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木兰围猎只是为娱乐?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兰秋狝大典是在北京城以北400里外的木兰皇家猎场,以清朝皇室为主体的满族贵族参加的大型围猎活动。
  我们一般认为围猎纯粹是出于娱乐功能,是为了满足皇帝个人的喜好,但清朝显然并非如此。面对绵延数千年的中原文化,满族传统稍不留神即可能被汉文化所吞噬掉,而这显然不是清朝统治者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不管是出于政治考虑,还是文化考量,木兰秋狝大典在有清一代发挥了保持满族民族特性的重要功能。
  清帝就是要通过木兰秋狝大典提醒全天下,大清是以武力建国,满族是尚武的民族,即使现在逐渐转向“马下治天下”, 这一点也是不能忘记的,只有謹记满族的民族特性与尚武性,才能保证满族的独立性及大清对天下的统治。
  清代没有所谓的“阅兵”,木兰秋狝大典即是皇帝检阅大清军队实力、展现大清武力的重要时刻。参加大典的除八旗兵外,还有大量蒙古兵。而这则是清政府的别样外交手段。尽管蒙古在有清一代始终对清政府表示效忠,但这并不意味着清政府对其是完全放心的,清朝统治者于是通过邀请蒙古王公与蒙古士兵参与木兰秋狝,借以向蒙古展现大清的军事实力,使其不敢对大清起不臣之心。
  总之,清朝的木兰秋狝大典的娱乐功能被降到最低限度,而政治与教化功能则被放大到极致。清朝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在200多年的时间里,清帝虽有平庸者但却始终无昏庸者,这与对皇帝、满族严格要求与教化的传统有着密切联系。
其他文献
在我遥远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健壮挺拔的人,就如同湖南家乡那坚强繁茂的香樟树;父亲也是一个威严冷峻的人,如同耸立于海中的礁石;父亲更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就如同永不停转的
期刊
1821年,一位伦敦居民写信给英国《泰晤士报》,讲述了自己一家人的不幸经历:这位市民看到商店里水果形状的糖果赏心悦目,就买了一些回去和家人分享,结果家人吃后腹痛不止,上吐
期刊
青年刘少奇  刘少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共和国主席,也是党内公认的党建理论家。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论党内斗争》等都是党建理论的重要著作。他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充分体现了一个博学睿智的领袖的才华。这一切都与刘少奇终生热爱学习有关,特别是与他少年时期,在家乡接受私塾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1898年1
期刊
1970年,粟裕在诺曼底  1970年6月,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接到国内有关部门指示:经中共中央特别批准,国防部副部长粟裕将軍和由他率领的中国军事代表团(主要成员为时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段苏权、国防部外事局副局长王岳西和翻译傅加平等),在参加完刚果国家人民军建军四周年的庆祝活动后回国途中,将在法国停留三天,希望使馆认真做好接待工作。  接到通知后,时任驻法国大使黄镇第一时间批示,要求使馆以武官处为主全力
期刊
在民国军界,蒋百里(1882-1938)属于泰斗级的人物,他从日、德学成归来,当过保定军校校长,代理过陆军大学的校长.民国时期的高级将领,多从这两所军校出身.比如北洋军阀时期,不
期刊
《西行漫记》中斯诺拍摄的邓发  “我们驱车前往汉朝一个皇宫的遗址,在那里,我们走上了有名的汉武帝坐在他的御殿里君临天下隆起的土堆。你在这里还能拾到一些两千多年以前大屋頂上的碎瓦片。”  这段话出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一书,里面提到的御殿即汉长安城遗址里的未央宫前殿,遗址位于西安市西北郊,未央宫是汉长安城中最重要的皇宫。埃德加·斯诺到访远离城区的未央宫遗址,并非
期刊
20世纪50年代,彭德怀南下检查战备和国防工程,回京途中路过南京,在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家做客.许世友在饭厅里招待彭德怀,桌上只摆着四样菜:炒豆芽、土豆丝、烧豆腐、炒肉.
期刊
所谓的“中国古建筑不用钉子”,其实是一种基于“中国古建筑以榫卯为主要技术”和“榫卯结构往往不用一颗钉子”这两个知识点而脑补出来的错误认知.事实是,中国传统古建筑既
期刊
墨家曾在历史中轰轰烈烈地存在过,却在乱世中由达趋微,乃至分崩离析.这种反差十分耐人寻思,既是墨家自身的组织特征所致,也有时代的必然.rn其一,成为墨家弟子需要相当高的自
期刊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557-641)的书法,或清丽、俊朗,或中正、峭拔,行楷草隶,“八体尽能”.《旧唐书·欧阳询传》载:“(欧阳询)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