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素质教育应该立足于课程教学,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统一。通过专业素质的培养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应用能力 素质教育
一、引言
培养人才是教育的基本职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社会进步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差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大痼疾,致使高校培养的一些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高职教育是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统一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专业素质的培养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寓通识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根据高职教育人才的特殊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培养。
二、注重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九五”期间,高职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十五”期间高职学生数量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学生的就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新时期下,转变办学思想与就业观念、加强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走向成功的关键。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应该立足于课程教学,从教学改革的角度,高职教育应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按照新形势下对高职培养人才的要求重新修正教学大纲,淡化理论灌输,删减技术陈旧的教学内容,增加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的教学实例。另一方面,要大大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拓宽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开设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和空间。
(2)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快实践教学的硬件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尽快尽早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在课程安排上多开设现场教学和生产现场参观教学,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还应该立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创新教育的观点来看,创新的理念不仅存在于科学和理论层面,而且广泛存在于技术和应用层面。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由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以及应用系统,如何让这些洋玩意在我国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接生搬硬套显然是不行的。要根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情况灵活应用,保留合理的部分,改革不合理的内容,大胆进行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适应能力已显得刻不容缓。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灌输给学生吃苦耐劳的思想和树立创新精神,而且尽可能的多培养其创新能力。例如,组织学生科技开发攻关,让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教师指导,鼓励学生制作或生产出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就能站稳脚跟。
三、加强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中国已经加入WTO,是面向世界的一个大国。加强与世界的交流,不但让世界了解我们,我们也要解读世界。职业技能人才不可避免地要和引进的一些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打交道,要想使自己的就业面宽广些,必须学习和掌握世界通用语言——英语。高职教育教学环节中除了正常的英语教学外,还应加强专业英语的训练,并逐步建立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机制。尽可能的开设一些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兴趣小组等,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定期聘请外教,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21世纪是计算机世纪,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绘图、计算机网上浏览等计算机技能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加强计算机技能的培训,把计算机训练技能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规划中,加大机房建设,能够提供给学生大量的上机时间,并且鼓励学生拥有个人电脑,为拥有个人电脑的学生提供方便的使用条件,让每一个学生毕业时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
21世纪以来,国际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纵观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的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占据国际竞争有利位置的战略性举措。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首位,需要有一个长期奋斗的思路。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还应该立足于人文教育,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期间对于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让大学生能够学到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做人之道,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是高职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从内心深处仰慕高学历和高文凭,录取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是带着“高考失利”的无奈心态跨入校门的,他们头脑中的那些“自卑、空虚”的心理,无时无刻不在困扰和吞噬着他们的心灵,因此在行为上极易产生“自弃”或过激的表现。针对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疏导他们尽快走出个人心理的阴影,重新正确审视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让他们认识到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和高层经营管理者,高职的平民化教育及培养人才的模式,在社会上也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的,拥有“一技”或“多技”之长,在社会上照样能站稳脚跟,照样存在可以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在高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成才教育,加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高职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必须以学生为本,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使新一代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正常发展的蓝领阶层。
五、结束语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高职教育过程中的各项专业科学技能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各项教育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其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造就一代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高职教育人才应该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杨金土.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2,(15/16).
[2]刘兴翠.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摭谈[J].职教论坛,2002,(18).
[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作者单位:河南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应用能力 素质教育
一、引言
培养人才是教育的基本职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社会进步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差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大痼疾,致使高校培养的一些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高职教育是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统一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专业素质的培养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寓通识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根据高职教育人才的特殊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培养。
二、注重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九五”期间,高职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十五”期间高职学生数量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学生的就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新时期下,转变办学思想与就业观念、加强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走向成功的关键。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应该立足于课程教学,从教学改革的角度,高职教育应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按照新形势下对高职培养人才的要求重新修正教学大纲,淡化理论灌输,删减技术陈旧的教学内容,增加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的教学实例。另一方面,要大大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拓宽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开设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和空间。
(2)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快实践教学的硬件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尽快尽早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在课程安排上多开设现场教学和生产现场参观教学,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还应该立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创新教育的观点来看,创新的理念不仅存在于科学和理论层面,而且广泛存在于技术和应用层面。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由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以及应用系统,如何让这些洋玩意在我国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接生搬硬套显然是不行的。要根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情况灵活应用,保留合理的部分,改革不合理的内容,大胆进行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适应能力已显得刻不容缓。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灌输给学生吃苦耐劳的思想和树立创新精神,而且尽可能的多培养其创新能力。例如,组织学生科技开发攻关,让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教师指导,鼓励学生制作或生产出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就能站稳脚跟。
三、加强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中国已经加入WTO,是面向世界的一个大国。加强与世界的交流,不但让世界了解我们,我们也要解读世界。职业技能人才不可避免地要和引进的一些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打交道,要想使自己的就业面宽广些,必须学习和掌握世界通用语言——英语。高职教育教学环节中除了正常的英语教学外,还应加强专业英语的训练,并逐步建立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机制。尽可能的开设一些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兴趣小组等,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定期聘请外教,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21世纪是计算机世纪,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绘图、计算机网上浏览等计算机技能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加强计算机技能的培训,把计算机训练技能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规划中,加大机房建设,能够提供给学生大量的上机时间,并且鼓励学生拥有个人电脑,为拥有个人电脑的学生提供方便的使用条件,让每一个学生毕业时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
21世纪以来,国际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纵观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的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占据国际竞争有利位置的战略性举措。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首位,需要有一个长期奋斗的思路。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还应该立足于人文教育,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期间对于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让大学生能够学到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做人之道,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是高职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从内心深处仰慕高学历和高文凭,录取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是带着“高考失利”的无奈心态跨入校门的,他们头脑中的那些“自卑、空虚”的心理,无时无刻不在困扰和吞噬着他们的心灵,因此在行为上极易产生“自弃”或过激的表现。针对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疏导他们尽快走出个人心理的阴影,重新正确审视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让他们认识到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和高层经营管理者,高职的平民化教育及培养人才的模式,在社会上也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的,拥有“一技”或“多技”之长,在社会上照样能站稳脚跟,照样存在可以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在高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成才教育,加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高职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必须以学生为本,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使新一代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正常发展的蓝领阶层。
五、结束语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高职教育过程中的各项专业科学技能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各项教育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其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造就一代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高职教育人才应该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杨金土.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2,(15/16).
[2]刘兴翠.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摭谈[J].职教论坛,2002,(18).
[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作者单位:河南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