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普遍采用网络授课的背景下,如何响应国家嚴把学位授予关的相关要求成为高校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设计形成性评价考核方法,探讨了平时成绩评定的内容和可能采取的方法。其中助教制度和学校硬件设备是促进考核方式与国家政策接轨的良好尝试。弱化期末考试所占分数的比例,合理安排平时学生的考核环节,频率适当、多元考核、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成绩,达到了以考促教的目的。
[关键词]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专业课;网络授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10-0040-02
为了落实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的要求,使“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1],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严把学位授予关。本科教育曾经的“宽出”现在正在变成“严出”,这就需要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从考核“教得怎么样”向“学得怎么样”转变。“学得怎么样”是产出导向的评价,指向学生的学,遵循“以学论教”原则,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特别强调形成性评价[2]。我校在网络教学平台推广和“超星学习通”等软件的基础上,本次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达成了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学校顺利组织了网络线上教学。网络教学的考核方式也要紧跟国家要求,我们尝试组织实施了专业课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或发展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的评价,侧重对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进行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和素质[3]。完善形成性评价考核方法是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评定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4]。然而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手段和方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专业和学制及学情等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探索[5]。
一、形成性评价的设计思路
形成性评价的关键是不断将评价结果反馈到教学改进过程中并形成闭环。该过程需要先有阶段性测试的结果,借以发现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再改进教学过程,并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传统的作业、实验、测验、期中考试等是终结性的评价,只有将其反馈到授课过程中才是动态、以学为中心的评价。教学目标一般被分解为知识、能力和素养三方面,课程考核也要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课程考核内容的覆盖知识点不全,重点与权重不配套。尤其缺乏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考核,而能力和素养考核需要多形式、多环节的协同配合才能实现。
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的条件,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借助学习平台可以实现客观题的即时评判,主观题可以采取助教评阅、学生互评等方式来提高评价效率,实时反馈的测试结果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改进的依据,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学院目前共有11名助教老师,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网络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尝试通过线上布置习题、单元测试,组织讨论课、辅导答疑,批改并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等,实现在后续的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学”。
二、形成性评价的保障方案
(一)手机辅助网络教学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不排斥手机进课堂,使用手机“超星学习通”进行考勤、抢答、发表观点等,通过手机进行师生互动,负荷数字化原生代学生的认知习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利用,将学习效果评价变为教学的主导。鼓励学生在超星学习通反馈区、学习论坛区或者学习群里发信息,向老师提出疑问,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超星学习通”手机小程序的利用能够提升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实现批改作业和答疑时间的碎片化。每学完一个章节,组织学生进行在线测试,题型除单选、多选题外,还包括主观题。主观题需要助教的配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设计,年轻的助教更易拉近与青年学生的距离,通过一对一辅导促进教学效果提升。通过对上一个阶段的教学情况的总结来发现问题、矫正指导学生的学习问题,同时这些总结又将成为下一阶段教学的起点。
(二)助教老师协助考核
我校为弘扬优秀、骨干教师对中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帮助中青年教师尽快适应高校教学工作,提升中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在2016年制定了《中青年教师助教工作实施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助教的工作内容和考核指标:“助教需参加其导师主讲课程有关的教学辅助环节工作,包括准备教学资料,组织讨论课、习题课、读书会,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实习及野外考察,组织考试和试卷评阅工作等。”主讲教师可以借此要求助教老师设计实施讨论课、习题课和答疑辅导课,设定批改作业的频次,制定助教和学生的考核指标。避免了平时成绩随意评定、缺乏依据和没有区分度等问题,充分发挥助教老师的价值,使过程考核和多维考核得以实现。促使“学生忙起来”,让学生的精力回归平时的课业学习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考核反馈调整教学
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师提前开放章节任务单,内容包括必看的教学视频、课件、图书或学习资料,并规定完成的任务点数量。利用学习通“通知”和群聊告知学生下次学习任务,便于学生预习。开学之初,为保证每个学生及时看到任务通知,相同内容的通知还会发布在学生班级微信群或QQ群中;后期仅发布在学习通上即可,看通知学生的比例、已看人员和未看人员都自动记录。在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后,让学生及时复习,随即安排章节测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有一个内化的过程。 教师和助教根据学习通给出的统计大数据和作业、讨论、答疑等环节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汇总和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酌情调整后续课程的教学方案。学生的线上学习进度差异很大,教师需要引导先学完基础知识的同学到讨论区看拓展问题并参与讨论;对于进度慢的同学,通过答疑和视频观看使其跟上进度,线上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差异化培养。不断修正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设计更趋合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适当的模块,调动学习小组学习热情,将学习任务落实到人,拒绝拖延,按时完成,使同学们都跟上进度,落实学习效果。
三、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形成性评价不仅仅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能够激励学生发挥自身各方面的潜能[6]。形成性评价考核环节包括考勤、作业、回答问题、讨论活跃度、任务点完成情况等平时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
考勤成绩,在每次开课前10-15分钟发起签到,保证第一节课的到课率;第二节课开展课堂活动,避免学生早退,保证第二节课在线学习。签到方式可以是普通签到、位置签到和拍照签到等。“一平三端”学习平台的章节中设置了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点,也可以作为考查学生出勤率的依据。
课堂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上随机选人回答问题、教师提出小问题让学生抢答、问卷、小测验等,起初提的问题都非常简单,能够减少学生学习的抵触情绪,使其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继续学习。由于课堂时间所限,不方便展开讨论,以学生活跃度计算平时成绩。做好课堂上抢答、问卷、小测验等互动,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学习通各项功能的切换操作技巧,促使学生能积极配合。
课后平时成绩,利用学习通的群聊和任务点功能,在课余时间进行线上师生、生生之间的文字和语音互动,答疑课教师直播解决共性问题,任务点完成度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度。互动可以实时解决少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会尝試回答,还可以对该问题开展讨论,老师看到后也可以加入,形成讨论模式促进教学。直播答疑,主要是老师针对多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需要征集学生关注的问题并发布集中答疑课的时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借助任务点完成度的统计结果可以找出未完成的和提前预习的同学,通过单独私聊,提醒学生尽快完成专业课前后关联知识点的学习,避免影响后面的学习,为进一步展开教学提供依据。
学生登录网站次数和时长情况即学习访问量,可以反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测验答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访问量由学习通系统直接算出,而测试题需要主讲教师、助教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正,逐步完善。2020年上半年本院学生多数能自觉参与线上教学和自主学习活动。根据学生反馈和实施效果,修订了后续课程的教学实施计划。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好线下课程的教学设计,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好翻转课堂和课堂讨论,使专业课程教学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勤、作业、测验、讨论、活跃度等的计分比例。再通过调查问卷、教师和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不断完善形成性评价考核方案,提升其合理性。
在形成性评价之中,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老师之间是互相激励的关系,主张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注意对学习者构建知识时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以及知识构建的过程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得到鼓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同时,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通过对自我学习的适当监控和反思,掌握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良性循环。
因此,要实现教学评价从教得怎么样向学得怎么样转变,就要立足于形成性评价,打破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过程性评价,考核学生的日常表现,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和量规,采取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适当给大学生“增负”的辅助手段。通过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大幅度增加平时考核所占的比重,将学生的精力放在“学”上而不是“考”上,真正解放课堂,攻破教学改革最顽固的堡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A].教育部网站,教高[2019]6号
[2]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24-29.
[3]赵娜,孔凡哲.教育改革中的学生评价目标、角色与功能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9(1):23-28,34.
[4]吴述银,钱中清,刘浩,等.医学院校学生学业课程全过程考核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4):331-334.
[5]张凡帆,刘文娜,杨成城,等.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形成性评价在西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6):41-43.
[6]孙月发,王亚坤,吕炳君,等.“多维创新”教学模式下的高校考试评价改革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9(3):77-78.
(责任编辑:刘洁)
[关键词]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专业课;网络授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10-0040-02
为了落实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的要求,使“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1],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严把学位授予关。本科教育曾经的“宽出”现在正在变成“严出”,这就需要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从考核“教得怎么样”向“学得怎么样”转变。“学得怎么样”是产出导向的评价,指向学生的学,遵循“以学论教”原则,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特别强调形成性评价[2]。我校在网络教学平台推广和“超星学习通”等软件的基础上,本次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达成了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学校顺利组织了网络线上教学。网络教学的考核方式也要紧跟国家要求,我们尝试组织实施了专业课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或发展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的评价,侧重对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进行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和素质[3]。完善形成性评价考核方法是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评定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4]。然而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手段和方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专业和学制及学情等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探索[5]。
一、形成性评价的设计思路
形成性评价的关键是不断将评价结果反馈到教学改进过程中并形成闭环。该过程需要先有阶段性测试的结果,借以发现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再改进教学过程,并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传统的作业、实验、测验、期中考试等是终结性的评价,只有将其反馈到授课过程中才是动态、以学为中心的评价。教学目标一般被分解为知识、能力和素养三方面,课程考核也要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课程考核内容的覆盖知识点不全,重点与权重不配套。尤其缺乏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考核,而能力和素养考核需要多形式、多环节的协同配合才能实现。
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的条件,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借助学习平台可以实现客观题的即时评判,主观题可以采取助教评阅、学生互评等方式来提高评价效率,实时反馈的测试结果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改进的依据,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学院目前共有11名助教老师,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网络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尝试通过线上布置习题、单元测试,组织讨论课、辅导答疑,批改并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等,实现在后续的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学”。
二、形成性评价的保障方案
(一)手机辅助网络教学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不排斥手机进课堂,使用手机“超星学习通”进行考勤、抢答、发表观点等,通过手机进行师生互动,负荷数字化原生代学生的认知习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利用,将学习效果评价变为教学的主导。鼓励学生在超星学习通反馈区、学习论坛区或者学习群里发信息,向老师提出疑问,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超星学习通”手机小程序的利用能够提升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实现批改作业和答疑时间的碎片化。每学完一个章节,组织学生进行在线测试,题型除单选、多选题外,还包括主观题。主观题需要助教的配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设计,年轻的助教更易拉近与青年学生的距离,通过一对一辅导促进教学效果提升。通过对上一个阶段的教学情况的总结来发现问题、矫正指导学生的学习问题,同时这些总结又将成为下一阶段教学的起点。
(二)助教老师协助考核
我校为弘扬优秀、骨干教师对中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帮助中青年教师尽快适应高校教学工作,提升中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在2016年制定了《中青年教师助教工作实施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助教的工作内容和考核指标:“助教需参加其导师主讲课程有关的教学辅助环节工作,包括准备教学资料,组织讨论课、习题课、读书会,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实习及野外考察,组织考试和试卷评阅工作等。”主讲教师可以借此要求助教老师设计实施讨论课、习题课和答疑辅导课,设定批改作业的频次,制定助教和学生的考核指标。避免了平时成绩随意评定、缺乏依据和没有区分度等问题,充分发挥助教老师的价值,使过程考核和多维考核得以实现。促使“学生忙起来”,让学生的精力回归平时的课业学习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考核反馈调整教学
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师提前开放章节任务单,内容包括必看的教学视频、课件、图书或学习资料,并规定完成的任务点数量。利用学习通“通知”和群聊告知学生下次学习任务,便于学生预习。开学之初,为保证每个学生及时看到任务通知,相同内容的通知还会发布在学生班级微信群或QQ群中;后期仅发布在学习通上即可,看通知学生的比例、已看人员和未看人员都自动记录。在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后,让学生及时复习,随即安排章节测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有一个内化的过程。 教师和助教根据学习通给出的统计大数据和作业、讨论、答疑等环节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汇总和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酌情调整后续课程的教学方案。学生的线上学习进度差异很大,教师需要引导先学完基础知识的同学到讨论区看拓展问题并参与讨论;对于进度慢的同学,通过答疑和视频观看使其跟上进度,线上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差异化培养。不断修正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设计更趋合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适当的模块,调动学习小组学习热情,将学习任务落实到人,拒绝拖延,按时完成,使同学们都跟上进度,落实学习效果。
三、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形成性评价不仅仅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能够激励学生发挥自身各方面的潜能[6]。形成性评价考核环节包括考勤、作业、回答问题、讨论活跃度、任务点完成情况等平时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
考勤成绩,在每次开课前10-15分钟发起签到,保证第一节课的到课率;第二节课开展课堂活动,避免学生早退,保证第二节课在线学习。签到方式可以是普通签到、位置签到和拍照签到等。“一平三端”学习平台的章节中设置了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点,也可以作为考查学生出勤率的依据。
课堂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上随机选人回答问题、教师提出小问题让学生抢答、问卷、小测验等,起初提的问题都非常简单,能够减少学生学习的抵触情绪,使其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继续学习。由于课堂时间所限,不方便展开讨论,以学生活跃度计算平时成绩。做好课堂上抢答、问卷、小测验等互动,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学习通各项功能的切换操作技巧,促使学生能积极配合。
课后平时成绩,利用学习通的群聊和任务点功能,在课余时间进行线上师生、生生之间的文字和语音互动,答疑课教师直播解决共性问题,任务点完成度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度。互动可以实时解决少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会尝試回答,还可以对该问题开展讨论,老师看到后也可以加入,形成讨论模式促进教学。直播答疑,主要是老师针对多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需要征集学生关注的问题并发布集中答疑课的时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借助任务点完成度的统计结果可以找出未完成的和提前预习的同学,通过单独私聊,提醒学生尽快完成专业课前后关联知识点的学习,避免影响后面的学习,为进一步展开教学提供依据。
学生登录网站次数和时长情况即学习访问量,可以反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测验答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访问量由学习通系统直接算出,而测试题需要主讲教师、助教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正,逐步完善。2020年上半年本院学生多数能自觉参与线上教学和自主学习活动。根据学生反馈和实施效果,修订了后续课程的教学实施计划。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好线下课程的教学设计,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好翻转课堂和课堂讨论,使专业课程教学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勤、作业、测验、讨论、活跃度等的计分比例。再通过调查问卷、教师和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不断完善形成性评价考核方案,提升其合理性。
在形成性评价之中,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老师之间是互相激励的关系,主张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注意对学习者构建知识时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以及知识构建的过程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得到鼓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同时,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通过对自我学习的适当监控和反思,掌握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良性循环。
因此,要实现教学评价从教得怎么样向学得怎么样转变,就要立足于形成性评价,打破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过程性评价,考核学生的日常表现,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和量规,采取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适当给大学生“增负”的辅助手段。通过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大幅度增加平时考核所占的比重,将学生的精力放在“学”上而不是“考”上,真正解放课堂,攻破教学改革最顽固的堡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A].教育部网站,教高[2019]6号
[2]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24-29.
[3]赵娜,孔凡哲.教育改革中的学生评价目标、角色与功能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9(1):23-28,34.
[4]吴述银,钱中清,刘浩,等.医学院校学生学业课程全过程考核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4):331-334.
[5]张凡帆,刘文娜,杨成城,等.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形成性评价在西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6):41-43.
[6]孙月发,王亚坤,吕炳君,等.“多维创新”教学模式下的高校考试评价改革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9(3):77-78.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