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的悲剧之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ong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我”的语言和行为特征来探知各个人物的思想。《孔乙己》中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堪称经典,孔乙己是万千没有通过科举“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人的代表,短衣帮则是“吃人团体”,尤其是“我”,“我”在身边的人的影响之下获得了社会认为我应该得到的身份和思想,将要成为像短衣帮一样的无知且势力的庸众中的一员,从而映射出中国社会也将就这样陷入无尽的死循环中。孔乙己的悲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亦是整个中国社会的悲剧,鲁迅先生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揭示出寻常人难以看透的社会现象的本质,一个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样子,社会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和社会对待弱势群体的表现,共同刻画出这个社会的眉目。
  【关键词】:“我”;思想世袭;“吃人”
  中国古来便有世袭制,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放在现在的社会,简单说来就是政治家的孩子成為政治家、富豪的孩子仍是富豪、医生的后代成为医生、律师的子孙还是律师,长此以往社会阶层没有分毫变化,这便是丑恶世袭制度的缩影。而思想世袭,用中国人通俗的话语来说便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南宋时代社会阶层划分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这一官和九儒说的就是丁举人和孔乙己吧,本是一样的人,一个通过科举跃上龙门,从此便跻身上层社会光耀门楣,另一个就困窘潦倒艰难过活。文章中短衣帮经常讽刺欺侮孔乙己,却很是敬畏丁举人,可见对丁举人的敬畏并非出自对文化的崇敬,而是出于对为官者的敬畏,由此可知社会上如果存在对于读书人的尊重也是出于对读书人为官可能性的敬畏而与文化没有丝毫关系;另一方面,对于成功完成身份转变的读书人,短衣帮等众人如此尊重,而对于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孔乙己却任意欺凌,这里可理解成阿Q精神的一种表现。中国民众经过长期的专制压迫,形成了阿Q式的双面特征: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这种双面特征,决定了他们对读书人的双重态度,敬畏与欺凌。对那些有潜在做官可能的人,或已经掌握权力的人,他们采取敬畏的态度,心甘情愿地俯首做“草民”但当面对那些已经确定被官僚体制淘汰出局的人,他们就获得了无比的优越感,孔乙己就落在这样的境遇里,所以他遭受短衣帮的嘲弄,就在所难免了。书中有一个画面,便是孔乙己偷到丁举人家,被发现后吊起来打,同为读书人,丁举人却也和短衣帮一样厌恶孔乙己,“一官”和“九儒”之间的距离可不是一点点了,想必若有人跟丁举人说他和孔乙己原本都是读书人,是一样的,丁举人会被气的鼻子冒烟吧,这让我想起《端午节》中的一段话:“现在社会上时髦的都通行骂官僚,而学生骂得尤利害。然而官僚并不是天生的特别种族,就是平民变就的。现在学生出身的官僚就不少,和老官僚有什么两样 呢?”[1]
  下面目光聚焦“我”,全文中五次提到“我”。第一次提到我便交代了“我”为何会出现在咸亨酒店,同时也暗示“我”还是个思想不成熟的稚子,“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在外面短衣主顾虽好说话可“我”又办不好往酒里掺水的事,都说明我年龄小心思单纯。后“我”被分到专管温酒的差事,又暗示了“我”以后可能成长为的人和今后的职业。文章中第二次提到“我”时便是说众人哄笑孔乙己时候“我”便也随声附和着笑,这时掌柜是不加责备的,这时的“我”并不懂众人笑的缘由和含义,而掌柜的不加责备便是认为这是一件常事,但对于“我”实是一种纵容。小孩子是非观不明,而是非观的形成多半依赖成人的态度。从“我”对待孔乙己与短衣帮别无二致的态度中便可知我将来也多半长成短衣帮,身份的世袭诚然可怕,然思想的世袭更是让人心惊,我们到底留给子孙后代什么样的思想财富,我们的社会怎样才能进步,这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我”既是单独的一个人又是天下所有孩童的代表,每天看着这“吃人”的戏码,也终将学会吃人。今时今日被吃掉的是孔乙己,孔乙己的死不是终结而仅仅是个开始,以后还有张乙已李乙己以及无数的后来人,而被吃掉的不仅仅是未在科举中走上仕途的读书人,以后还会是知识分子、先驱者和这个社会的良心。最可怕的地方还是在于年轻一代耳濡目染、近墨者黑地学会了这些吃人的本领后再去戕害下一代,岁岁年年往往复复,如此循环下去,真是想都不敢想。文章第三次提到我便是孔乙己与我的对话了,孔乙己来与“我”搭话问“我”是否读过书,得知我读过书更知道“茴”字写法后他更是欣喜,可见虽然“半个秀才都捞不到”,孔乙己却是打心底里热爱读书的热爱文化的,即便这文化没有给他带来半分正面的附加价值反而带来嘲笑。也可看出孔乙己对待小孩子的喜爱,孔乙己这对待小孩子的心倒比一般人要真诚善良得多,像《明天》中的王九妈之流對待宝儿,孔乙己不知要强过这些人多少倍。对待小孩子读书的事情孔乙己更是比那些只知赚生活而精神世界一片荒芜的短衣帮等要强的多。第四次提到“我”时候,孔乙己已经被打折了腿来买酒,“我”将酒温了放在门槛上,整个过程却看不到“我”对孔乙己遭遇的同情,诚然“我”已经变得冷漠了,和掌柜与短衣帮并无多大区别。第五次提到“我”的时候孔乙己已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然而除了欠下的十九个钱,并没有旁的原因提起他了,就这么过了年关,又过了第二年的端午,过了中秋又是年关,孔乙己再也没出现过,他终于在这冷漠的世间、讽刺的人声中无声无息的“被吃掉了”。文中两次提到“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的[2],这快活是别人的快活,于孔乙己却是一把把利刃,剜心挖眼,最终一个鲜活生命就这样“被”死亡了。
  中国人一向是长于这“吃人”的本事 ,从英雄人物到普通人家“被吃掉”的人不少,而大多数都是在悄无声息的生活琐事中进行的,而非大张旗鼓声势浩大的“吃人宴”,这大概就是鲁迅所说的“几乎无事的悲剧”[3]罢。鲁迅先生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这种悲哀的处境:“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样过” [4]孔乙己就这样可怜地挣扎着过活,最后被打折了腿,用手慢慢走路,悄悄地像影子一样结束了一生。这“吃人”的缘故源自世人凉薄,缺乏对待苦人的同情,透过这层帷幕,我们同样可以看到鲁迅内心深处的悲哀,以及他所感受到的冷漠的人情世界。他将自己所见的悲哀与阴冷世界赤裸裸地袒露给我们看,这在某种程度上又印证了李泽厚对他所作的评价:“鲁迅也因此而成为中国近现代真正最先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孔乙己》至今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凉薄、世人的讽刺麻木、知识分子的身份意识与自尊的淡薄、社会对于弱者的态度、还有存在的迂腐的思想世袭现象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注释:
  [1]鲁迅著.鲁迅全集第1卷.[M]《端午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561页.
  [2]鲁迅著.鲁迅全集第1卷.[M]《孔乙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458页.
  [3]鲁迅著.鲁迅全集第6卷.[M]《几乎无事的悲剧》.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382页.
  [4]鲁迅著.鲁迅全集第1卷.[M]《孔乙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460页.
  参考文献:
  [1] 鲁迅著,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457—461.
  [2] 鲁迅著.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560—568.
  [3] 李长之著.《鲁迅批判》.[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57.
  [4]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4—45.
  [5] 钱理群著.《鲁迅作品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1.
  [6] 钱理群著.《心灵的探寻》[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7][日]丸尾常喜著.秦弓译.《“人”与“鬼”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M].2010.4. 41—82;184—233
  [8][日]丸尾常喜著.秦弓、孙丽华译.《耻辱与恢复》[M].2009.11.75—110
  [9] 张梦阳著《中国鲁迅学通史》(上卷一)[M].2005.1.50—57;166—183
  [10] 张梦阳著《中国鲁迅学通史》(上卷二)[M].2005.1.477—486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育的任务除了教会学生知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近年来,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教学侧重于传授知识轻视情感教育的现状。在现实的教学中,情感教育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还远远不够,侧重于传授知识轻视情感教育侧重于传授知识轻视情感教育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主要是因为教师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本文概述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以及它的重要性
期刊
同学们,大家好:火热的八月见到火热的你们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激动!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语文课不讲课本上的东西,咱们随便聊聊怎么样。既然是聊,当然还得有聊的主題,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同大家聊五个方面的内容:古有“仁、义、礼、智、信”,讲的是如何修身养性,今我独创“缘、趣、意、信、方”说的是如何学习和学好语文。(奇怪吧,这是什么意思,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缘  1、懂缘。中国有句俗话
期刊
我省于前年实施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目的之一就是使新课程满足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需求,让每个学生通过不完全相同的课程学习提高汉语素养,丰富人文精神。因此,我们教师在汉语教学改革实践中,一定要对学生加强人文教育,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近一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认真学习人文教育理论,注重实践运用,不断挖掘总结,些有所得,与同仁交流。  1.人文教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  民族的概念主要是人
期刊
【摘要】:纵观吾国历史朝代的变迁,自有夷夏之分起,就有了王朝正统与非正统的区分。那么何为正统,决定朝代正统的因素又是什么?不同时期的先哲们又有着见仁见智的定论,拿魏晋后期的南北朝来说,司马光在其编纂的《资治通鉴》中奉南朝为正统,而在当时出身于北周八柱国的李唐宗室则奉南北朝共为正统,可最终一统六朝十六国天下的正统王朝隋却是由北朝的西魏演化而来,由此可见正统观念的形成是由诸多复杂的因素及条件综合定论的
期刊
【摘要】:以西北民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1 届至 2015 届学生为数据样本,应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量统计法等,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就业影响因素和社会需求现状三方面的调研,提出四点对策:(一) 根据社会需求,建立新的培养模式;(二)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框架;(三)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为培养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人才提供保障;(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媒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自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加强自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积极认真地研究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策略,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人人网、贴吧等传
期刊
【摘要】: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思想,主要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平衡外交,结合游走于诸国外交经历和国际背景,在性恶论基础上提出国家实力外交观、国家权力外交观、平衡外交观以及扩张主义的外交理念,并推崇在国家政治交往中,注重细节、把握尺度、拥有全局思想式的外交原则。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思想,在西方国际关系史具有重要思想理论价值。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国际关系  一、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思想的哲学
期刊
【摘要】: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体现了党对治国理政和国家现代化的崭新认识。习近平的國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治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国家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期刊
【摘要】:波普尔对其批判的要点主要是:不管是反自然主义还是亲自然主义,其实都是对自然科学的误解和误用,也正因为如此,科学的理念和方法也没有在历史决定论中得到体现。并且以波普尔对两种历史决定论各自的分类观点为出发点,总结两种历史决定论,运用方法论与逻辑观念的角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在对两种历史决定论的批判中找寻一条新的道路,一条真正适用于社会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关键词】:历史决定论;反
期刊
【摘要】: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学秘书是高校二级学院具体执行教学管理的人员,对教学质量的落实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能与特点,阐述了如何做好教学秘书工作。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教学秘书  教学管理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其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