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师们,当处于“高原”之时,让我们努力地“眺望”吧,相信那一道道亮丽、迷人的风景一定会呈现于我们的眼前。
关键词:“眺望”;“高原期”;潜能
的确,象学生的学习一样,骨干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高原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的。因为教师首先是人,不是机器,在我们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也会感到身心疲惫,甚至会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产生厌倦感。不过,这里,我所说的“高原现象”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即经过教师自己的打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已经在学校有一定的地位,觉得无需继续努力的一种止步不前而“吃老本”的现象。无论哪一种“高原现象”,作为骨干教师,我们都不应听之任之、得过且过,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以突破教育教学的瓶颈,最后使这种职业倦怠消失殆尽,从而恢复我们以往的教学激情。一句话,在“高原”上更要学会远眺,才会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新天地。
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突破这种教学“高原期”呢?
“高原期”的出现,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很紧张的缘故,这时候如果还硬碰硬地处理,显然是不明智的,即使能行也收效甚微。要知道“物极必反”呀,所以很多时候“以柔克刚”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出现“高原现象”时,不如索性“休闲休闲”吧,即用“休闲的方式”来内化力量。
使自己走出教学“高原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多的培训机会,教师这一行也不例外。骨干教师在遭遇“高原现象”时,可以主动向学校申请参加或远或近的培训学习或教学观摩。专家们就教育教学方面的深入浅出而不乏专业的讲解和上观摩课的老师的激情四射的课堂教学,这些都像是一支支清醒剂,会使我们想要昏睡的大脑立刻充满了活力;又像是给我们的身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于是,我们的神经兴奋了。一旦我们从这些培训研讨和教学观摩中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一旦我们的大脑神经被激活,不甘示弱的我们就会再一次显示出我们体内潜在的巨大能量。于是乎,我们就走出了自己的教学“高原期”。这就是借“他山之石”来激发自身潜能。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这些都说明环境很重要。同样骨干教师成长的环境也非常重要,教师必须终生学习,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常常参加业务培训,与时俱进。如果长期在一个较为封闭的圈子里,那么与时代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这样,自身的成长出现了的瓶颈却还不知道,所以教師不仅得有好书相伴,还得有诤友相随。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也要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不满足已有的方式。此外,多与追求上进的人在一起,勇敢地踏向新的领域去学习。随着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的推广,作为骨干教师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带头,去尝试、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这样,当自己处于“高原期”,有诤友提醒、鞭策,有同行人的勉励、助威。而这也是让自己快速走出“高原期”的不错的方式之一。
以学校领导、朋友、家人倾心交谈来或督促或开导或鼓励自己,对于自己走出“高原地带”也是无不裨益的。一位追求上进的骨干教师要把“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观念抛弃得远远的。泰戈尔说:“当我们是最为谦卑的时候,才是我们接近于伟大的时候。”保持谦卑的心态,你方能吸纳更多,也才更有利于成长。在朋友和家人面前保持谦卑,得到他们的开导与鼓励,则会让我们奋战的劲头更大、更足。然而,当处于“高原”的迷雾中,我们已然不能辨别方向,那么,谁能替我们拨云见日呢?学校领导!是的,就是他们!他们熟知我们。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他们高瞻远瞩的目光会引领我们也把目光穿过迷雾,投向远方,他们的高屋建瓴,能让我们再次看清自己前行的方向,让我们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还有一种方式,看起来有些庸俗,与知识分子的清高有些不相符,那就是参加“评优、选先进”。诚然,参加“评优、选先进”看起来就是追求功名利禄,然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况,这种“评优、选先进”的方式可以使自己得到学生、家长、同行甚至社会的认同。他们的认同恰恰会让我们更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之后,职业倦怠就会自然而然地远离我们,于是乎,我们很容易并且很快地走出这“高原”地带。
当然,单有目标自然是万万不可的,接下来须制定一些具体而详尽的工作计划。很多高效率的工作往往就是这些具体而详尽的工作计划所促成的。也许有人说,计划不过是一种形式。也许还有人说,计划在我心里,制定那么一个可有可无的计划,就不怕麻烦吗?事实上,只有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那才算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我们的工作往往就因为“怕麻烦”这三字,结果半途而废了。因为那计划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眺望”之后,须得静下心来一点一滴地写教学札记、教育案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滴水穿石”、“滴水成海”等等说得都是这个道理。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在教学之路上走得很坚实的教师都是从点点滴滴开始,然后他才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高质量的文章,才刊印出了一摞又一摞的有引领作用的书刊。于是,说他是“著作等身”也不为过。而这都离不开他的教学札记、教育案例什么的。恰恰正是这些垫脚石,才让他能眺望得更远。
站在高原上“眺望”更需要与时俱进的精神,这就必须认真研读一定量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同时,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教学技术,了解相关网站。是的,教师在研读了一定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之后,才能真正科学地、有序地进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因为,一旦教育教学理论进入教师头脑里,就会自然而然地渗透进教育教学之中去。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更感兴趣,也可以节约我们在研究工作的时间。而相关网站对我们更有引领作用,对我们的帮助更大,也可以让我们的研究更深入一些。
其实,“眺望”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则是参与丰富多样的培训、研讨、教学观摩、参与晒课等。这种“眺望”或许看起来不够高远,却让人看得最为真实,因而也算得上是教师提升自我的一条捷径,甚至说得上快速而且高效。
此外,“眺望”的内容还包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校本教材的研究。因为教师在进行这些研究时,其实也就是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至理论的高度。反过来,又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正如毛主席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当掌握了以上种种“眺望”方式和技巧,我们一定能因努力远眺而感受到“迷人的风景”。老师们,当处于“高原”之时,让我们努力地“眺望”吧,相信那一道道亮丽、迷人的风景一定会呈现于我们的眼前。
参考文献
[1]朱应申.基于光学图像的精确测量技术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陈伟.基于DSP+FPGA的智能相机关键技术研究[J].天津大学,2010年.
关键词:“眺望”;“高原期”;潜能
的确,象学生的学习一样,骨干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高原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的。因为教师首先是人,不是机器,在我们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也会感到身心疲惫,甚至会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产生厌倦感。不过,这里,我所说的“高原现象”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即经过教师自己的打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已经在学校有一定的地位,觉得无需继续努力的一种止步不前而“吃老本”的现象。无论哪一种“高原现象”,作为骨干教师,我们都不应听之任之、得过且过,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以突破教育教学的瓶颈,最后使这种职业倦怠消失殆尽,从而恢复我们以往的教学激情。一句话,在“高原”上更要学会远眺,才会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新天地。
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突破这种教学“高原期”呢?
“高原期”的出现,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很紧张的缘故,这时候如果还硬碰硬地处理,显然是不明智的,即使能行也收效甚微。要知道“物极必反”呀,所以很多时候“以柔克刚”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出现“高原现象”时,不如索性“休闲休闲”吧,即用“休闲的方式”来内化力量。
使自己走出教学“高原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多的培训机会,教师这一行也不例外。骨干教师在遭遇“高原现象”时,可以主动向学校申请参加或远或近的培训学习或教学观摩。专家们就教育教学方面的深入浅出而不乏专业的讲解和上观摩课的老师的激情四射的课堂教学,这些都像是一支支清醒剂,会使我们想要昏睡的大脑立刻充满了活力;又像是给我们的身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于是,我们的神经兴奋了。一旦我们从这些培训研讨和教学观摩中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一旦我们的大脑神经被激活,不甘示弱的我们就会再一次显示出我们体内潜在的巨大能量。于是乎,我们就走出了自己的教学“高原期”。这就是借“他山之石”来激发自身潜能。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这些都说明环境很重要。同样骨干教师成长的环境也非常重要,教师必须终生学习,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常常参加业务培训,与时俱进。如果长期在一个较为封闭的圈子里,那么与时代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这样,自身的成长出现了的瓶颈却还不知道,所以教師不仅得有好书相伴,还得有诤友相随。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也要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不满足已有的方式。此外,多与追求上进的人在一起,勇敢地踏向新的领域去学习。随着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的推广,作为骨干教师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带头,去尝试、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这样,当自己处于“高原期”,有诤友提醒、鞭策,有同行人的勉励、助威。而这也是让自己快速走出“高原期”的不错的方式之一。
以学校领导、朋友、家人倾心交谈来或督促或开导或鼓励自己,对于自己走出“高原地带”也是无不裨益的。一位追求上进的骨干教师要把“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观念抛弃得远远的。泰戈尔说:“当我们是最为谦卑的时候,才是我们接近于伟大的时候。”保持谦卑的心态,你方能吸纳更多,也才更有利于成长。在朋友和家人面前保持谦卑,得到他们的开导与鼓励,则会让我们奋战的劲头更大、更足。然而,当处于“高原”的迷雾中,我们已然不能辨别方向,那么,谁能替我们拨云见日呢?学校领导!是的,就是他们!他们熟知我们。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他们高瞻远瞩的目光会引领我们也把目光穿过迷雾,投向远方,他们的高屋建瓴,能让我们再次看清自己前行的方向,让我们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还有一种方式,看起来有些庸俗,与知识分子的清高有些不相符,那就是参加“评优、选先进”。诚然,参加“评优、选先进”看起来就是追求功名利禄,然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况,这种“评优、选先进”的方式可以使自己得到学生、家长、同行甚至社会的认同。他们的认同恰恰会让我们更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之后,职业倦怠就会自然而然地远离我们,于是乎,我们很容易并且很快地走出这“高原”地带。
当然,单有目标自然是万万不可的,接下来须制定一些具体而详尽的工作计划。很多高效率的工作往往就是这些具体而详尽的工作计划所促成的。也许有人说,计划不过是一种形式。也许还有人说,计划在我心里,制定那么一个可有可无的计划,就不怕麻烦吗?事实上,只有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那才算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我们的工作往往就因为“怕麻烦”这三字,结果半途而废了。因为那计划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眺望”之后,须得静下心来一点一滴地写教学札记、教育案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滴水穿石”、“滴水成海”等等说得都是这个道理。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在教学之路上走得很坚实的教师都是从点点滴滴开始,然后他才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高质量的文章,才刊印出了一摞又一摞的有引领作用的书刊。于是,说他是“著作等身”也不为过。而这都离不开他的教学札记、教育案例什么的。恰恰正是这些垫脚石,才让他能眺望得更远。
站在高原上“眺望”更需要与时俱进的精神,这就必须认真研读一定量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同时,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教学技术,了解相关网站。是的,教师在研读了一定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之后,才能真正科学地、有序地进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因为,一旦教育教学理论进入教师头脑里,就会自然而然地渗透进教育教学之中去。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更感兴趣,也可以节约我们在研究工作的时间。而相关网站对我们更有引领作用,对我们的帮助更大,也可以让我们的研究更深入一些。
其实,“眺望”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则是参与丰富多样的培训、研讨、教学观摩、参与晒课等。这种“眺望”或许看起来不够高远,却让人看得最为真实,因而也算得上是教师提升自我的一条捷径,甚至说得上快速而且高效。
此外,“眺望”的内容还包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校本教材的研究。因为教师在进行这些研究时,其实也就是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至理论的高度。反过来,又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正如毛主席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当掌握了以上种种“眺望”方式和技巧,我们一定能因努力远眺而感受到“迷人的风景”。老师们,当处于“高原”之时,让我们努力地“眺望”吧,相信那一道道亮丽、迷人的风景一定会呈现于我们的眼前。
参考文献
[1]朱应申.基于光学图像的精确测量技术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陈伟.基于DSP+FPGA的智能相机关键技术研究[J].天津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