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4;G712
口腔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对口腔医学教育的全面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本人通过多元式教学方法在专科口腔内科学课程中的应用,形成了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一、 多媒体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在口腔专科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口腔专业教学简单地重复既往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口腔内科教学的要求,而多媒体教学却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
1.便于相关基础知识的复习 医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反复的、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口腔内科学的学习,涉及到很多相关学科的内容。例如: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口腔组织学与病理学等。而现在的学生,存在着基础医学知识记忆不牢固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口腔内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进行口腔内科学新课学习之前,完全有必要把相关的基础知识再复习一遍,以扫清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增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在短时间内要复习大量的相关内容,如果再靠老师在黑板上的讲解复习,势必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口腔内科学的正常教学。
2.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口腔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口腔内科学教学方法是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做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在口腔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应辅助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音、动画共存,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一方面避免学生因对教师长时间的单纯语言叙述讲课方式造成的疲劳、厌倦感,使学生能在新颖、愉快的接受信息传播中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边观看图像、动画边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在医学院校的口腔内科学教学几乎都面临着学时严重不足的现状。学时虽然严重不足,但讲授内容却不能减少太多,因为医学各学科、各内容之间都是密切联系的,砍掉一大部分内容必然会导致知识不连贯、不系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吃力。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节省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粉笔板书、画图的时间,相应增加了教师讲解、举例说明和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时间,从而扩充了课堂的知识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引入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以德国教育学家M·丽根舍因、W·克拉夫基等所提出的范例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是启发式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他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有利于系统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把系统学习和解决问题统一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使思维能力、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 案例教学改革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模拟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而且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会带着问题来听课,进而改善了听课质量。案例教学不强调是否得出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案例教学法的丰富内涵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真正地消化理解课本知识,使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
2.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的成功有赖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又与学生认真准备有关。为了确保学生认真准备,规定平时案例报告占期末成绩的20%。通过案例教学,发现学生的组织资料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
3.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教与学不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学生消化理解课本知识,同时也督促教师对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对本学科知识的精通钻研,提高了教学质量。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传统课本的基础上,深入临床实践,搜集和编写案例,教师向学生揭示课本的要点和难点,给学生提供线索,让学生总结案例。在学生分析案例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使学生既学到了必要的基础理论,又培养了实际能力,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及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思维方式上进行彻底转变。作者在《口腔内科学》多媒体授课时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一些实践效果。
二、“启发式+PBL+技能培训”在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的应用
(一)启发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离不开师生双方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互动中,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堂实验课,教师不但教给他们专业技术,还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启发和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教给他们如何处理医患关系的原则和技巧,教会他们如何分析病人的心理活动,解决病人存在的思想间题和心理负担,教师在实验带教中,处处以身作则,示教规范,总结学生的错误, 及时地把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予以指导,使他们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口腔医学教育是开放系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实验课是深化理论认识的重要手段,是由課堂进入临床的桥梁,也是把医学生转变为医生的必经阶段。学生在实验课中获益多少,直接影响到临床工作的质量与水平,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必须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才观和新的医学模式,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跨世纪人才,一切从“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不断开拓进取,探索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新原则、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使口内实验教学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PBL法在口腔内科实验课中的应用
PBL法既是一种好的课程设置方法,也是一种深受欢迎的教学方法。PBL法应用举例Ⅲ类洞离体牙制备,模拟临床情景,设置焦点问题。女,30岁,主诉左下前牙变黑。现病史:前日照镜发现左下前牙唇侧变黑,无冷热刺激痛,无自发痛。查:|2扭转,|12间食物嵌塞,|1唇侧远中边缘嵴色暗黑,远中邻舌龋,达牙本质浅层,按(-),冷热(-),叩(-)。焦点问题:为什么|1唇侧远中边缘嵴处色暗黑?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治疗原则?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美观问题、材料选择、牙髓保护、邻牙保护、洞形要求、充填及塑形要求等)。如何防止并发症(如牙体折裂、充填物脱落或断裂、继发龋,意外穿髓等)。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建立前牙邻面龋与Ⅲ类洞离体牙实验的联系。学生人人参与,共同分析修改。方法:四个同学回答问题、设计治疗方案,四个同学修改方案,其余同学分析以上方案的优缺点,补充未尽之处,综合选择出最佳方案。教师最后讲解,逐個指导操作。教师针对同学们的答案,将理论课中“抗力形、固位形原则”具体分析,融入Ⅲ类洞离体牙制备中讲解,并分析同学们综合选择的最佳方案的“最佳”原因何在,达成共识后,同学开始操作。这三步过程时间花费约30分钟。操作指导中围绕焦点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及时指出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失误,包括为顺利完成既定治疗方案,术者和患者应采用的体位,以及术中口镜和支点的使用技巧等。PBL法在理论课应用已为广大师生所欢迎,但在实验课应用较少见,口内实验课有应用PBL教法的基础。焦点问题的设置不仅使实验课从形式上更加贴近临床,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1]有帮助,而且学生参与了诊断和设计治疗方案,提高了学生纵向的临床思维能力。另外,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将离体牙牙合模型当成了患者,并围绕焦点问题更多地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怎样操作才能顺序完成既定治疗方案?”等。对学生来说,这种“思维+操作”同时进行的过程,实际上即是学生从“学习知识向临床过渡”的过程。
(三)加强口腔医学基本技能训练
口腔医学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临床医学学科,它的各种治疗多建立在临床操作的基础上。因此,在口腔医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实验课教学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如在模拟人头上进行牙体洞形制备和牙周洁治等,为今后在病人身上进行治疗及其他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1.强化医疗文书基本功能训练。医疗文书的书写是临床工作和实习阶段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带教老师要从问诊、查体,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到治疗等方面给学生认真讲解,尽量给每个实习学生创造基本技能操作的机会,做到“一看”、“二帮”、“三做”,以此提高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及应变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常用诊疗技术的培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龋洞充填术、干髓术、根管充填术、洁治术等基本诊疗操作,强化消毒隔离观念,同时进行各种材料的调制、器械的准备等基本护理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常用器械的操作训练。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电动牙椅、各种牙钻机超声洁牙机、光固机、牙髓活力电测验器等正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这就要求学生要熟悉口腔常用器械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使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用起来得心应手,避免由于使用不当增加病人不必要的痛苦,或造成医疗仪器损坏,影响医院的日常工作。
总之,多元式教学法避免了简单、重复和呆板,适应了当代青年多角度求知的心理特征,使教学环节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因此,必须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才观和新的医学模式,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跨世纪人才,一切从“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不断开拓进取,探索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新原则、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加强口腔内科学专科教学改革,使口腔内科学教学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第一作者:刘一龙(1988-),男,湖南邵阳人,本科,助教, 从事口腔内科学的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王春风(1976-),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副教授, 从事口腔内科学的教学工作。
口腔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对口腔医学教育的全面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本人通过多元式教学方法在专科口腔内科学课程中的应用,形成了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一、 多媒体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在口腔专科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口腔专业教学简单地重复既往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口腔内科教学的要求,而多媒体教学却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
1.便于相关基础知识的复习 医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反复的、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口腔内科学的学习,涉及到很多相关学科的内容。例如: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口腔组织学与病理学等。而现在的学生,存在着基础医学知识记忆不牢固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口腔内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进行口腔内科学新课学习之前,完全有必要把相关的基础知识再复习一遍,以扫清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增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在短时间内要复习大量的相关内容,如果再靠老师在黑板上的讲解复习,势必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口腔内科学的正常教学。
2.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口腔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口腔内科学教学方法是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做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在口腔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应辅助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音、动画共存,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一方面避免学生因对教师长时间的单纯语言叙述讲课方式造成的疲劳、厌倦感,使学生能在新颖、愉快的接受信息传播中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边观看图像、动画边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在医学院校的口腔内科学教学几乎都面临着学时严重不足的现状。学时虽然严重不足,但讲授内容却不能减少太多,因为医学各学科、各内容之间都是密切联系的,砍掉一大部分内容必然会导致知识不连贯、不系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吃力。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节省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粉笔板书、画图的时间,相应增加了教师讲解、举例说明和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时间,从而扩充了课堂的知识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引入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以德国教育学家M·丽根舍因、W·克拉夫基等所提出的范例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是启发式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他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有利于系统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把系统学习和解决问题统一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使思维能力、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 案例教学改革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模拟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而且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会带着问题来听课,进而改善了听课质量。案例教学不强调是否得出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案例教学法的丰富内涵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真正地消化理解课本知识,使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
2.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的成功有赖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又与学生认真准备有关。为了确保学生认真准备,规定平时案例报告占期末成绩的20%。通过案例教学,发现学生的组织资料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
3.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教与学不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学生消化理解课本知识,同时也督促教师对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对本学科知识的精通钻研,提高了教学质量。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传统课本的基础上,深入临床实践,搜集和编写案例,教师向学生揭示课本的要点和难点,给学生提供线索,让学生总结案例。在学生分析案例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使学生既学到了必要的基础理论,又培养了实际能力,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及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思维方式上进行彻底转变。作者在《口腔内科学》多媒体授课时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一些实践效果。
二、“启发式+PBL+技能培训”在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的应用
(一)启发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离不开师生双方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互动中,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堂实验课,教师不但教给他们专业技术,还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启发和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教给他们如何处理医患关系的原则和技巧,教会他们如何分析病人的心理活动,解决病人存在的思想间题和心理负担,教师在实验带教中,处处以身作则,示教规范,总结学生的错误, 及时地把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予以指导,使他们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口腔医学教育是开放系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实验课是深化理论认识的重要手段,是由課堂进入临床的桥梁,也是把医学生转变为医生的必经阶段。学生在实验课中获益多少,直接影响到临床工作的质量与水平,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必须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才观和新的医学模式,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跨世纪人才,一切从“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不断开拓进取,探索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新原则、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使口内实验教学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PBL法在口腔内科实验课中的应用
PBL法既是一种好的课程设置方法,也是一种深受欢迎的教学方法。PBL法应用举例Ⅲ类洞离体牙制备,模拟临床情景,设置焦点问题。女,30岁,主诉左下前牙变黑。现病史:前日照镜发现左下前牙唇侧变黑,无冷热刺激痛,无自发痛。查:|2扭转,|12间食物嵌塞,|1唇侧远中边缘嵴色暗黑,远中邻舌龋,达牙本质浅层,按(-),冷热(-),叩(-)。焦点问题:为什么|1唇侧远中边缘嵴处色暗黑?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治疗原则?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美观问题、材料选择、牙髓保护、邻牙保护、洞形要求、充填及塑形要求等)。如何防止并发症(如牙体折裂、充填物脱落或断裂、继发龋,意外穿髓等)。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建立前牙邻面龋与Ⅲ类洞离体牙实验的联系。学生人人参与,共同分析修改。方法:四个同学回答问题、设计治疗方案,四个同学修改方案,其余同学分析以上方案的优缺点,补充未尽之处,综合选择出最佳方案。教师最后讲解,逐個指导操作。教师针对同学们的答案,将理论课中“抗力形、固位形原则”具体分析,融入Ⅲ类洞离体牙制备中讲解,并分析同学们综合选择的最佳方案的“最佳”原因何在,达成共识后,同学开始操作。这三步过程时间花费约30分钟。操作指导中围绕焦点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及时指出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失误,包括为顺利完成既定治疗方案,术者和患者应采用的体位,以及术中口镜和支点的使用技巧等。PBL法在理论课应用已为广大师生所欢迎,但在实验课应用较少见,口内实验课有应用PBL教法的基础。焦点问题的设置不仅使实验课从形式上更加贴近临床,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1]有帮助,而且学生参与了诊断和设计治疗方案,提高了学生纵向的临床思维能力。另外,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将离体牙牙合模型当成了患者,并围绕焦点问题更多地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怎样操作才能顺序完成既定治疗方案?”等。对学生来说,这种“思维+操作”同时进行的过程,实际上即是学生从“学习知识向临床过渡”的过程。
(三)加强口腔医学基本技能训练
口腔医学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临床医学学科,它的各种治疗多建立在临床操作的基础上。因此,在口腔医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实验课教学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如在模拟人头上进行牙体洞形制备和牙周洁治等,为今后在病人身上进行治疗及其他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1.强化医疗文书基本功能训练。医疗文书的书写是临床工作和实习阶段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带教老师要从问诊、查体,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到治疗等方面给学生认真讲解,尽量给每个实习学生创造基本技能操作的机会,做到“一看”、“二帮”、“三做”,以此提高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及应变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常用诊疗技术的培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龋洞充填术、干髓术、根管充填术、洁治术等基本诊疗操作,强化消毒隔离观念,同时进行各种材料的调制、器械的准备等基本护理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常用器械的操作训练。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电动牙椅、各种牙钻机超声洁牙机、光固机、牙髓活力电测验器等正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这就要求学生要熟悉口腔常用器械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使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用起来得心应手,避免由于使用不当增加病人不必要的痛苦,或造成医疗仪器损坏,影响医院的日常工作。
总之,多元式教学法避免了简单、重复和呆板,适应了当代青年多角度求知的心理特征,使教学环节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因此,必须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才观和新的医学模式,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跨世纪人才,一切从“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不断开拓进取,探索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新原则、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加强口腔内科学专科教学改革,使口腔内科学教学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第一作者:刘一龙(1988-),男,湖南邵阳人,本科,助教, 从事口腔内科学的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王春风(1976-),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副教授, 从事口腔内科学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