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新课程作业的三大转变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matr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新课程作业的三大转变指的是:德育课程作业目的的转变——即作业由追求对知识习得与巩固的单一目的,转变为作业既注意知识习得与巩固,同时更注重优化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习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多维目的;德育课程作业内容的转变——即作业内容由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转变为引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世界,让他们更多地去关注生活、反思生活和改变生活;德育课程作业节点的转变——即由作业的固时性、封闭性,转变为作业的过程性和开放性。
  一、德育课程作业目的的转变
  新德育课程坚守生活德育理论,课程的作业设计和训练,摒弃了“由道德知识和理论所设置的框框”[1],作业的目的由单一转变为多维,即在注重优化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习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又不忽视对生活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的习得。例如《 我的好习惯 》(苏教版《 品德与生活 》二年级上册)设计的一道作业——卡通画面上呈现的是一棵树,枝干和枝条上有许多树叶。这道作业的提示语是:这是一棵成长树,只要你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可以在树叶上写出来,并涂上颜色。这道作业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只要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可以在“成长树”上的一片树叶上写出来。类似这样的作业,能鞭策、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去养成一个又一个好习惯。又如教学《 让诚信伴着我 》(人教版《 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上册)一课,一位教师设计的作业是:“一个人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有一次乘船渡江,天气突变,此时风大浪涌,险象环生。船夫说,请你丢弃一个背囊,减轻船的载重,方可化危为安。这个人对自己的背囊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也不愿丢,最后将‘诚信’背囊抛进了大江里。你怎样看待这个人的选择?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并说说理由。”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说出了自己的选择和理由。有的说:“他不应该丢掉‘诚信’,因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我觉得可以丢掉‘金钱’,因为‘金钱’没有了可以再挣。”有个学生抢着说:“我会丢掉‘荣誉’,因为只要‘诚信’不丢,‘荣誉’还会再获得。”……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迪是,按照教学目标的取向,设计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变得丰富而深刻。
  上述例子说明了德育课程作业设计价值取向的转变。让作业设计的目的与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吻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和社会性发展,让学生的生活走向更好,更有意义和价值。[2]
  二、德育课程作业内容的转换
  作业选择什么内容,直接关系着能否最佳地发挥作业的功能和价值。在生活论德育的主导下,德育课程的作业内容,要引领学生由走进文本世界转变为走进儿童自己的生活世界。这是因为生活论德育所倡导的“道德学习要使人学会的是:关注生活、反思生活、改变生活”。[3] 而作业,作为道德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无疑也应围绕如何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反思生活、改变生活”而运筹。
  1.作业内容要引领学生关注生活
  “道德学习与知识学习不同,它所关注的不只是生活的事实,更为重要的是基于生活事实的生活意义”,“在生活的关注中,关注者投入的是整体的生命,敞开的是自己整个的精神世界”。[4]按照生活德育理论,德育课程作业的内容,不仅要面向现实生活,而且要能牵引、触动和引发学生的情感、愿望和体验。例如教学《善待他人》(鄂教版《 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下册)一课,教师设计的移情性作业——“小亮和小晶在玩乒乓球,小晶玩得很勉强,常常用手按在肚子上,可能是因为肚子痛,而这个孩子从不为一点小痛诉苦,无论做什么事都不示弱。如果你是与小晶配对打乒乓球的小亮,应当怎样对待小晶呢?”类似这样的作业,无疑有助于引领学生敞开心灵,倾注真情去关注生活。
  2.作业内容要引领学生反思生活
  “生活的‘反思’是将人原有的生活、生活经验置于一种被‘探问’的位置和状态之中”,“通过探问与反思的生活经验已经不再是原有的生活经验了,它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人们正是在反思中“生发出建构更好生活的愿望和指向”。[5]按照生活德育理论,德育课程设计和安排反思性作业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反思性作业是指向作业者自身的,是致力于学生自身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的监控能力。例如,《拥有好心情》(人教版《 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下册)一课设计的作业:
  自我反思:我曾为______事生气,当时我的想法是______,当时我的心情是______,假如我这样想______就不会生气了。
  反思性作业,能促进个体对已有经验的改造,实现对习得意义的重建,有利于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弘扬道德的品德,摒弃非道德的因素,从而提升道德境界。
  3.作业内容要引领学生改变生活
  鲁洁教授说:要改变或改善生活,“除了要有相应思想为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感性的活动,实际的行为去改变现实境遇、现实关系。道德学习在这个环节的主题就是‘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和改变生活’”。[6]按照生活德育理论,德育课程应当更多地设计和安排感性的实践性作业。例如,教学《我也有爱》(鄂教版《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上册),一位教师设计的作业是:试一试,给爸爸妈妈分别洗一次脚,看看父母脸上的表情,听听他们的感受。显而易见,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这道实践性作业,从而“改变了现实境遇,现实关系”,强化了亲情,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幸福。
  三、德育课程作业节点的转变
  所谓作业节点,是指教学中的作业时间点与优化学生学、改善教师教的关系。按照教学论基本原理和生活德育理论的要求,德育课程作业的节点,应是多时性、过程性和开放性。这是因为德育课程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倡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先学后教,努力实现少教多学。作业,作为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工具,理应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并在课首、课中和课尾各个节点上,最大化地发挥其优化学生的“学”和改善教师的“教”的功效。
  1.课首节点的作业运筹
  注重把作业与课前调查,作业与洞悉学情、了解学生需要、拿捏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机地结合起来。认真抓好课首作业节点,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为新课的展开营造理想的氛围和背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把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脉搏;有利于教学在关注儿童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改善和提升他们的生活经验。总之,抓好课首节点的作业运筹,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课中节点的作业运筹
  注重将作业活动抛锚在学生的动态学习进程中,让学生边学边练,学练结合,寓学于练,以练助学,真正使作业训练成为解决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的“脚手架”,成为深化思维、开拓思路、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契机,成为通向教学目标达成的“铺路石”。课中节点的作业运筹,主要是引领学生把学与思、学与做、学与用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的自主作业、主动探索与教师的及时反馈、精妙引导相互融合、彼此互动;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不断拓展、深化的“脚手架”,成为学生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的工具。
  3.课尾节点的作业运筹
  教师应把作业作为课后延伸中的一个套环,将学生已学过的教育主题的意义,与他们在课外、校外的生活衔接起来。课尾节点作业运筹的思路不外乎四条:① 围绕课内活动内容,延伸到课外去寻访、搜索相关的信息,以扩大视野;② 由学生课内的表现扩展到学生的课外表现;③ 将课内解决问题的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延伸到课外去,继续探究相关的问题;④ 把课内掌握的有关生活和社会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去运用、去印证。课尾节点的作业运筹,旨在为儿童营造“致知笃行”的平台,使之由课内生活走进他们的现实生活,使课中所学、所得、所感、所悟,真正转变为课后所用、所做、所行、所为,将课堂教学中业已内化的知、情、意、行等品德因素,能够在课外生活世界中得以外化和彰显。
  综上所述,德育课程作业的三大转变,对于开拓学生学习的宽度、推进学生学习的深度、优化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改善教师的教、优化教师教学素养也有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陈光全,宜都市教学研究室,湖北宜都,443300;陈亮,宜昌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湖北宜昌,400020)
  
  参考文献:
  [1][2]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3(3):9-16,37.
  [3][4][5][6]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0(6).
其他文献
【摘要】“孟母堂”的违法性总结起来就是在程序上没有取得办学许可证,在实质上教学内容不符合国家规定。而它却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许多学者也指出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之所以产生这种合理性与不合法性的矛盾,主要归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一个缺陷——强制入学。家长有为自己的子女选择教育形式的自由,而且国外的“在家上学”的实践表明“不入学”有时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期刊
摘 要:在实际支教活动中,支教教师因为自身的身份和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容易与支教学校产生一些工作上的分歧,支教教师必须超越而不局限于行为的崇高,做出相应的实绩,引领和促进支教学校的发展,同时要注意平等交往、多做少说、理解当地教育文化。  关键词:支教教师 教育教学教育理念教育交流    支教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和工作,但在实际的支教过程中,因为支教教师一般来自于条件较好的、教学质量较高的地区或学校,往往
期刊
教研活动是学校最常规的教学活动之一,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对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交流改进教学的方法,都给出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但是,一些教师对教研活动却缺乏一种主动学习的意识或者说是主动学习的能力,面对优越的学习条件和机会,常常不能做到学有所获。怎样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让自己在每次教研活动都学得更好呢?我的体会就是:对每一次活动,要给自己定一个基本目标,要
期刊
今天下午的第二节课,预备铃响起,我准时站到了教室门口。学生们也早就各就其位且默默无语,嘿,安静有序,不错!咦?卫生委员姚露娜眼中怎么会含有泪光呢?这个小女孩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朗豪爽,在我的记忆中从未掉过眼泪,今天这是怎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问及原因,姚露娜抽泣着,班长袁小丁便简洁地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我。原来是在刚刚结束的卫生检查中,我班创造了一个学校史无前例的记录:因为黑板没有擦,槽子里积灰太
期刊
一、师生关系内涵及理解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理兼容、和谐相处,共同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有利于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师生关系仅仅视为教育
期刊
一、引言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组长陈琳教授明确指出“在我国,英语是外语,学习英语自然是外语学习,而不是二语学习,这是常识”,张正东教授也认为:“根据‘英语外语’的定位,中国英语教育在内容选择上,必须立足‘双基’,切不可舍弃‘双基’而把英语课的内容变为‘时潮性’信息集锦加百科知识。”    二、重视语言知识教学,奠定坚实学习基础    语言教学教什么?英国著名语言学家MichaelSwa
期刊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其重点是要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仅体现在学校的教育管理,更渗透到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等方面。    一、教学案的提出    新课改的今天,课堂教学已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在课堂上出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其一是有些教师片面理解课改精神,过度强调综合性学习,摒弃接受性学习。一堂课中探究学习、体
期刊
2010年3月23日至2010年4月30日,不到40天的时间内,五起校园血案先后在福建南平、广西合浦、广东雷州、江苏泰兴、山东潍坊发生。校园血案发生之频繁,令人触目惊心。分析这五起校园血案,多为校外社会人员闯入学校对无辜的学生行凶。可见,校园安全问题已经不再只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它已经演变成为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编织安全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对此,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
期刊
角色扮演法是美国心理学家雅各布·莫雷诺首倡的。他认为角色是能动的,如果想帮助个体发展,戏剧情境般的扮演就显得很有必要,这样个体才能真正地认识生活,学习解决问题。莫雷诺首倡心理剧时,发现允许儿童自发性地选择扮演各种角色,不仅能表现创造性的自我,而且可因心理的开放,能发展积极的情感,改善人际关系,增进问题解决的能力。角色扮演就是莫雷诺在心理剧中所使用的技巧,因为“莫雷诺认为角色扮演就是设身处地,扮演一
期刊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小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探讨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2010年3月29 — 31日,我县举办了2010年小学青年教师赛教课评比活动,其中有10位英语科选手。  本次比赛采用团队研修、现场执教、课后反思三项内容进行综合评分,其中团队研修汇报(10分钟)占30分、现场执教(35分钟)占60分、课后反思(5分钟)占10分。  本次赛课活动,从一定程度上说,是我县小学英语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