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发现,随着气候变暖,许多动物变小了。比如,英国科学家曾发现,在苏格兰某个岛上的绵羊在过去的24年里,体形平均缩小了5%;再比如科学家对近300个北极熊头骨标本对比后发现,如今的北极熊竟在过去百年里缩小了2%~9%。但科学家又发现,气候变暖会使一些爬行动物变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考古学的证据:气候变暖哺乳动物变小
在2013年11月举行的第73届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年会上,美国密歇根大学古生物学者菲利普·金格里奇发表了最新的发现:在5300万年前,地球出现过一次异常的高温期,而那个时期的哺乳动物显示出了“侏儒化”的倾向。而在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表明,在金格里奇所关注的这一次异常高温的200万年前,还有一次“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距今5500万年,那时地球的平均气温达到顶峰,哺乳动物在那时也出现过体型缩小的现象。
链接1
马的体型演变史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马类化石的研究,发现了马从5600万年前出现以后的进化史。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乔纳森·布洛赫教授表示,马的体型大小与地球温度高低存在直接联系,气候越暖,其体型越小,反之亦然。在怀俄明州的大脚盆地,研究化石的人员研究了一种始祖马的演化过程,在13万年期间,它们从12磅缩减到8.5磅大小,跟家猫体型差不多大,然后在接下来的4.5万年里,又增大到大约15磅。研究人员称,马的体型起初与雪纳瑞犬相似,后来变得很小,曾一度只有家猫那么大,再后来体型又显著增加。这一变化趋势与全球温度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也就是说一开始全球变暖,马的体型变得很小,后来全球变冷,马的体型又显著变大。
为什么气候对动物体型有影响?
动物体形缩小的原因有很多。动物个体大小与温度变化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根据伯格曼法则解释,在恒温动物体形的地理变异中,同种动物生活在较冷气候中的种群其体形比生活在较暖气候中的种群大。动物个体大小对温度变化响应的生理机制还与其代谢水平、生长速率、性成熟年龄等诸多因素有关。体型的变化是动物的一种热保护机制。体型越小,其表面的皮肤相对于体积的散热面积会更大,有利于散热。对于哺乳动物的身体变小现象,学者们已经提出了一些理论,其中包括:当气温升至大约35℃并长期维持,哺乳动物们将难以调节自身体温,并且来自进食植物的营养成分也开始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小的体型将是明智的选择。
链接2
伯格曼法则
如果把北极的动物与其他地区的动物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北极地区动物的个头比其他地区的同类似乎都要大一些。这是因为,寒冷的气候不仅能够延缓恒温动物的生长速度,而且也使其性成熟的时间较晚。因此,其生长期也就相对来说更长一点,所以也就可以长得更大一些,这就是著名的伯格曼法则。经过大量实地观察和研究之后,伯格曼认为,对于同一种温血动物来说,越冷的地方其个体越大,而且越接近于圆形。作为一个有趣的推论,科学家指出,越冷的地方,其附肢和附器也就越短,因为这有利于保存热量。
气候变暖会使爬行动物变大?
但是一项最新研究的成果认为:高温来临对人类与大多数动物来说都是灭顶之灾,但对于爬行动物却是利好。更温暖的气候将造就体型更小的哺乳动物,但却会让爬行动物变得更大。在大约5500万年前气温达到顶峰时,当时的马体型缩小到今天家猫那样的大小,蛇却曾经和马一样大。科学家找到了距今6000万年前的龟类化石,其大小与一张早餐餐桌相当,他们还找到了一种名为“泰坦巨蟒”的巨型蛇类化石,其体长几乎与一辆公交车接近。蛇类、龟类以及很多其他爬行动物都需要依靠环境来调节身体温度,这些动物被称作“冷血动物”。
几乎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冷血的——这意味着它们的体温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气温较低时它们难以获得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体能,而高温天气有利于它们获得像哺乳动物那样的体温,这样可以增强它们活动的体能。
在2亿多年前,地球大部分地区都十分炎热且湿润,从南极到北极都是热带地区,除了一些沙漠和荒漠之外,大部分地区都被热带雨林所覆盖。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爬行动物迅速繁殖且体型不断变大,恐龙开始统治地球。
链接3
未来人类也会变小
科学家根据历史上一些动物体型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人类的体型将变小。如果气候变暖的趋势按照现有规模持续下去,在几万年的时间里,人类和许多大型哺乳动物的体型都可能缩小一半,那时人类身高将在1米左右,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小矮人世界可能变成现实。
链接4
动物变小比变大更容易
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的进化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由老鼠般大小变为大象大小需要经历2400万代。相反的是,体型变小比变大要快速得多,从大象变为侏儒象只经历了10万代,这一速度是与侏儒象相似的体型变大为大象体型速度的十分之一。研究者总共统计了7000万年以内来自不同大洲和洋盆28类哺乳动物(包括大象、灵长类和鲸鱼)的体型大小,得出变小比变大要快速得多的结论。
考古学的证据:气候变暖哺乳动物变小
在2013年11月举行的第73届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年会上,美国密歇根大学古生物学者菲利普·金格里奇发表了最新的发现:在5300万年前,地球出现过一次异常的高温期,而那个时期的哺乳动物显示出了“侏儒化”的倾向。而在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表明,在金格里奇所关注的这一次异常高温的200万年前,还有一次“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距今5500万年,那时地球的平均气温达到顶峰,哺乳动物在那时也出现过体型缩小的现象。
链接1
马的体型演变史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马类化石的研究,发现了马从5600万年前出现以后的进化史。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乔纳森·布洛赫教授表示,马的体型大小与地球温度高低存在直接联系,气候越暖,其体型越小,反之亦然。在怀俄明州的大脚盆地,研究化石的人员研究了一种始祖马的演化过程,在13万年期间,它们从12磅缩减到8.5磅大小,跟家猫体型差不多大,然后在接下来的4.5万年里,又增大到大约15磅。研究人员称,马的体型起初与雪纳瑞犬相似,后来变得很小,曾一度只有家猫那么大,再后来体型又显著增加。这一变化趋势与全球温度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也就是说一开始全球变暖,马的体型变得很小,后来全球变冷,马的体型又显著变大。
为什么气候对动物体型有影响?
动物体形缩小的原因有很多。动物个体大小与温度变化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根据伯格曼法则解释,在恒温动物体形的地理变异中,同种动物生活在较冷气候中的种群其体形比生活在较暖气候中的种群大。动物个体大小对温度变化响应的生理机制还与其代谢水平、生长速率、性成熟年龄等诸多因素有关。体型的变化是动物的一种热保护机制。体型越小,其表面的皮肤相对于体积的散热面积会更大,有利于散热。对于哺乳动物的身体变小现象,学者们已经提出了一些理论,其中包括:当气温升至大约35℃并长期维持,哺乳动物们将难以调节自身体温,并且来自进食植物的营养成分也开始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小的体型将是明智的选择。
链接2
伯格曼法则
如果把北极的动物与其他地区的动物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北极地区动物的个头比其他地区的同类似乎都要大一些。这是因为,寒冷的气候不仅能够延缓恒温动物的生长速度,而且也使其性成熟的时间较晚。因此,其生长期也就相对来说更长一点,所以也就可以长得更大一些,这就是著名的伯格曼法则。经过大量实地观察和研究之后,伯格曼认为,对于同一种温血动物来说,越冷的地方其个体越大,而且越接近于圆形。作为一个有趣的推论,科学家指出,越冷的地方,其附肢和附器也就越短,因为这有利于保存热量。
气候变暖会使爬行动物变大?
但是一项最新研究的成果认为:高温来临对人类与大多数动物来说都是灭顶之灾,但对于爬行动物却是利好。更温暖的气候将造就体型更小的哺乳动物,但却会让爬行动物变得更大。在大约5500万年前气温达到顶峰时,当时的马体型缩小到今天家猫那样的大小,蛇却曾经和马一样大。科学家找到了距今6000万年前的龟类化石,其大小与一张早餐餐桌相当,他们还找到了一种名为“泰坦巨蟒”的巨型蛇类化石,其体长几乎与一辆公交车接近。蛇类、龟类以及很多其他爬行动物都需要依靠环境来调节身体温度,这些动物被称作“冷血动物”。
几乎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冷血的——这意味着它们的体温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气温较低时它们难以获得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体能,而高温天气有利于它们获得像哺乳动物那样的体温,这样可以增强它们活动的体能。
在2亿多年前,地球大部分地区都十分炎热且湿润,从南极到北极都是热带地区,除了一些沙漠和荒漠之外,大部分地区都被热带雨林所覆盖。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爬行动物迅速繁殖且体型不断变大,恐龙开始统治地球。
链接3
未来人类也会变小
科学家根据历史上一些动物体型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人类的体型将变小。如果气候变暖的趋势按照现有规模持续下去,在几万年的时间里,人类和许多大型哺乳动物的体型都可能缩小一半,那时人类身高将在1米左右,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小矮人世界可能变成现实。
链接4
动物变小比变大更容易
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的进化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由老鼠般大小变为大象大小需要经历2400万代。相反的是,体型变小比变大要快速得多,从大象变为侏儒象只经历了10万代,这一速度是与侏儒象相似的体型变大为大象体型速度的十分之一。研究者总共统计了7000万年以内来自不同大洲和洋盆28类哺乳动物(包括大象、灵长类和鲸鱼)的体型大小,得出变小比变大要快速得多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