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良臣肖像册》目鉴与考证(下)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ru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君良臣肖像册》绘帝王像5帧,大臣像28帧,应当说是首次发现的珍贵的明代君臣影像。
  在本册中为何只选了5位皇帝来画?《大明集礼》规定“品官祭祀”要有高、曾、祖、祢四代祖先,这说明洪武朝是祭祀前四代祖先,这与朱元璋迫封他的四代高祖是吻合的。但到了嘉靖朝发生“大礼议”,带来皇室宗庙制度的改革,在四祖的基础上,变为“五祖”。礼部尚书夏言上疏建议皇帝在官民祭祖方面也加以“推恩”,增加始祖、先祖,再加上祖辈三代,共计五祖。嘉靖、万历年间形成大建宗祠祭祀始祖的普遍现象,已经得到学者的一致认同,但万历王朝不承认嘉靖十五年令,曾一度照搬《大明集礼》的规定。但宗庙祭祀“五祖制”——始、高、曾、祖、祢五祖得以继承下来。依此来计算,本册应当是明光宗之后,天启皇帝或崇祯皇帝时所绘制。
  根据翰林院编修胡敬辑《南薰殿图像考》记载的16帧南薰殿旧藏帝王画像,没有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钰和崇祯帝朱由检三帝画像。原因在于明代16个皇帝(南明政权除外),除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二人外,其余都是明成祖朱棣后代。朱棣虽诡称建文帝死于南京宫中大火,但作为篡位者,是不可能给建文帝画“神像”的。这与本册没有建文帝是吻合的。后二位是不能“配享太庙”者:景泰帝朱祁钰在明英宗复辟后废位软禁,死后以王礼葬于京西金山,兄弟二人既然已反目成仇,明英宗自然也不可能让人给他画像。崇祯帝朱由检亡国后自缢煤山,大顺政权虽加以殓葬,但他不能用于享祀太庙,故缺失画像。
  本册5帧帝王像的第一帧是朱元璋的“皇父”朱世珍,目前仅有这一幅画像。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朱世珍是朱元璋追取的名字。朱世珍的形象在朱元璋《御制皇陵碑》中写得十分清楚,在正史中没有记载,而在《明史演义》等野史中只描绘他“硕耳过顶”。
  第二帧是朱元璋肖像画。明代正史记载朱元璋长相奇特,鼻子很大,眉毛粗浓,眼睛滚圆,脑门骨向前突出,下巴比一般人要大出一寸多,脸色十分黑。现在北京、台北两地的故宫博物院和民间流传的朱元璋的画像共有16幅,包括本册此帧画像共计17幅,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皇家美化了的“标准像”,另一类是民间丑化了的形象。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弘治年间用“江南画法”画的《朱元璋像》和本册应当是他的真实像。
  经与现有资料比照,本册的肖像应取自于弘治年间的画本,只是画法不同,弘治本是“江南画法”,而本册画法属“渡臣派”画法。
  以本册28功臣肖像中的方孝孺画像与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方孝孺画像相比,两者除了画法不同、年龄不同之外,神态、气质几乎完全相同,馆藏的方孝孺像很有可能就是本册方孝孺的底本。
  除本册外,明代开国功臣沐英(1345~1392)的的传世肖像还有两种:一种是弘治至嘉靖年间画的肖像(现藏故宫博物院),一种是民间的肖像。民间的沐英像很夸张,身穿战袍,一手持兵器,一手持书,完全是想象。馆藏沐英像与本册沐英像应当说是比较真实的。
  本册明君良臣肖像画是晚明重要的影像资料。目前看来,从图像到文字记述晚明历史资料的“小像”,在各大博物馆中都没有见到,这是传世罕见的明史文字、图像文献,具有历史、艺术、文物价值,也值得学者再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9月16日纽约佳士得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推出的何安达“思源堂古代青铜器珍藏”专拍消息甫出,即在内地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这是继2002年纽约苏富比春拍“罗伯特(Robert Hateield Ellsworth)藏中国雕塑及铜器”专拍后,近十年来上拍青铜器数量最大的一场拍卖,也是过去十年里唯——场中国青铜器专拍。此场专拍全部拍品达到了122件/组,许多拍品曾是中国、欧美地区20世纪上半叶甚至更早时期
期刊
齐白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胆敢独造”“有能有识”的艺术奇人,他以农民耕作般的劳动态度在艺海里耕耘了将近一个世纪,他“敢于删去前人窠臼,自成家法”,以农夫般的质朴之情、率真般的童子之心、运用老辣生涩的文人之笔,开创出文入画坛前所未有的艺术审美新天地。他的绘画作品充满厂泥土的芬香、生活的气息,既师造化又师古人,达到厂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统一,是优秀传统技法与民俗主题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他以土到极处、俗
期刊
淄博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其制瓷历史已有1400多年,但是在众多的陶瓷史料中,除境内的寨里窑址和磁村窑址多有记述之外,在淄博制瓷史上留下绚烂一笔的博山窑却鲜有所见,博山窑所产的晶莹润泽的三彩器更是不为世人所熟知。笔者选取了几组代表性器物,与大家共同享受博山窑三彩器带给我们的视觉盛宴。  博山窑三彩器主要生产于宋金时期,因此当地俗称“宋三彩”或“金三彩”,其得名由唐三彩演化而来,并非单纯指颜
期刊
明初御窑厂在景德镇的设立,改写了中国瓷器烧制的历史,景德镇由此历史性的成为瓷业霸主。在中国制瓷史上,从来没有那个朝代像明代那样,被一个地区的产品所主导。青花瓷奇迹般的成为中国瓷器的名片,有明一代,无论是国人所用瓷器,还是外销品,青花瓷始终占主流地位。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中,青花瓷是中国陶瓷最为重要的一项。1973年苏富比登陆香港后,明代青花瓷一度是七八十年代里高价瓷器的代言
期刊
明代官窑瓷器拍卖成交TOP100
期刊
蓝瑛,字田叔,号蝰叟,晚号石头陀,又号西湖外民、西湖外史、东郭老农,吴山农等。明万历十三年(1585)出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杰出画家,擅画山水,花鸟、人物等,技法全面,尤以山水著名。他一生以绘画为职业,曾漫游南北,饱览名胜,眼界开阔,留下画作面貌多样,数量众多。而他的花鸟画迹却存世不多。这使人们认识他的花鸟画的全貌受到了局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多以研究他的山水画为主,画史资料中,关于蓝瑛花
期刊
清代官窑瓷器拍场全线飘红,而我们却来关注明代官窑瓷器的拍卖走向,多少有点不合时宜。  中国市场瓷器拍卖长期以明清瓷器为主体,虽习惯上统称明清瓷器,但明、清两代主流瓷器釉彩品种毕竟不同,价值、价格评判也各有偏重,因此还是颇有必要就其行情发展的不同作一区分,更有利于看清不同时期各个品种的市场供需情况。  1997年以后清代瓷器主导拍场(不论上拍数量比,还是成交价格比,明代瓷器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明代
期刊
龚心钊(1871~1949),字怀希,亦用怀西,号仲勉,斋名瞻麓斋,安徽台肥人。其先祖为清初才子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号芝麓)。与钱谦益,吴梅村合称为。江左三大家”。龚氏三代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其父龚照瑷(1836~1897),字仰蘧,出身监生。历任金陵机器局、江苏苏松太道(通称上海道台)与四川布政使等职。光绪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893~1897)间出使英、法、比、义等国,
期刊
古书中有一种本子的文字是用两色,三色、四色或更多颜色印刷的,版本学上管这叫朱墨本、三色本、四色本或五色本。这些本子又通称套印本。套印本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是雕版印刷术的一大进步。  具体地说,套版是将一页书的版面做成同样大小的几块板,每板印一种颜色,逐次印在同一张纸上,就成为印着几种颜色的书。最常见的是朱墨印,即两色印。每印一页书,先要刻同样大小的两块板,一块板刻黑字部分,一块板
期刊
彩绘瓷烧制尽管早至唐代长沙窑,但是因工序多、成本高,唐、宋、元时期不受重视,直到明代成化斗彩兴起后,釉上彩绘瓷才成为流行,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的烧制达到顶峰,对明清两代彩绘瓷的发展影响深远。  明早期盛行青花瓷,青花釉里红、五彩瓷器虽在宣德时期已出现,但是与釉下青花瓷相比,釉上彩绘瓷需要先将白瓷烧成,出窑后绘画纹饰,入窑二次烧成,不仅多了绘画的工序,也多了道入窑烧制的工序,制作成本远高于青花。还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