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明松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炎症性肠病联盟主任委员。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及胃肠疾病和肝、胆、胰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化内镜下的微创治疗、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以及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大家都知道,人体中最长的器官非肠道莫属。这是一条连接着幽门和肛门的消化管,是人体消化系統中最长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正常人的肠道长度超过7米,包括小肠、大肠和直肠三大段,这里肩负着消化、吸收和排出废物的艰巨任务。人体大量的消化过程和消化产物的吸收都是在小肠内进行的,大肠主要负责浓缩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再通过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但大家有所不知,肠道健康并不仅仅关系着消化系统。随着肠道环境的恶化,我们体内的胰腺、肝脏、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都会出现问题,各种疾病接踵而至。因此,肠道的健康与否,对我们是否能够拥有健康生活和寿命长短起着重要影响。更不可思议的是,肠道微生态失衡竟会带来致命危机!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明松教授向我们介绍,患者侯女士患了一种名叫“克罗恩病”的较罕见疾病。由于危及生命,她不得不通过外科手术截掉了大部分的肠道,超过7米的肠道被切除到只剩1米。实际上,肠道切除6米,也没能让侯女士康复,她仅剩的1米肠道仍旧有非常严重的炎症,随时可能再次出现糜烂。身患重病的她,体重从100多斤暴瘦到只有60斤。从身体各项化验指标来看,尿素氮和肌酐升高了3~5倍,胆红素也明显升高,这些都意味着侯女士的肾功能与肝功能非常糟糕。由于肚子上接着造口,她无法通过肛门正常排便,生命游走在危险的边缘。
幸运的是,侯女士在生命的紧要关头遇见了李主任。李主任先为侯女士重建肠道微生态,增加益生菌,减少致病菌,调整条件致病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营养治疗,控制炎症后进行手术治疗,最终让侯女士重获健康。只要合理地调理和保护,再配合适当的饮食,仅剩的1米肠道也能够维持她生命所需的能量。
简单来说,克罗恩病是由于肠道微生态出现了问题,导致从口腔到肛门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能发生糜烂。这种疾病可以累及人体的整个消化道,甚至消化系统以外的所有系统和器官。李主任告诉我们,克罗恩病引起的糜烂是炎性的,会在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十分可怕。例如,这种异常严重的炎症可以“烂穿”肠道,在腰腹和臀部“烂几个洞”,甚至造成年轻女性出现“阴道瘘”,导致粪便从阴道排泄出来。若不诊断和治疗不够及时,或处理不当,都可能让溃烂的范围扩散。因此,很多时候,克罗恩病患者的大部分肠道都需要切除。
我们的肠道解剖结构可分为4层,从里到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基层和浆膜层。但完整的肠道系统还有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肠道内容物,这包括吃进去的食物、消化后的粪便,以及奇妙的肠道微生态。
微生态,意味着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在肠道里“筑巢”。李主任介绍,这些微生物从“敌我”的角度可分为三类:益生菌、条件致病菌、致病菌。
益生菌,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它们能够调节宿主的肠道黏膜免疫功能或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起到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
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是“友好”的,不会致病;在某些情况下,当我们体内的环境发生改变,条件致病菌的特性也会改变,比如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条件致病菌过度繁殖就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它们就像一颗“墙头草”,哪边力量更强,就会倒向哪边。
致病菌也被称为病原微生物,是完全的“邪恶势力”,它们的存在必定会给人体造成一些破坏。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这类微生物可导致胃肠道疾病,严重时会对肝、脑、肾等脏器造成损害,甚至致人死亡。
只有当益生菌和条件致病菌共同对抗致病菌,我们的肠道才能健康。
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大家族,人体肠道内生存的所有微生物加起来到底有多少呢?李主任介绍,这些微生物混合在我们的粪便中,若将它们全部排出体外,约有1.5千克重,以体重为50千克的女性为例,她体重的3%是重要的肠道微生物。
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可以引起人体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系统出现问题。作用在胰腺,会造成炎性感染,导致一些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肠道微生态失衡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通过肝脏代谢时会导致肝脏发生炎症,造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引起肝脏功能异常。心脏作为人体血液循环的中心,肠道微生态失衡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当微生态出现问题,除了引起人体一系列的功能代谢障碍,它也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而高血压又直接对心脏的功能和结构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一旦患者的心脏出现问题,大脑也会随之受到影响,比较典型的就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梗死和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 李明松教授告诉我们,肠道微生态有“三怕”,任何“一怕”都会导致肠道微生态失去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些与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状态有关,只有避免这“三怕”的发生,健康才能有所保证。
● “三怕”之一:怕“人丁”不兴旺。
这里的“人丁”其实就是我们肠道中的细菌。导致肠道微生态人丁不兴旺主要有三个原因:
1. 饮食太单一。饮食单一导致肠道微生态的来源单一,菌群的多样性变少,长期只吃少数几种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微生态异常。益生菌、条件致病菌、致病菌构成了肠道微生态,只有益生菌和条件致病菌统一战线才可以保证微生态的平衡,我们要通过饮食尽可能地增加这两种“友方”细菌。
2. 食物太干净。正如国人常说的那句老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一样,虽然干净饮食可以帮我们减少致病菌进入体内,避免疾病的发生,但长期饮食过于洁净可能会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人体缺少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的一些刺激,会让肠道菌群变得单一、脆弱,丧失抵抗能力,少量接触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系统。
3. 长期吃三高饮食。三高饮食是指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的饮食习惯。长期吃三高饮食、大鱼大肉会导致益生菌变少,甚至条件致病菌也会相应减少。失去了“友方”细菌的制衡,致病菌变多,肠道微生态也就随之失衡了。
● “三怕”之二:怕敌强我弱。
李主任告诉我们,新生儿的肠道内没有细菌,微生态是0,孩子喝奶除了获取营养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细菌带入到胃肠道。我们的肠道内有一种最特殊的益生菌——格氏乳杆菌,它来自母亲的乳汁,是我们每个人肠道微生态的始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后天饮食结构的变化,肠道微生态的种类、数量、功能都会发生变迁,很多人“遗失了”格氏乳杆菌,造成了肠道菌群的失衡,进而诱发各种健康问题。因此,保持肠道微生态的年轻化很重要。
● “三怕”之三:怕扫荡。
怎样的行为才会被称为“扫荡”?李主任介绍,最常见的扫荡就是抗生素,遇到炎症时,很多人会习惯到医院开点抗生素服用,但这种做法会对肠道微生态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扫荡后,肠道里的细菌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被清除了,后果非常严重。出现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就要使用抗生素,即使在合理应用的时候都会波及到我们肠道的微生态,滥用抗生素或不当使用抗生素会让肠道的细菌面临“灭顶之灾”。
便秘、腹胀和腹泻是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信号,肠道微生态失衡可分为两个阶段,其表现各不相同。轻微失衡的人往往存在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而严重失衡则会引起发热、感染、脓肿甚至败血症。除此之外,这种失衡还会对生命造成一定威胁。李主任向我们介绍,由于人在用力排泄时,腹腔压力增高,会造成血压的突然升高,导致脑出血,一些高血压患者和心脏病患者就是因为这种原因而死在了马桶上。
肠癌的发生与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如今,肠癌的发病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而很多人刚发现就已经是晚期,危及生命。其实,肠癌并不可怕,早诊早治能够让多数患者重获健康。在治疗肠癌时,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就能够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糖尿病也和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就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中某一种细菌的活性来起到治疗作用的。
要想养好肠道的微生态,就要养好微生态中的大族群——益生菌,为益生菌提供充足的营养食物是必不可少的。益生菌的食物叫作益生元,它不会被宿主吸收,能够促进肠道内菌群的代谢和生长,减少有害菌种。益生元的种类很多,有低聚糖、多糖、植物中草药提取物、蛋白质水解物等,在酸乳、乳饮料、果汁饮料、焙烤食品、谷物早餐、婴儿食品等各类食品中已被广泛应用。因此,补充益生元对平衡肠道微生态尤为重要。
1. 多喝酸奶,补充益生菌。对于缓解便秘,酸奶的作用非常强大且有效,酸奶中含有多种益生菌,而且种类搭配合理,加上益生元,让酸奶的作用变得更强大。挑选酸奶时,可以适当选择含有格氏乳杆菌的酸奶,含有丰富益生菌、益生元的酸奶才是最适合人体健康的好酸奶。酸奶适宜餐后或餐中食用,不宜空腹喝。
李主任提醒,酸奶虽然有诸多好处,但酸奶并不可替代药物,如果出现明显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2. 肠道自我按摩。将肚子有节律地鼓一下松一下,每分钟做5~10次,每天做30~50次。坚持一周会有明显效果,长期做能让肠道更健康,飯前饭后皆可做。这个动作能让我们的腹肌更加强壮有力,不仅让形体变美,也对很多患有腹腔(慢性)炎症、盆腔炎的人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炎症性肠病联盟主任委员。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及胃肠疾病和肝、胆、胰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化内镜下的微创治疗、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以及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大家都知道,人体中最长的器官非肠道莫属。这是一条连接着幽门和肛门的消化管,是人体消化系統中最长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正常人的肠道长度超过7米,包括小肠、大肠和直肠三大段,这里肩负着消化、吸收和排出废物的艰巨任务。人体大量的消化过程和消化产物的吸收都是在小肠内进行的,大肠主要负责浓缩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再通过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但大家有所不知,肠道健康并不仅仅关系着消化系统。随着肠道环境的恶化,我们体内的胰腺、肝脏、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都会出现问题,各种疾病接踵而至。因此,肠道的健康与否,对我们是否能够拥有健康生活和寿命长短起着重要影响。更不可思议的是,肠道微生态失衡竟会带来致命危机!
肠道微生态失衡会致命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明松教授向我们介绍,患者侯女士患了一种名叫“克罗恩病”的较罕见疾病。由于危及生命,她不得不通过外科手术截掉了大部分的肠道,超过7米的肠道被切除到只剩1米。实际上,肠道切除6米,也没能让侯女士康复,她仅剩的1米肠道仍旧有非常严重的炎症,随时可能再次出现糜烂。身患重病的她,体重从100多斤暴瘦到只有60斤。从身体各项化验指标来看,尿素氮和肌酐升高了3~5倍,胆红素也明显升高,这些都意味着侯女士的肾功能与肝功能非常糟糕。由于肚子上接着造口,她无法通过肛门正常排便,生命游走在危险的边缘。
幸运的是,侯女士在生命的紧要关头遇见了李主任。李主任先为侯女士重建肠道微生态,增加益生菌,减少致病菌,调整条件致病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营养治疗,控制炎症后进行手术治疗,最终让侯女士重获健康。只要合理地调理和保护,再配合适当的饮食,仅剩的1米肠道也能够维持她生命所需的能量。
简单来说,克罗恩病是由于肠道微生态出现了问题,导致从口腔到肛门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能发生糜烂。这种疾病可以累及人体的整个消化道,甚至消化系统以外的所有系统和器官。李主任告诉我们,克罗恩病引起的糜烂是炎性的,会在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十分可怕。例如,这种异常严重的炎症可以“烂穿”肠道,在腰腹和臀部“烂几个洞”,甚至造成年轻女性出现“阴道瘘”,导致粪便从阴道排泄出来。若不诊断和治疗不够及时,或处理不当,都可能让溃烂的范围扩散。因此,很多时候,克罗恩病患者的大部分肠道都需要切除。
探秘肠道微生态
我们的肠道解剖结构可分为4层,从里到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基层和浆膜层。但完整的肠道系统还有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肠道内容物,这包括吃进去的食物、消化后的粪便,以及奇妙的肠道微生态。
微生态,意味着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在肠道里“筑巢”。李主任介绍,这些微生物从“敌我”的角度可分为三类:益生菌、条件致病菌、致病菌。
益生菌,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它们能够调节宿主的肠道黏膜免疫功能或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起到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
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是“友好”的,不会致病;在某些情况下,当我们体内的环境发生改变,条件致病菌的特性也会改变,比如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条件致病菌过度繁殖就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它们就像一颗“墙头草”,哪边力量更强,就会倒向哪边。
致病菌也被称为病原微生物,是完全的“邪恶势力”,它们的存在必定会给人体造成一些破坏。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这类微生物可导致胃肠道疾病,严重时会对肝、脑、肾等脏器造成损害,甚至致人死亡。
只有当益生菌和条件致病菌共同对抗致病菌,我们的肠道才能健康。
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大家族,人体肠道内生存的所有微生物加起来到底有多少呢?李主任介绍,这些微生物混合在我们的粪便中,若将它们全部排出体外,约有1.5千克重,以体重为50千克的女性为例,她体重的3%是重要的肠道微生物。
肠道微生态有“三怕”
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可以引起人体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系统出现问题。作用在胰腺,会造成炎性感染,导致一些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肠道微生态失衡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通过肝脏代谢时会导致肝脏发生炎症,造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引起肝脏功能异常。心脏作为人体血液循环的中心,肠道微生态失衡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当微生态出现问题,除了引起人体一系列的功能代谢障碍,它也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而高血压又直接对心脏的功能和结构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一旦患者的心脏出现问题,大脑也会随之受到影响,比较典型的就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梗死和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 李明松教授告诉我们,肠道微生态有“三怕”,任何“一怕”都会导致肠道微生态失去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些与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状态有关,只有避免这“三怕”的发生,健康才能有所保证。
● “三怕”之一:怕“人丁”不兴旺。
这里的“人丁”其实就是我们肠道中的细菌。导致肠道微生态人丁不兴旺主要有三个原因:
1. 饮食太单一。饮食单一导致肠道微生态的来源单一,菌群的多样性变少,长期只吃少数几种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微生态异常。益生菌、条件致病菌、致病菌构成了肠道微生态,只有益生菌和条件致病菌统一战线才可以保证微生态的平衡,我们要通过饮食尽可能地增加这两种“友方”细菌。
2. 食物太干净。正如国人常说的那句老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一样,虽然干净饮食可以帮我们减少致病菌进入体内,避免疾病的发生,但长期饮食过于洁净可能会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人体缺少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的一些刺激,会让肠道菌群变得单一、脆弱,丧失抵抗能力,少量接触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系统。
3. 长期吃三高饮食。三高饮食是指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的饮食习惯。长期吃三高饮食、大鱼大肉会导致益生菌变少,甚至条件致病菌也会相应减少。失去了“友方”细菌的制衡,致病菌变多,肠道微生态也就随之失衡了。
● “三怕”之二:怕敌强我弱。
李主任告诉我们,新生儿的肠道内没有细菌,微生态是0,孩子喝奶除了获取营养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细菌带入到胃肠道。我们的肠道内有一种最特殊的益生菌——格氏乳杆菌,它来自母亲的乳汁,是我们每个人肠道微生态的始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后天饮食结构的变化,肠道微生态的种类、数量、功能都会发生变迁,很多人“遗失了”格氏乳杆菌,造成了肠道菌群的失衡,进而诱发各种健康问题。因此,保持肠道微生态的年轻化很重要。
● “三怕”之三:怕扫荡。
怎样的行为才会被称为“扫荡”?李主任介绍,最常见的扫荡就是抗生素,遇到炎症时,很多人会习惯到医院开点抗生素服用,但这种做法会对肠道微生态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扫荡后,肠道里的细菌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被清除了,后果非常严重。出现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就要使用抗生素,即使在合理应用的时候都会波及到我们肠道的微生态,滥用抗生素或不当使用抗生素会让肠道的细菌面临“灭顶之灾”。
肠道微生态失衡表现
便秘、腹胀和腹泻是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信号,肠道微生态失衡可分为两个阶段,其表现各不相同。轻微失衡的人往往存在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而严重失衡则会引起发热、感染、脓肿甚至败血症。除此之外,这种失衡还会对生命造成一定威胁。李主任向我们介绍,由于人在用力排泄时,腹腔压力增高,会造成血压的突然升高,导致脑出血,一些高血压患者和心脏病患者就是因为这种原因而死在了马桶上。
肠癌的发生与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如今,肠癌的发病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而很多人刚发现就已经是晚期,危及生命。其实,肠癌并不可怕,早诊早治能够让多数患者重获健康。在治疗肠癌时,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就能够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糖尿病也和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就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中某一种细菌的活性来起到治疗作用的。
平衡肠道微生态好方法
要想养好肠道的微生态,就要养好微生态中的大族群——益生菌,为益生菌提供充足的营养食物是必不可少的。益生菌的食物叫作益生元,它不会被宿主吸收,能够促进肠道内菌群的代谢和生长,减少有害菌种。益生元的种类很多,有低聚糖、多糖、植物中草药提取物、蛋白质水解物等,在酸乳、乳饮料、果汁饮料、焙烤食品、谷物早餐、婴儿食品等各类食品中已被广泛应用。因此,补充益生元对平衡肠道微生态尤为重要。
1. 多喝酸奶,补充益生菌。对于缓解便秘,酸奶的作用非常强大且有效,酸奶中含有多种益生菌,而且种类搭配合理,加上益生元,让酸奶的作用变得更强大。挑选酸奶时,可以适当选择含有格氏乳杆菌的酸奶,含有丰富益生菌、益生元的酸奶才是最适合人体健康的好酸奶。酸奶适宜餐后或餐中食用,不宜空腹喝。
李主任提醒,酸奶虽然有诸多好处,但酸奶并不可替代药物,如果出现明显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2. 肠道自我按摩。将肚子有节律地鼓一下松一下,每分钟做5~10次,每天做30~50次。坚持一周会有明显效果,长期做能让肠道更健康,飯前饭后皆可做。这个动作能让我们的腹肌更加强壮有力,不仅让形体变美,也对很多患有腹腔(慢性)炎症、盆腔炎的人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