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数学课程改革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这对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数学观、课程观、师生观三方面浅析了中学数学教育观念的变革,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笔者认为,通过开发物质资源、利用信息资源、分享精神资源等方式,丰富课程资源对中学数学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数学 课程改革 教学观念 课程目标 课程资源
  一、转变教育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 这突出了中学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倡导“以学生学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笔者认为,在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转变“数学观、课程观、师生观”等教育观念。
  1.数学观。第一,对数学的解释不再是静态的客观性,逐渐关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应用力;第二,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不再停留于工具主义取向,更加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
  2.课程观。新的课程观强调了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注重个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活动课程是新课程观的代表。笔者发现,数学课程目标总的发展转向趋于:由关注“物”转为关注“人”的发展,注重学生数学品质的培养;由培育“精英”转向重视“大众”的教育,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应用;由倡导“统一”转向关注“差异”的教育。
  3.师生观。新课程的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第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师不再是单纯地“教”,也要“学”。所谓“教学”,即教学相长,是师生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互动过程,是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确立课程目标
  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明确课程目标,使课程的结构、内容、评价有了客观的标准,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来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知识与技能。必须掌握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联系起来,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的双向互动,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2.过程与方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有意义的问题,乐于思考数学事实背后隐含的科学知识,自主探究数学的奥秘,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应用性和严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方法(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和交往式学习等),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科学合理的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数学观,强调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统一。教师通过创设教育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自然科学价值与社会人文价值的统一,塑造学生的理性思维,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丰富课程资源
  1.开发物质资源。第一,准备实践活动材料,制作数学教学用具。例如,教师不仅可以自己制作教具,也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的意义;第二,充分利用场地资源,丰富学生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室内部设立“图书角”、“文化墙”等;第三,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例如,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图书馆,搜集学习素材。
  2.利用信息资源。第一,借助网络教育平台,共享数学学习资源。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教育网站收集国内外教学信息,与学生共享教育资源。鼓励学生除了亲身实践,还通过网络方式了解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第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完善自己的教学课件,使其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学科链条。
  3.分享精神资源。丰富数学课程资源,除了开发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还需要教师与教育专家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资源分享。精神资源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精神资源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例如,邀请数学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帮助教师答疑解惑;建立数学教师学习共同体,“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开展师生心灵沟通活动,拉近师生交流的距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钟启泉 等 主编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3]刘次林 刍议三维目标[J].教育发展研究,2013,113。
其他文献
摘 要:科技素养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本文对此从培养高中生科技素养是人才培养的途径、培养高中生科技素养是实现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两方面探讨培养高中生科技素养的重要性,具体阐述高中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科技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教学 科技素养 重要性 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以及素质教育理念不断落实,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人格形成,也呼唤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科技素养
期刊
摘 要: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作为一种新探索的教学模式,已形成一种可供操作的基本范型或活动框架。它是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它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是学生学习个性的解放与发展、对课堂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具备一定的内在和外在条件下,可形成自己独特的操作流程:确定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境,进行学习引导,实现自主探究,形成总结评价。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目前正在全面铺开的新课程改革,说到底是学习观念、学习方式的变革,旨在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由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提升。而在实践这些课改要求的时候,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却与之发生了多方面的冲撞与“摩擦”。  关键词:传统 课改 摩擦  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强调对学生参与性及主体性的发
期刊
我曾经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
期刊
摘 要: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要求教育质量的不断完善。因而,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初中基础学科,要求学生把握学习的脉络,在初中数学中,教师应当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教师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个体差异,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文章将针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出以下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期刊
注重儿童潜能的开发与个性的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激发兴趣,培养意识,形成动手参与定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在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中,人们发现课堂教学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成为人们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下面粗浅谈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定位目标  1.教材是新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研究,去开发。只有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才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开放
期刊
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学,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数学教学不仅要追求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更要着眼于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通过对学生课前、课内、课后等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课前预习指导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种形式,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但是有许多学生意识不到预习的
期刊
摘 要:幸福教育是教育理想,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注重实践、实验、操作的学习方式,突出科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精神成长、心灵皈依的乐园。激发和保持学生好学、乐学的天性,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让数学学习的幸福成为幸福教育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初中 数学 课堂 幸福  幸福是一种美好的状态,幸福教育是教育的理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