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中方言经过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相互接触、影响后形成了今天复杂的格 局,历来学者对汉中方言的归属问题有着极大争议。总得来说,在两种官话的相互浸染下,汉中方言同时具备着这两者官话的特点,并且随着长期演变,又呈现出自己独特的性质。本文在此背景下,着重描写、分析汉中方言的音变现象,以此來探讨其发展规律。
【关键字】汉中方言;音变现象;中原官话
1、汉中市简介
汉中,其名源自水也。《民国汉南续修郡志。汉中府志》中记载:“旧志云:郡临汉水之阳,南回汉山,故名汉中。”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北接秦岭山脉,南靠大巴山,属于亚热带气候。虽然处于大山包围之中,但其间是由汉江冲击而成的汉中平原。汉中市则位于汉水上游,汉中盆地中部,地形特点南低北高,市内有平原、丘陵、山地三种地貌。
汉中地形险要坚固,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汉中志》卷二清楚地记载了其地位:“东接南郡,南接广汉,西接陇西,北接秦州。秦蜀之矩镇也。汉水上游梁山东,险控巴岷之道,路作咸镐之藩屏。氐羌接珍,为咸域之镇。秦蜀出入之冲。前瞰三秦,后蔽四川,横横以为蜀之肱股。杨洪以为蜀之咽喉。左控三秦,右跨西蜀,中距褒楚,为关陇一大都会。”由此可见,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王朝都将汉中作为一级行政单位的治所所在,出于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2、汉中方言音变现象
变调是指字与字连读时,产生的一种调值变化。一般而言,汉语绝大部分都是一个字代表一个语素,每个字有它自己本身的读音和调值,我们称之为单字调,但是如果字与字连起来组成词或句子时,单字调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导致了某些字音的调值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在汉中方言中也存在着这种音变现象。
(1)去声字连读变调
汉台区方言去声调类是213,属于曲折调,如果两个调值都是213的去声字连读,那么前一个去声字的调值就要变成21。例如:
(2)叠字变调
受西南官话的影响,汉中方言大量的名词存在着AA重叠式,这些重叠义并不像普通话中的名词重叠表示爱称义,只是单纯的一种语言习惯。连读时4类单字调都会发生变化,变调规律如下:
阴平字、阳平字或上声字重叠,后一字都变成21调。例如:
b、去声字重叠,前一去声字调值变21,这等同于上文说过的去声字连读变调,例如:
(3)“子”尾词变调
汉中方言中有很多方言词带后缀“子”,而普通话不带。比如说“葱子”、“眼镜子”、“豆芽子”、“磨子”、“板子”等等,对于“子”这个字,如果有实际意义,那么在汉中话中它是上声调,调值为35,但如果词义虚化,作为词缀而言,它会根据前一个语素调值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
如果在一个词组中,如果词缀的前一个语素是阴平、阳平或上声的时候,“子”词缀调值为21,例如:
b、如果在一个词组中,如果词缀的前一个语素是去声的时候,“子”词缀调值为35,例如:
(4)“头”尾变调
“头”字如果单念或在词组中有表示实义的作用,它的调值为31,阳平调,但如果做词尾时,前一个字如果是阴平、阳平或上声时,它的调值变为21,如果前一个字是去声,调值变为35。例如:
a、
b、
由此可见,汉中方言的音变现象呈现出复杂的现象,由于汉中方言受到西南官话的影响,大多出现叠字变调,但同时毕竟汉中方言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因而上述音变现象显得独特而复杂。
参考文献:
[1] 段永华 1997 陕南方言与推广普通话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第二期
[2] 薛平栓 2001 《陕西历史人口地理》 人民出版社
[3] 张崇 2007 《陕西方言词汇集》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关键字】汉中方言;音变现象;中原官话
1、汉中市简介
汉中,其名源自水也。《民国汉南续修郡志。汉中府志》中记载:“旧志云:郡临汉水之阳,南回汉山,故名汉中。”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北接秦岭山脉,南靠大巴山,属于亚热带气候。虽然处于大山包围之中,但其间是由汉江冲击而成的汉中平原。汉中市则位于汉水上游,汉中盆地中部,地形特点南低北高,市内有平原、丘陵、山地三种地貌。
汉中地形险要坚固,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汉中志》卷二清楚地记载了其地位:“东接南郡,南接广汉,西接陇西,北接秦州。秦蜀之矩镇也。汉水上游梁山东,险控巴岷之道,路作咸镐之藩屏。氐羌接珍,为咸域之镇。秦蜀出入之冲。前瞰三秦,后蔽四川,横横以为蜀之肱股。杨洪以为蜀之咽喉。左控三秦,右跨西蜀,中距褒楚,为关陇一大都会。”由此可见,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王朝都将汉中作为一级行政单位的治所所在,出于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2、汉中方言音变现象
变调是指字与字连读时,产生的一种调值变化。一般而言,汉语绝大部分都是一个字代表一个语素,每个字有它自己本身的读音和调值,我们称之为单字调,但是如果字与字连起来组成词或句子时,单字调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导致了某些字音的调值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在汉中方言中也存在着这种音变现象。
(1)去声字连读变调
汉台区方言去声调类是213,属于曲折调,如果两个调值都是213的去声字连读,那么前一个去声字的调值就要变成21。例如:
(2)叠字变调
受西南官话的影响,汉中方言大量的名词存在着AA重叠式,这些重叠义并不像普通话中的名词重叠表示爱称义,只是单纯的一种语言习惯。连读时4类单字调都会发生变化,变调规律如下:
阴平字、阳平字或上声字重叠,后一字都变成21调。例如:
b、去声字重叠,前一去声字调值变21,这等同于上文说过的去声字连读变调,例如:
(3)“子”尾词变调
汉中方言中有很多方言词带后缀“子”,而普通话不带。比如说“葱子”、“眼镜子”、“豆芽子”、“磨子”、“板子”等等,对于“子”这个字,如果有实际意义,那么在汉中话中它是上声调,调值为35,但如果词义虚化,作为词缀而言,它会根据前一个语素调值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
如果在一个词组中,如果词缀的前一个语素是阴平、阳平或上声的时候,“子”词缀调值为21,例如:
b、如果在一个词组中,如果词缀的前一个语素是去声的时候,“子”词缀调值为35,例如:
(4)“头”尾变调
“头”字如果单念或在词组中有表示实义的作用,它的调值为31,阳平调,但如果做词尾时,前一个字如果是阴平、阳平或上声时,它的调值变为21,如果前一个字是去声,调值变为35。例如:
a、
b、
由此可见,汉中方言的音变现象呈现出复杂的现象,由于汉中方言受到西南官话的影响,大多出现叠字变调,但同时毕竟汉中方言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因而上述音变现象显得独特而复杂。
参考文献:
[1] 段永华 1997 陕南方言与推广普通话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第二期
[2] 薛平栓 2001 《陕西历史人口地理》 人民出版社
[3] 张崇 2007 《陕西方言词汇集》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