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06:韩国“失去的十年”?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危机后,韩国对国内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改革,改革的过程伴随着暂时的经济相对低增长,但经济增长依然比较稳健,增长率高于亚洲四小龙的平均水平。韩国调整国家战略,大刀阔斧地进行金融业重组和企业改革,围绕提高劳动市场弹性和政府机构效率,对劳动部门和政府部门也进行了改革,使之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同时,加强国家对研发投入,大力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加强对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了韩国再次腾飞的基础。
  关键词:金融危机;韩国;经济改革
  中图分类号:F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5-0031-04
  
  一、引言
  
  从上世纪60年代初,韩国人民依靠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政府的有效领导,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韩国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令世人所瞩目,被誉为“汉江奇迹”。然而1997年的金融危机,却差点使韩国近40年的成就毁于一旦,大批企业破产,银行业陷入困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人民生活水平倒退。为了摆脱金融危机,韩国政府最后不得不求助于IMF。
  让我们重新审视1997年的韩国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外债偿付出现危机。由于对外债规模和期限结构的风险管理不合理,外汇储备不足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加上银行的呆、坏账大量增加,信誉受损,国际融资出现困难,难以借到外债,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的企业无法获得资金支持,不得已只好寻求破产,企业破产引起银行的坏账激增,导致银行倒闭,最终酿成了金融危机。但对于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应该从40多年来经济社会各部门所累积的结构性弊端和脆弱性中去寻找。从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的近40年间,在以出口导向和追求增长为主的经济运行过程中,韩国政府对经济社会各部门所累积的结构性弊端和脆弱性从未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革,这些弊端主要存在于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运营管理及理念上,而政府领导下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对大企业不合理的贷款是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根源。从时机上说,政府有三次彻底进行经济调整的机会,上世纪第二次石油危机结束后的80年代初及80年代末,以及90年代初,但韩国对避免经济风险抱有侥幸心理,经济社会都消极处理,因而酿成了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与韩国经济改革
  
  痛定思痛,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后果,让韩国经济社会对其经济体制弊端和脆弱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督下,韩国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这些改革主要在金融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劳动部门。
  鉴于金融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金融危机发生4个月后,韩国政府就开始对金融部门进行改革。长期以来,韩国的金融机关在给企业发放贷款时不是以企业的绩效为标准,而更多的是服从政府部门的指令,尤其是银行部门不能独立经营和依靠市场经济原则办理银行业务,势必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加上缺乏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致使银行的呆、坏账比例过高,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韩国政府对金融危机中出现问题的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了治理,对回收成本无望和回收成本过大的327家金融机构通过清算、资产负债转移和合并进行了整顿。在1999年末,在2102家金融机构中,整顿了327家,占金融机构总数的16%。在调整的机构中,33家银行整顿了11家,其中关闭5家,合并5家,被外资收购1家,占总数的33%;综合金融社由30家调整为9家,其中关闭13家,合并3家,占70.1%。这二者是金融机构调整的核心。调整后银行的资本充实度和核心资本率都有了提高,不良资产比率由1996年的4.1%增加到1999年的8.3%顶峰后逐渐下降到2001年的2.9%和2002年的1.8%,自有资本比例由1997年的7.0%增加到2001年的10.1%。从调整的结果来看,金融部门的不良资产绝大部分得到了消除,资本充实度增加,银行的资产结构优化,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大大增加,其信誉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韩国金融机构开始了正常的经营。
  韩国政府对企业的改革伊始,受到了极大的阻力,财团经济在韩国经济的发展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韩国在大财团的支撑下实现了经济的腾飞,1989年前30大财团的销售额为107.2万亿韩元,占韩国当年GDP(113.1万亿韩元)的94.8%。1993年,8大财团的出口贸易额达到358.4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43.6%,在向国家缴税方面,2000年,仅三星财团一家就缴税6万亿韩元(约50亿美元),占当年韩国税收总额的7.5%。由此可见,大财团在韩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鉴于大财团对韩国经济的重要性,韩国政府对财团过度重视,利用行政手段对韩国的大企业进行融资支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破坏了市场经济的作用机制,扭曲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使过度保护下的企业的竞争力下降,由于企业对规模的过度追求和“章鱼腕足式”的多元化过度发展,加上市场的饱和及同业的激烈竞争,韩国企业的收益率很低,高度的负债和低收益率最终造成了企业的破产和倒闭风潮。韩国在IMF监督下对其国内企业进行了改革,首先是统一了企业的会计制度,削减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等,同时韩国本身还对集团的多元化经营进行限制,规定一个集团只允许保留3-4个核心产业,以此加强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改革后的大企业,经营透明性明显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有了显著提高。另外,韩国政府还对政府机构和人员进行了缩减,对劳动市场进行改革以提高劳动市场弹性,都达到了一定的目的。
  通过调整和改革韩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韩国经济和社会的潜在隐患被消除,韩国经济有机体上的“毒瘤”被摘除,韩国逐渐恢复其原有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再次腾飞。“这次经济改革,对韩国来说,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这场改革不仅造就出全新的韩国经济体制,而且根本改变韩国的社会面貌,这场改革对韩国来说无异于第二次建国。”
  
  三、1997~2006:韩国的经济表现
  
  金融危机后,1998年韩国的经济增长一度呈现出负增长,但很快就脱离泥潭,1999年经济增长率就达到9.5%的高位。从1997年到2006年韩国的经济增长比较平稳,经济增长率平均为4.27%,而同期的亚洲四小龙的平均经济年增长率为3.72%,韩国的年经济增长率高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增长率的平均值。虽然与过去8%或9%的经济增长率相比,韩国的经济增长放缓,但经济依然呈现稳健的增长。与日本的情况不同,日本进入90年代后,随着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经济增长和消费信心长期低迷,整个90年代,经济增长率平均为1.17%,称之为“失去的十年”名副其实。
  韩国的出口量指数显示出韩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依然受到欢迎,以2000年为基期,其出口指数100,2001年受金融危机持续的影响其出口几乎未变,出口指数为100.7,2002年指数为114.1,2003年出口量指数为133.4,此后,出口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004年指数为163.4,2005年达到了178.3。在出口量增加的同时其单位商品的平均价格也相应上升,说明与以前相比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也有了提高,韩国的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级化发展。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国内的失业率在1998年达到顶峰,高达7%,1999年维持在6.6%的高位,这对一直保持低失业率和岗位稳定的韩国社会来说影响重大。此后逐年下降,逐渐恢复到一个较低失业率的水平,在2002年,失业率降低到3.3%,此后失业率的波动平稳,维持在3.5%附近,通过对1997年前后失业率的变化分析,应用独立样本的检验得出失业率有了显著的变化,有了一个永久性的提高,也从侧面说明韩国劳动市场的改革有了一定成效,提高了劳动市场弹性以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后的10年间,韩国的经济保持了稳健的增长,韩国的商品出口经历了先低速后高速的过程,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有了提高,失业率略有提高,提高了劳动市场弹性,但不足以影响社会稳定,宏观经济形势表现并不差。
  
  四、1997~2006:韩国的创新能力建设及成果
  
  金融危机后,为提升韩国的创新能力和韩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韩国颁布相关法律和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1999年11月,新的《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法》正式颁布实施。新法规使科技立法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2001年韩国颁布的《科技框架法》,包含有29种法律,涵盖科技发展的方方面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同年,韩国出台为期5年(2002~2006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重点开发“6T”领域。
  2003年,韩国总统卢武铉提出了“科学技术第二次立国”和建立“以科技为中心的社会”两点政策方向,提出把韩国建成第八大科技强国的目标。为了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促进韩国科技的发展,2004年决定提升科技部地位,由一位副总理兼任科技部部长。同时加大对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使韩国的R&D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世界的前列,2004年韩国的研发投入达到2.98%,仅位列芬兰3.45%和日本3.33%之后,远高于美、德、英和法等各国。
  随着对研发投入的增加,韩国拥有的专利的增长率也快速增长,1991~2002年的专利增长率仅位列德国和美国之后,在世界上处于第三的位置。在美国市场上,其增长率也是冲进前三甲,位列美国和中国台湾之后。在欧洲市场上,韩国拥有的专利的增长率更是名列前茅,从1996~2002年,韩国在欧洲专利局注册的IC技术专利的增长率位列第三。随着韩国研发投入的增加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强,可以预计其专利的申请也会快速的增长。
  2007年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指出,韩国的国家竞争力在世界上排第24位,2006~2007年韩国的创新能力在全球处于第15位。全球竞争力报告指出,韩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单项排第13位)、各个年龄段的入学率和对新技术的补贴及科学创新的水平都已达到世界级水平。韩国的高科技产业的出口占韩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5%,是韩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仅次于瑞士名列全球第二。从韩国的出口结构可以看出,韩国的产业已经逐渐实现了向更高层次结构的升级。韩国的IT&CT技术的比较优势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03年达到了2.33,此后一直保持在2以上,IT&CT技术的比较优势是世界最高的国家。韩国的信息化普及程度非常高,其中宽带用户数量每百户家庭有30户安装,在OECD国家中位于丹麦、荷兰和瑞士之后居第四位。韩国目前的作为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金融危机发生后,韩国对以往的经济增长中形成的结构性弊病和体制弊端进行了改革,对政府和银行的关系、银行和企业的关系进行了调整,理顺了政府和银行、银行和企业的关系;纠正了财团一味追求规模和盲目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精简了政府机构,缩减了公共部门员工,提高了政府部门的效率;对劳动市场进行改革,提高了劳动市场的弹性。在经济表现方面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与金融危机发生以前相比有了一定的下降,但是仍然保持稳健的增长,而且同期的世界经济增长率也不高,与韩国的经济增长率基本持平,与情况相同的“亚洲四小龙”相比韩国经济增长率保持较高的增长,韩国产品的出口数量和单位产品的附加值都有了显著提高,国际收支在金融危机后一直保持盈余,外汇储备也保持持续增长,失业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劳动增长率比较平稳并且远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时,韩国重新对自己在世界的位置进行了定位,重新制定了“第二次科技立国”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各项措施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对高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实行各种财政政策扶植新兴产业。韩国在金融危机后的10年里的改革和调整,奠定了韩国未来经济再次腾飞的基础,因此,将1997~2006年理解为韩国“失去的10年”是不恰当的,而应该是韩国积淀的10年,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的10年。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何秉孟、刘溶沧、刘树成.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与对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 杨·库尔帕克.东亚金融危机中的韩国银行改革:问题与挑战[J].金融研究,1999,(05).
  [3] 张智慧、曹宝生.危机后的韩国企业结构调整探析[J].东北亚论坛,1999,(03).
  [4] 廉勇、李志杰、金永真.韩国的金融改革及启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04).
  [5] 朴振根.IMF体制下韩国经济的结构调整[J].当代韩国,2001,(02).
  [6] 陈际华.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启示[J].河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06).
  [7] 张英.财团兴衰与韩国的企业改革[J].经济科学战线,2002,(02).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然会占用一部分土地,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以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来提高耕地质量及数量,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以保证建设的同时又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耕地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1-00
期刊
摘要:现阶段,我国企业面临着国家宏观调控的环境,如何采取有效对策,达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的目的,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企业对策的运用,是建立在综合分析我国宏观调控经济形势和格局的基础上,以便达到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宏观调控;流动性过剩;企业文化体系;内部控制  作者简介: 彭勇(1971-),男,中国石油广东中山销售分公司经济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
期刊
摘要:我国入境旅游需求近年来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呈现出明显波动。最近国外学者开始借助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其波动进行定量分析,这对于我国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及措施,提高旅游预测的精确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建立单变量ARIMA-C;ARCH、ARIMA-EGARCH以及多变量CCC-GARcH模型对我国8个国际旅游主要客源国1990年1月-2006年12月入境客流量及其增长率序列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期刊
摘要:当代世界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已成为一种新语言进入千家万户,而国际品牌则超越了民族文化障碍,以其独特的品牌魅力吸引着全球的消费者。开放和竞争的世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品牌的世界。品牌是公司宝贵的资产,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的多,而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就是拥有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牌。以品牌管理为核心,已成为企业重组和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机制;市场营销战略重心已转向品牌的管理。中
期刊
摘要: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试图解释各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结构和制度框架,这些差异影响到一国从事创新活动的速度与类型,从而导致国家间经济表现的不同。但是,几乎在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产生的同时,它就受到了全球化浪潮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R&D全球化与国家创新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跨国公司R&D活动对东道国创新系统的影响,以便客观理解国家创新系统的历史作用,处理好全球化与地区经济融合等问题。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套期保值,其目的就是为了保值,可是为什么最近公告的都是公司因套保而巨额亏损的情况?从中信泰富在外汇期权上147亿港元亏损,到华联三鑫因PTA合约濒临破产,再到航空企业集体爆发的航空用油集体套期保值巨亏事件,面对高达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套保亏损,投资者不禁要问:“套期保值”,到底是用来 “套”的,还是用来“保”的?本文通过介绍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和衍生应用,分析常见的套保风险,给企业以警示作用。 
期刊
摘要: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有17个具体准则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成为此次新会计准则中的一大亮点。本文在借鉴FASB等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公允价值的定义的基础上,对公允价值的含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运用的环境现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允价值;市场环境;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1-0073-0
期刊
摘要:ERP功能强大但失败率较高,这都是因为管理者没有正确认识ERP在企业中的工作原理及其所处地位。本文把ERP的应用与提升企业利润的三因素联系起来,从而发现ERP具体应用在三因素中的管理因素。然后再针对管理因素分析,发现其中的各项配套模式是成功实施ERP的关键。文章得出,实施ERP必须有配套的管理模式和人员培训,这迫切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当ERP对企业进行流程改造时,更要有高管进行全局的掌控
期刊
摘要: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新疆农村由于历史和地缘等原因,经济发展滞后。本文试图通过对现行货币政策对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不足,探讨货币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上的拓展空间,以便更好地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服务。  关键词:货币政策;南疆;新农村建设  作者简介:夏咏(1971-),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融贸易。  中图分类号:F32
期刊
摘要:地方政府利用世行贷款的目的是缓解资金供求紧张的矛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贷款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对贷款的实际成本、效益问题往往重视不够,种种问题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加大了项目成本,影响了项目效益。世行贷款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只有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发挥,地方政府在使用世行贷款时必须要树立成本意识,加强贷款的全过程管理,使贷款真正成为经济的增长点。  关键词: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