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课起到巩固新授课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基于不同课型的练习课,教师都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讨论可在课堂引入时、练习时、总结时进行,是提高练习课教学有效性的积极尝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练习课 讨论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46
讨论式教学,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精心巧妙地设置问题,组织、引导、启发学生对特定问题发表见解的一种教学方式。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巩固性练习课,另一类是综合性练习课。前者注重基础和专项练习,后者注重深化和发展练习。为了达到练习课的有效教学,学生必须经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全过程,即教师要把讨论式教学有机地运用到练习课的教学中。
一、课堂引入时的讨论
课堂引入既是一堂课的开端,也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课堂引入的目的是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学生从非学习状态转入学习状态,唤醒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参与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为学生奠定相关的知识基础和趣味基础。练习课的引入,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包括数学的概念、定义、性质、法则、公式、定律等,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
如,在教学了“长(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面积计算”后,通常应安排综合性练习课。先由教师出示一组讨论题:(1)什么叫面积?(2)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文字公式是什么?字母公式是什么?(4)计算正方形面积的文字公式是什么?字母公式是什么?接着,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讨论,并选派代言人把小组讨论的成果在全班交流展示,教师要进行相应的板书,让学生获得统一、鲜明、准确的讨论结果。最后,教师安排学生各出一道计算长(正)方形面积的实际问题,同桌互相考一考。
课堂引入时的讨论,大多可采用同桌讨论或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独立回忆、复述、交流相关的数学知识,再由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归纳和总结。
二、课堂练习时的讨论
课堂练习是练习课的“重头戏”,是教师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挖掘潜能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特征,决定他们不能很快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即使是通过合作探索所发现的数学规律,也不可能立刻达到人人都灵活运用。对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应用、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预设一道综合实践活动题:同桌两人先动手操作,甲剪出一张面积不超过2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乙剪出一张面积不超过2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然后两人合作,看一看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长和宽,议一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算一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后两人将各自剪出的长方形、正方形改变长和宽,一起讨论如何计算其面积,并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塑料片相互量一量,检验并核实测量、讨论、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练习课上,教师应把有意义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先面对练习题逐一讨论,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然后灵活解答,熟练掌握,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时的讨论
课堂总结是课堂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好的课堂总结能将一堂课中诸多的教学内容加工成“压缩饼干”,使课堂结构紧凑、严谨、融为一体。对此,教师必须统筹兼顾、精心设计、周密安排,把讨论式总结运用到练习课上,力求营造新鲜有趣、简洁明快、耐人寻味,让学生产生“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练习成果、检验练习效果、检测练习目标,为课堂总结创造新思路。
如,在组织学生讨论总结“交换律和分配律”时,教师可出示一道目标检测题:“根据算式(2 4 6)×5,看谁运用交换律、分配律写出的算式最多?”学生通过讨论,写出很多种算式:(2 4 6)×5=2×5 4×5 6×5;(2 4 6)×5=5×2 5×4 5×6;(2 4 6)×5=4×5 2×5 6×5……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从“教今天,想明天”的角度考虑,提出讨论问题:“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能用乘法交换律和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吗?”让学生去猜想、去议论、去推理。
练习课的讨论式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数学的知识性,也要体现数学的生活性和应用性。总而言之,教师必须遵循新教材、新课标、新常态的教学理念,必须瞄准知识性、发展性、德育性为一体的教学目标,努力使讨论式教学真正为练习课服务,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真正为学生长远的发展服务。
(责编 李琪琦)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练习课 讨论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46
讨论式教学,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精心巧妙地设置问题,组织、引导、启发学生对特定问题发表见解的一种教学方式。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巩固性练习课,另一类是综合性练习课。前者注重基础和专项练习,后者注重深化和发展练习。为了达到练习课的有效教学,学生必须经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全过程,即教师要把讨论式教学有机地运用到练习课的教学中。
一、课堂引入时的讨论
课堂引入既是一堂课的开端,也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课堂引入的目的是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学生从非学习状态转入学习状态,唤醒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参与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为学生奠定相关的知识基础和趣味基础。练习课的引入,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包括数学的概念、定义、性质、法则、公式、定律等,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
如,在教学了“长(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面积计算”后,通常应安排综合性练习课。先由教师出示一组讨论题:(1)什么叫面积?(2)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文字公式是什么?字母公式是什么?(4)计算正方形面积的文字公式是什么?字母公式是什么?接着,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讨论,并选派代言人把小组讨论的成果在全班交流展示,教师要进行相应的板书,让学生获得统一、鲜明、准确的讨论结果。最后,教师安排学生各出一道计算长(正)方形面积的实际问题,同桌互相考一考。
课堂引入时的讨论,大多可采用同桌讨论或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独立回忆、复述、交流相关的数学知识,再由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归纳和总结。
二、课堂练习时的讨论
课堂练习是练习课的“重头戏”,是教师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挖掘潜能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特征,决定他们不能很快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即使是通过合作探索所发现的数学规律,也不可能立刻达到人人都灵活运用。对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应用、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预设一道综合实践活动题:同桌两人先动手操作,甲剪出一张面积不超过2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乙剪出一张面积不超过2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然后两人合作,看一看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长和宽,议一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算一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后两人将各自剪出的长方形、正方形改变长和宽,一起讨论如何计算其面积,并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塑料片相互量一量,检验并核实测量、讨论、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练习课上,教师应把有意义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先面对练习题逐一讨论,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然后灵活解答,熟练掌握,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时的讨论
课堂总结是课堂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好的课堂总结能将一堂课中诸多的教学内容加工成“压缩饼干”,使课堂结构紧凑、严谨、融为一体。对此,教师必须统筹兼顾、精心设计、周密安排,把讨论式总结运用到练习课上,力求营造新鲜有趣、简洁明快、耐人寻味,让学生产生“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练习成果、检验练习效果、检测练习目标,为课堂总结创造新思路。
如,在组织学生讨论总结“交换律和分配律”时,教师可出示一道目标检测题:“根据算式(2 4 6)×5,看谁运用交换律、分配律写出的算式最多?”学生通过讨论,写出很多种算式:(2 4 6)×5=2×5 4×5 6×5;(2 4 6)×5=5×2 5×4 5×6;(2 4 6)×5=4×5 2×5 6×5……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从“教今天,想明天”的角度考虑,提出讨论问题:“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能用乘法交换律和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吗?”让学生去猜想、去议论、去推理。
练习课的讨论式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数学的知识性,也要体现数学的生活性和应用性。总而言之,教师必须遵循新教材、新课标、新常态的教学理念,必须瞄准知识性、发展性、德育性为一体的教学目标,努力使讨论式教学真正为练习课服务,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真正为学生长远的发展服务。
(责编 李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