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并非唯一的教学目的,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使其主动地学习,不再是让其等待灌注、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样,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上述要求思考怎样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此,笔者总结出如下策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要充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把教学过程变为引导学生会学习的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精神,引导学生,使他们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呢?
一、转变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以民主平等、合作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前提。因为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师生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是权威,依照个人的意志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是遵从者,受到干预与限制,不能质疑课本观点,不敢反对教师所说。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又如何能全身心地主动参与教学呢?又怎能发挥出主体性呢?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营造和谐宽松、民主平等、自由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其主动探索与求知。
如改变“满堂灌”“满堂问”的做法,多运用讨论法、谈话法、发现法等,将话语权还给学生,促其畅所欲言,表达不同的观点,师生间通过对话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质疑,赏识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敢于发问、主动探求新问题,形成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契机,对学生进行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火花。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为什么骗子可以行骗成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得出了不同的看法。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不同见解,适时进行评价、点拨,培养学生答问的积极性。
二、立足学习角度,优化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行为与活动受到情感与兴趣的支配,要想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教师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愿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积极配合教师,形成交互主体。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探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增加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与探求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如合理运用插图与绘画,以直观艺术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并使之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适当引入故事或表演,并在表演中巧妙融入说和写,将枯燥的讲授变成多向交流与互动,满足学生爱模仿、爱玩、好动的心理,学生自然会主动投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以相关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引导学生想象思考:这样环境优美、怡然自得的理想场景、美好画面,可以用哪个成语概括?自然引出“世外桃源”及其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探索陶渊明是如何描绘桃花源美好的境界的。教学后,还可以请几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表演的方式将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场景再现出来,其他学生当“导演”,点评议论,提出建议,多向互动,这样,既能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也打破了枯燥死板的氛围。
三、关注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出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优秀的教师会意识到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并非取决于背诵或记忆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在于结合自身经验与原有知识来建构新知的能力。换言之,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予其自学、思索与创造的空间,促使其提升自学能力,自主获取知识,而不是依赖教师。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信任学生,优化教学,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予以指导与点拨,使学习变成建构意义的过程,绝非单纯复制现成的知识与结论。
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遵循“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诵读、研读、设疑与讨论为主线,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其发挥主体性,在自主体验中获取知识,把握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形成自学与协助合作意识。比如要求学生课前借助参考书或网络资源,获取有关作者与作品的背景资料,为探讨与理解文本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诵读法及设疑讨论法,通过默读、朗读、重点研读等,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形成语感,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通过设疑讨论,促使学生思考与品味,由语言文字的表面向深层探索,领悟文本的深意。譬如由“乐园”的含义切入,引出矛盾性问题:从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百草园实际上荒草丛生的院子,为何“我”却将其视为美好的地方?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景物描写及捕鸟、拔何首乌根等细节描写,体会百草园中的趣事,感受天真幼稚、富有幻想的童年生活。
当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考虑与努力的不止上面所述,如改变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将探究学习法、体验学习法等可以凸显或引发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与讲授法进行整合,在批改作业、教学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
[2]乔虹皓.自主学习模式中的教师角色[J].教育探索,2008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要充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把教学过程变为引导学生会学习的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精神,引导学生,使他们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呢?
一、转变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以民主平等、合作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前提。因为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师生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是权威,依照个人的意志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是遵从者,受到干预与限制,不能质疑课本观点,不敢反对教师所说。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又如何能全身心地主动参与教学呢?又怎能发挥出主体性呢?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营造和谐宽松、民主平等、自由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其主动探索与求知。
如改变“满堂灌”“满堂问”的做法,多运用讨论法、谈话法、发现法等,将话语权还给学生,促其畅所欲言,表达不同的观点,师生间通过对话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质疑,赏识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敢于发问、主动探求新问题,形成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契机,对学生进行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火花。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为什么骗子可以行骗成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得出了不同的看法。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不同见解,适时进行评价、点拨,培养学生答问的积极性。
二、立足学习角度,优化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行为与活动受到情感与兴趣的支配,要想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教师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愿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积极配合教师,形成交互主体。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探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增加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与探求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如合理运用插图与绘画,以直观艺术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并使之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适当引入故事或表演,并在表演中巧妙融入说和写,将枯燥的讲授变成多向交流与互动,满足学生爱模仿、爱玩、好动的心理,学生自然会主动投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以相关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引导学生想象思考:这样环境优美、怡然自得的理想场景、美好画面,可以用哪个成语概括?自然引出“世外桃源”及其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探索陶渊明是如何描绘桃花源美好的境界的。教学后,还可以请几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表演的方式将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场景再现出来,其他学生当“导演”,点评议论,提出建议,多向互动,这样,既能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也打破了枯燥死板的氛围。
三、关注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出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优秀的教师会意识到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并非取决于背诵或记忆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在于结合自身经验与原有知识来建构新知的能力。换言之,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予其自学、思索与创造的空间,促使其提升自学能力,自主获取知识,而不是依赖教师。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信任学生,优化教学,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予以指导与点拨,使学习变成建构意义的过程,绝非单纯复制现成的知识与结论。
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遵循“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诵读、研读、设疑与讨论为主线,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其发挥主体性,在自主体验中获取知识,把握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形成自学与协助合作意识。比如要求学生课前借助参考书或网络资源,获取有关作者与作品的背景资料,为探讨与理解文本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诵读法及设疑讨论法,通过默读、朗读、重点研读等,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形成语感,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通过设疑讨论,促使学生思考与品味,由语言文字的表面向深层探索,领悟文本的深意。譬如由“乐园”的含义切入,引出矛盾性问题:从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百草园实际上荒草丛生的院子,为何“我”却将其视为美好的地方?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景物描写及捕鸟、拔何首乌根等细节描写,体会百草园中的趣事,感受天真幼稚、富有幻想的童年生活。
当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考虑与努力的不止上面所述,如改变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将探究学习法、体验学习法等可以凸显或引发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与讲授法进行整合,在批改作业、教学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
[2]乔虹皓.自主学习模式中的教师角色[J].教育探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