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看见一个学生查自己写的作文字数,小心翼翼,像数金币一样,查完了皱眉头,“唉,还是不够一千五百字“。”我们的母语,真的有那么令人愁吗?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也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想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一切来源于生活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老师,包括我,总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在作文本身下功夫,通常总是采取多写的方法,两周一次作文,每周一篇“随笔”,每天一篇日记,以为学生勤于动笔,熟能生巧,就能提高写作水平了;二是经常加强“文法”指导,于是常如唐僧似的“喋喋言作法”,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等,认为学生依法炮制自然就会写出好文章来了。事实上写得好的本来就写得好,写不好的依然写不好,对作文的厌倦溢于言表。叶圣陶先生曾有这样一段精辟透彻的论述:“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没有话而勉强要说话,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当作自己的话,都是和写作的本意相反的。”这是真正的经验之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及与学生的交流中,我逐渐认识到,还原学生的生活本性,让他们的写作回归生活需要,“我口写我心”才是真正的写作之法,你自会发现语言之泉,由学生心中奔涌而出,由心而写出的作文,你会感受到跳动着的生命。其实,从写作的目的来看,写作就是因为自己有话要说,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生活中人人都有说话的需要,都有需要倾吐的时刻。因此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生活,是服务于生活。写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会有多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老早就切中肯定地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样的文字。”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更深地领悟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深刻内涵。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种情感、一点感悟就都可写到文章中来。离开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从实质上来说是求本溯源的回归,是返璞归真。
二、善于观察生活
经常看到在作文课中,总有不少的学生咬着笔头,皱着眉头,唉声叹气,勉强下笔,便脱离生活,胡编乱造。写“一件有意义的事”,要么帮人推车上坡,要么拾到钱包,让人可笑又可叹。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生活材料太少,他们总认为学习生活单调,校门进校门出,没啥可写的。其实是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如果有了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草一木皆可入文。那么要怎样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呢?首先要充实自己的生活,要对丰富的生活仔细观察。深入了解,认真分析思考,才能产生新思想,增长新见识。学校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校也是小小的社会,不是没有生活,而是缺乏发现的眼光、搜集材料的习惯,缺少一种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本领。《雷锋日记》中有许多生活名言,曾让一代人受益匪浅,不是他有多高深的文化水平或是多好的写作技巧,而是他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在日常琐事中淘洗出闪闪发光的金子。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为了使学生不错过一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到观察的对象,因此,教师既要多引导,又要多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三、生活中多阅读
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些书可以浏览一下,有些书要反复阅读领会,甚至有些篇章要熟读、背诵。中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领略众味,不但对学好语文有好处,而且对走向成熟也大有裨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视野狭窄,就无法从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去欣赏文学艺术。阅读可以扩大人的知识,增强人的知识素养。它为人的思维提供信息,增强大脑的信息储存量。多读书、不断积累知识,可以使人博学多识。广泛的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由于语言、词汇积累不足,写出的文章,就难免平淡、乏味。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中吸取写作“营养”,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体会。教师应时常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
四、多指导多批改多讲评
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每次进行作文练习,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具体步骤是:一是指导审题,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什么、怎么写;二是指导立意,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明白为什么写,是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种感情、还是赞美一种精神等;三是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此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拿出来,从中选择好材料,为写作服务。审题、立意、选材是作文指导的方向,除此之外,还应引导学生遣词造句,用上各种写作手法、技巧,谋篇布局等。教师指导方法得当,学生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我不是采取传统式的教师承包批改、讲评的做法,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文的批改、讲评。学生自己批改、讲评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师生共议共改、小组合作评改、同桌互评互改、个人自改自评等。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改好作文后,再抄进作文本。作文交上来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尽可能用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如别致的题目、好的开头和结尾、一个精彩的词句等,都予以肯定赞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写作的信心。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固定的方式可言,能补拙,练能生巧,长期坚持,“笔耕不辍,文墨常新”,这样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提高。学生敢写、乐写、会写是我们教师永远不懈的追求。
一、一切来源于生活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老师,包括我,总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在作文本身下功夫,通常总是采取多写的方法,两周一次作文,每周一篇“随笔”,每天一篇日记,以为学生勤于动笔,熟能生巧,就能提高写作水平了;二是经常加强“文法”指导,于是常如唐僧似的“喋喋言作法”,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等,认为学生依法炮制自然就会写出好文章来了。事实上写得好的本来就写得好,写不好的依然写不好,对作文的厌倦溢于言表。叶圣陶先生曾有这样一段精辟透彻的论述:“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没有话而勉强要说话,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当作自己的话,都是和写作的本意相反的。”这是真正的经验之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及与学生的交流中,我逐渐认识到,还原学生的生活本性,让他们的写作回归生活需要,“我口写我心”才是真正的写作之法,你自会发现语言之泉,由学生心中奔涌而出,由心而写出的作文,你会感受到跳动着的生命。其实,从写作的目的来看,写作就是因为自己有话要说,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生活中人人都有说话的需要,都有需要倾吐的时刻。因此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生活,是服务于生活。写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会有多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老早就切中肯定地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样的文字。”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更深地领悟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深刻内涵。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种情感、一点感悟就都可写到文章中来。离开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从实质上来说是求本溯源的回归,是返璞归真。
二、善于观察生活
经常看到在作文课中,总有不少的学生咬着笔头,皱着眉头,唉声叹气,勉强下笔,便脱离生活,胡编乱造。写“一件有意义的事”,要么帮人推车上坡,要么拾到钱包,让人可笑又可叹。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生活材料太少,他们总认为学习生活单调,校门进校门出,没啥可写的。其实是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如果有了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草一木皆可入文。那么要怎样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呢?首先要充实自己的生活,要对丰富的生活仔细观察。深入了解,认真分析思考,才能产生新思想,增长新见识。学校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校也是小小的社会,不是没有生活,而是缺乏发现的眼光、搜集材料的习惯,缺少一种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本领。《雷锋日记》中有许多生活名言,曾让一代人受益匪浅,不是他有多高深的文化水平或是多好的写作技巧,而是他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在日常琐事中淘洗出闪闪发光的金子。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为了使学生不错过一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到观察的对象,因此,教师既要多引导,又要多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三、生活中多阅读
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些书可以浏览一下,有些书要反复阅读领会,甚至有些篇章要熟读、背诵。中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领略众味,不但对学好语文有好处,而且对走向成熟也大有裨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视野狭窄,就无法从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去欣赏文学艺术。阅读可以扩大人的知识,增强人的知识素养。它为人的思维提供信息,增强大脑的信息储存量。多读书、不断积累知识,可以使人博学多识。广泛的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由于语言、词汇积累不足,写出的文章,就难免平淡、乏味。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中吸取写作“营养”,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体会。教师应时常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
四、多指导多批改多讲评
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每次进行作文练习,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具体步骤是:一是指导审题,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什么、怎么写;二是指导立意,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明白为什么写,是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种感情、还是赞美一种精神等;三是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此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拿出来,从中选择好材料,为写作服务。审题、立意、选材是作文指导的方向,除此之外,还应引导学生遣词造句,用上各种写作手法、技巧,谋篇布局等。教师指导方法得当,学生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我不是采取传统式的教师承包批改、讲评的做法,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文的批改、讲评。学生自己批改、讲评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师生共议共改、小组合作评改、同桌互评互改、个人自改自评等。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改好作文后,再抄进作文本。作文交上来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尽可能用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如别致的题目、好的开头和结尾、一个精彩的词句等,都予以肯定赞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写作的信心。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固定的方式可言,能补拙,练能生巧,长期坚持,“笔耕不辍,文墨常新”,这样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提高。学生敢写、乐写、会写是我们教师永远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