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主要手段。教师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知识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事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以笔者从教多年的机电专业为例,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课改成功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二十一世纪的青年,自我意识、自尊心都比较强,怕遭否定和讥笑,他们最期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同学的羡慕、家长的喜欢。我们应该尽量为他们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不要在课堂上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如在讲《机械制图》第五章中“补视图、补缺线”这一节时,为了能让学生先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我把学生进行分组,利用课下备好的纸盒子、小剪刀、透明胶等材料,进行比赛,看哪一组制作的最快、最好。每组“制作”出不同的组合体,这样可谓一举多得,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还增强了每组的团队配合精神,同时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能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认知力得以极大促动,学生的内驱力得以提高,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生画起图来速度快、准确率高、印象深刻。
二、知识渊博,专业深厚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更应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双师型” 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示范”,才能肩负起把中职学校的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后备军这一重大责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用自己的知识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学习中领悟教育的真谛,在学习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学习中发现学科教学上独特的视角,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必须做到一专多能,才能肩负起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多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为充实、活跃课堂教学打下雄厚的知识基础,也会无形中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使得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2009年10月—12月我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学习,通过获取新的知识,使我上起课来得心应手。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积蓄的新知识适时地给学生补充进去,使学生接受本学科前沿的专业知识。
三、既教书,又育人,是课改成功的必需
面对处于信息时代的青年,只注重中职生技能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培养出具有“黄金素质、钢铁技能”型全面发展的人,才算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学的全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能,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
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独生子女占80%以上,家长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在家里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到了学校总认为别人应该让着他,不知道怎样去尊重别人、去感激别人,犯了错从不向别人道歉,还耿耿于怀,认为自己是对的。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要察言观色,我利用课余时间用单独交流的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他们讲解一些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明白:你若做事,必先做人。譬如,在公交车上,你要主动给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让座,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见到盲人要给予尽可能的帮助等等。为此,我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每天中午12:38分播出的《今日说法》栏目,选取其中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从中受到启迪,有所收获。
下面以笔者从教多年的机电专业为例,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课改成功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二十一世纪的青年,自我意识、自尊心都比较强,怕遭否定和讥笑,他们最期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同学的羡慕、家长的喜欢。我们应该尽量为他们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不要在课堂上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如在讲《机械制图》第五章中“补视图、补缺线”这一节时,为了能让学生先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我把学生进行分组,利用课下备好的纸盒子、小剪刀、透明胶等材料,进行比赛,看哪一组制作的最快、最好。每组“制作”出不同的组合体,这样可谓一举多得,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还增强了每组的团队配合精神,同时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能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认知力得以极大促动,学生的内驱力得以提高,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生画起图来速度快、准确率高、印象深刻。
二、知识渊博,专业深厚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更应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双师型” 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示范”,才能肩负起把中职学校的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后备军这一重大责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用自己的知识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学习中领悟教育的真谛,在学习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学习中发现学科教学上独特的视角,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必须做到一专多能,才能肩负起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多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为充实、活跃课堂教学打下雄厚的知识基础,也会无形中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使得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2009年10月—12月我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学习,通过获取新的知识,使我上起课来得心应手。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积蓄的新知识适时地给学生补充进去,使学生接受本学科前沿的专业知识。
三、既教书,又育人,是课改成功的必需
面对处于信息时代的青年,只注重中职生技能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培养出具有“黄金素质、钢铁技能”型全面发展的人,才算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学的全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能,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
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独生子女占80%以上,家长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在家里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到了学校总认为别人应该让着他,不知道怎样去尊重别人、去感激别人,犯了错从不向别人道歉,还耿耿于怀,认为自己是对的。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要察言观色,我利用课余时间用单独交流的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他们讲解一些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明白:你若做事,必先做人。譬如,在公交车上,你要主动给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让座,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见到盲人要给予尽可能的帮助等等。为此,我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每天中午12:38分播出的《今日说法》栏目,选取其中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从中受到启迪,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