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强夯处理施工方法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l76488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强夯处理施工方法
  林金彪
  (宁夏路昊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强夯法指的是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的方法。强夯法主要用来处理湿陷性黄土及高填方路基。强夯称动力固结法,利用起吊设备,将20吨左右重锤提升至适宜的高度高处使其自由下落,依靠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强夯法主要用于砂性土、非饱和粘性土与杂填土地基。但是,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研究缺陷,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强夯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希望为以后的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施工方法
  1 湿陷性黄土的特点
  所谓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一定的压力下受水亲事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明显下沉的黄土。湿陷性黄土的天然重量较小,其单位体积内所含的黏土颗粒少,孔隙较大,因此稳定性极弱。在遇水的情况下,土粒间毛细水表面张力将丧失,起骨架作用的晶体颗粒迅速溶解,地基的直接表现就是垂直沉陷,这样就可能直接导致构筑物的严重损坏。因此,在湿陷性黄土路上,必须将施工方案进行优化组合,在做经济技术比较的基础上,将沉降值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这不仅增加其使用价值,还能够减少施工成本,从而给施工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 强夯施工机理
  最佳含水量是对湿陷性黄土施工中最不容易控制的,一般压路机碾压无法使路基达到规定的密实度要求。强夯法最早产生于法国,这是一种专门的地基加固方法,这种方法是用巨锤从高处自由下落,然后产生强大的压力,形成冲击波,从而将土压实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湿陷性黄土瞬间产生变形,迫使土层孔隙压缩,使土层中的液化水迅速排除,从而使地基达到紧密的程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而且还能改善砂类土抵抗振动液化的能力,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
  3 强夯施工
  (一)施工步骤。对湿陷性黄土路的施工是需要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只有在各个程序完善的基础上,我们生产的路的质量才具有合理性及适用于生产的需要。否则,产品将会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隐患。一般来讲,对湿陷性黄土路的施工工序可以分为如下9个步骤。一般我们的施工都是按照这些工序进行的。
  (二)施工内容。
  1.施工准备。既然要做施工,那么施工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好的施工准备是有效完成任务或取得良好的工程质量的必要保证,因此在施工之前我们必须做出充分的施工准备:对于湿陷性黄土路的施工当然不能够例外,首先做的就是平整场地工作,在施工前,先用推土机及装载机清除表层土30cm并整平施工场地,以利于吊车行走施工;其次要布置夯点,这主要是按夯点设计图进行测量放线,并用石灰撒出各夯点位置,一般情况下夯击点是按正方形展开的;最后就是吊车的准备,机具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后,试吊夯锤、试验脱钩器开启情况、测定夯锤提升高度、确定脱钩缆绳长度等。
  2.施工组织。强夯施工时每台机组安排5人,其中指挥1人,吊车司机1人,技术管理2人,安全员1人。施工中吊机按事先撒出的夯点将夯锤就位,测量人员测出夯前夯锤顶标高并记录后,发出起吊指令后,吊车司机方可起吊夯锤。夯锤起吊到设计高度后自由落下,此时测量人员再次测出锤顶相对标高并记录发出指令后吊机方可再次循环作业。直至测量人员最后两击结果符合质量标准,测量人员发出指令后吊车方可移位。单遍强夯完毕后,对上部震松土层推平后用振动压路机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3%。强夯完毕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3.质量控制。(1)为保证强夯质量,应严格控制放线精度和落锤位置及高度。每一夯坑位置误差应小于0.2m,提升高度不得小于规定值。若坑底倾斜过大,可用砂土将坑底填平,然后进行下一次夯击。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必须小于50mm或夯击6次以上。(2)在雨季施工时,必须排除场地积水后,才能开始强夯。夯击过的场地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并封闭交通。(3)冬季施工,应先将表层冻土击碎,或清除冻土块。
  4.安全措施。我们在生产生活中总是提倡“安全第一,生产第二”,足见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在每一项工程中都必须做好安全工作。因为安全不仅是保证工程按时竣工的先决条件,还是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现。在我们的夯实路基的工程中,我们如何做好安全工作就是我们的工程取得完满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做到如下表的基本工作。
  表二对湿陷性黄土路施工的安全维护措施表
  5.效果检验。在强夯工作完成后,我们要根据想关规范要求,对具有代表性的夯点在强夯前后的沉降量做出统计分析,并利用静力触探实验或刀法土工试验对强夯效果进行检验。通过统计分析及工程质量检验,可以不断改进或完善强夯方法,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获得更优的工程质量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效益。
  4 结束语
  正因为强夯法具有设备简单、施工便捷、适用范围广、节省材料、施工工期短的优点,之所以这种方法在施工中的应用相当广范。本文通过系统的分析,深入的探讨,基本对湿陷性黄土路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作了完整的总结性分析,基本包括了对湿陷性黄土路施工的要点。相信可以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莉,公路工程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陷防治措施[J].知识经济,2011(6)
  [2]任锐、谢永利、来弘鹏,长短桩在湿陷性黄土中作用机理的数值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01)
  [3]翁效林、王玮、刘保健,湿陷性黄土拓宽路基变形特性及强夯法处治效应模型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1,(2)
  [4]许兴旺、李肖伦,湿陷性黄土地区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分析[J].岩土力学,2010(1)
  [5]崔齐飞,利用注浆技术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下沉[J].西铁科技,2009(3)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由于其优秀的功能以及价格方面的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出发,简单介绍了型钢结构选型和布置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型钢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具体应用技术。  关键词:高层;型钢混凝土;施工技术  目前,对于新一代的超高层建筑,当今世界各国都已趋向采用钢—混凝土的组合结构。而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极具魅力的组合结构
期刊
摘要:利用AutoCAD计算施工测量放样内业数据,以及全站仪在外业测量放样中的应用,总结了贯流式电站流道施工测量放样的数据计算和放样。  关键词:贯流式电站;流道;AutoCAD坐标;高程图解;电子全站仪  1 引言  在工程施工测量中,放样方法和内业数据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内业数据计算与放样方法的正确决定了测量工作能否快速、顺利地完成。内业数据的计算方法及精度取决于所用仪器、放样要求和内业
期刊
[提 要]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根据构件的受力特点,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案。着重说明用碳纤维加固受弯构件的适用范围,计算方法及构造措施等设计人员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 补强、碳纤维布、基材强度、调幅、初始弯矩    (一)工程概况  辽宁工业展览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青年大街与文化路交汇处西北角,1959年由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1960年建成投入使用。  该建筑由相互独立的十个结构单元组成,
期刊
摘要: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交通量也发展迅速,这给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和考验,很多高速公路都出现了严重的早期破坏现象诸如路面开裂等,导致了路面使用功能的严重受损,本文主要从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沥青混凝土的摊铺与压实这两个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压实  随着我国国民经
期刊
摘要: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现浇混凝土结构越来越普遍。本文对现浇墙、柱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总结。首先介绍了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与振捣,然后详细介绍了柱的混凝土浇筑和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最后对墙、柱混凝土拆模与混凝土的养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墙;柱  随着现在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在房屋建筑工程建造中,建筑物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建
期刊
【摘要】土木工程的施工安全问题对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模式还相对落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土木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本文从目前中国土木施工管理问题入手,分析了土木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管理模式建构,从而有效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关键词】土木工程;安全管理;施工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期刊
【论文摘要】基础质量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起决定作用,地基和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分析了其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探讨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措施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多,平均用地越来越少,房屋建筑朝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日益明显,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要求也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经验的土地基的处理,介绍了水泥搅拌桩在软基加固中的设计、施工和检测。而且其结果充分说明该软基加固技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软基加固;市政道路;质量控制  1软基处理设计  1.1搅拌桩设计  水泥搅拌桩设计桩径为550mm,在机动车道下搅拌桩中心间距为  1.2m,人行道下中心间距为1.5m,桩长根据不同路段不同的地质情况而定,进入持力层不小于lm,一般为5~l0m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规模不断的扩大,大型的现代化建筑不断涌现,出现很多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基础底板混凝土越来越厚,对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施工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和裂缝产生的原因,从原材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钢筋配置、温度检测和养护等方面的技术措施,控制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并达到其施工质量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砼;混凝土配合比;温度检测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换流变广场面层混凝土裂缝形成的规律和类型,从原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结合一些换流站工程的施工实践,总结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换流变广场;混凝土;面层裂缝;防治措施  1 前言  随着我国直流输电技术的日益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加大了直流输电的建设步伐,直流输电工程成为跨区联网建设的主力。换流站的换流变压器由于数量多,体积庞大,附件繁多,加上换流变一般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