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8年,在与电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合作而成的小说《2001:太空漫游》首版序中,人类最伟大的科幻作家之一——阿瑟·查理斯·克拉克写下一段非常浪漫的话:
“开天辟地以来,在地球上活过的人大约总共一兆。这是个有趣的数字,因为说巧不巧,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也就是银河系,也有大约一兆颗星星。因此,每一个在地球上活过的人,在这个宇宙里都有一颗对应的星星在闪烁。”
如果说数字之中确实蕴含着某些无法解释的玄机,那么对科幻界来说,2017-2018年就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时间节点:我们即将在今年12月迎来克拉克的100周年诞辰,而明年则是《2001:太空漫游》小说和电影面世50周年、导演库布里克诞辰90周年,以及克拉克本人的忌辰10周年!
而数字的玄妙也是“大空漫游”四部曲的思想根源之一:这套科幻“神作”以一批比例为1:4:9的神秘黑石板为线索,从远古时代延伸至遥远未来,启发读者去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宇宙的哲学问题……
本期节选为第25章,出自小说第四篇。2001年,宇航员鲍曼与普尔搭乘“发现号”太空船执行土星任务,船上有另外三名处于人工冬眠状态的宇航员、被命名为“贝蒂”的分离舱,还有一台负责船上所有活动的人工智能电脑“哈儿9000”。这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然而更大的危机正在步步逼近……
见招拆招
这个“神展开”是不是相当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这一章节剧情清晰,句式明快,在语法上并没有特别复杂的内容——但是,英文科幻小说的“第一道坎儿”还是在于词汇。克拉克的语言准确到位、生动传神,用词极其生活化,还很注意在表达上的多样性(比如saucer和shallow dish,base和mounting)。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在选段所标注的生词中选取5个进行重点学习,查阅词典,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及用法,并通过造句来加深印象。
参考译文
第一个去土星的人
整个程序,弗兰克·普尔已经走过一遍,不过他可不敢把任何事情视为理所当然——在太空里,“理所当然”可是一剂很好的自杀药方。他照例对贝蒂作一次全面检查,也检查过所有消耗品的储备量。虽然他待在外面的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但他还是想确认一切供给品都如常足够24小时使用。然后他告诉哈儿打开气闸,便发动喷射器,滑向太空。
宇宙飞船看来和他上次出来的时候一模一样——除了一个很重要的差异之外。先前,长程天线的大碟子一直沿着“发现号”那看不见的来路,回头指向近距离绕着太阳温暖火焰而转动的地球。
现在,失去了指引方向的信号,浅浅的天线碟自动停在一个自然的角度,沿着宇宙飞船的中轴指向前方,也就是指向很接近土星的方向——那个醒目的标识还在几个月的行程之外。普尔不知道在“发现号”抵达那个仍然十分遥远的目的地之前,还会出现多少问题。如果他看得仔细一点,他会发现土星的形状其实不够滚圆——由于土星环的存在,这个星球的两头显得微扁——这是人类肉眼裸视未曾见过的景象。他告诉自己:等看到那不可思议的沙尘和冰屑绕行在整个天空,等“发现号”也加入土星永恒的卫星群时,那该有多壮观啊!不过,除非他们能够重新建立和地球的通讯,否则这样的成就也没有任何意义。
这一次,普尔还是把贝蒂停泊在离天线底座大约20英尺(约6.10米)的地方,在打开分离舱之前,他把操控权交给哈儿。
“现在要出去了,”他向鲍曼报告,“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希望你說得没错,我很想看看那副组件。”
“保证20分钟后放到你的测试台上。”
普尔朝向天线悠然移动过去,无线电里一片寂静。接着,守在主控甲板里的鲍曼听到一阵喘气和咕咕哝哝讲话的声音。
“看来我要食言了。有颗防松螺帽卡住了,大概是上次我锁得太紧……呼,总算好了!”
接着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动静,然后,普尔嚷道:
“哈儿,请把分离舱的灯光往左转20度——谢谢,对对……好了。”
在鲍曼的意识深处隐隐响起一声警铃,有什么地方透着古怪——也不是什么紧急情况,但就是不太寻常。他凝重地思索了一会儿,终于找到原因了。
哈儿执行了普尔的指令,但是并没有出声确认
那是他每次必不遗漏的动作。等普尔回来,要查一查……
在外面的天线底座上,忙碌的普尔并没注意到任何异乎寻常之处。他戴着手套的手已经抓起那片电路芯片,正设法把它从沟槽里拉出来。
终于拿出来了。他将芯片拿起来,在微弱的太阳光下察看。
“可算逮到你这个小混蛋了。”他半是在对虚空的宇宙说,半是在对鲍曼说,“我还是没看出有什么问题嘛。”
接着他停了下来。他无意中瞥见什么东西在动——在这个根本不可能有东西在动的地方。
他警觉地抬起头。在太阳投下的这片阴影之中,先前他一直靠着分离舱那两盏聚光灯的照明工作,现在,灯光从他身边转开了。
也许贝蒂在太空中荡开了,他大概是不小心没把她停好。接着,他惊骇得来不及恐惧,因为他看到分离舱正以全速直冲而来。
这个画面实在过于出人意料,将他所有的本能反应动作都冻住了,因此他根本没有采取任何动作躲避这个直冲而来的怪物。直到最后一刻,他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大声吼道:“哈儿,全力刹车——”太晚了。
在撞上去的那一刹那,贝蒂的速度其实仍然十分缓慢。建造她的目的并不是用来加速冲刺。不过,即使在区区每小时十英里(约16.09千米)的速度下,半吨重的东西还是足以致命,不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太空中……
“开天辟地以来,在地球上活过的人大约总共一兆。这是个有趣的数字,因为说巧不巧,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也就是银河系,也有大约一兆颗星星。因此,每一个在地球上活过的人,在这个宇宙里都有一颗对应的星星在闪烁。”
如果说数字之中确实蕴含着某些无法解释的玄机,那么对科幻界来说,2017-2018年就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时间节点:我们即将在今年12月迎来克拉克的100周年诞辰,而明年则是《2001:太空漫游》小说和电影面世50周年、导演库布里克诞辰90周年,以及克拉克本人的忌辰10周年!
而数字的玄妙也是“大空漫游”四部曲的思想根源之一:这套科幻“神作”以一批比例为1:4:9的神秘黑石板为线索,从远古时代延伸至遥远未来,启发读者去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宇宙的哲学问题……
本期节选为第25章,出自小说第四篇。2001年,宇航员鲍曼与普尔搭乘“发现号”太空船执行土星任务,船上有另外三名处于人工冬眠状态的宇航员、被命名为“贝蒂”的分离舱,还有一台负责船上所有活动的人工智能电脑“哈儿9000”。这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然而更大的危机正在步步逼近……
见招拆招
这个“神展开”是不是相当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这一章节剧情清晰,句式明快,在语法上并没有特别复杂的内容——但是,英文科幻小说的“第一道坎儿”还是在于词汇。克拉克的语言准确到位、生动传神,用词极其生活化,还很注意在表达上的多样性(比如saucer和shallow dish,base和mounting)。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在选段所标注的生词中选取5个进行重点学习,查阅词典,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及用法,并通过造句来加深印象。
参考译文
第一个去土星的人
整个程序,弗兰克·普尔已经走过一遍,不过他可不敢把任何事情视为理所当然——在太空里,“理所当然”可是一剂很好的自杀药方。他照例对贝蒂作一次全面检查,也检查过所有消耗品的储备量。虽然他待在外面的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但他还是想确认一切供给品都如常足够24小时使用。然后他告诉哈儿打开气闸,便发动喷射器,滑向太空。
宇宙飞船看来和他上次出来的时候一模一样——除了一个很重要的差异之外。先前,长程天线的大碟子一直沿着“发现号”那看不见的来路,回头指向近距离绕着太阳温暖火焰而转动的地球。
现在,失去了指引方向的信号,浅浅的天线碟自动停在一个自然的角度,沿着宇宙飞船的中轴指向前方,也就是指向很接近土星的方向——那个醒目的标识还在几个月的行程之外。普尔不知道在“发现号”抵达那个仍然十分遥远的目的地之前,还会出现多少问题。如果他看得仔细一点,他会发现土星的形状其实不够滚圆——由于土星环的存在,这个星球的两头显得微扁——这是人类肉眼裸视未曾见过的景象。他告诉自己:等看到那不可思议的沙尘和冰屑绕行在整个天空,等“发现号”也加入土星永恒的卫星群时,那该有多壮观啊!不过,除非他们能够重新建立和地球的通讯,否则这样的成就也没有任何意义。
这一次,普尔还是把贝蒂停泊在离天线底座大约20英尺(约6.10米)的地方,在打开分离舱之前,他把操控权交给哈儿。
“现在要出去了,”他向鲍曼报告,“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希望你說得没错,我很想看看那副组件。”
“保证20分钟后放到你的测试台上。”
普尔朝向天线悠然移动过去,无线电里一片寂静。接着,守在主控甲板里的鲍曼听到一阵喘气和咕咕哝哝讲话的声音。
“看来我要食言了。有颗防松螺帽卡住了,大概是上次我锁得太紧……呼,总算好了!”
接着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动静,然后,普尔嚷道:
“哈儿,请把分离舱的灯光往左转20度——谢谢,对对……好了。”
在鲍曼的意识深处隐隐响起一声警铃,有什么地方透着古怪——也不是什么紧急情况,但就是不太寻常。他凝重地思索了一会儿,终于找到原因了。
哈儿执行了普尔的指令,但是并没有出声确认
那是他每次必不遗漏的动作。等普尔回来,要查一查……
在外面的天线底座上,忙碌的普尔并没注意到任何异乎寻常之处。他戴着手套的手已经抓起那片电路芯片,正设法把它从沟槽里拉出来。
终于拿出来了。他将芯片拿起来,在微弱的太阳光下察看。
“可算逮到你这个小混蛋了。”他半是在对虚空的宇宙说,半是在对鲍曼说,“我还是没看出有什么问题嘛。”
接着他停了下来。他无意中瞥见什么东西在动——在这个根本不可能有东西在动的地方。
他警觉地抬起头。在太阳投下的这片阴影之中,先前他一直靠着分离舱那两盏聚光灯的照明工作,现在,灯光从他身边转开了。
也许贝蒂在太空中荡开了,他大概是不小心没把她停好。接着,他惊骇得来不及恐惧,因为他看到分离舱正以全速直冲而来。
这个画面实在过于出人意料,将他所有的本能反应动作都冻住了,因此他根本没有采取任何动作躲避这个直冲而来的怪物。直到最后一刻,他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大声吼道:“哈儿,全力刹车——”太晚了。
在撞上去的那一刹那,贝蒂的速度其实仍然十分缓慢。建造她的目的并不是用来加速冲刺。不过,即使在区区每小时十英里(约16.09千米)的速度下,半吨重的东西还是足以致命,不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太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