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和二季度经济数据。
数据显示,上半年真实GDP同比增长7.1%;二季度增长7.9%,接近全年8%的增长目标。受去年翘尾因素影响,上半年由官方编制的CPI指数反映出来的通胀压力并不明显,CPI连续五个月负增长,6月同比下降1.7%,PPI则是七个月负增长,6月同比下降7.8%。
从上半年和二季度GDP数据看,中国政府出台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及政府项目“撬动”的天量信贷(上半年高达7.37万亿)已经部分扭转了经济下滑趋势。
按照市场普遍的观点,照此势头,三季度GDP增幅将达到8%以上,四季度将接近10%,实现全年8%“保增长”目标成功在望。
由于官方编制的CPI和PPI还是处于负值,从政策的权衡角度看,政府在目前不会过度担忧通胀问题而改变扩张政策的基调。
尽管最近央行重新启动一年期央票加大“回笼”力度以及发改委通过“能耗标准”等产业政策进行项目调整,但是这种“微调”市场普遍认为不会是“高强度”的。
统计局发言人表示,“目前的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经济增速”,这意味着官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和潜在增长存在“缺口”,而按照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口”意味着经济资源闲置,而在这种状态下继续实施财政货币政策刺激还是有效的,且不会导致通胀的快速上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高速增长28.5%,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增长24.8%,但政府对此不会特别担心“货币失控”问题。
其实,经济决策层一直表态坦承目前挑战和困难还较多,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回升态势还不稳定,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强调应当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意味着政府在判断资产泡沫和通胀威胁的标准是“谨慎”,很多专家在决策层耳边吹风,说“刺激经济最忌半途而废”,落入日本前央行行长速水优那种“停停走走式陷阱”。
“速水优教训”被认为是日本衰退危机留给各国凯恩斯份子最大的资源,也是刺激经济需要“矫枉过正”的注脚,因为在凯恩斯主义者看来——经济“热”起来的难度要高于让经济“冷”下去。
我们认为,尽管存在翘尾因素以及猪肉“跌价”对CPI的抑制,但CPI的回升速度或将远远超过此前的预计,尤其是CPI中的粮食价格(以及蔬菜价格)。
中国的粮食生产水平一直维持在5亿吨以上(去年是5.285亿吨),从总量上看不存在匮乏问题,不存在布朗式的“马尔萨斯预言”(谁来养活中国人?)。而且中国人口的峰值也许是15亿,而不是此前估计的17亿,加上老龄化拐点比预想得要早发生,所以未来20年内粮食产量只需要增长10%即可消除匮乏。
中国经济已踏上了回暖之路,但是对通胀的警惕应当还是需要加强,假定通胀不会迅速回归的“远虑通胀”式想法也许值得商榷,尤其在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收入流不断下降时期的通胀,会令社会产生一种“崩溃情绪”,况且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心照不宣式援助”已经让民众看清楚一个真实的利益格局。■
数据显示,上半年真实GDP同比增长7.1%;二季度增长7.9%,接近全年8%的增长目标。受去年翘尾因素影响,上半年由官方编制的CPI指数反映出来的通胀压力并不明显,CPI连续五个月负增长,6月同比下降1.7%,PPI则是七个月负增长,6月同比下降7.8%。
从上半年和二季度GDP数据看,中国政府出台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及政府项目“撬动”的天量信贷(上半年高达7.37万亿)已经部分扭转了经济下滑趋势。
按照市场普遍的观点,照此势头,三季度GDP增幅将达到8%以上,四季度将接近10%,实现全年8%“保增长”目标成功在望。
由于官方编制的CPI和PPI还是处于负值,从政策的权衡角度看,政府在目前不会过度担忧通胀问题而改变扩张政策的基调。
尽管最近央行重新启动一年期央票加大“回笼”力度以及发改委通过“能耗标准”等产业政策进行项目调整,但是这种“微调”市场普遍认为不会是“高强度”的。
统计局发言人表示,“目前的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经济增速”,这意味着官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和潜在增长存在“缺口”,而按照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口”意味着经济资源闲置,而在这种状态下继续实施财政货币政策刺激还是有效的,且不会导致通胀的快速上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高速增长28.5%,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增长24.8%,但政府对此不会特别担心“货币失控”问题。
其实,经济决策层一直表态坦承目前挑战和困难还较多,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回升态势还不稳定,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强调应当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意味着政府在判断资产泡沫和通胀威胁的标准是“谨慎”,很多专家在决策层耳边吹风,说“刺激经济最忌半途而废”,落入日本前央行行长速水优那种“停停走走式陷阱”。
“速水优教训”被认为是日本衰退危机留给各国凯恩斯份子最大的资源,也是刺激经济需要“矫枉过正”的注脚,因为在凯恩斯主义者看来——经济“热”起来的难度要高于让经济“冷”下去。
我们认为,尽管存在翘尾因素以及猪肉“跌价”对CPI的抑制,但CPI的回升速度或将远远超过此前的预计,尤其是CPI中的粮食价格(以及蔬菜价格)。
中国的粮食生产水平一直维持在5亿吨以上(去年是5.285亿吨),从总量上看不存在匮乏问题,不存在布朗式的“马尔萨斯预言”(谁来养活中国人?)。而且中国人口的峰值也许是15亿,而不是此前估计的17亿,加上老龄化拐点比预想得要早发生,所以未来20年内粮食产量只需要增长10%即可消除匮乏。
中国经济已踏上了回暖之路,但是对通胀的警惕应当还是需要加强,假定通胀不会迅速回归的“远虑通胀”式想法也许值得商榷,尤其在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收入流不断下降时期的通胀,会令社会产生一种“崩溃情绪”,况且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心照不宣式援助”已经让民众看清楚一个真实的利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