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写作教学是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结合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来探讨作文教学中几点看法。
一、全方位阅读,激发写作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适合青少年的杂志,并及时的做好读书笔记,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作文教学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才能成功。学生的世界是宽广的、丰富多彩的。我们试把学生的圈子分为三大块:家庭、学校和社会。
家庭中有幸福与悲伤;有温馨和争吵,有的父母关心孩子,有的父母忽略了孩子,有的家庭富贵,有的家庭贫寒,以上这些都是故事,信手拈来,皆可成文。
学校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每一个老师的工作方法不同,着装风格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对学生的态度不同。学校中也可以遇到各种各样同学,有外向的,内向的,温柔的,火爆的,忧郁的,乐观的,好动的,安静的,深沉的,直率的。细细道来,多如牛毛。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这些都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缤纷多彩,小到花草虫鱼,邻里琐事,大到国家大事,社会焦点,同学们都可以进行思考和反思,进行加工提炼,这些也可以成为你写作的好帮手。
三、告别虚假,以情动人
我们常教导学生“我手写我心”,“作文要写真人真事,说真话,才会感人”,“真实是成功的一半”。而学生呢?是不是在写真话,诉真情呢?
在作文评改中,我们不难发现,写母亲的文章,全都是双鬓斑白,两手粗糙,眼角皱纹,全都是下雨天妈妈送伞、送衣服,写老师的文章全都是春蚕,全都是蜡烛,全都是深夜伏案批改作业。更令人心悸的是:为了得高分,有同学把原本幸福的父母写成离婚,有同学把原本健在的爷爷奶奶写成死亡,把原本健康的父亲写成车祸致残。这样的没有个性,没有真情,胡编乱造的作文,难道能以情动人吗?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应多鼓励学生写真人,讲真事,说真话,诉真情,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四、用心写评语,架起沟通的桥梁
首先,平等交流,发现闪光点。爱默生曾经说过:“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学生作文,一两节课,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是努力写出的,已达到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是期待着老师的肯定或指正,以便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我在作文评改中坚持这一观点:“用放大镜找学生作文的优点”希望得到鼓励和赏识是人的共性,那么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有何必吝啬我们的鼓励呢?
其次,多批少改,尊重学生原意。对学生作文要多批少改。尽量尊重学生原意,保留学生原文,多肯定,少指责,把严格训练与鼓舞信心结合起来。批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作文水平制定不同的作文要求。
再次,评语要具体,不能“大一统”。由于工作繁忙,我们在下评语时往往求简、求省工,不痛不痒,语义不明。大部分的作文批语中、都会出现中心不明确、详略不当……类似这样“大一统”似的套话,学生能看懂吗?对学生的作文提高有作用吗?我们应该具体到:中心是什么?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该用什么样的结构?怎么样做到语言优美?
作文教学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也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对此高度重视,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全方位阅读,激发写作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适合青少年的杂志,并及时的做好读书笔记,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作文教学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才能成功。学生的世界是宽广的、丰富多彩的。我们试把学生的圈子分为三大块:家庭、学校和社会。
家庭中有幸福与悲伤;有温馨和争吵,有的父母关心孩子,有的父母忽略了孩子,有的家庭富贵,有的家庭贫寒,以上这些都是故事,信手拈来,皆可成文。
学校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每一个老师的工作方法不同,着装风格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对学生的态度不同。学校中也可以遇到各种各样同学,有外向的,内向的,温柔的,火爆的,忧郁的,乐观的,好动的,安静的,深沉的,直率的。细细道来,多如牛毛。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这些都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缤纷多彩,小到花草虫鱼,邻里琐事,大到国家大事,社会焦点,同学们都可以进行思考和反思,进行加工提炼,这些也可以成为你写作的好帮手。
三、告别虚假,以情动人
我们常教导学生“我手写我心”,“作文要写真人真事,说真话,才会感人”,“真实是成功的一半”。而学生呢?是不是在写真话,诉真情呢?
在作文评改中,我们不难发现,写母亲的文章,全都是双鬓斑白,两手粗糙,眼角皱纹,全都是下雨天妈妈送伞、送衣服,写老师的文章全都是春蚕,全都是蜡烛,全都是深夜伏案批改作业。更令人心悸的是:为了得高分,有同学把原本幸福的父母写成离婚,有同学把原本健在的爷爷奶奶写成死亡,把原本健康的父亲写成车祸致残。这样的没有个性,没有真情,胡编乱造的作文,难道能以情动人吗?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应多鼓励学生写真人,讲真事,说真话,诉真情,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四、用心写评语,架起沟通的桥梁
首先,平等交流,发现闪光点。爱默生曾经说过:“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学生作文,一两节课,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是努力写出的,已达到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是期待着老师的肯定或指正,以便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我在作文评改中坚持这一观点:“用放大镜找学生作文的优点”希望得到鼓励和赏识是人的共性,那么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有何必吝啬我们的鼓励呢?
其次,多批少改,尊重学生原意。对学生作文要多批少改。尽量尊重学生原意,保留学生原文,多肯定,少指责,把严格训练与鼓舞信心结合起来。批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作文水平制定不同的作文要求。
再次,评语要具体,不能“大一统”。由于工作繁忙,我们在下评语时往往求简、求省工,不痛不痒,语义不明。大部分的作文批语中、都会出现中心不明确、详略不当……类似这样“大一统”似的套话,学生能看懂吗?对学生的作文提高有作用吗?我们应该具体到:中心是什么?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该用什么样的结构?怎么样做到语言优美?
作文教学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也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对此高度重视,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