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讴歌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21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言朴实自然,充满感情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繁琐的形容,文如其人,平淡感人。文中对老王不幸遭遇的叙述十分简洁,语言平实,毫无雕琢。如“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和“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他说,住那儿多年了”,简简单单地叙述,老王的生活境况就表现得十分清晰了。而“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寥寥数语,则把“我”善良、宽厚的知识分子性格表现无遗。写老王送冰和送钱先生看病的简洁的叙述中,老王诚实、淳朴的性格也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文章用如此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刻画细致入微
  1、老王是本文的主角,文章用细致人微的刻画表现出逼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第三部分描述老王上我家送鸡蛋和香油的情景时,对老王的外貌、神态、动作都作了极为精细的描写,如外貌描写:“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动作、神态描写:来的时候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着脚往里走”,走的时候是“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从这些描写中读者会仿佛亲眼看到一个垂死的病人憔悴的面容、枯瘦的身躯和僵直的动作,从而产生对老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怜悯。
  2、对于叙述者的“我”,文章更多的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达“我”的感受。尤其是第三部分“我”送别老王时的一段心理描写和“我”听到老王死讯后的一段心理描写,更是集中地表现了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对不幸的劳动者的真挚情感和复杂的心理活动。例如:“我”“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我不能想象他是怎样回家的。”这一段描述字里行间透露出“我”对老王的关心、担心和“我”的愧疚的心情。
  三、以善良之心去体察人之善良
  阅读《老王》这篇课文,感受最深的应该是“善良”二字。老王的善良,作者的善良,都是不容忽视的。杨绛先生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视角,以“我”的角度来讲述老王这个人物,客观的叙事,把老王的人格、形象刻画得极其丰满。老王是一个北京解放后的社会底层人,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过活,只有两个侄儿,没有其他亲人了;他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是瞎的,外貌上的缺陷造成了大家的恶语猜测,没有人重视理解相信他,连乘客都不坐他的车,怕撞着。老王是不幸的,不管是小时候营养不良还是得了恶病,总归是不幸的人。然而不幸的老王却没有抱怨生活的不易,而是简单地艰辛地过着每一天,他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即使生活再怎么不易也时刻想着别人:也许是“我”愿意坐他的车,也许是我们熟悉,老王愿意给“我们”顺带送冰,车费减半,而且冰还比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对待对他好的人,他就加倍对别人好。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欺负“好欺负”的主顾,而是尽心尽责的做着自己能做到的一切:当“我”拜托他把生病的丈夫送到医院的时候,他却坚决不肯收钱,因为他说:“你还有钱吗?”拿了自己该拿的钱还总不放心,时时想着别人的困难,热心的想着帮助别人,自己生活的不易却没有放在心上。他告诉我们:生活的不易打不倒坚韧的人性,不幸的一生并不意味着生命的无意义,他用善良无私的灵魂震撼了读者的心灵。
  四、用高贵的灵魂体现人道主义关怀
  杨绛先生具有极其人道的平等观念。她认为人生本来是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在者的理由。有了这种平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这种高贵的人道主义精神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人格,当自己做的不够时,内心会产生悲酸、同情乃至愧怍。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杨绛在文章中隐藏了一条思绪的转折:同情、宽容不幸者,是俯视的姿态;而最后的“愧怍”却变成了一种平视的姿态。这是自我解剖,也是自我批评。
  巴金曾这样说过:“友情从这里开始,苦难巩固它,欢乐装饰它,在寒冷中我感到它的温暖,在黑夜里我感到它的光辉。”蹬三轮的老王与作家杨绛的交往,在那个“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使我们感受到他们生活的凄苦与艰辛,也体会到他们人性的真诚与善良。
其他文献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智慧的碰撞中对接、融合,达成共识、共赏、共进。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又是合作学习教学的主要形式。经过一段時间的尝试和思考,笔者有以下一些体会和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合作学习能激发学
期刊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和审美素质教育  语文课确实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应适时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如《最后一课》要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春》要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的之一。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内容比比皆是,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
期刊
首先是“备”,它是分层教学的首要步骤,也是实施好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其一是备学生,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像工厂中的产品一样千篇一律。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心,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根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教材可将学生按2:5:3的比例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对学生分层次时,要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宗
期刊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不是教师演示知识的产生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生成、构建知识的过程。在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预设的资源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激发什么样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的影视片断、音乐先段、动画图片等,为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这些资源的收集运用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期刊
一、 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
期刊
1.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想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
期刊
教书十年,不时感到困惑。总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太高,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最近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使我对生本教育的概念有了一个更深刻更贴切的认识。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为了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我们原来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了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过去我们也一直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
期刊
多媒体教学是传统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很多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来帮助我们更好的、高效地完成。使用多媒体来教学文言文,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节课的成败取决于学生收获的多少,所以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学生实际是我们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学生掌握文言文基础怎么样,学生对作者、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了解情况、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现有水平、
期刊
一、捕捉现实,小议个性  有这样一组测试:测试人员在中学测试时,在黑板上画了 个粉笔圆圈,一个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回答是“零”,其余学生都齐声回答“对”,在没有第二种答案。有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有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欧!英语字母的欧。”班主任瞟了他一眼。接下来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测试,孩子们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圆圈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手抢答:“月亮”“乒乓球”“鸡蛋”“烧饼”“小嘴巴”“老师发脾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让学生实现以上种种目标,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内部,汲取文本语言的养分。如此,方能改变目前对文本语言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弊端。我以为对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作一个精当的主问题设计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