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两大焦点问题一直困扰着中东地区:一是巴勒斯坦问题,二是伊拉克问题。约旦恰好夹在西面的以色列、巴勒斯坦自治区和东线的伊拉克之间。这一中东蕞尔小国便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中东政治斗争的旋涡之中,在夹缝中求生存。
夹缝之一: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
约旦作为大批巴勒斯坦难民的“避难所”和继埃及之后与以色列建交的第二个阿拉伯国家,一直极力在巴以之间维系政治、经济上的平衡。
约旦对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地区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1950年,约旦正式吞并西岸,尽管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丧失了对西岸的控制权,后又于1988年宣布与西岸断绝法律与行政联系,但约旦的第纳尔仍是西岸的流通货币,约旦政府甚至还在西岸征税。20世纪80年代,约、巴、以、美等有关方面曾就在约、巴建立“邦联”的框架内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进行过认真的探讨。目前,约旦国内60%以上的人口是巴勒斯坦人。他们当中既有跻身政界的政客,亦不乏腰缠万贯、对约旦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家。
由此,不难理解约旦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微妙处境和“复杂心情”。一方面,约旦坚决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而另一方面,当国家安全利益因之受到损害时,这种支持度便会大打折扣。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例子是发生在1970年的“黑九月事件”。当时,因巴解组织以约旦为根据地袭击以色列的行动屡遭以军报复,使约旦无辜蒙受“池鱼之殃”。于是,侯赛因国王不得不对巴解痛下杀手,将其驱逐出境。此“兄弟阋于墙”之举惹怒了阿拉伯国家,埃及、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国一度与约旦断交。
约旦是最早与以色列接触的阿拉伯国家。1948年战争后,当时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便通过秘密渠道与以色列谈判。然而,因受制于巴以关系及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态度,约旦始终不敢率先越雷池一步。直到1993年巴以签署《奥斯陆协议》后,约旦才正式与以色列握手言和。两国建交后,约旦和以色列在旅游、贸易、民航、农业等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以色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给约旦带来了收益。特别是以色列同意每年从以色列北部向约旦调运5000万立方米淡水,对干旱缺水的约旦无异于“雪中送炭”。
作为阿拉伯大家庭的成员,约以关系难免受制于整个阿以关系、特别是巴以关系的变化。2000年9月巴以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后,约旦迫于压力,召回了其驻以色列大使。约以关系陷于停滞。
夹缝之二:伊拉克与海湾六国之间
1990年8月,伊拉克侵占科威特,与沙特、科威特等海湾六国反目成仇。令许多人感到疑惑不解的是,约旦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地站在伊拉克一边。
其实,约旦自有难以言表的苦衷。历史上,约旦与伊拉克曾有过一段兄弟情谊。1921年成立的伊拉克费萨尔王朝创始人费萨尔一世和约旦哈希姆王朝的开国君主阿卜杜拉是同胞兄弟。1958年2月,两国共同组成了“阿拉伯联邦”。20世纪80年代,在持续八年的两伊战争中,约旦不仅坚定地站在伊拉克一边,而且派遣5000名志愿兵赴伊拉克参战。战后,约伊两国签署合作协定,规定伊拉克每年向约旦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在1990年的海湾危机中,约旦顶住国际压力支持伊拉克,显示了与伊拉克患难与共的坚定立场。约旦拔刀相助,伊拉克也自然投桃报李:约旦所需90%的原油和99%的燃料由伊拉克供应;伊拉克每年向约旦提供500万吨石油,其中一半为无偿赠送,另一半也给予优惠价格;伊拉克是约旦第一大贸易进口国和第二大出口国,两国年贸易额近5亿美元。另外,约旦亚喀巴湾港转口贸易的60%来自伊拉克。
然而,在海湾危机中“站错队”的约旦得罪了另几位“财神”,从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沙特、科威特等海湾六国眼中,侯赛因与萨达姆成了“一丘之貉”。于是,海湾六国中断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约旦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的经济援助,驱逐了数十万在这些国家工作、为约旦赚取巨额外汇的约旦劳工,使约旦经济严重受损。
夹缝之三:美国与伊拉克之间
伊拉克战争前,一位约旦报社编辑一语道破约旦的两难处境。他说:“一方面,我们明知战争将给约旦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但却无力阻止这场灾难的来临;另一方面,我们面临艰难的抉择:是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以换取对约旦的援助,还是加入阿拉伯反战阵营。”平心而论,约旦政府不愿看到这场战争发生。其一,担心引发国内反美势头上升。其二,战争会中断约旦与伊拉克的经贸关系,损害约旦经济利益。其三,担心战争引发难民潮。此外,约旦政府还担心以色列趁火打劫,借机强行将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赶到约旦境内。于是,约旦选择了公开反对美国武力攻打伊拉克的立场,并声称“决不充当美国的炮架子”。
然而,眼看美国大兵压境,战争难以避免,人们注意到,“识时务”的约旦还是玩了一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把戏。
去年8月,约旦和美国在约旦南部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据称,参加演习的4000名美军士兵事后并未离开约旦。今年2月,美军的三个“爱国者”导弹连开始在约旦首都安曼及伊尔比德地区部署。尽管约旦政府三番五次地强调,此举是为了防止约旦遭受来自任何一方的空中袭击,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无论是以色列还是伊拉克都没有理由将约旦作为攻击目标。美国在约旦境内部署反弹道导弹,显然是为了给约旦西边的以色列增加一道防护网。战争开始后,美军一支特种部队突然“从天而降”,占领了伊拉克西部的H2和H3两个军用机场。据媒体分析,这支部队的惟一出处只能是约旦。种种迹象表明,约旦已悄然加入“倒萨阵营”。
近几年,约旦从山姆大叔那里获益颇丰:美国是约旦最大的贸易出口国,约旦对美国年出口额占其外贸总额的20%;1994年,为了“奖励”约旦与以色列媾和,美国免除了约旦7亿美元的债务;2002年,美国向约旦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共4.6亿美元,其中军援为2亿美元;2003年1月,美国向约旦提供1.45亿美元赠款。伊战开始后,美国又向约旦追加了11.06亿美元的紧急援助,其中军援达4.06亿美元。此外,美国一向重视与约旦发展军事合作关系,时常与约旦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自身孱弱且强邻环伺的约旦有美国作为“靠山”,自然可以增强安全感。
当然,约旦也巧妙地履行了“务实外交”的准则。伊拉克战争中,约旦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药物和食品等人道主义援助。伊战后,约旦在公开场合与阿盟一道反对美国干涉伊拉克内政的同时,积极筹划跻身战后重建工作,拟通过在约伊边境建立自由贸易区等途径,谋求在伊拉克重建这块大蛋糕上获得一块份额。不仅如此,约旦还成功地与科威特等海湾国家维系了良好的经贸关系。8月初,约科签署协议,规定在三个月内科威特每天以特惠价格向约旦提供2.5万桶石油。
可以预见,无论中东风云如何变幻,约旦独特的生存之道将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