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处,因此地震灾害是我国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以及现状,然后展开了对抗震性能设计加固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加固措施;防震设计
1 前言
当前,我国大多数房屋建筑不符合国家对抗震性的有关规定,通过调查得知,之所以不符合抗震性的规定,是因为设计房屋建筑时不符合抗震的要求。为了在房屋设计时将抗震性能提升,在设计房屋建筑时,应当以抗震性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来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性,从而确保住户的安全。
2 抗震房屋建筑设计以及现状
2.1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
2.1.1设计原理
抗震设计是指在设计房屋建筑时,为了在地震来临时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实行“选择”和“实验”的方式来设计建筑物。在通常情况下,房屋建筑会在本身重量以及外在承载的负荷作用下,生成竖直向上的作用力。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设计的负荷量会大大低于应承载力,因此抗震设计的方法要不断的“选择”和“实验”才能够做出定论。同时,针对不同房屋会设计出不同级别的载重量,使房屋建筑具有抗震性,这是抗震设计的原理所在。
2.1.2设计要点和减震设计
设计要点:在七级以上地震中,建筑物的特性决定了地震中建筑物摇动程度,因此以建筑物本身为出发点,在地震强烈时摇动程度具有很多可能性。不只是不同特性的建筑物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即使在震动强度和地点均相同的情况下,建筑物的晃动程度也大不相同。因此得知房屋建筑特性与晃动程度具有相关性。另外,即使周期相同的建筑物,建筑物的各点在不同承载力作用下,建筑物的各楼层的损坏程度也不尽相同。
减震设计:减震设置是在地面和建筑物之间设置相反与水平运动方向的柔性装置。在该前提下,将许多减震装置组成减震系统,通过该种减震系统而设计出的建筑物称为减震房屋建筑。通过研究得知,普通建筑物固有周期会明显小于减震建筑物的周期,所以,减震建筑物的抗震效果较好。
2.2抗震设计的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建筑工程中新技术、工艺和材料的也不断出现,使抗震设计和加固措施都有显著的提高。美国在1996年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于抗震技术的标准,其中最为主要的有:《混凝土和砌体房屋上的地震损伤评估标准》、《混凝土与砌体房屋地震损伤修复标准》,美国制定的标准主要是粘弹性静力分析法。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真正立足于建筑物抗震设计和加固措施的研究,其主要抗震技术是碳纤维裹缚技术。根据有关数据得知,该技术对于房屋建筑负载力有较大的改进作用,同时,能够将房屋建筑物主体构件的刚度和强度提升。
3 防震建筑中的加固措施
3.1以承载力为依据所采取的加固措施
3.1.1卸载房屋构件
将建筑物的本身重量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控制,同时将承载重量构件所承载重量降低,从而使整个建筑物的负载力提升,是卸载房屋构件的主要目的。在现实施工中使用该种加固措施,主要是加气混凝土和空心砖在工程施工中体现出来。通过该措施能够将墙体重量降低,该种抗震加固措施无需改变建筑物的结构,就能实现很好的抗震性,与此同时还能够节约施工费用,使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
3.1.2构件有效截面的增大
一般情况下,构件有效截面增大能够使整个房屋建筑的强度提升,主要体现在改善建筑物承重力和承重构件的横截面改进上。为了得到良好的效果,通常利用承重构件的有用面积扩大和架构构件配筋量提升这两个办法,这样不但能够使建筑物的抗震性提升,还能够使建筑物的结构得到优化。
3.1.3混凝土的置换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整个建筑物结构中混凝土构件没有较高的强度,基于该状况,用高级别混凝土来代替强度较低的混凝土的方式,来提高整个建筑物结构的抗震性,即混凝土的置换。为了预防施工不当而导致构件损坏,在整个施工流程中,要严格进行加固构件的实时监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取支顶的方法,来保证混凝土置换达到最优效果。
3.1.4碳纤维裹缚法
可以将碳纤维的高强度性,利用在处理大偏心和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弯等问题造成的结构损坏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利用碳纤维裹缚法来加固建筑物。在使用该措施时,应当注意只能在负载的拉力相同时才能使用,如若配筋率不符合规定严禁使用该种方式。
3.2以能量消耗为依据所采取的加固措施
3.2.1隔震加固措施
尽最大可能的降低地震对内部建筑物的影响,使地震影响建筑物结构的影响力全部转移到隔震层中,这是隔震加固措施的原理。滑移隔震、悬吊隔震、弹簧系隔震和橡胶垫隔震是隔震加固措施的主要装置。该种加固措施虽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过由于工程有较大的难度,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3.2.2降低地震波能量的措施
该种防震措施是利用设置大阻尼耗能装置中的阻尼系数,借阻尼系数的作用力,尽最大可能降低地震波能量对建筑物的作用力,从而确保建筑物整个结构主体的完整性。当前,抗震消能技术已趋于成熟,降低地震波能量这一加固措施已经在国内建筑物上得到应用,并且收到较好的抗震成效。加劲阻尼装置、弹性阻尼装置和粘弹性阻尼器是现存的主要装置,汶川地震后,建设的房屋构件中主要运用的抗震技术就是消能减震技术。
4 结论
目前,地震灾害日趋增多,给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更好保障的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将抗震设计融入到建筑房屋中具有必然性。在设计房屋建筑时加入抗震设计,应以全面的了解房屋设计的原理、要点和方式为前提,将抗震加固措施融入到房屋建筑设计中,才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立朋.空斗墙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加固措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06):25.
[2]颜正卿、庄杰.论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及加固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261-267.
[3]欧阳攀.湖南省村镇砖砌体房屋抗震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3(11):14
关键词:房屋建筑;加固措施;防震设计
1 前言
当前,我国大多数房屋建筑不符合国家对抗震性的有关规定,通过调查得知,之所以不符合抗震性的规定,是因为设计房屋建筑时不符合抗震的要求。为了在房屋设计时将抗震性能提升,在设计房屋建筑时,应当以抗震性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来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性,从而确保住户的安全。
2 抗震房屋建筑设计以及现状
2.1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
2.1.1设计原理
抗震设计是指在设计房屋建筑时,为了在地震来临时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实行“选择”和“实验”的方式来设计建筑物。在通常情况下,房屋建筑会在本身重量以及外在承载的负荷作用下,生成竖直向上的作用力。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设计的负荷量会大大低于应承载力,因此抗震设计的方法要不断的“选择”和“实验”才能够做出定论。同时,针对不同房屋会设计出不同级别的载重量,使房屋建筑具有抗震性,这是抗震设计的原理所在。
2.1.2设计要点和减震设计
设计要点:在七级以上地震中,建筑物的特性决定了地震中建筑物摇动程度,因此以建筑物本身为出发点,在地震强烈时摇动程度具有很多可能性。不只是不同特性的建筑物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即使在震动强度和地点均相同的情况下,建筑物的晃动程度也大不相同。因此得知房屋建筑特性与晃动程度具有相关性。另外,即使周期相同的建筑物,建筑物的各点在不同承载力作用下,建筑物的各楼层的损坏程度也不尽相同。
减震设计:减震设置是在地面和建筑物之间设置相反与水平运动方向的柔性装置。在该前提下,将许多减震装置组成减震系统,通过该种减震系统而设计出的建筑物称为减震房屋建筑。通过研究得知,普通建筑物固有周期会明显小于减震建筑物的周期,所以,减震建筑物的抗震效果较好。
2.2抗震设计的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建筑工程中新技术、工艺和材料的也不断出现,使抗震设计和加固措施都有显著的提高。美国在1996年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于抗震技术的标准,其中最为主要的有:《混凝土和砌体房屋上的地震损伤评估标准》、《混凝土与砌体房屋地震损伤修复标准》,美国制定的标准主要是粘弹性静力分析法。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真正立足于建筑物抗震设计和加固措施的研究,其主要抗震技术是碳纤维裹缚技术。根据有关数据得知,该技术对于房屋建筑负载力有较大的改进作用,同时,能够将房屋建筑物主体构件的刚度和强度提升。
3 防震建筑中的加固措施
3.1以承载力为依据所采取的加固措施
3.1.1卸载房屋构件
将建筑物的本身重量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控制,同时将承载重量构件所承载重量降低,从而使整个建筑物的负载力提升,是卸载房屋构件的主要目的。在现实施工中使用该种加固措施,主要是加气混凝土和空心砖在工程施工中体现出来。通过该措施能够将墙体重量降低,该种抗震加固措施无需改变建筑物的结构,就能实现很好的抗震性,与此同时还能够节约施工费用,使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
3.1.2构件有效截面的增大
一般情况下,构件有效截面增大能够使整个房屋建筑的强度提升,主要体现在改善建筑物承重力和承重构件的横截面改进上。为了得到良好的效果,通常利用承重构件的有用面积扩大和架构构件配筋量提升这两个办法,这样不但能够使建筑物的抗震性提升,还能够使建筑物的结构得到优化。
3.1.3混凝土的置换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整个建筑物结构中混凝土构件没有较高的强度,基于该状况,用高级别混凝土来代替强度较低的混凝土的方式,来提高整个建筑物结构的抗震性,即混凝土的置换。为了预防施工不当而导致构件损坏,在整个施工流程中,要严格进行加固构件的实时监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取支顶的方法,来保证混凝土置换达到最优效果。
3.1.4碳纤维裹缚法
可以将碳纤维的高强度性,利用在处理大偏心和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弯等问题造成的结构损坏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利用碳纤维裹缚法来加固建筑物。在使用该措施时,应当注意只能在负载的拉力相同时才能使用,如若配筋率不符合规定严禁使用该种方式。
3.2以能量消耗为依据所采取的加固措施
3.2.1隔震加固措施
尽最大可能的降低地震对内部建筑物的影响,使地震影响建筑物结构的影响力全部转移到隔震层中,这是隔震加固措施的原理。滑移隔震、悬吊隔震、弹簧系隔震和橡胶垫隔震是隔震加固措施的主要装置。该种加固措施虽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过由于工程有较大的难度,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3.2.2降低地震波能量的措施
该种防震措施是利用设置大阻尼耗能装置中的阻尼系数,借阻尼系数的作用力,尽最大可能降低地震波能量对建筑物的作用力,从而确保建筑物整个结构主体的完整性。当前,抗震消能技术已趋于成熟,降低地震波能量这一加固措施已经在国内建筑物上得到应用,并且收到较好的抗震成效。加劲阻尼装置、弹性阻尼装置和粘弹性阻尼器是现存的主要装置,汶川地震后,建设的房屋构件中主要运用的抗震技术就是消能减震技术。
4 结论
目前,地震灾害日趋增多,给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更好保障的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将抗震设计融入到建筑房屋中具有必然性。在设计房屋建筑时加入抗震设计,应以全面的了解房屋设计的原理、要点和方式为前提,将抗震加固措施融入到房屋建筑设计中,才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立朋.空斗墙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加固措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06):25.
[2]颜正卿、庄杰.论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及加固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261-267.
[3]欧阳攀.湖南省村镇砖砌体房屋抗震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