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丰收的灾星——农业害虫”这门视频公开课是以“农业昆虫学”的内容为基础。视频公开课为优质教学资源的普及和共享提供平台,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型性很强的课程,该门课程的普及推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从课程教学特点的全面性、代表性、大众化和新颖性四个方面分析,探讨具体教学内容;从讲授内容的题材组织和结构设计、主讲教师的授课方法、多媒体视频制作方法和呈现效果三方面对具体方法展开讨论;对公开课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开发优质课程视频资源的制作方式和呈现效果,详细提出了建设的具体方案,为高校视频教育资源共享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业害虫 视频公开课 教学内容 方法探讨
【基金项目】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丰收的灾星——农业害虫》视频公开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编号JY1504006。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心”病难医——果树食心虫发生与防治视频公开课研究与实践,编号JY150200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214-02
当今世界,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讲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讲给人才?已成为21世纪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农业昆虫学》这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实用性课程。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广泛、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1],主要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的科学[2,3],是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該课程的教学对植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关键的作用。植保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粮食及各种经济作物的安全高效生产、运输、储存等[4]。因此,将“农业昆虫学”这门课建设成视频公开课意义重大。
“丰收的灾星——农业害虫”这门视频公开课是以后申报“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组成部分,以视频制作的角度来探讨视频公开课的方法,将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组织、合理的内容设计、有效的表现形式以图像和声音为载体的视频文件传播出来,从而使“农业昆虫学”这门课程能够以视频公开课的形式做到普及与推广,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农业害虫的知识,进而达到以教学促进农业的发展,将农业害虫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最终使农民获益,这是我们课程发展所要探讨的主要目标。
一、“农业昆虫学”视频公开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该门公开课的建设是以专业性强、知识点多、系统性强的“农业昆虫学”为基础,必须精炼教学内容,以期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农业昆虫学的重点知识讲授清楚。课程内容依据学习者的接受能力、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等组织结构,每个讲授时长为30到40分钟,最后预留10分钟来回答学习者的各种提问。以讲座的形式分不同的教学专题来呈现系统的教学内容,以不同专题之间的系列性来展现“农业昆虫学”视频公开课的完整性。
(一)“农业昆虫学”视频公开课的全面性
“农业昆虫学”是以农田生态系统中昆虫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重点研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教学内容包括昆虫形态学、昆虫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各类作物害虫应用部分,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知识系统性强,内容覆盖面广。教学内容既可以做到将农业昆虫学知识普及到社会各阶层人士,也能对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学生起到一定的基础教育和前沿指导。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将昆虫基础部分的“昆虫形态学”和“昆虫生物学”各安排一讲。各类作物害虫部分因课时有限,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突出重点,结合我国作物结构和种植面积,作物害虫部分主要选取了“小麦害虫”、“棉花害虫”、“蔬菜害虫”、“水稻害虫”、“杂粮害虫”和“果树害虫”六大类,这部分将以专题形式讲授。每个专题以某种作物上具体一到三种主要害虫为对象,讲述该种害虫的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生活史与习性、防治要点、预测预报防治技术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本地区作物结构与主要害虫发生规律、预防措施、防治技术同农作物产量、品质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展开具体论述。
(二)“农业昆虫学”教学内容的代表性
作物害虫部分的教学内容结合各类作物上害虫的危害程度,选取我国主要作物上的具有代表性害虫做以重点专题讲解。具体包括:1.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上的吸浆虫以越冬场所隐蔽、滞育周期长和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严重著称。2.我国作为世界上棉花产量最大的国家,新疆的棉花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棉花生产过程中由棉铃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亿元之多。3.我国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球第一,小菜蛾作为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在我国南方发生尤为严重。4.在仁果类果区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害虫主要有食心虫和叶螨。5.我国水稻种植区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为稻飞虱。6.黏虫、玉米螟和飞蝗主要危害玉米、高粱、谷子等杂粮。因此,课程把小麦吸浆虫、棉铃虫、小菜蛾、果树食心虫、果树螨类、稻飞虱、黏虫、玉米螟和飞蝗这些将作为代表性的害虫来讲授。
(三)“农业昆虫学”视频公开课的大众化
1.受众人群组成的大众化。“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内容涉及基础的昆虫学知识和专业的害虫防治技术。该课程内容具有社会学习者易于接受和能够在农业实践中应用并指导实践的性质,既可以给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作为专业主干课程,也可以对农业生产的基层农民群体讲授,因此,作为一门视频公开课,该课程具有受众人群组成大众化的特点。该课程将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的传播,服务主体除了高等院校农林植保领域人员,还有潜在的能接触到互联网的社会各阶层人士。而中国从事农作物种植的人数居世界首位,且大多数农民均没有机会接触害虫防治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农业昆虫学”视频公开课的普及与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内容的大众化。该门课程的知识来源于农业生产,经过科学的提炼与总结之后,服务于农业生产。“农业昆虫学”授课内容将尽可能通俗易懂,贴近农业生产实际,从而易于被社会各阶层人士接受。在授课过程中课堂教学语言尽量避免使用生涩难懂的专业词汇,教学语言尽可能的做到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力求通俗、简洁、易于接受,从而达到用大众化的授课方式引导受众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解决农业生产中害虫防治的问题。
(四)“农业昆虫学”视频公开课的新颖性
1.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农业昆虫学”这门课程知识面广,内容多,课时有限,是对主讲教师的专业学术造诣和教学传播技能的双重考验。因此,讲授重点、以点带面、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方法,结合丰富多彩的图片与视频展示是讲好这门课的关键。在基础知识部分,讲课前我们一般先将知识内容构成体系介绍给学生,再指出各个部分的重点[5],应用部分是以具体作物为体系,讲授该作物上容易成灾的常发性害虫,针对该作物上害虫的分布区域和危害季节,重点说明具体的防治要点,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2.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农业昆虫学”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也是一门与最新科研成果紧密联系的课程。该门课讲授的内容既有传统的农业昆虫知识,也有前沿的害虫发生与危害新动态,教学内容集传统与前沿于一身,能够将最新的害虫防治技术介绍给各位学习者。
二、“农业昆虫学”视频公开课程建设方法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普及和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是以高校学生及微观教育领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可为社会公众学习者提供专业的知识讲解,展示名师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农业科学类视频公开课是建设力度最小、关注度最低的一个门类,目前,这也是视频公开课选题的一个缺口。“农业昆虫学”这门课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因此,探讨“农业昆虫学”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的方法,对于完善高校视频公开课选题的缺口有重要建设性意义。
(一)讲授内容的组织和结构设计的方法
“农业昆虫学”知识系统全面,这要求我们在设计教授内容时要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和结构性,讲授要深入浅出。在讲授过程中应侧重实践和应用,需将理论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相结合。具体在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基础知识的讲授,通过多媒体及网络教学资源,播放大量害虫发生危害的录像及图片,使受众者对讲授的害虫有一个初步印象[5],然后再把专业知识传播给受众者。另外,也要根据学科特色来有选择性的呈现学科前沿性的知识,力求凝练教学内容、避免冗长、繁复的知识点堆积。
(二)主讲教师的组织和授课方法的独特性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高校面向社会大众的知识推广,同时也是主讲教师展现自己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与人格魅力最好的平台。应精选所要教授的题材,在注重基础的同时也要抓住重点。由于视频公开课面向社会大众开放,使得很多社会人士慕主讲教师的“名”而来,通过互联网来一览“名师”的风采。在某种程度上,“名师”为视频公开课吸引更多的在线学习者。该课程组织的授课老师均为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教授和部分省级教学名师,从事“农业昆虫学”教学工作几十年,教学经验十分丰富,都具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理念。该课程独特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和先进的手段,加上名师精湛的教学技巧让课程内容得到了浓缩和升华,为课程注入了生命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者。
(三)多媒体视频制作方法和呈现效果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公共社会的追求意义重大。视频公开课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为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模式。视频公开课的制作方法主要分为两部分,视频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需要的基本设备为:能够拍摄记录广播级或专业级视频质量信号,实现视频信号和上课用电脑 VGA 信号之间的现场切换,能够清晰、全面、无失真地记录主讲教师、学生等现场声音的专业级的高清或标清设备。录制视频公开课,并不是只简单的把主讲教师的课程完整拍摄下来,它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需要一个熟悉视频公开课的拍摄方法、艺术表现手法、制作过程以及教学规律和特点的导演,来对作品脚本内容的呈现进行全面设计,力求达到真实、清楚与受众者更亲近的效果。
三、结束语
开放教育资源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趋势,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视频公开课成为开放教育的富有吸引力的新形式。视频公开课的典型案例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其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教育学领域。通过实践研究我们为“丰收的灾星——农业害虫”这门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建设方法和建设体系。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我国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资源的共享起到推动作用,为“农业昆虫学”这门课程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希望专业的害虫防治知识和合理的害虫治理技术能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支持,最终,使农民获益。
参考文献:
[1]张涪平,毛国斌, 彭岳林,等.农业昆虫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西藏教育,005(10):30-31.
[2]洪晓月,丁锦华,主编.农业昆虫学(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丁锦华,苏建亚,主编.农业昆虫学(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孙丽娟,王思芳.高等农业院校“普通昆虫学”教学方法探讨[J].农产品加工月刊, 2016(4).
[5]李怡萍,仵均祥. “農业昆虫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成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11):17-18.
作者简介:
李怡萍,生于1972年9月,女,汉族,陕西省武功县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仵均祥,生于1961年2月,男,汉族,陕西省凤翔县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关键词】农业害虫 视频公开课 教学内容 方法探讨
【基金项目】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丰收的灾星——农业害虫》视频公开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编号JY1504006。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心”病难医——果树食心虫发生与防治视频公开课研究与实践,编号JY150200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214-02
当今世界,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讲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讲给人才?已成为21世纪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农业昆虫学》这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实用性课程。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广泛、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1],主要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的科学[2,3],是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該课程的教学对植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关键的作用。植保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粮食及各种经济作物的安全高效生产、运输、储存等[4]。因此,将“农业昆虫学”这门课建设成视频公开课意义重大。
“丰收的灾星——农业害虫”这门视频公开课是以后申报“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组成部分,以视频制作的角度来探讨视频公开课的方法,将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组织、合理的内容设计、有效的表现形式以图像和声音为载体的视频文件传播出来,从而使“农业昆虫学”这门课程能够以视频公开课的形式做到普及与推广,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农业害虫的知识,进而达到以教学促进农业的发展,将农业害虫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最终使农民获益,这是我们课程发展所要探讨的主要目标。
一、“农业昆虫学”视频公开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该门公开课的建设是以专业性强、知识点多、系统性强的“农业昆虫学”为基础,必须精炼教学内容,以期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农业昆虫学的重点知识讲授清楚。课程内容依据学习者的接受能力、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等组织结构,每个讲授时长为30到40分钟,最后预留10分钟来回答学习者的各种提问。以讲座的形式分不同的教学专题来呈现系统的教学内容,以不同专题之间的系列性来展现“农业昆虫学”视频公开课的完整性。
(一)“农业昆虫学”视频公开课的全面性
“农业昆虫学”是以农田生态系统中昆虫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重点研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教学内容包括昆虫形态学、昆虫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各类作物害虫应用部分,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知识系统性强,内容覆盖面广。教学内容既可以做到将农业昆虫学知识普及到社会各阶层人士,也能对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学生起到一定的基础教育和前沿指导。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将昆虫基础部分的“昆虫形态学”和“昆虫生物学”各安排一讲。各类作物害虫部分因课时有限,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突出重点,结合我国作物结构和种植面积,作物害虫部分主要选取了“小麦害虫”、“棉花害虫”、“蔬菜害虫”、“水稻害虫”、“杂粮害虫”和“果树害虫”六大类,这部分将以专题形式讲授。每个专题以某种作物上具体一到三种主要害虫为对象,讲述该种害虫的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生活史与习性、防治要点、预测预报防治技术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本地区作物结构与主要害虫发生规律、预防措施、防治技术同农作物产量、品质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展开具体论述。
(二)“农业昆虫学”教学内容的代表性
作物害虫部分的教学内容结合各类作物上害虫的危害程度,选取我国主要作物上的具有代表性害虫做以重点专题讲解。具体包括:1.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上的吸浆虫以越冬场所隐蔽、滞育周期长和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严重著称。2.我国作为世界上棉花产量最大的国家,新疆的棉花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棉花生产过程中由棉铃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亿元之多。3.我国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球第一,小菜蛾作为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在我国南方发生尤为严重。4.在仁果类果区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害虫主要有食心虫和叶螨。5.我国水稻种植区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为稻飞虱。6.黏虫、玉米螟和飞蝗主要危害玉米、高粱、谷子等杂粮。因此,课程把小麦吸浆虫、棉铃虫、小菜蛾、果树食心虫、果树螨类、稻飞虱、黏虫、玉米螟和飞蝗这些将作为代表性的害虫来讲授。
(三)“农业昆虫学”视频公开课的大众化
1.受众人群组成的大众化。“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内容涉及基础的昆虫学知识和专业的害虫防治技术。该课程内容具有社会学习者易于接受和能够在农业实践中应用并指导实践的性质,既可以给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作为专业主干课程,也可以对农业生产的基层农民群体讲授,因此,作为一门视频公开课,该课程具有受众人群组成大众化的特点。该课程将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的传播,服务主体除了高等院校农林植保领域人员,还有潜在的能接触到互联网的社会各阶层人士。而中国从事农作物种植的人数居世界首位,且大多数农民均没有机会接触害虫防治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农业昆虫学”视频公开课的普及与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内容的大众化。该门课程的知识来源于农业生产,经过科学的提炼与总结之后,服务于农业生产。“农业昆虫学”授课内容将尽可能通俗易懂,贴近农业生产实际,从而易于被社会各阶层人士接受。在授课过程中课堂教学语言尽量避免使用生涩难懂的专业词汇,教学语言尽可能的做到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力求通俗、简洁、易于接受,从而达到用大众化的授课方式引导受众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解决农业生产中害虫防治的问题。
(四)“农业昆虫学”视频公开课的新颖性
1.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农业昆虫学”这门课程知识面广,内容多,课时有限,是对主讲教师的专业学术造诣和教学传播技能的双重考验。因此,讲授重点、以点带面、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方法,结合丰富多彩的图片与视频展示是讲好这门课的关键。在基础知识部分,讲课前我们一般先将知识内容构成体系介绍给学生,再指出各个部分的重点[5],应用部分是以具体作物为体系,讲授该作物上容易成灾的常发性害虫,针对该作物上害虫的分布区域和危害季节,重点说明具体的防治要点,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2.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农业昆虫学”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也是一门与最新科研成果紧密联系的课程。该门课讲授的内容既有传统的农业昆虫知识,也有前沿的害虫发生与危害新动态,教学内容集传统与前沿于一身,能够将最新的害虫防治技术介绍给各位学习者。
二、“农业昆虫学”视频公开课程建设方法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普及和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是以高校学生及微观教育领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可为社会公众学习者提供专业的知识讲解,展示名师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农业科学类视频公开课是建设力度最小、关注度最低的一个门类,目前,这也是视频公开课选题的一个缺口。“农业昆虫学”这门课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因此,探讨“农业昆虫学”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的方法,对于完善高校视频公开课选题的缺口有重要建设性意义。
(一)讲授内容的组织和结构设计的方法
“农业昆虫学”知识系统全面,这要求我们在设计教授内容时要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和结构性,讲授要深入浅出。在讲授过程中应侧重实践和应用,需将理论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相结合。具体在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基础知识的讲授,通过多媒体及网络教学资源,播放大量害虫发生危害的录像及图片,使受众者对讲授的害虫有一个初步印象[5],然后再把专业知识传播给受众者。另外,也要根据学科特色来有选择性的呈现学科前沿性的知识,力求凝练教学内容、避免冗长、繁复的知识点堆积。
(二)主讲教师的组织和授课方法的独特性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高校面向社会大众的知识推广,同时也是主讲教师展现自己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与人格魅力最好的平台。应精选所要教授的题材,在注重基础的同时也要抓住重点。由于视频公开课面向社会大众开放,使得很多社会人士慕主讲教师的“名”而来,通过互联网来一览“名师”的风采。在某种程度上,“名师”为视频公开课吸引更多的在线学习者。该课程组织的授课老师均为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教授和部分省级教学名师,从事“农业昆虫学”教学工作几十年,教学经验十分丰富,都具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理念。该课程独特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和先进的手段,加上名师精湛的教学技巧让课程内容得到了浓缩和升华,为课程注入了生命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者。
(三)多媒体视频制作方法和呈现效果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公共社会的追求意义重大。视频公开课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为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模式。视频公开课的制作方法主要分为两部分,视频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需要的基本设备为:能够拍摄记录广播级或专业级视频质量信号,实现视频信号和上课用电脑 VGA 信号之间的现场切换,能够清晰、全面、无失真地记录主讲教师、学生等现场声音的专业级的高清或标清设备。录制视频公开课,并不是只简单的把主讲教师的课程完整拍摄下来,它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需要一个熟悉视频公开课的拍摄方法、艺术表现手法、制作过程以及教学规律和特点的导演,来对作品脚本内容的呈现进行全面设计,力求达到真实、清楚与受众者更亲近的效果。
三、结束语
开放教育资源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趋势,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视频公开课成为开放教育的富有吸引力的新形式。视频公开课的典型案例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其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教育学领域。通过实践研究我们为“丰收的灾星——农业害虫”这门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建设方法和建设体系。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我国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资源的共享起到推动作用,为“农业昆虫学”这门课程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希望专业的害虫防治知识和合理的害虫治理技术能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支持,最终,使农民获益。
参考文献:
[1]张涪平,毛国斌, 彭岳林,等.农业昆虫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西藏教育,005(10):30-31.
[2]洪晓月,丁锦华,主编.农业昆虫学(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丁锦华,苏建亚,主编.农业昆虫学(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孙丽娟,王思芳.高等农业院校“普通昆虫学”教学方法探讨[J].农产品加工月刊, 2016(4).
[5]李怡萍,仵均祥. “農业昆虫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成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11):17-18.
作者简介:
李怡萍,生于1972年9月,女,汉族,陕西省武功县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仵均祥,生于1961年2月,男,汉族,陕西省凤翔县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