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在表扬中增强学生积极进取的上进心;要关爱和宽容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面向全体,善于鼓励成功,提高他们施展能力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激活每个人的潜力,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成绩,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赏识教育;体会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罗森塔尔效应”。在这个实验里,教师受“权威性谎言”的暗示,因此对罗森塔尔随便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这是一个成功的赏识教学范例。它提醒我们:“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渗透赏识教育。下面我结合初中化学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面向全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初三开始学习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如何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首先考虑从人性的“渴望成为好人”出发,思考怎样在第一节课上唤起学生的上进心。一般我都会给学生戴上“高帽子”,开场白基本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对我来讲,都是陌生的面孔。你们在初二成绩的好坏,我不清楚。不管以前你的其他学科的成绩是怎样的,也不管你在其他老师的眼中是怎样的,但是,在我的眼中你们都是一样的,都是好学生。化学是新开设的一门学科,没有基础可言,你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根本没有什么好与坏之分,只要想学,都是能学好的。同时,我确信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好学生,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争取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每次一开学,当和他们讲这样话的时候,我都会感觉到他们非常高兴,这从他们脸上我是能看出来的。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去追究他们的过去的表现,让学生感觉在初三化学的课堂上,大家是平等的。“平等”恰恰是赏识教育的原则之一。
二、尊重和信任学生,善于发現他们的闪光点
工作十年来,我深深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工作成功的关键。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我认为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去挖掘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加以赏识与鼓励,让其身上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学优生常能受到老师的赏识,因为他们在学习、思想、行为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受到赏识理所当然。而后进生却很难得到赏识。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化学这门学科的优势,去关爱这些后进生。
有一位叫张浩的学生,人长得帅,脑筋也不错,很精神的一个男孩子。但是由于家庭离异等原因,他的成绩在班级里处于下游。在第一节课上,我看出他对化学有极大的兴趣。上课时很兴奋,也爱举手回答问题,下了课还跑到讲台前对着一堆仪器药品东看看西摸摸。我看他确实对化学有着不同其它学科的热情,就叫他帮忙收拾仪器送到办公室。在办公室里,我留住了他。
我问:“张浩,你是不是很喜欢化学啊?”
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是。”
“我想让你做我的课代表,你愿意吗?”
“啊?不是有课代表吗?”他反应比较快,急忙说道。
“你以后专门负责仪器药品实验这一块,他专门负责收交作业这一块。你看行吗?”
他也很爽快,说:“让我试试吧!”
我告诉他:“是我的课代表就是我的名片、我的脸面,我既然选了你看好你,你就得好好表现!学出个成绩,让所有人都看着咱能行!”
从这以后,张浩比以前更加积极了,仪器、药品的整理、洗涤根本不用我操心,有空的时候还跟我到实验室去拿仪器、药品,上课的时候也很踊跃。他本来就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所以学得很不错。转眼就迎来了期中考试,张浩的化学成绩竟然是89分,他高兴地就要手舞足蹈了。我赶紧趁热打铁:“很不错!其实你很聪明。我看好的课代表还应该能更好!你如果也多花点精力在其它学科上,其它学科的成绩也一定会很好的!”他听了我的话,既没肯定,又没否定。
三、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学习方面是存在差异的,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为了使不同的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可以采用分层教学。
1.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
为了避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自己的心里将学生进行分层。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学生分为A、B、C三个组,A组为优等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学困生。这些分层不在学生中公开,并且根据化学学习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氛围。
2.教学目标的隐性分层
在对学生分好层次之后,接下来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主要是训练内容的分层。A层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加深题和拓展题;B组学生能力比A组要差一些,但大部分学生都属于这个层次,因此,须要求他们完成基础题和加深题,并把他们不理解的问题作为重点来抓,详细地去讲解;对于C组学生只要求完成基础题就可以了,比如化学方程式的默写,等等。关于训练内容的分层,印象最深的是江苏南京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它的最后版块是课后思考,此版块是考虑到学生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遍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而设置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首先在此版块设计了几道题目,主要是给A组学生安排的,目的是能把课堂上的知识有所巩固,并向外延续,促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
总之,要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就是要变着花样去表扬他们,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如果学生总是经历失败,从未尝试成功的喜悦,他们就有可能丧失信心,永远得不到成功。相比较而言,我更欣赏“成功乃成功之母”的说法,毕竟初中生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受挫的能力肯定较差,不妨在教学中用成功的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这种教育理念尤其适用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孩子都需要赏识,但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无原则地赏识,而应在他们做事过程中给予赏识,鼓励他们坚持下去。让其有信心坚持下去,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一直有取得成功的动力。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自己想要的桃子,这样优等生会更优,中等生会更自信,学困生也会有进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朝着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迈进。
参考文献
[1]海南省民族教育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2]高瑞峰.海南少数民族教育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6年11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赏识教育;体会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罗森塔尔效应”。在这个实验里,教师受“权威性谎言”的暗示,因此对罗森塔尔随便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这是一个成功的赏识教学范例。它提醒我们:“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渗透赏识教育。下面我结合初中化学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面向全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初三开始学习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如何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首先考虑从人性的“渴望成为好人”出发,思考怎样在第一节课上唤起学生的上进心。一般我都会给学生戴上“高帽子”,开场白基本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对我来讲,都是陌生的面孔。你们在初二成绩的好坏,我不清楚。不管以前你的其他学科的成绩是怎样的,也不管你在其他老师的眼中是怎样的,但是,在我的眼中你们都是一样的,都是好学生。化学是新开设的一门学科,没有基础可言,你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根本没有什么好与坏之分,只要想学,都是能学好的。同时,我确信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好学生,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争取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每次一开学,当和他们讲这样话的时候,我都会感觉到他们非常高兴,这从他们脸上我是能看出来的。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去追究他们的过去的表现,让学生感觉在初三化学的课堂上,大家是平等的。“平等”恰恰是赏识教育的原则之一。
二、尊重和信任学生,善于发現他们的闪光点
工作十年来,我深深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工作成功的关键。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我认为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去挖掘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加以赏识与鼓励,让其身上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学优生常能受到老师的赏识,因为他们在学习、思想、行为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受到赏识理所当然。而后进生却很难得到赏识。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化学这门学科的优势,去关爱这些后进生。
有一位叫张浩的学生,人长得帅,脑筋也不错,很精神的一个男孩子。但是由于家庭离异等原因,他的成绩在班级里处于下游。在第一节课上,我看出他对化学有极大的兴趣。上课时很兴奋,也爱举手回答问题,下了课还跑到讲台前对着一堆仪器药品东看看西摸摸。我看他确实对化学有着不同其它学科的热情,就叫他帮忙收拾仪器送到办公室。在办公室里,我留住了他。
我问:“张浩,你是不是很喜欢化学啊?”
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是。”
“我想让你做我的课代表,你愿意吗?”
“啊?不是有课代表吗?”他反应比较快,急忙说道。
“你以后专门负责仪器药品实验这一块,他专门负责收交作业这一块。你看行吗?”
他也很爽快,说:“让我试试吧!”
我告诉他:“是我的课代表就是我的名片、我的脸面,我既然选了你看好你,你就得好好表现!学出个成绩,让所有人都看着咱能行!”
从这以后,张浩比以前更加积极了,仪器、药品的整理、洗涤根本不用我操心,有空的时候还跟我到实验室去拿仪器、药品,上课的时候也很踊跃。他本来就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所以学得很不错。转眼就迎来了期中考试,张浩的化学成绩竟然是89分,他高兴地就要手舞足蹈了。我赶紧趁热打铁:“很不错!其实你很聪明。我看好的课代表还应该能更好!你如果也多花点精力在其它学科上,其它学科的成绩也一定会很好的!”他听了我的话,既没肯定,又没否定。
三、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学习方面是存在差异的,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为了使不同的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可以采用分层教学。
1.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
为了避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自己的心里将学生进行分层。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学生分为A、B、C三个组,A组为优等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学困生。这些分层不在学生中公开,并且根据化学学习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氛围。
2.教学目标的隐性分层
在对学生分好层次之后,接下来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主要是训练内容的分层。A层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加深题和拓展题;B组学生能力比A组要差一些,但大部分学生都属于这个层次,因此,须要求他们完成基础题和加深题,并把他们不理解的问题作为重点来抓,详细地去讲解;对于C组学生只要求完成基础题就可以了,比如化学方程式的默写,等等。关于训练内容的分层,印象最深的是江苏南京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它的最后版块是课后思考,此版块是考虑到学生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遍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而设置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首先在此版块设计了几道题目,主要是给A组学生安排的,目的是能把课堂上的知识有所巩固,并向外延续,促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
总之,要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就是要变着花样去表扬他们,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如果学生总是经历失败,从未尝试成功的喜悦,他们就有可能丧失信心,永远得不到成功。相比较而言,我更欣赏“成功乃成功之母”的说法,毕竟初中生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受挫的能力肯定较差,不妨在教学中用成功的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这种教育理念尤其适用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孩子都需要赏识,但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无原则地赏识,而应在他们做事过程中给予赏识,鼓励他们坚持下去。让其有信心坚持下去,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一直有取得成功的动力。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自己想要的桃子,这样优等生会更优,中等生会更自信,学困生也会有进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朝着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迈进。
参考文献
[1]海南省民族教育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2]高瑞峰.海南少数民族教育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