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理解而教”与深度学习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nihao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改革中早就提出来“用数学教而不只是教数学”的理念,今天数学教学所面临的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都明确了一个认识,那就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数学理解显得非常重要.一是深度学习应当以“理解”为目标,二是深度学习应当成为“为理解而教”的重要途径.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可以是这样的:环节一: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认知基础;环节二:数学思维,驱动学生深度加工学习内容;环节三:过程反思,引导学生明确数学学习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布卢姆学习层级;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02-0011-02
  收稿日期:2020-10-15
  作者简介:郭誉冲(1995.10-),男,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认清自己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而在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由于不同的教学理念,所给出来的答案可能是有所不同的,由于应试效应的存在,更多教师可能会认为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去解题是最主要的教学目标.这样的判断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很显然又不太全面,且不说若干年前被诟病的“高分低能”现象在今天仍然比较普遍地存在,就说数学知识的学习,固然要以应试作为追求,但这也不是数学教学的全部.课程改革中早就提出来“用数学教而不只是教数学”的理念,今天数学教学所面临的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都明确了一个认识,那就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學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数学理解显得非常重要.在这样的认识下,布卢姆提出的“为理解而教”就显得十分有意义.对此,有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者指出,恐怕没有人怀疑:只有理解,才能学好数学.这是种常识,但又因为是常识——不证自明、众所周知、无需特别关注,反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敬畏.这确实是一个悖论:一方面知道为理解而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因为各种原因而漠视了这种重要性.如何化解这个悖论呢?笔者试结合当前流行的深度学习,谈谈笔者的一些观点.
   一、深度学习所追求的“理解”内涵
  深度学习是什么?这一发源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概念,在教育的视角下进行解读的时候,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而且,不同视角下的深度学习解读,内涵也有所不同,比如信息加工理论就主要研究深度学习中的学生的记忆,想办法让学生记忆信息的时间更加长久;认知心理视角下的深度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强调学生的思维应当具有必要的广度、深度以及思维对象与其它对象之间的联系度.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教育工作者可能寻求促进,并为之提供资源的三种认知素养:精确的信息,知识和理解.由于理解是开放的,自我反省性的和自我批判性的,为了理解而教,而不是为了准确的信息或知识而教,应成为教育的优先之事.此时再研究“为理解而教”与深度学习的联系,笔者以为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寻求认识:
  一是深度学习应当以“理解”为目标.深度学习是面向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但要注意的是,追求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度”并不是目标,因为深度学习是对浅层学习的矫正,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具有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于初中数学而言,理解是对数学概念、规律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是对数学知识体系的理解,是对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理解.
  二是深度学习应当成为“为理解而教”的重要途径.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寻求真正的理解,而布卢姆在描述“理解”的时候,特别强调六个层次的内容,即解释说明、解释意义、迁移应用、形成观点、有同理心和有自知之明.以“相反数”为例,在数轴上确定a为正数,然后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达成对负数的认识,这些问题包括:a点在原点的哪一边?与原点的距离是多少?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哪一边?与原点的距离是多少?这样的过程中,数学思维驱动学生不断地解释说明、阐释意义.如果教师设计变式训练,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迁移运用,于是学生也就达成了“理解”,而这样的学习因为有逻辑的驱动,从而也就呈现出了基本的深度学习形态.
  由此,深度学习与“为理解而教”确实关系密切,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深度学习的意义,并以其为路径去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理解”.
   二、深度学习应当追求“为理解而教”
  既然深度学习与“为理解而教”关系密切,那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更多的认识两者联系的意义,真正在实践中加以体现.一般认为,深度学习的提出,既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时代挑战的主动回应.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客观上确立了学生个体经验与人类历史文化的相关性,落实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模拟性地“参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形成有助于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而教师的作用与价值也在深度学习中得以充分实现.为了阐述这一观点,这里来看一则教学案例:
  “整式”的教学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可以是这样的:
  环节一: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整式认知基础.
  这个基础必须是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如“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很容易得出“路程=速度×时间”,如果对速度赋值如100千米/小时,那学生就可以得到“100t”这样的式子.其后通过变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类似的例子,学生就可以发现其共同特点在于“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这就是情境所起到的帮学生建立认知基础的作用,这是深度学习的基础.
  环节二:数学思维,驱动学生深度加工学习内容.
  深度学习的核心就是数学思维的深度性,即学生通过数学思维去拓宽思考领域的宽度与深度,同时通过联想实现数学思维与其它数学知识的联系度.在“整式”教学的上一个环节中,变式就是拓宽学生的思维宽度,旨在让学生通过分析与综合的思想方法,得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初步认识;随后,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主要是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来让学生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是可行的,而且“字母和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收获,也是对学生原有认知的拓展.显然,将数的运算与字母的运算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字母所具有的地位与熟悉的数的地位相同,这样就实现了深度学习的宽度与深度,而两者的关联则明显是联系度的体现.   环节三:过程反思,引导学生明确数学学习方法.
  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是如何得出的,梳理在数学知识得出过程中自己经历了哪些思维过程.“整式”的教学中,无论是原来例子的逐个呈现,还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都让学生认识到分析与综合、变式等都是促进数学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具体的方法名称可以不要出现,直接引导学生回顾这些核心的学习过程).
  这样的深度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地指向学生的“理解”,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情境的创设,数学方法的运用,都是辅助学生构建知识的,学生对“整式”概念的认识,及其在新的问题中的应用,都表明学生确实是理解了.因此这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通过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理解的过程.
   三、从学生的理解到学生的深度学习
  反过来,再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研究教师视角下的“为理解而教”,则可以发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要想办法让学生的学习具有足够的宽度——指向更多的知识;足够的深度——指向数学知识体系;足够的联系度——指向更多知识之间的联系,那深度学习自然就会发生.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联系,把握整体;关注方法,形成经验;关注思想,突出应用;聚焦思想,实现再生,真可谓一题一世界,一法一乾坤.做到这些,那学生的数学自然就容易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时候学生是比较有深度的学习的,初中学生已经进入了理性思考的年龄阶段,但是数学教师常常因为应试需要等原因,只机械地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不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显然是教学目标的狭隘理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要,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必要的深度,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产生对数学学科的正确认识,那学生的学习品质就会提升,对数学学科的认识也会更加科学,而深度学习只要发生,那学生就会自然地经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过程,学生也能够更加准确地以数学的眼光看事物,以数学的语言描述事物,于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就真正落地了.
    参考文献:
  [1]蔡宏圣.为理解而教[J]江苏教育,2013(7):33-34.
  [2]凯瑟琳·埃尔金,钱旭鸯.为了知识而教或为了理解而教[J]全球教育展望,2013(05):5-15+36.
  [3]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25-32.
  [4]王绍伟,黄培华.关注持久理解指向深度学习[J]福建中学数学,2017(02):10-13.
  [责任编辑:李 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当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在核心素养视域之下,前期准备工作应当向问题教法进行倾斜,使习题教学能够主动适应教学目标需求、学生发展需求.为此,现拟从习题与生活相联,习题形成链条,讲评方式优化等方面,指出改善问题质量、直达物理本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引导;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11-0
期刊
摘 要:合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初中物理的常态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巧妙的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合作过程,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想合作、会合作、善于合作,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竞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合作;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11-0076-02  作者简介:陶明(1982.10-),男,江苏省泰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
期刊
摘 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学习人的生殖知识,揭开了人的生殖知识的神秘面纱,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性”问题.  关键词:人的生殖;学情;情感;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11-0101-02  作者简介:孔国平(1985.10-),女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然而,从绝大部分乡村学校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往往只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忽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难以开展互助学习,实现共同成长.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尝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艺友制”,使乡村学生以“艺”为载体,通过“共同选定学习搭档”、“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交流学习感受”等途径,
期刊
摘 要:“问学课堂”是应当代新课标改革产生的新式、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方式,以“问学课堂”的形式使学习共同体的效益最大化,对学生的深度学习意义匪浅.本文主要对以学习共同体建构“问学”式数学课堂的模式进行解读,对“问学”式课堂在学习共同体中起到的作用归纳总结,提出了实质性的建议.  關键词:问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
期刊
摘 要:本文展示市级优课《密度》的课堂实录,并从知识视角进行了反思,提出教学设计时要探寻知识本源,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促进知识内化,建构稳固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密度;知识本源;建构;课堂实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02-0066-02  收稿日期:2020-10-15  作者简介:翁旦艳(1985.10-),女,浙江省宁波人,本科,中学
期刊
摘 要:动态生成教学符合新课改的理念,通过预设知识,突出数学教学课堂的生成性,建立互动动态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开发课堂动态资源,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初中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生态教学;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02-0009-02  收稿日期:2020-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基本保证。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能力。鉴于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的逻辑思维形式,进而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策略  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因此,如果教学比较直接,
期刊
摘要:在当前,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标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若教师还沿袭过去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话,是无法达成新课标的教学优化要求的。相应的,为了实现教学优化的开展,作为教师,就应该能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实施有效的教学调整,优化教学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的具体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实际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优化  初中
期刊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有着非常强烈的吸引力,他们天生就有着爱玩游戏的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教育游戏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取新的数学知识。所以,数学老师们应该积极采用教育游戏,让数学教学内容与游戏充分结合,以此来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游戏 应用  一、小学数学教育游戏的意义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端正他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