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盲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自我调节  一、前言  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人们在感受快节奏生活的同时,心理
【摘要】建设课程基地,推动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对加强高中阶段学生实践和学习能力全方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江苏普通高中为例,分析了加强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方法和措施,以达到真正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意义;措施  在江苏普通高中校园内,课程基地作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新的助推力已经被江苏省教育部门引进并开始进入实地应用阶段,在省内的
【摘要】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是至今仍通用的使用时间最长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容易混淆的语言之一。文章主要通过同音异形字、形近字、多音字和社会上乱用汉字的现象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引导青少年儿童正确使用汉字,在规范他们的语言文字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爱国情怀。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同音异形字;形近字;多音字;爱国教育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也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图形的旋转”主题教研活动就是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开展的。  【关键词】知识起点;教学目标;有效落实  一、基于学情,创造性使用教材  根据学情分析,通
【摘要】当前小学生对家乡优秀的乡土文化不知道、不了解、不清楚的现象比较普遍。文章围绕“故乡”这一宏大主题,以东梓关为例,在梳理东梓关地区相关的民俗民风、文化传承等资源的基础上,从德育课程、德育教师、德育活动等多个维度整合乡土文化资源,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其中,从小培育家国情怀,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多维整合;德育主题活动;东梓关  一、现状和思考  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