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自能出口成章,下笔如神。沧海浮舟,在于水积之深;腾云致雨,在于气积之厚。厚积薄发,已成为当今共识。胸藏万汇,笔有千钧;意随笔到,就可以挥洒自如。贾谊的议论纵横,李白的诗才超逸,韩愈的雄辩滔滔……无不得益于读书、背诵之积累以及揣磨运用之感悟。“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表达才能流畅。
背诵,就是打造语言功力、丰富学养的重要手段,而背诵的首选,当推经典的古诗文。古诗、词、文赋等传世名篇,其语言的凝练,思想的深邃,艺术的高超,历沧桑而光彩四射,令人激赏。其为文也,或感人肺腑,荡气回肠;或抑扬顿挫,悦耳铿锵;或华章焕彩,妙语如珠;或汪洋恣肆,淋漓酣畅;或婉约清丽,或慷慨悲凉……“高词迥映,如朗月之悬光;叠意回舒,若重岩之积秀”,正是万态千姿,奇葩竞放。若每日沉浸浓郁,含英咀华,“采千载之遗韵,诵先人之清芬”。就可渐渐融会贯通。于是揣摩运思,引经据典;翰墨润发,壮采飞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自能思如泉涌。触景生情,即兴而赋;大庭广众,谈笑风生。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或笔起波澜,腾蛟起凤……吐词为经,才气纵横,此吾向往至境。
于是,强化学生的积累,务要诵读如流,日积月累;反刍内化,可期触类旁通,渐渐厚实底蕴。但是,强调积累,教师当先。春蚕吐丝,要腹中有物;点滴滋润,要有桶水之储。教师有“源泉活水”,不但取之无尽,且常用常新,教学就能左右逢源而信马由缰……尤其指导作文时最见功力;写则游刃有余,易如反掌;导则纵横捭阖,成竹在胸。
然而,物欲横流,现代信息光怪陆离,令人眼花缭乱。人们读书尚且往往不求甚解,浮光掠影,更有繁巨工作及生活细事等重压,欲潜心背诵,谈何容易!但我们要说的,不是必要祖逖闻鸡,匡衡凿壁;不必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只要每天挤一点时间,假日里用些功夫,也可聚沙成塔,高山积土。而废寝忘食更好,于提高国学素养,皆可收跬步千里之功。
余虽不敏,亦曾有生不逢时之感。当初是“只晓圣君词,不闻李杜诗。语录头上举,歌舞颂功时”。欲求学而无所学。从教后,始发愤自学,初高中的文言文,精读或背誦已有数遍,连史地课程等,也是自学的,终于考了个师范。又参加自考,于是《古文观止》、《阅读与欣赏》、有关经典诗文乃至解析讲义,或精读、或背诵所喜爱会意者;四大名著,以及如《东周列国志》、“各代演义”、《三国志》、《史记》等也贪得而涉猎。中遭变故,虽兴趣转移,但每逢寒暑假,不读、背一点,便觉空虚。终于,背过诗词三百首,古文百篇,后虽有遗忘,但时常回顾:在独处幽居之时,良多趣味;于高谈阔论之中,时露锋芒。同时,写诗作文,自觉顺畅;推敲文句,自得其乐;孤芳自赏,时添豪气。写下水文(记叙文及议论文等)二百余篇,诗二百余首。已发表论文廿五篇,指导学生发表的习作三十篇,还发表了五首诗,收集修润的学生作文近四百篇。针对每册语文书,我都要分别编出平舌字、词组、文学常识韵文,以及多音字顺口溜等以助学,确是事半功倍。并将三千五百常用字范围内的平舌字、多音字编成一整套韵文﹝前者已发表﹞……这些,做起来未觉怎么难,自然主要得益于多年的点滴积累。
于是,我想,如我之鄙陋,尚能为一二;而今,尤其是风华正茂,如日中天之同道,更能砥砺奋发,胜我十倍。
而且,教师率先垂范,对学生本身就是个激励。倘学生背诵如流,教师却吞吞吐吐,岂不斯文扫地。
在背诵积累的感悟中,灵魂得以净化,心智得以启迪,情愫得以陶冶,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学生如此,教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在要求学生积累的同时,教师首先应做到,可先达厚积薄发之境而高屋建瓴。
参考文献:
《文心雕龙》、《文赋》,见于部分引用。
背诵,就是打造语言功力、丰富学养的重要手段,而背诵的首选,当推经典的古诗文。古诗、词、文赋等传世名篇,其语言的凝练,思想的深邃,艺术的高超,历沧桑而光彩四射,令人激赏。其为文也,或感人肺腑,荡气回肠;或抑扬顿挫,悦耳铿锵;或华章焕彩,妙语如珠;或汪洋恣肆,淋漓酣畅;或婉约清丽,或慷慨悲凉……“高词迥映,如朗月之悬光;叠意回舒,若重岩之积秀”,正是万态千姿,奇葩竞放。若每日沉浸浓郁,含英咀华,“采千载之遗韵,诵先人之清芬”。就可渐渐融会贯通。于是揣摩运思,引经据典;翰墨润发,壮采飞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自能思如泉涌。触景生情,即兴而赋;大庭广众,谈笑风生。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或笔起波澜,腾蛟起凤……吐词为经,才气纵横,此吾向往至境。
于是,强化学生的积累,务要诵读如流,日积月累;反刍内化,可期触类旁通,渐渐厚实底蕴。但是,强调积累,教师当先。春蚕吐丝,要腹中有物;点滴滋润,要有桶水之储。教师有“源泉活水”,不但取之无尽,且常用常新,教学就能左右逢源而信马由缰……尤其指导作文时最见功力;写则游刃有余,易如反掌;导则纵横捭阖,成竹在胸。
然而,物欲横流,现代信息光怪陆离,令人眼花缭乱。人们读书尚且往往不求甚解,浮光掠影,更有繁巨工作及生活细事等重压,欲潜心背诵,谈何容易!但我们要说的,不是必要祖逖闻鸡,匡衡凿壁;不必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只要每天挤一点时间,假日里用些功夫,也可聚沙成塔,高山积土。而废寝忘食更好,于提高国学素养,皆可收跬步千里之功。
余虽不敏,亦曾有生不逢时之感。当初是“只晓圣君词,不闻李杜诗。语录头上举,歌舞颂功时”。欲求学而无所学。从教后,始发愤自学,初高中的文言文,精读或背誦已有数遍,连史地课程等,也是自学的,终于考了个师范。又参加自考,于是《古文观止》、《阅读与欣赏》、有关经典诗文乃至解析讲义,或精读、或背诵所喜爱会意者;四大名著,以及如《东周列国志》、“各代演义”、《三国志》、《史记》等也贪得而涉猎。中遭变故,虽兴趣转移,但每逢寒暑假,不读、背一点,便觉空虚。终于,背过诗词三百首,古文百篇,后虽有遗忘,但时常回顾:在独处幽居之时,良多趣味;于高谈阔论之中,时露锋芒。同时,写诗作文,自觉顺畅;推敲文句,自得其乐;孤芳自赏,时添豪气。写下水文(记叙文及议论文等)二百余篇,诗二百余首。已发表论文廿五篇,指导学生发表的习作三十篇,还发表了五首诗,收集修润的学生作文近四百篇。针对每册语文书,我都要分别编出平舌字、词组、文学常识韵文,以及多音字顺口溜等以助学,确是事半功倍。并将三千五百常用字范围内的平舌字、多音字编成一整套韵文﹝前者已发表﹞……这些,做起来未觉怎么难,自然主要得益于多年的点滴积累。
于是,我想,如我之鄙陋,尚能为一二;而今,尤其是风华正茂,如日中天之同道,更能砥砺奋发,胜我十倍。
而且,教师率先垂范,对学生本身就是个激励。倘学生背诵如流,教师却吞吞吐吐,岂不斯文扫地。
在背诵积累的感悟中,灵魂得以净化,心智得以启迪,情愫得以陶冶,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学生如此,教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在要求学生积累的同时,教师首先应做到,可先达厚积薄发之境而高屋建瓴。
参考文献:
《文心雕龙》、《文赋》,见于部分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