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张春丽(1964-),女,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摘要】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针对文理科各个专业具有通识性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地位。它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合理良好的群体意识;高雅脱俗的尚清意识。
【关键词】 大学语文;大学生人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4-0227-02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素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主体的道德、情感、学识极其行为能力的有机融合。据此,健全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向上、向善的整体精神风貌,并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个人个性特征的一种人格模式。人格的形成,既有与生俱来的先天因素,更重要的是基于后天的教育。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正是通过素质教育的途径来实现的。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针对文理科各个专业具有通识性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地位。
1 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当今物质文明急剧发展,社会思潮日益多样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人格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世界观、人生观的认识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表现在政治信仰的迷茫,理想信念的模糊,道德意识的消极,价值取向的扭曲等方面。在注重自我发展的同时,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忽视淡漠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需要,缺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理想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或远离课堂、厌倦书本,沉湎于网络游戏,或得过且过混日子,或一味追逐个人的荣誉和幸福。他们当中因功课差而被开除的时有发生。这样的大学生是难以担当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大学语文课程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理想主义、爱国主义等都是对大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最佳载体。尤其是爱国主义可以说是贯穿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根红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屈原坚持理想,热爱祖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种执着,这份深情,被后代文人引以为忠君爱国的典范。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在安史之乱中所作的大量诗歌更是动地歌吟,感动千古。在民族危亡的南宋,象李清照那样的女词人,也写出了“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那样的诗句。这些正是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鲜活有力的教材。正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所说:“我们对青少年、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要有中华魂,要有民族根。”
2 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幼在长辈的呵护和娇宠下长大,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如脆弱狭隘,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等。遇到一些不算挫折的挫折,就一蹶不振,采取破罐子破摔、逃避问题等消极的应对态度。近年来屡屡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挫折体验,面对困难无所适从。这一不健全的人格心理显然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大学语文课程凝聚了许多古今中外作者的人生智慧,包孕着极其丰富的情商内涵。在培养大学生这一人文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唐代诗人李白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一路高唱着理想的赞歌踏入京城的大门。但玄宗后期社会政治的黑暗瞬间把其理想击得粉碎。李白有过愤懑、牢骚和不平,但从不悲观、消沉和颓废,因为他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所以李白终其一生都在认真地执着于理想的实现,我们读其诗极少感受到调子的低沉和纤弱,甚至连些许的惆怅也不曾多见。这样的人生智慧对大学生而言不啻为宝贵的人生财富,无疑是激励大学生的精神食粮。苏东坡一生处于新旧党争的旋涡里,饱尝了宦海的挫折和艰辛。“乌台诗案”几乎送命,先贬黄州,再贬惠州,后贬孤岛儋州,真乃“身如不系之舟”,但他对生活的乐观,对人生的热爱,始终不渝。黄州时仍于清风明月之夜“诵明月之诗,个窈窕之章”,岭南时高唱“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辞常作岭南人。”荒岛时又唱“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有奇绝冠平生。”身处逆境而不畏,“一蓑烟雨任平生”,旷达超脱,履险如夷,不为忧患所动摇。这种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内涵。
3 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团结精神
正如前言,当代大学生多为家里的掌上明珠,名副其实的皇帝。步入大学后,原本就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至上等思想直接影响到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自私、冷漠,孤僻、狭隘,近年来,因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而被休学退学的事例屡见不鲜,为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乃至酿成杀人案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种人格的不健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因此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论语•述而》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指的是同出师门的同学)。中国古代读书人都把同门师生关系当作重要的人际关系,并因此編织起自己的社交网络。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组成庞大的关系网,儒学能发扬广大,传播于天下,孔子的弟子功不可没。如果说智商是先天的,情商则是后天培养的。健全的人格应该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有较强的生存智慧和较强的社交能力。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优秀篇章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示范与榜样,是培养大学生群体意识和团结精神的宝贵财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形成对他们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高雅脱俗的尚清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再加上形形色色庸俗思潮的泛滥,使得传统的向上、向善的道德精神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冲击,那些散见于媒体的大学生因利欲而杀人、贩毒、传销等事件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大学语文课程中许多优美的古典诗词正是培养大学生尚清意识的良药。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过:“诗词对一个人的人生修养确实有着非常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一首好诗,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作诗填词可以修身养性,抒怀谴兴,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广阔胸怀。古典诗词是一种高品位精神食粮,它可以使我们与古代优秀诗人心灵上共通共鸣。让我们贫乏的内心世界变得无比充实,也会让人卑劣的人格变得崇高。梁武帝萧衍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优美的诗歌恰似空气清新剂一般,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宋人黄庭坚说:“士三日不读,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语言乏味。”我们说,宁可食无肉,不可不读诗。诗歌使人高雅,使人脱俗。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洪流滚滚而来之时,各种诱惑扑面而来之际,许多大学生津津乐道的是偏向于追求时尚的与物欲的享乐话题。快餐式的作品取代了高品位的文学作品。长此下去,他们的审美趣味极易变得低俗狭隘。因此,古典诗词走入校园走进课堂,走入大学生的心灵世界,意义更为深远。古代诗人在他们优美的诗篇里,表现了他们优美脱俗的审美情趣。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境优美,志存高远。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极其清傲。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何等清刚。这种尚清意识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收稿日期:2008-3-28
【摘要】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针对文理科各个专业具有通识性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地位。它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合理良好的群体意识;高雅脱俗的尚清意识。
【关键词】 大学语文;大学生人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4-0227-02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素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主体的道德、情感、学识极其行为能力的有机融合。据此,健全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向上、向善的整体精神风貌,并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个人个性特征的一种人格模式。人格的形成,既有与生俱来的先天因素,更重要的是基于后天的教育。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正是通过素质教育的途径来实现的。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针对文理科各个专业具有通识性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地位。
1 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当今物质文明急剧发展,社会思潮日益多样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人格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世界观、人生观的认识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表现在政治信仰的迷茫,理想信念的模糊,道德意识的消极,价值取向的扭曲等方面。在注重自我发展的同时,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忽视淡漠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需要,缺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理想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或远离课堂、厌倦书本,沉湎于网络游戏,或得过且过混日子,或一味追逐个人的荣誉和幸福。他们当中因功课差而被开除的时有发生。这样的大学生是难以担当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大学语文课程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理想主义、爱国主义等都是对大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最佳载体。尤其是爱国主义可以说是贯穿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根红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屈原坚持理想,热爱祖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种执着,这份深情,被后代文人引以为忠君爱国的典范。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在安史之乱中所作的大量诗歌更是动地歌吟,感动千古。在民族危亡的南宋,象李清照那样的女词人,也写出了“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那样的诗句。这些正是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鲜活有力的教材。正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所说:“我们对青少年、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要有中华魂,要有民族根。”
2 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幼在长辈的呵护和娇宠下长大,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如脆弱狭隘,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等。遇到一些不算挫折的挫折,就一蹶不振,采取破罐子破摔、逃避问题等消极的应对态度。近年来屡屡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挫折体验,面对困难无所适从。这一不健全的人格心理显然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大学语文课程凝聚了许多古今中外作者的人生智慧,包孕着极其丰富的情商内涵。在培养大学生这一人文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唐代诗人李白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一路高唱着理想的赞歌踏入京城的大门。但玄宗后期社会政治的黑暗瞬间把其理想击得粉碎。李白有过愤懑、牢骚和不平,但从不悲观、消沉和颓废,因为他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所以李白终其一生都在认真地执着于理想的实现,我们读其诗极少感受到调子的低沉和纤弱,甚至连些许的惆怅也不曾多见。这样的人生智慧对大学生而言不啻为宝贵的人生财富,无疑是激励大学生的精神食粮。苏东坡一生处于新旧党争的旋涡里,饱尝了宦海的挫折和艰辛。“乌台诗案”几乎送命,先贬黄州,再贬惠州,后贬孤岛儋州,真乃“身如不系之舟”,但他对生活的乐观,对人生的热爱,始终不渝。黄州时仍于清风明月之夜“诵明月之诗,个窈窕之章”,岭南时高唱“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辞常作岭南人。”荒岛时又唱“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有奇绝冠平生。”身处逆境而不畏,“一蓑烟雨任平生”,旷达超脱,履险如夷,不为忧患所动摇。这种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内涵。
3 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团结精神
正如前言,当代大学生多为家里的掌上明珠,名副其实的皇帝。步入大学后,原本就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至上等思想直接影响到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自私、冷漠,孤僻、狭隘,近年来,因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而被休学退学的事例屡见不鲜,为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乃至酿成杀人案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种人格的不健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因此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论语•述而》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指的是同出师门的同学)。中国古代读书人都把同门师生关系当作重要的人际关系,并因此編织起自己的社交网络。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组成庞大的关系网,儒学能发扬广大,传播于天下,孔子的弟子功不可没。如果说智商是先天的,情商则是后天培养的。健全的人格应该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有较强的生存智慧和较强的社交能力。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优秀篇章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示范与榜样,是培养大学生群体意识和团结精神的宝贵财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形成对他们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高雅脱俗的尚清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再加上形形色色庸俗思潮的泛滥,使得传统的向上、向善的道德精神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冲击,那些散见于媒体的大学生因利欲而杀人、贩毒、传销等事件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大学语文课程中许多优美的古典诗词正是培养大学生尚清意识的良药。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过:“诗词对一个人的人生修养确实有着非常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一首好诗,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作诗填词可以修身养性,抒怀谴兴,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广阔胸怀。古典诗词是一种高品位精神食粮,它可以使我们与古代优秀诗人心灵上共通共鸣。让我们贫乏的内心世界变得无比充实,也会让人卑劣的人格变得崇高。梁武帝萧衍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优美的诗歌恰似空气清新剂一般,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宋人黄庭坚说:“士三日不读,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语言乏味。”我们说,宁可食无肉,不可不读诗。诗歌使人高雅,使人脱俗。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洪流滚滚而来之时,各种诱惑扑面而来之际,许多大学生津津乐道的是偏向于追求时尚的与物欲的享乐话题。快餐式的作品取代了高品位的文学作品。长此下去,他们的审美趣味极易变得低俗狭隘。因此,古典诗词走入校园走进课堂,走入大学生的心灵世界,意义更为深远。古代诗人在他们优美的诗篇里,表现了他们优美脱俗的审美情趣。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境优美,志存高远。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极其清傲。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何等清刚。这种尚清意识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收稿日期:200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