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讀作用题出镜率很高,它设题角度较多,考查范围较广,很多考生对这类题型往往无法抓住关键,造成失分。其实,只要抓住考查对象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情感、读者感受这“四对关系”,便可做到了然于胸,见题不乱。
关键词:四对关系;作用题;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情感;读者感受
纵观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作用题”占据了半壁江山。高考“作用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为什么这样写?”“请说说这一段话(或这一句话,或在某方面)的作用”等等。本文主要以情节作用、环境作用和形象作用这三类常考题型为例,为大家解释“四对关系”如何各个击破“作用题”。
一、 真题引路
题型一:形象作用类
考情透析:形象,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分析形象的作用,主要分析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物象的作用。近年来,高考阅读题类型逐渐向“物象作用”偏移,且应用比例明显增多。相对于传统的人物形象类阅读试题而言,“物象作用”类阅读题当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更多,对于学生知识的理解、考核能力也更全面,因此在难度上有一定的提升,这也是导致阅读成为拉分项的重要原因。想要提高学生对于“物象作用”类阅读题的分析理解力,教师要做好对以下几方面内容的教学指导:
(1)情节关系。物象类阅读试题当中,其会在素材情节中反复出现,由此来实现对全文内容的贯穿,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例如首尾呼应、对比衬托、设疑解惑等。
(2)人物关系。在阅读试题当中,物象通常能够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带来重要帮助,由此达到彰显人物特点、烘托人物心理、突出人物性格等作用。
(3)揭示主题。在阅读素材当中,绝大多数物象都具有象征意义,用于揭示故事主题、凸显故事情感特征等。
(4)阅读感受。许多物象本身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既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又可以给读者留下美好的情感体验。有时候物象本身的特点可以激发阅读兴趣,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题型二:情节作用类
考情透析:情节作用类阅读内容主要是通过情节来推动故事发展,在面对此类阅读素材时,要先对情节内容予以思考,然后根据故事整体结构来对情节予以揣摩,完成阅读理解。
(1)故事结构:根据其所处位置又细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开头部分情节的作用;二是中间段的作用;三是结尾情节作用;四是情节浓缩为标题的作用等。
(2)人物形象:在许多阅读素材当中,情节内容都会对人物形象进行表述,例如通过人物着装、形象细节的描写,来完成对情节的推动,并实现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心理刻画。
(3)情感主题:是否点题、突出深化主题或揭示文章的主旨等。
(4)读者感受:在阅读素材中,情节会对读者的阅读状态产生影响,因此其必然会考虑读者感受,例如通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
我们以2017年浙江卷《一种美味》第13题为例,该题问:“结尾写道,鱼‘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让许多同学犯了难。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分析情节安排之结尾段的作用。解析时套用上面的四对关系,便可以得出答案:①从与上下文情节的关系以及读者感受角度考虑,该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从结构上看,结尾又“诡异”地出现本该已入汤的鱼,这个情节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与前文中“掀锅盖”“忘了鱼汤味道”……这些伏笔是前后呼应的,从而使文章结构完整、构思巧妙,带有某种魔幻色彩,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②从与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关系的角度考虑,该结尾揭示了“美味”的表里双重含义,呼应标题、点明题旨。这种“美味”不仅是鱼汤本身,也不仅是亲情的温暖,更是滋养“他”成长和成熟的“一种美味”。
题型三:环境作用类
考情透析:在小说当中环境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小说类阅读时,要做好对环境的阅读分析,由此来实现对阅读内容整体构架和主旨的初步掌握。
(1)主题凸显:小说当中的环境描写有着一定的凸显主体作用。例如对故事的时间、地点予以描述,交代故事背景,衬托社会环境等,并通过这些来实现对小说气氛的有效渲染。
(2)情节结构:环境描写是否对故事情节结构予以改变,也是需要格外重视的内容。很多时候,作者会通过环境描写的变化来实现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例如通过对季节的更替,来完成对时间迁移的表现,达到推动情节的效果。
(3)人物形象:是否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环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是否烘托人物性格特点,是否暗示人物的心理、命运等。
二、 总结
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阅读的作用题都是围绕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情感和读者感受这“四对关系”来分析作用的。高考阅读作为考核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类型习题,其虽然会根据素材特征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无论“作用题”如何转变,其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是有章可循的。所以,学生一定要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阅读训练,通过不断的阅读经验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和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让他们在高考中面对“作用题”时能够得心应手地应对,为学生良好考试状态的发挥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
[2]毕飞宇.小说课[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1.
[3]黄荣华.高中语文阅读试题解密[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6.2.
作者简介:
钟彩凤,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海亮实验中学。
关键词:四对关系;作用题;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情感;读者感受
纵观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作用题”占据了半壁江山。高考“作用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为什么这样写?”“请说说这一段话(或这一句话,或在某方面)的作用”等等。本文主要以情节作用、环境作用和形象作用这三类常考题型为例,为大家解释“四对关系”如何各个击破“作用题”。
一、 真题引路
题型一:形象作用类
考情透析:形象,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分析形象的作用,主要分析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物象的作用。近年来,高考阅读题类型逐渐向“物象作用”偏移,且应用比例明显增多。相对于传统的人物形象类阅读试题而言,“物象作用”类阅读题当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更多,对于学生知识的理解、考核能力也更全面,因此在难度上有一定的提升,这也是导致阅读成为拉分项的重要原因。想要提高学生对于“物象作用”类阅读题的分析理解力,教师要做好对以下几方面内容的教学指导:
(1)情节关系。物象类阅读试题当中,其会在素材情节中反复出现,由此来实现对全文内容的贯穿,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例如首尾呼应、对比衬托、设疑解惑等。
(2)人物关系。在阅读试题当中,物象通常能够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带来重要帮助,由此达到彰显人物特点、烘托人物心理、突出人物性格等作用。
(3)揭示主题。在阅读素材当中,绝大多数物象都具有象征意义,用于揭示故事主题、凸显故事情感特征等。
(4)阅读感受。许多物象本身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既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又可以给读者留下美好的情感体验。有时候物象本身的特点可以激发阅读兴趣,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题型二:情节作用类
考情透析:情节作用类阅读内容主要是通过情节来推动故事发展,在面对此类阅读素材时,要先对情节内容予以思考,然后根据故事整体结构来对情节予以揣摩,完成阅读理解。
(1)故事结构:根据其所处位置又细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开头部分情节的作用;二是中间段的作用;三是结尾情节作用;四是情节浓缩为标题的作用等。
(2)人物形象:在许多阅读素材当中,情节内容都会对人物形象进行表述,例如通过人物着装、形象细节的描写,来完成对情节的推动,并实现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心理刻画。
(3)情感主题:是否点题、突出深化主题或揭示文章的主旨等。
(4)读者感受:在阅读素材中,情节会对读者的阅读状态产生影响,因此其必然会考虑读者感受,例如通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
我们以2017年浙江卷《一种美味》第13题为例,该题问:“结尾写道,鱼‘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让许多同学犯了难。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分析情节安排之结尾段的作用。解析时套用上面的四对关系,便可以得出答案:①从与上下文情节的关系以及读者感受角度考虑,该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从结构上看,结尾又“诡异”地出现本该已入汤的鱼,这个情节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与前文中“掀锅盖”“忘了鱼汤味道”……这些伏笔是前后呼应的,从而使文章结构完整、构思巧妙,带有某种魔幻色彩,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②从与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关系的角度考虑,该结尾揭示了“美味”的表里双重含义,呼应标题、点明题旨。这种“美味”不仅是鱼汤本身,也不仅是亲情的温暖,更是滋养“他”成长和成熟的“一种美味”。
题型三:环境作用类
考情透析:在小说当中环境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小说类阅读时,要做好对环境的阅读分析,由此来实现对阅读内容整体构架和主旨的初步掌握。
(1)主题凸显:小说当中的环境描写有着一定的凸显主体作用。例如对故事的时间、地点予以描述,交代故事背景,衬托社会环境等,并通过这些来实现对小说气氛的有效渲染。
(2)情节结构:环境描写是否对故事情节结构予以改变,也是需要格外重视的内容。很多时候,作者会通过环境描写的变化来实现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例如通过对季节的更替,来完成对时间迁移的表现,达到推动情节的效果。
(3)人物形象:是否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环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是否烘托人物性格特点,是否暗示人物的心理、命运等。
二、 总结
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阅读的作用题都是围绕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情感和读者感受这“四对关系”来分析作用的。高考阅读作为考核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类型习题,其虽然会根据素材特征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无论“作用题”如何转变,其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是有章可循的。所以,学生一定要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阅读训练,通过不断的阅读经验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和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让他们在高考中面对“作用题”时能够得心应手地应对,为学生良好考试状态的发挥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
[2]毕飞宇.小说课[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1.
[3]黄荣华.高中语文阅读试题解密[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6.2.
作者简介:
钟彩凤,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海亮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