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从业20多年的麻醉科医生,陈弘回答过患者千奇百怪的问题,最近经常被刚刚苏醒患者问到的是:“医生,今天大盘怎么样啊?” 之前,有患者跟他说中了彩票,也有人梦到和了麻将。
麻醉,在现代医疗中越来越重要,当很多患者对麻醉的认识还停留在“给一针”时,麻醉医生却发现了更多有趣的现象。就像前面的故事,麻醉可能会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让病人在麻醉中看到一根上扬的红线。
麻醉,可不是“给一针”那么简单。
麻醉主要的作用是阻断痛觉,麻醉医生的课题就是如何利用药物让患者感觉不到疼痛,可是,疼痛本身也神秘莫测。
上海东方医院麻醉科王清秀医生曾遇到一个特殊的病例。王医生接诊一位产妇,产妇希望无痛分娩,也就是麻醉镇痛下的自然分娩,而非剖宫产。医生按照国际标准最常用的方法为产妇完成了硬膜外穿刺、置管和用药。接下来要测试“感觉平面”:上到肚脐,下到脚底,一切完美,连接镇痛泵。
“操作结束,一阵宫缩来了,产妇说比之前痛得轻多了,我自信地安慰她说后续药物作用会让她感觉更好。”经验丰富的王医生像往常一样准备在病历中写几笔后就回手术室。这时产妇问护士,她老公有没有来?护士回道“你老公还没来”。紧接着,王医生听到产妇弱弱地说有点痛。“我有些吃惊,血压、心率平稳,胎心良好,疼痛平面没变,一番忙碌之后,我安慰她会好的。”这时,产妇又问老公有没有来,护士回说在电梯里,马上到。一阵宫缩又来了,王医生问她痛不痛,产妇微笑着说不痛了。
王医生没有想到,这一次反复仅仅是一夜“折腾”的开始。王医生还没有走出产科,护士又来通报说产妇叫痛,但经过检查未发现异常。这个时候,产妇的老公站在墙角,双手抱在胸前,一脸轻松。看着这个全然不关心妻子的老公,王医生有些来气,一连串发问:你是她老公吗?你能不能到床边来?你能不能拉着她的手?你能不能弯下腰来拉着她的手?你可以坐在床边。
被责问后,产妇老公只好慢慢走到床边,用指尖拉着妻子的手。“这期间宫缩如常一阵一阵地袭来,她没说痛。”
过了一会儿,产妇老公说准备回家睡觉,產妇生气了,接着便又开始说有些痛了。入院六个小时后,凌晨3点,由于麻醉效果不佳,产妇不得不选择剖宫产。
王清秀医生目睹了一次情绪对疼痛的显著影响,“现在你们相信吗?最亲的人加一点好情绪就完美无痛,加一点坏情绪就有了疼痛”。 王医生每次用这个例子来给学生们说明“疼痛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麻醉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麻醉医生其实已经遍布在医院的每一个需要的科室。“除了应付手术室内大大小小的各类手术,麻醉科一般还会承担重症监护室,疼痛门诊,无痛人流,无痛分娩,无痛胃肠内窥镜检查治疗等。”陈弘医生说,麻醉医生的工作不仅仅是在手术室。“可能你只是到医院做个体检,做个胃肠镜、喉镜也需要麻醉。上海绝大多数二级以上医院都设有麻醉医生组成的疼痛科,腰酸背痛也可以得到麻醉医生的专业诊疗。”
医疗中需要麻醉的地方越来越多,但仍有患者担心麻醉会让人变傻。陈弘医生解释,麻醉过程其实是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即大脑的抑制过程。这些药物在一定时间内就会被分解代谢,随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清除,作用也随之消除,因此整个麻醉过程是可控制和暂时性的。麻醉可以让病人“睡着”,需要时又让病人“醒来”。“因此麻醉药物不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持续的影响,从麻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来说,全身麻醉后智力会受影响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为了镇痛,先人们可没少想办法。早期的麻醉剂在今天看来十分不靠谱,比如用酒把病人灌醉,或者用冰块。
春秋战国时期,《内经》已有针刺治疗多部位解除疼痛的记载。《三国志·华佗传》曾记载,华佗用“麻沸散”为患者全身麻醉后行剖腹手术。公元652年和1596年,孙思邈和李时珍分别在《备急千金药方》和《本草纲目》中介绍过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
到18世纪,一些化学制剂开始被用作麻醉。1772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制成了第一种化学麻醉药一氧化二氮,但意识到这种化学药品的麻醉作用的是英国化学家戴维。戴维在一次拔牙时,疼痛难忍,但吸了一些一氧化二氮后顿时不觉得疼了。因为闻到这种气体后,会使人大笑,所以被称之为“笑气”。
现代麻醉,公认为是美国麻醉医师William Morton在1846年向全世界演示乙醚麻醉作为起点。吸入乙醚,病人便很快“睡着”,没有了知觉。1993年,美国总统老布什签署总统令规定每年的3月30日为美国国家医师节,正是为了纪念1846年3月30日第一位施行乙醚麻醉的医师,可见美国对于现代麻醉学推动文明进步、促进人类健康发展之意义的认可。
之后麻醉学历经110年漫长而坎坷的乙醚麻醉时代。1942年,南美洲的箭毒被作为肌松药用于临床麻醉。进入20世纪中叶,麻醉学在乙醚麻醉的基础上,出现了专职从事麻醉的医疗人员,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发展成一门专门研究临床麻醉、危重病医学、生命急救、疼痛机理与治疗的临床二级学科。
麻醉,在现代医疗中越来越重要,当很多患者对麻醉的认识还停留在“给一针”时,麻醉医生却发现了更多有趣的现象。就像前面的故事,麻醉可能会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让病人在麻醉中看到一根上扬的红线。
麻醉,可不是“给一针”那么简单。
有些痛麻醉不顶用
麻醉主要的作用是阻断痛觉,麻醉医生的课题就是如何利用药物让患者感觉不到疼痛,可是,疼痛本身也神秘莫测。
上海东方医院麻醉科王清秀医生曾遇到一个特殊的病例。王医生接诊一位产妇,产妇希望无痛分娩,也就是麻醉镇痛下的自然分娩,而非剖宫产。医生按照国际标准最常用的方法为产妇完成了硬膜外穿刺、置管和用药。接下来要测试“感觉平面”:上到肚脐,下到脚底,一切完美,连接镇痛泵。
“操作结束,一阵宫缩来了,产妇说比之前痛得轻多了,我自信地安慰她说后续药物作用会让她感觉更好。”经验丰富的王医生像往常一样准备在病历中写几笔后就回手术室。这时产妇问护士,她老公有没有来?护士回道“你老公还没来”。紧接着,王医生听到产妇弱弱地说有点痛。“我有些吃惊,血压、心率平稳,胎心良好,疼痛平面没变,一番忙碌之后,我安慰她会好的。”这时,产妇又问老公有没有来,护士回说在电梯里,马上到。一阵宫缩又来了,王医生问她痛不痛,产妇微笑着说不痛了。
王医生没有想到,这一次反复仅仅是一夜“折腾”的开始。王医生还没有走出产科,护士又来通报说产妇叫痛,但经过检查未发现异常。这个时候,产妇的老公站在墙角,双手抱在胸前,一脸轻松。看着这个全然不关心妻子的老公,王医生有些来气,一连串发问:你是她老公吗?你能不能到床边来?你能不能拉着她的手?你能不能弯下腰来拉着她的手?你可以坐在床边。
被责问后,产妇老公只好慢慢走到床边,用指尖拉着妻子的手。“这期间宫缩如常一阵一阵地袭来,她没说痛。”
过了一会儿,产妇老公说准备回家睡觉,產妇生气了,接着便又开始说有些痛了。入院六个小时后,凌晨3点,由于麻醉效果不佳,产妇不得不选择剖宫产。
王清秀医生目睹了一次情绪对疼痛的显著影响,“现在你们相信吗?最亲的人加一点好情绪就完美无痛,加一点坏情绪就有了疼痛”。 王医生每次用这个例子来给学生们说明“疼痛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全身麻醉会使人变傻?
麻醉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麻醉医生其实已经遍布在医院的每一个需要的科室。“除了应付手术室内大大小小的各类手术,麻醉科一般还会承担重症监护室,疼痛门诊,无痛人流,无痛分娩,无痛胃肠内窥镜检查治疗等。”陈弘医生说,麻醉医生的工作不仅仅是在手术室。“可能你只是到医院做个体检,做个胃肠镜、喉镜也需要麻醉。上海绝大多数二级以上医院都设有麻醉医生组成的疼痛科,腰酸背痛也可以得到麻醉医生的专业诊疗。”
医疗中需要麻醉的地方越来越多,但仍有患者担心麻醉会让人变傻。陈弘医生解释,麻醉过程其实是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即大脑的抑制过程。这些药物在一定时间内就会被分解代谢,随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清除,作用也随之消除,因此整个麻醉过程是可控制和暂时性的。麻醉可以让病人“睡着”,需要时又让病人“醒来”。“因此麻醉药物不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持续的影响,从麻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来说,全身麻醉后智力会受影响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从灌酒到现代麻醉学
为了镇痛,先人们可没少想办法。早期的麻醉剂在今天看来十分不靠谱,比如用酒把病人灌醉,或者用冰块。
春秋战国时期,《内经》已有针刺治疗多部位解除疼痛的记载。《三国志·华佗传》曾记载,华佗用“麻沸散”为患者全身麻醉后行剖腹手术。公元652年和1596年,孙思邈和李时珍分别在《备急千金药方》和《本草纲目》中介绍过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
到18世纪,一些化学制剂开始被用作麻醉。1772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制成了第一种化学麻醉药一氧化二氮,但意识到这种化学药品的麻醉作用的是英国化学家戴维。戴维在一次拔牙时,疼痛难忍,但吸了一些一氧化二氮后顿时不觉得疼了。因为闻到这种气体后,会使人大笑,所以被称之为“笑气”。
现代麻醉,公认为是美国麻醉医师William Morton在1846年向全世界演示乙醚麻醉作为起点。吸入乙醚,病人便很快“睡着”,没有了知觉。1993年,美国总统老布什签署总统令规定每年的3月30日为美国国家医师节,正是为了纪念1846年3月30日第一位施行乙醚麻醉的医师,可见美国对于现代麻醉学推动文明进步、促进人类健康发展之意义的认可。
之后麻醉学历经110年漫长而坎坷的乙醚麻醉时代。1942年,南美洲的箭毒被作为肌松药用于临床麻醉。进入20世纪中叶,麻醉学在乙醚麻醉的基础上,出现了专职从事麻醉的医疗人员,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发展成一门专门研究临床麻醉、危重病医学、生命急救、疼痛机理与治疗的临床二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