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入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一、激发兴趣,明确意义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首先,教师以身示范,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 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适合学生阅读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也自然地得到提高。
其次,利用课堂阅读,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用作家的伟大精神或顽强意志、情操志向等激励学生;可用设疑法吸引学生;可用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法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等待。如教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时,让学生从陶渊明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感受到超凡的志趣,并从中获得有益的独特读书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并进而引导学生阅读有关陶渊明的诗歌、散文等,并用文中的读书方法阅读其他的书籍。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同时又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掌握方法,讲究实效
培根在《论求知》中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我们也可对课外阅读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就是简略地读,涉猎性地读。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断读等方法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如阅读有关的报刊,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内容,则要采用精读的方法。精读,可以理解为积累性的阅读或探究性的阅读,更注重内容的内化和运用。精读时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促进对精读内容的理解、积累乃至运用。精读和略读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精读往往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如一本书值不值得一读,常常是先浏览一番,通过逐步了解、感知才会发现其中是否有值得精读的内容。比如当读到某段话对自己人生有很大启迪时,就可以细细品读,深入感悟;如果读到十分优美的语句,对自己习作有帮助,不妨把它摘录下来,背一背。这样,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的效果。
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翕张。”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积累不仅是表达的基础,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积累是语言材料的内化为个人语言储备的过程,积累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功夫。我们要求学生可以自由积累,可以根据老师的安排积累,老师安排班务值日每天在黑板上抄写一首诗、一句名言,一句优美的句子或其它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积累了很多知识,还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总之,多阅读渐渐就会积累写作能力应有的营养,学会用字、遣词、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等写作技巧。正如《文心雕龙》所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三、阅读笔记,巩固成果
许多名家学者的经验早已证实,坚持做读书笔记是提高读书效率的最好方法。据说,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阅读和做札记的书就有1500本以上。列宁读过的书上,常常写有眉批,还写了读书心得、内容摘要。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书时,一直坚持做笔记,仅一本不很厚的《伦理学原理》上就写了万余言的评语。至于一些作家、编辑、记者,几乎都有自己的读书笔记本、资料卡片等。
正如培根所说:“作文使人准确。”为了便于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参考,教师应鼓励每位学生都准备专门的笔记本作课外读书笔记。作读书笔记可采用摘抄、列提纲、写体会、制卡片、剪辑等方法。内容上可是多方面的,包括在略读时精选的词句,精读时需烂熟于胸的原文或片断,都可以。为便于检索,应引导学生在作笔记时分门别类。可按词、句、段、文分,也可按材料类型的不同分成各个栏目,譬如课堂内外、诗词天地、习作精萃、我的感想等。总之,对所作笔记进行归类,有利于学生随时运用课外阅讀的成果,使之成为独具自我特色的“工具书”。找到一条学好语文、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
四、专题活动,展示成果
为了有效地促进课外阅读,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来加以展示和交流。
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还要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一般五六周召开一次。每次发言人数不少于五人。
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隔两三周就举行一次全年级读书笔记展览,请同学们认真观摩,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3-5篇,并且让获得荣誉者介绍经验,与差生结对子,共同提高。
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这种活动,给学生指定同一课外篇目,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比谁读得多、快、准,最后以答题的方式考查。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更有效地训练了阅读能力,同时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可谓“一石三鸟”“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语文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只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认真引导,善于引导,学生一定会快乐地学习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一、激发兴趣,明确意义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首先,教师以身示范,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 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适合学生阅读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也自然地得到提高。
其次,利用课堂阅读,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用作家的伟大精神或顽强意志、情操志向等激励学生;可用设疑法吸引学生;可用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法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等待。如教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时,让学生从陶渊明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感受到超凡的志趣,并从中获得有益的独特读书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并进而引导学生阅读有关陶渊明的诗歌、散文等,并用文中的读书方法阅读其他的书籍。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同时又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掌握方法,讲究实效
培根在《论求知》中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我们也可对课外阅读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就是简略地读,涉猎性地读。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断读等方法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如阅读有关的报刊,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内容,则要采用精读的方法。精读,可以理解为积累性的阅读或探究性的阅读,更注重内容的内化和运用。精读时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促进对精读内容的理解、积累乃至运用。精读和略读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精读往往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如一本书值不值得一读,常常是先浏览一番,通过逐步了解、感知才会发现其中是否有值得精读的内容。比如当读到某段话对自己人生有很大启迪时,就可以细细品读,深入感悟;如果读到十分优美的语句,对自己习作有帮助,不妨把它摘录下来,背一背。这样,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的效果。
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翕张。”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积累不仅是表达的基础,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积累是语言材料的内化为个人语言储备的过程,积累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功夫。我们要求学生可以自由积累,可以根据老师的安排积累,老师安排班务值日每天在黑板上抄写一首诗、一句名言,一句优美的句子或其它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积累了很多知识,还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总之,多阅读渐渐就会积累写作能力应有的营养,学会用字、遣词、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等写作技巧。正如《文心雕龙》所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三、阅读笔记,巩固成果
许多名家学者的经验早已证实,坚持做读书笔记是提高读书效率的最好方法。据说,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阅读和做札记的书就有1500本以上。列宁读过的书上,常常写有眉批,还写了读书心得、内容摘要。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书时,一直坚持做笔记,仅一本不很厚的《伦理学原理》上就写了万余言的评语。至于一些作家、编辑、记者,几乎都有自己的读书笔记本、资料卡片等。
正如培根所说:“作文使人准确。”为了便于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参考,教师应鼓励每位学生都准备专门的笔记本作课外读书笔记。作读书笔记可采用摘抄、列提纲、写体会、制卡片、剪辑等方法。内容上可是多方面的,包括在略读时精选的词句,精读时需烂熟于胸的原文或片断,都可以。为便于检索,应引导学生在作笔记时分门别类。可按词、句、段、文分,也可按材料类型的不同分成各个栏目,譬如课堂内外、诗词天地、习作精萃、我的感想等。总之,对所作笔记进行归类,有利于学生随时运用课外阅讀的成果,使之成为独具自我特色的“工具书”。找到一条学好语文、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
四、专题活动,展示成果
为了有效地促进课外阅读,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来加以展示和交流。
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还要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一般五六周召开一次。每次发言人数不少于五人。
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隔两三周就举行一次全年级读书笔记展览,请同学们认真观摩,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3-5篇,并且让获得荣誉者介绍经验,与差生结对子,共同提高。
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这种活动,给学生指定同一课外篇目,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比谁读得多、快、准,最后以答题的方式考查。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更有效地训练了阅读能力,同时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可谓“一石三鸟”“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语文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只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认真引导,善于引导,学生一定会快乐地学习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