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学后教”——预习的教学模式,建立在学生自学后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教师的传教后对知识的掌握。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把“预习”列为课例,预习成为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工作的组成部分,通过“预习”这一环节指导,注重预习的个体差异性,强化训练、牵引学生运用已经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自行学习,自读自悟,突出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使阅读教学课堂得到有效提高。
根据预习提示,紧扣训练重点
教材自身的知识性是融会贯通相互联系的整体。小语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针对知识的特点安排训练重点,循序渐进地安排训练、分解重点。课前的预习工作都是独立的,体会“导读”和“预习”的总分关系,这样才能做好施教工作。小语教材第八册四单元中的导读提示了训练重点目标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记叙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一单元有3篇课文,各课预习是这样分解重点的:
《我们家的猫》一课是老舍通过XX来观察猫的,那只猫又是怎样被真实地描写呢?通读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大花猫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它小时候的事?这是通过自然段的学习,从段中了解作者怎样具体真实地描写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
《麻雀》一课是读读课文,想一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老麻雀和猎狗各有什么表现,了解作者具体描写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行为,体会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母爱的力量。
《女邮递员的信》一课是想想“我”在这一天经历了哪些事。一边读,一边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下来。提示自读,了解具体事例,体会作者表达的“我热心为人民服务,人民也关心我”的真实感情。
摘抄知识重点,注重预习方法
预习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细致,包括作者身世、写作的时代背景、歌赋诗词常识及文中人物、事件、景色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知识性、丰富性、趣味性融于一体,可自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此,学生可通过课外摘抄本,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分类摘抄下来,这样学生不但丰富了知识储备,而且开阔了视野,提高了预习的积极性,并在兴趣的牵引下,自学课文,完成预习任务。
预习中的学习方法是开启语文学习的一把钥匙,知识宝库靠它开启。教师通过开设预习课,传教学生预习方法。做好指导单元导读和预习提示工作,结合教材特点,有效指导预习方法,使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自我学习过程。通过指导阅读“导读”,会让学生对教材有整体印象,了解每个单元中的重难点。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导读”,以便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让学生把内容把握不准的用记号标出,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习,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并用,这样预习能力不但提高了,而且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培养自读能力,设计预习提纲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很重要。学生在课文预习过程中,根据要求,掌握阅读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阅读教学的三步骤:初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生字,理解词语,把文章读通、理顺,然后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析读课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指导学生带着疑问再读课文,能激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赏读课文,指导学生对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进行反复朗读、读出感情,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切情感,直至复述、成诵。
很多课文《预习》规划文章的重、难点,课文设置关键性问题。通过围绕预习重点,有目的设计预习提纲,把预习重点贯穿于课堂教学,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完成教学重、难点的目标,因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譬如教学《古诗两首》时,设计预习提纲如下:①读:读《小池》。任意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断句和句末诗韵,初步理解文中意思。②想:抓住关键词“细、柔、尖尖角、立”的理解,想象诗句所表达的情景,弄清大意。③讨:小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意思,发挥想象、领悟诗句的所要表达的意境。④读诵:个人赛读,小组赛读,读出感情,达到背诵。⑤读写:读一句,写一句,增强记忆,然后脱离课本进行默写。⑥致用:环顾预习过程,运用所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预习下一古诗《绝句》。
做好教学延伸,养成预习习惯
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是课外阅读,在预习前,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前序工作,不但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在《草船借箭》学习时,提前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第42回至46回,让学生了解故事的经过及结果,同时让他们找出周瑜临死前说的话——“既生瑜,何生亮”。引导学生理解周瑜妒忌诸葛亮,是要设计陷害他,突出诸葛亮才华超过周瑜,神机妙算等特点。
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是教师反复培养训练的结果。一要引导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根据预习提示完成预习目标;二要检查学生预习效果,通过读,看看读书是否正确流利,检查对文章不理解的是否做了标注。在检查的过程中,目的是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在预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表现积极,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好地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走进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经济开发区学校)
根据预习提示,紧扣训练重点
教材自身的知识性是融会贯通相互联系的整体。小语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针对知识的特点安排训练重点,循序渐进地安排训练、分解重点。课前的预习工作都是独立的,体会“导读”和“预习”的总分关系,这样才能做好施教工作。小语教材第八册四单元中的导读提示了训练重点目标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记叙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一单元有3篇课文,各课预习是这样分解重点的:
《我们家的猫》一课是老舍通过XX来观察猫的,那只猫又是怎样被真实地描写呢?通读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大花猫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它小时候的事?这是通过自然段的学习,从段中了解作者怎样具体真实地描写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
《麻雀》一课是读读课文,想一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老麻雀和猎狗各有什么表现,了解作者具体描写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行为,体会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母爱的力量。
《女邮递员的信》一课是想想“我”在这一天经历了哪些事。一边读,一边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下来。提示自读,了解具体事例,体会作者表达的“我热心为人民服务,人民也关心我”的真实感情。
摘抄知识重点,注重预习方法
预习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细致,包括作者身世、写作的时代背景、歌赋诗词常识及文中人物、事件、景色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知识性、丰富性、趣味性融于一体,可自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此,学生可通过课外摘抄本,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分类摘抄下来,这样学生不但丰富了知识储备,而且开阔了视野,提高了预习的积极性,并在兴趣的牵引下,自学课文,完成预习任务。
预习中的学习方法是开启语文学习的一把钥匙,知识宝库靠它开启。教师通过开设预习课,传教学生预习方法。做好指导单元导读和预习提示工作,结合教材特点,有效指导预习方法,使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自我学习过程。通过指导阅读“导读”,会让学生对教材有整体印象,了解每个单元中的重难点。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导读”,以便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让学生把内容把握不准的用记号标出,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习,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并用,这样预习能力不但提高了,而且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培养自读能力,设计预习提纲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很重要。学生在课文预习过程中,根据要求,掌握阅读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阅读教学的三步骤:初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生字,理解词语,把文章读通、理顺,然后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析读课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指导学生带着疑问再读课文,能激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赏读课文,指导学生对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进行反复朗读、读出感情,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切情感,直至复述、成诵。
很多课文《预习》规划文章的重、难点,课文设置关键性问题。通过围绕预习重点,有目的设计预习提纲,把预习重点贯穿于课堂教学,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完成教学重、难点的目标,因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譬如教学《古诗两首》时,设计预习提纲如下:①读:读《小池》。任意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断句和句末诗韵,初步理解文中意思。②想:抓住关键词“细、柔、尖尖角、立”的理解,想象诗句所表达的情景,弄清大意。③讨:小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意思,发挥想象、领悟诗句的所要表达的意境。④读诵:个人赛读,小组赛读,读出感情,达到背诵。⑤读写:读一句,写一句,增强记忆,然后脱离课本进行默写。⑥致用:环顾预习过程,运用所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预习下一古诗《绝句》。
做好教学延伸,养成预习习惯
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是课外阅读,在预习前,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前序工作,不但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在《草船借箭》学习时,提前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第42回至46回,让学生了解故事的经过及结果,同时让他们找出周瑜临死前说的话——“既生瑜,何生亮”。引导学生理解周瑜妒忌诸葛亮,是要设计陷害他,突出诸葛亮才华超过周瑜,神机妙算等特点。
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是教师反复培养训练的结果。一要引导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根据预习提示完成预习目标;二要检查学生预习效果,通过读,看看读书是否正确流利,检查对文章不理解的是否做了标注。在检查的过程中,目的是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在预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表现积极,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好地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走进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经济开发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