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应利用多种方式,挖掘文本的价值,促进学生在个性、兴趣和特长等方面充分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构建
《语文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其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尊重需要 注重激趣。
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如我校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 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语惊四座!那位教师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脸红了。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想读,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没有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愿意再来读一遍吗?”“愿意!”…… 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
二、唤起情感 激发思维
利用情感因素,并使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合一”,以达到情感共鸣的佳境。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感情“移”到文本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又把作品中的“情”移到学生心上,让他们增智益志,受感染,受教育,达到“情感共鸣”。我曾经听过一节校级青年教師的赛课,内容是自选古诗教学课,她选上的是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一首唐诗——《静夜思》,这是许多未上学的孩子都能流利背诵的一首诗。所以当她在课上一说今天要学这首诗时,学生就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背了起来,那得意的神色好像在告诉老师:您瞧,我们早就会背这首诗了。望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这位教师镇定自若,接着问道:你们虽然背得跟顺口溜似的,但能正确理解诗的意思,体会到诗人的思乡愁绪吗?学生木然。但低年级语文教学是不便逐字逐句分析解释的,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读懂这首诗呢?于是,这位教师简单介绍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用联系生活实际及对比的方法,让孩子们知道了当时由于交通不便,诗人离家之远,归乡之难,以及孤身一人,流落在外,事事不顺以至深夜难眠的情形。
三、求同存异 彰显个性
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这就要进行求异训练。注重求异,并不否定求同。求同和求异是思维的两个翅膀,它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求同,就是发展规律,认识事物共性;求异,就是发现特点,认识事物的个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有所创造。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在关注学生求异思维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求同能力的培养,求同存异,方能丰满学生思维的双翼。如: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了丑小鸭的曲折历程,自从出世后就被人看不起,谁都欺负它,被迫离家出走处境不仅没有改善,情况反而更糟了,最后它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
学到这,大家都为丑小鸭的曲折历程又悲又喜,想一吐为快,谈谈读课文后的感受,体会。
有的激动“丑小鸭,太棒了!不怕困难,勇敢坚强地活了下来!”
有的高兴“丑小鸭美梦成真,我真替它高兴!”
有的生气“这些动物真是欺人太甚,就因为丑小鸭丑就这样欺负它,虽然丑,但它有长处啊!”
有的明辩“外表丑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美!”
有的领悟“对伙伴要诚恳友好,互相尊重、帮助”“遇到困难时坚强、不气馁,战胜困难,就能梦想成真”……
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四、关注过程 适时点拨
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情感活动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说明;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对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现。只有这样,语文学习的过程才能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从以上教学细节看出,孩子们先是对老师,后对书本,最后互相之间产生思想的撞击,进射出创新的火花。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做到真实、朴实、扎实,尽可能地挖掘文本的价值,把这种价值体现到学生身上,成就孩子的精彩人生!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构建
《语文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其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尊重需要 注重激趣。
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如我校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 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语惊四座!那位教师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脸红了。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想读,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没有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愿意再来读一遍吗?”“愿意!”…… 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
二、唤起情感 激发思维
利用情感因素,并使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合一”,以达到情感共鸣的佳境。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感情“移”到文本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又把作品中的“情”移到学生心上,让他们增智益志,受感染,受教育,达到“情感共鸣”。我曾经听过一节校级青年教師的赛课,内容是自选古诗教学课,她选上的是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一首唐诗——《静夜思》,这是许多未上学的孩子都能流利背诵的一首诗。所以当她在课上一说今天要学这首诗时,学生就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背了起来,那得意的神色好像在告诉老师:您瞧,我们早就会背这首诗了。望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这位教师镇定自若,接着问道:你们虽然背得跟顺口溜似的,但能正确理解诗的意思,体会到诗人的思乡愁绪吗?学生木然。但低年级语文教学是不便逐字逐句分析解释的,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读懂这首诗呢?于是,这位教师简单介绍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用联系生活实际及对比的方法,让孩子们知道了当时由于交通不便,诗人离家之远,归乡之难,以及孤身一人,流落在外,事事不顺以至深夜难眠的情形。
三、求同存异 彰显个性
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这就要进行求异训练。注重求异,并不否定求同。求同和求异是思维的两个翅膀,它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求同,就是发展规律,认识事物共性;求异,就是发现特点,认识事物的个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有所创造。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在关注学生求异思维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求同能力的培养,求同存异,方能丰满学生思维的双翼。如: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了丑小鸭的曲折历程,自从出世后就被人看不起,谁都欺负它,被迫离家出走处境不仅没有改善,情况反而更糟了,最后它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
学到这,大家都为丑小鸭的曲折历程又悲又喜,想一吐为快,谈谈读课文后的感受,体会。
有的激动“丑小鸭,太棒了!不怕困难,勇敢坚强地活了下来!”
有的高兴“丑小鸭美梦成真,我真替它高兴!”
有的生气“这些动物真是欺人太甚,就因为丑小鸭丑就这样欺负它,虽然丑,但它有长处啊!”
有的明辩“外表丑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美!”
有的领悟“对伙伴要诚恳友好,互相尊重、帮助”“遇到困难时坚强、不气馁,战胜困难,就能梦想成真”……
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四、关注过程 适时点拨
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情感活动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说明;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对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现。只有这样,语文学习的过程才能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从以上教学细节看出,孩子们先是对老师,后对书本,最后互相之间产生思想的撞击,进射出创新的火花。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做到真实、朴实、扎实,尽可能地挖掘文本的价值,把这种价值体现到学生身上,成就孩子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