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的下降成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为26.1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因高血糖引起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melbine combining with glimepiride.Method:84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ho accept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4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Melbine combining with Glimepiride,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y were treated by Melbine.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ntrasted.Result:The effects of GHBAIC,2-hour post-meal blood glucose,and the FBG of these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evide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whole occurr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14%,compared with 26.19%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ccurr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evide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effects of treating 84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Melbine combining with Glimepiride is evident,which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adverse reactions brought about by hyperglycemia.Thus,it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and promoted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Melbine; Glimepirid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linical effects
First-author’s address:People’s Hospital of Heshan,Heshan 5297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7.015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以及精神因素等,使得人体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较少以及胰岛素出现抵抗的情况,导致人体内脂肪、水、蛋白质、糖以及电解质出现代谢紊乱而引发[1-2]。糖尿病又分为1型与2型,临床上患者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占总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常见于老年人群,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3]。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二甲双胍联以及列美脲被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中,且治疗效果显著[4-5]。本研究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对其中42例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WHO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排除病症信息与资料不全的患者以及无法用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药物的患者。所有患者全天任意时间血糖均在11.1 mmol/L以上,空腹时的血糖在7.0 mmol/L以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0~75岁,平均(41.2±2.1)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6.6±1.3)年。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32~70岁,平均(42.5±1.4)岁,病程(5个月~14)年,平均(5.7±1.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运动干预、胰岛素治疗以及饮食干预等。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山东明仁福瑞达制药股份有效公司 国药准字H37020003)口服治疗0.5 g/次,3次/d,餐后服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先给予患者二甲双胍(山东明仁福瑞达制药股份有效公司,国药准字H37020003)口服治疗,前3天剂量为0.5 g/次,3次/d,同时给予格列美脲(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63)剂量为3~6 mg,在治疗期间每7天进行一次随访,通过贝朗血糖仪经患者末梢血糖进程检测,同时对患者的血压以及体重进行检测将其检测结果做好记录,当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空腹时,血糖高于8 mmol/L则需要增加1 mg的格列美脲,直至血糖低于
7.0 mmol/L,剂量增加至4 mg为止,这时服用方式需改为早晚分次进行服用。当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空腹血糖为4.0~7.0 mmol/L
左右则用药剂量不变,如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需及时的进行随机血糖检测,并记录不良反应以及相关情况。当检测结果显示患者随机血糖以及空腹血糖均在4.0 mmol/L以下时,则立即将格列美脲的用量减少,其每次减少的剂量应控制在1~2 mg,其整个治疗时间为4个月,之后给予患者空腹抽血,对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进行常规检测并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2)观察患者治疗后餐后2 h血糖的情况;(3)观察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的情况;(4)观察患者治疗后胆固醇情况;(5)观察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情况;(6)观察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的情况。
1.4 疗效评价 (1)患者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7.0%以下为标准,有效率在85.0%以上。(2)患者治疗后餐后2 h血糖下降11 mmol/L以下为标准,有效率在80.0%以上。(3)患者治疗后空腹时血糖下降7 mmol/L以下为标准,有效率在90.0%以上。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比较 观察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它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临床上把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慢性、急性,慢性并发症包括神经病变、心肌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以及病足等,急性并发症包括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等,这些并发症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状况[6-7]。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以及2型糖尿病,此病的发生是受到各种不同因子的影响,使得人体内正常血液结构平衡被损害,导致体内血液中胰岛素的分泌较少而引发[8]。根据病情的进展人体胰岛被逐渐损害,从而使得胰岛的代偿能力明显下降。糖尿病也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治疗方式主要是以稳定患者血糖水平为主。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有多种治疗方式,目前提倡的是早期联合药物治疗,使其不同药物之间的作用相互协同,稳定患者的血糖,从而使得因为药物剂量过大造成的不良反应降低[9]。二甲双胍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降血糖,主要是根据肝细胞膜G蛋白来稳定胰岛素针对腺普酸环化酶抑制的功能,使其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出现,从而将葡萄糖的利用率提高,使其达到降血糖的目的[10-11]。有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的病程较长的患者如只给予单纯的降血糖药物,则无法有效的且合理的控制病情的进展,因此需要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理。据相关医学专家提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可进一步将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提高,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源性胰岛素的用量[12-13]。格列美脲不同于磺酰脲类药物,它主要是和β细胞受体上分子量很小的亚单位进一步结合,其解离以及结合的效率极高,从而使得胰岛素正确分泌,并降低对患者长时间的刺激[14]。与此同时,格列美脲还起着胰外降血糖的作用,可将体内其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提高,从而使得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以及摄取进一步增加,它具有的胰外降血糖作用主要是能够将刺激内源性胰岛素分泌降低,同时将体内其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提高,对患者的体质不会造成影响[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只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采用观察组的治疗方式,在较短时间内患者的血糖就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同时患者在治疗后经血糖测试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均恢复正常,并且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达到正常指标,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较低。本研究选取的病例患者均为初发2型糖尿病,其病程较短,在患者体内具有一部分功能正常的胰岛β细胞组织,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联用使得患者的血糖明显降低,并减轻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组织的破坏,使得胰岛β细胞组织能够恢复正常,从而将患者自身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提高[16]。
综上所述,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不良反应较低,患者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可逐步减少或停用格列美脲药物,只单纯给予二甲双胍进行维持治疗,从而将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地提高,并降低了治疗需要的费用,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碧海.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13-14.
[2]赵继伟.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72例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48-149.
[3]亚库甫江·阿布多热依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106-107.
[4]吴萍.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14):3043-3044.
[5]毕腊梅.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59-60.
[6]陈汉华,杨瑞景.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55-56.
[7]敬迎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63.
[8]贾玉芹,李丽丽.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3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138-139.
[9]付之平.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2):163-164.
[10]王昱.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186-187.
[11]汪敏,高方,薛耀明,等.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内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3):564-566.
[12]帕塔木汗.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在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6):74.
[13]刘生莲.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308.
[14]李庆光.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2014,20(16):3033-3035.
[15]李晓芬,刘琇.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78-79.
[16]韩隆元.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5):611-612.
(收稿日期:2015-01-07) (本文编辑:周亚杰)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melbine combining with glimepiride.Method:84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ho accept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4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Melbine combining with Glimepiride,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y were treated by Melbine.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ntrasted.Result:The effects of GHBAIC,2-hour post-meal blood glucose,and the FBG of these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evide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whole occurr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14%,compared with 26.19%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ccurr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evide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effects of treating 84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Melbine combining with Glimepiride is evident,which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adverse reactions brought about by hyperglycemia.Thus,it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and promoted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Melbine; Glimepirid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linical effects
First-author’s address:People’s Hospital of Heshan,Heshan 5297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7.015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以及精神因素等,使得人体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较少以及胰岛素出现抵抗的情况,导致人体内脂肪、水、蛋白质、糖以及电解质出现代谢紊乱而引发[1-2]。糖尿病又分为1型与2型,临床上患者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占总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常见于老年人群,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3]。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二甲双胍联以及列美脲被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中,且治疗效果显著[4-5]。本研究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对其中42例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WHO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排除病症信息与资料不全的患者以及无法用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药物的患者。所有患者全天任意时间血糖均在11.1 mmol/L以上,空腹时的血糖在7.0 mmol/L以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0~75岁,平均(41.2±2.1)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6.6±1.3)年。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32~70岁,平均(42.5±1.4)岁,病程(5个月~14)年,平均(5.7±1.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运动干预、胰岛素治疗以及饮食干预等。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山东明仁福瑞达制药股份有效公司 国药准字H37020003)口服治疗0.5 g/次,3次/d,餐后服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先给予患者二甲双胍(山东明仁福瑞达制药股份有效公司,国药准字H37020003)口服治疗,前3天剂量为0.5 g/次,3次/d,同时给予格列美脲(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63)剂量为3~6 mg,在治疗期间每7天进行一次随访,通过贝朗血糖仪经患者末梢血糖进程检测,同时对患者的血压以及体重进行检测将其检测结果做好记录,当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空腹时,血糖高于8 mmol/L则需要增加1 mg的格列美脲,直至血糖低于
7.0 mmol/L,剂量增加至4 mg为止,这时服用方式需改为早晚分次进行服用。当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空腹血糖为4.0~7.0 mmol/L
左右则用药剂量不变,如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需及时的进行随机血糖检测,并记录不良反应以及相关情况。当检测结果显示患者随机血糖以及空腹血糖均在4.0 mmol/L以下时,则立即将格列美脲的用量减少,其每次减少的剂量应控制在1~2 mg,其整个治疗时间为4个月,之后给予患者空腹抽血,对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进行常规检测并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2)观察患者治疗后餐后2 h血糖的情况;(3)观察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的情况;(4)观察患者治疗后胆固醇情况;(5)观察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情况;(6)观察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的情况。
1.4 疗效评价 (1)患者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7.0%以下为标准,有效率在85.0%以上。(2)患者治疗后餐后2 h血糖下降11 mmol/L以下为标准,有效率在80.0%以上。(3)患者治疗后空腹时血糖下降7 mmol/L以下为标准,有效率在90.0%以上。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比较 观察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它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临床上把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慢性、急性,慢性并发症包括神经病变、心肌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以及病足等,急性并发症包括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等,这些并发症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状况[6-7]。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以及2型糖尿病,此病的发生是受到各种不同因子的影响,使得人体内正常血液结构平衡被损害,导致体内血液中胰岛素的分泌较少而引发[8]。根据病情的进展人体胰岛被逐渐损害,从而使得胰岛的代偿能力明显下降。糖尿病也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治疗方式主要是以稳定患者血糖水平为主。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有多种治疗方式,目前提倡的是早期联合药物治疗,使其不同药物之间的作用相互协同,稳定患者的血糖,从而使得因为药物剂量过大造成的不良反应降低[9]。二甲双胍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降血糖,主要是根据肝细胞膜G蛋白来稳定胰岛素针对腺普酸环化酶抑制的功能,使其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出现,从而将葡萄糖的利用率提高,使其达到降血糖的目的[10-11]。有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的病程较长的患者如只给予单纯的降血糖药物,则无法有效的且合理的控制病情的进展,因此需要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理。据相关医学专家提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可进一步将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提高,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源性胰岛素的用量[12-13]。格列美脲不同于磺酰脲类药物,它主要是和β细胞受体上分子量很小的亚单位进一步结合,其解离以及结合的效率极高,从而使得胰岛素正确分泌,并降低对患者长时间的刺激[14]。与此同时,格列美脲还起着胰外降血糖的作用,可将体内其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提高,从而使得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以及摄取进一步增加,它具有的胰外降血糖作用主要是能够将刺激内源性胰岛素分泌降低,同时将体内其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提高,对患者的体质不会造成影响[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只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采用观察组的治疗方式,在较短时间内患者的血糖就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同时患者在治疗后经血糖测试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均恢复正常,并且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达到正常指标,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较低。本研究选取的病例患者均为初发2型糖尿病,其病程较短,在患者体内具有一部分功能正常的胰岛β细胞组织,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联用使得患者的血糖明显降低,并减轻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组织的破坏,使得胰岛β细胞组织能够恢复正常,从而将患者自身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提高[16]。
综上所述,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不良反应较低,患者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可逐步减少或停用格列美脲药物,只单纯给予二甲双胍进行维持治疗,从而将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地提高,并降低了治疗需要的费用,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碧海.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13-14.
[2]赵继伟.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72例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48-149.
[3]亚库甫江·阿布多热依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106-107.
[4]吴萍.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14):3043-3044.
[5]毕腊梅.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59-60.
[6]陈汉华,杨瑞景.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55-56.
[7]敬迎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63.
[8]贾玉芹,李丽丽.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3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138-139.
[9]付之平.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2):163-164.
[10]王昱.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186-187.
[11]汪敏,高方,薛耀明,等.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内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3):564-566.
[12]帕塔木汗.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在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6):74.
[13]刘生莲.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308.
[14]李庆光.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2014,20(16):3033-3035.
[15]李晓芬,刘琇.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78-79.
[16]韩隆元.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5):611-612.
(收稿日期:2015-01-07) (本文编辑:周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