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主要从新课程教学背景出发,通过对《论语》中《高山仰止》的教学,来反思和探讨如何在新课程《论语》(选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论语;思想;学生;探讨
【中图分类号】 G 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2-0071-02
一、教学背景介绍
奥苏贝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两位教育家的理论实际上都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倡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情动而辞发”,当学生的身心被情感浸透时,课堂便会焕发出令人如痴如醉的入化情境。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自然地享受丰富的文化大餐,经历着难忘的精神之旅,幸福地栖居在诗意的课堂上。本课题主要谈谈《论语》教学中如何在渗透思想的时候,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教学分析
《论语》自东汉起长期被奉为经典,是传统文的启蒙读本,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潜移默化,很已经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作为文言古文,学生并没有像现代文一样喜欢《<论语>选读》的内容,但是《论语》中思想至今仍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仍是我们需要汲取的宝贵的精神营养。高二的学生已经对《论语》的思想内涵的了解较为浅层,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同时要设置联系现实的情境,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激发学习潜能。
在一次优质课比赛中,我积极创造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读悟中撞出思想火花,联系实际,学生思想突出,整个课堂目标明确,效果突出,学生主动参与,现在将这堂课与大家共同探讨。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字词,理解并积累成语。
2.过程与方法:
抓住孔子与子路的师生关系,来理解孔子的人格之美和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指导学生的朗读,配乐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中探讨人物的特点,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格之美和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教学重点)
通过贴吧论坛形式,让学生谈谈师生关系。
3.情感与价值观:
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通过配乐朗读,读出古典文学对话中人物的魅力。学生范读,带动全班的鉴赏乐趣,然后在全班有感情的读,整体去领悟,抓住孔子与学生子路的内容,自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之间的情感,领会孔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体会他那高山仰止的品行。
从学生的时代性出发,设置贴吧论坛形式,要求学生留言,这样建立互动的平台,让学生沟通交流,提高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见上表)
(四)教学反思
这堂课学生积极参入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这堂课,使本人在课堂设计上有了一些思考,对围绕课堂主题设计有了自己的看法.
1.《论语》教学中,课堂主题选择要慎重斟酌,要能促使学生动态生成知识。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知识的生成,但并不是放任学生乱探讨,教师必须在上课之前作好课堂预设。这个预设主要只教师在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准确地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考虑使知识水到渠成生成或解决的平台,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发教学资源,在动态生成中演绎精彩。
《论语》教材本身具有很深的文学底蕴和思想底蕴,需要在教学的时候拉近学生与《论语》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上课前,我就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学生喜欢的“贴吧论坛”形式,让学生自然跟贴,从而自然融到写作与表达中。最重要的是我把课文中每一个句子都进行精心体会,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思考学生的水平,从文本出发,寻找一个恰当的主题——师生关系,从而让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切近。
2.明确《论语》课堂教学主题,设计开放性问题,加强互动对话,让学生有浅入深理解主题在文本中的体现。
《论语》课文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是作为课本教材,它打破了传统《论语》编写的章法,而是将《学而》《为政》《雍也》等等全书的内容分散到教材的每一章中,学生就会比较散乱的看《论语》里的内容。所以在课堂设计时,要找到一个主题作为切入点,就找出可以贯穿重要章节的内容,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问题设计。其实,《论语》内容中有不少存在对话形式,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人物对话入手,理解人物的特征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本课教学就设计开放性的题目:“你朗读完课文之后,觉得子路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孔子是如何对待学生子路的?”等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想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然后在课堂上对话、交流,从而擦撞出思想火花,深入体会课文,也深入体会《论语》中重要章节的思想。
3.《论语》教学在紧扣一主题,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情动而辞发。
《论语》的内容还是属于文言文,并不像小说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那就需要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设计相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在课堂上,有相关的古音乐来配《论语》章节中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酝酿朗读地感情,有节奏地把握朗读的速度,既提高了学生朗读的技巧,也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自己朗读的内容,从而能够深有感触地交流出自己朗读的技巧和朗读的语气。设计贴吧论坛模式,富有时代气息,让学生马上进入了一种论坛的氛围,也使学生有了欲望“回”贴,将自己的内心的情感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4.《论语》教学要围绕思想主题,带领学生回到生活中,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本次教学中,我设计的主题是“师生关系”的探讨,由孔子与学生关系,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希望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贴吧”论坛上留下自己精彩的意见,供大家参考。有些学生写得非常精彩,很有道理,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想感情。同时,教师也可顺势引导学生往更好的方向处理师生关系。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找一个切合学生实际的相关主题,联系生活,才能让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会课文,为生活服务。
5.《论语》教学要围绕思想和人物言行,使教学回到语文本位来。
语文的本位就是在让学生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感悟,来领会思想的深层意蕴。《论语》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的,如何让学生能够提高兴趣,不能靠老师填鸭式的教学,而要靠老师带领学生激起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兴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本身就是语文的本位教学的基本手法,并且《论语》课本的篇章简短更适合朗读。教师要带领学生要在朗读中感悟相关内容,抓住重点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合作和交流的基础,才能为知识的生成、课堂主题的突现做好充分的铺垫。
课堂当然还有不足,比如在学生的引导或者是点评上还不够生动,但是总体来说这堂课是相当成功的。通过这堂课,我得到了很多启示,它促使我以后探讨课堂主题,从而促使我提高鉴赏水平,提高教学业务的钻研。
【参考文献】
[1]王芳芳.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冷思考——分析一则语文教学案例[J].基础教育研究,2008,(1):16.
【关键词】 论语;思想;学生;探讨
【中图分类号】 G 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2-0071-02
一、教学背景介绍
奥苏贝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两位教育家的理论实际上都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倡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情动而辞发”,当学生的身心被情感浸透时,课堂便会焕发出令人如痴如醉的入化情境。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自然地享受丰富的文化大餐,经历着难忘的精神之旅,幸福地栖居在诗意的课堂上。本课题主要谈谈《论语》教学中如何在渗透思想的时候,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教学分析
《论语》自东汉起长期被奉为经典,是传统文的启蒙读本,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潜移默化,很已经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作为文言古文,学生并没有像现代文一样喜欢《<论语>选读》的内容,但是《论语》中思想至今仍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仍是我们需要汲取的宝贵的精神营养。高二的学生已经对《论语》的思想内涵的了解较为浅层,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同时要设置联系现实的情境,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激发学习潜能。
在一次优质课比赛中,我积极创造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读悟中撞出思想火花,联系实际,学生思想突出,整个课堂目标明确,效果突出,学生主动参与,现在将这堂课与大家共同探讨。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字词,理解并积累成语。
2.过程与方法:
抓住孔子与子路的师生关系,来理解孔子的人格之美和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指导学生的朗读,配乐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中探讨人物的特点,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格之美和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教学重点)
通过贴吧论坛形式,让学生谈谈师生关系。
3.情感与价值观:
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通过配乐朗读,读出古典文学对话中人物的魅力。学生范读,带动全班的鉴赏乐趣,然后在全班有感情的读,整体去领悟,抓住孔子与学生子路的内容,自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之间的情感,领会孔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体会他那高山仰止的品行。
从学生的时代性出发,设置贴吧论坛形式,要求学生留言,这样建立互动的平台,让学生沟通交流,提高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见上表)
(四)教学反思
这堂课学生积极参入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这堂课,使本人在课堂设计上有了一些思考,对围绕课堂主题设计有了自己的看法.
1.《论语》教学中,课堂主题选择要慎重斟酌,要能促使学生动态生成知识。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知识的生成,但并不是放任学生乱探讨,教师必须在上课之前作好课堂预设。这个预设主要只教师在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准确地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考虑使知识水到渠成生成或解决的平台,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发教学资源,在动态生成中演绎精彩。
《论语》教材本身具有很深的文学底蕴和思想底蕴,需要在教学的时候拉近学生与《论语》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上课前,我就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学生喜欢的“贴吧论坛”形式,让学生自然跟贴,从而自然融到写作与表达中。最重要的是我把课文中每一个句子都进行精心体会,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思考学生的水平,从文本出发,寻找一个恰当的主题——师生关系,从而让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切近。
2.明确《论语》课堂教学主题,设计开放性问题,加强互动对话,让学生有浅入深理解主题在文本中的体现。
《论语》课文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是作为课本教材,它打破了传统《论语》编写的章法,而是将《学而》《为政》《雍也》等等全书的内容分散到教材的每一章中,学生就会比较散乱的看《论语》里的内容。所以在课堂设计时,要找到一个主题作为切入点,就找出可以贯穿重要章节的内容,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问题设计。其实,《论语》内容中有不少存在对话形式,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人物对话入手,理解人物的特征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本课教学就设计开放性的题目:“你朗读完课文之后,觉得子路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孔子是如何对待学生子路的?”等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想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然后在课堂上对话、交流,从而擦撞出思想火花,深入体会课文,也深入体会《论语》中重要章节的思想。
3.《论语》教学在紧扣一主题,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情动而辞发。
《论语》的内容还是属于文言文,并不像小说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那就需要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设计相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在课堂上,有相关的古音乐来配《论语》章节中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酝酿朗读地感情,有节奏地把握朗读的速度,既提高了学生朗读的技巧,也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自己朗读的内容,从而能够深有感触地交流出自己朗读的技巧和朗读的语气。设计贴吧论坛模式,富有时代气息,让学生马上进入了一种论坛的氛围,也使学生有了欲望“回”贴,将自己的内心的情感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4.《论语》教学要围绕思想主题,带领学生回到生活中,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本次教学中,我设计的主题是“师生关系”的探讨,由孔子与学生关系,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希望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贴吧”论坛上留下自己精彩的意见,供大家参考。有些学生写得非常精彩,很有道理,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想感情。同时,教师也可顺势引导学生往更好的方向处理师生关系。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找一个切合学生实际的相关主题,联系生活,才能让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会课文,为生活服务。
5.《论语》教学要围绕思想和人物言行,使教学回到语文本位来。
语文的本位就是在让学生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感悟,来领会思想的深层意蕴。《论语》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的,如何让学生能够提高兴趣,不能靠老师填鸭式的教学,而要靠老师带领学生激起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兴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本身就是语文的本位教学的基本手法,并且《论语》课本的篇章简短更适合朗读。教师要带领学生要在朗读中感悟相关内容,抓住重点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合作和交流的基础,才能为知识的生成、课堂主题的突现做好充分的铺垫。
课堂当然还有不足,比如在学生的引导或者是点评上还不够生动,但是总体来说这堂课是相当成功的。通过这堂课,我得到了很多启示,它促使我以后探讨课堂主题,从而促使我提高鉴赏水平,提高教学业务的钻研。
【参考文献】
[1]王芳芳.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冷思考——分析一则语文教学案例[J].基础教育研究,200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