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的初中生作文,更是“望题兴叹”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素材积累、说写合一、以改助写等成了作文教学中难以突破的“瓶颈”。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利用有趣的活动,激发写作的动机。刚踏进初中大门的学生,缺少生活和语言积累,这给写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写作前,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
2.进行仿写训练,体验写作的兴趣。在每个单元的课文讲授工作完成之后,我通常会要求学生模仿本单元某篇课文或某段落的写作手法和行文风格,完成一篇仿写文的写作,至于模仿哪篇文章,则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的训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把学过的写法初步运用到了实践中。
3.采用激励措施,增强写作兴趣。欣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每次作文后我们可以把学生写得比较好的文章拿来在班上欣赏,可以是老师朗读,让全班的同学一起来欣赏,也可以贴在教室的“佳作欣赏”栏里并加上作者简介和教师的评语,让学生去欣赏。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的写作兴趣也就与日俱增了。
二、利用教材范文,教授写作方法
1.讲清范文的结构。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2.讲清范文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有好的表现手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讲清每篇文章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实践中学以致用。
3.讲清范文的修辞手法。汉语中修辞手法很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借代、对比等。它们的作用也不一样,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讲清楚。只有学生在课内接触、了解并掌握了一定量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他们在写作实践的过程中才知道用何种修辞去表述,使文章的语言丰富、生动、准确。
4.讲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学生在课内学会了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自己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就能安排好文章的层次,体现出一种清晰的行文思路。
5.讲清“过渡”,让学生掌握“过渡”的形式和作用。“过渡”的形式有“过渡句”和“过渡段”两种。过渡的作用:承上启下。有了“过渡”,可以把前后两个独立而又有关联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一提的是,我们一般习惯把“过渡”的内容分到下一层次里。
三、重视写作实践能力
1.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练习。我们的教材都是分单元分文体的,每学完一个单元之后,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注重课堂写作。课堂写作因为限时、必交,很多怕写作文的同学都得逼迫自己去写,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逼”出一点来。加之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阅,学生能知道自己写作的得与失,对他以后的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有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在班上“共赏”,会认真地对待课堂作文,力求写好。
3.加强课外练笔。课外练笔是课堂作文的有效补充。课外练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写随笔,包括写日记、周记、读后感等。写随笔是一种释放,释放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随笔是联系课外阅读、生活观察和课外练笔三者的最好方式,能变枯燥为活泼、变理性认知为感性体验。有了生命的活力,学生才会有表达和创造的欲望和动力。写随笔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才会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多写随笔可以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为我所用。
四、加强课外阅读量
要提高写作能力,光有兴趣和懂些写作技巧还不够,还要加强课外阅读。一要多读名著;二要多读课内佳作;三要多看课外优秀作文书。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外阅读上的一些好词好句,在写作文时可以用上去,会令自己所写的文章变得更生动、形象、具体。或者在课外阅读时所看到别人用过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也可以记下来,以便在写作文时用上去。
我认为中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应努力做到以上几点,以上几点又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也不是一日之功的事,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利用有趣的活动,激发写作的动机。刚踏进初中大门的学生,缺少生活和语言积累,这给写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写作前,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
2.进行仿写训练,体验写作的兴趣。在每个单元的课文讲授工作完成之后,我通常会要求学生模仿本单元某篇课文或某段落的写作手法和行文风格,完成一篇仿写文的写作,至于模仿哪篇文章,则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的训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把学过的写法初步运用到了实践中。
3.采用激励措施,增强写作兴趣。欣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每次作文后我们可以把学生写得比较好的文章拿来在班上欣赏,可以是老师朗读,让全班的同学一起来欣赏,也可以贴在教室的“佳作欣赏”栏里并加上作者简介和教师的评语,让学生去欣赏。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的写作兴趣也就与日俱增了。
二、利用教材范文,教授写作方法
1.讲清范文的结构。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2.讲清范文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有好的表现手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讲清每篇文章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实践中学以致用。
3.讲清范文的修辞手法。汉语中修辞手法很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借代、对比等。它们的作用也不一样,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讲清楚。只有学生在课内接触、了解并掌握了一定量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他们在写作实践的过程中才知道用何种修辞去表述,使文章的语言丰富、生动、准确。
4.讲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学生在课内学会了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自己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就能安排好文章的层次,体现出一种清晰的行文思路。
5.讲清“过渡”,让学生掌握“过渡”的形式和作用。“过渡”的形式有“过渡句”和“过渡段”两种。过渡的作用:承上启下。有了“过渡”,可以把前后两个独立而又有关联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一提的是,我们一般习惯把“过渡”的内容分到下一层次里。
三、重视写作实践能力
1.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练习。我们的教材都是分单元分文体的,每学完一个单元之后,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注重课堂写作。课堂写作因为限时、必交,很多怕写作文的同学都得逼迫自己去写,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逼”出一点来。加之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阅,学生能知道自己写作的得与失,对他以后的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有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在班上“共赏”,会认真地对待课堂作文,力求写好。
3.加强课外练笔。课外练笔是课堂作文的有效补充。课外练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写随笔,包括写日记、周记、读后感等。写随笔是一种释放,释放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随笔是联系课外阅读、生活观察和课外练笔三者的最好方式,能变枯燥为活泼、变理性认知为感性体验。有了生命的活力,学生才会有表达和创造的欲望和动力。写随笔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才会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多写随笔可以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为我所用。
四、加强课外阅读量
要提高写作能力,光有兴趣和懂些写作技巧还不够,还要加强课外阅读。一要多读名著;二要多读课内佳作;三要多看课外优秀作文书。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外阅读上的一些好词好句,在写作文时可以用上去,会令自己所写的文章变得更生动、形象、具体。或者在课外阅读时所看到别人用过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也可以记下来,以便在写作文时用上去。
我认为中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应努力做到以上几点,以上几点又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也不是一日之功的事,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