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普外科大手术之后预防DVT(深静脉血栓)生成的要点和措施。方法:随机将61例普外科大手术者分组:控制组(31例)和防范组(30例)。对控制组的普外科大手术者通过基本预防策略来防范DVT(深静脉血栓)的生成,对防范组的普外科大手术者通过基本预防+GCS(即为:渐进型的压力长袜)策略来防范DVT(深静脉血栓)的生成。结果:防范组的预防效果优于控制组,P<0.05。结论:通过对GCS(即为:渐进型的压力长袜)的使用可以使DVT(深静脉血栓)的生成率降低,能够使DVT(深静脉血栓)得到有效地防范。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普外科大手术;渐进型压力长袜;基本预防策略
深静脉血栓即为“DVT”,是静脉中生成的一种回流障碍性病症,是由于下肢深静脉腔之中血液的凝结出现异常,进而致使静脉官腔发生阻塞所造成的回流障碍性病症。DVT具有高危害和高发病率的特征,因此必须防范DVT的生成。在长期的防范研究和临床预防中,都是通过抬高患肢以及早期活动来实施对DVT的生成预防,但是并未有较大成效[1]。为了探讨在普外科大手术之后预防DVT(深静脉血栓)生成的要点和有效策略,选取2012-02-13到2013-08-07,我院做普外科大手术者61例为探讨对象,详情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病人资料 2012-02-13到2013-08-07,我院做普外科大手术者61例,男性47例,女性14例,年龄37岁到85岁,平均:62.58±11.04岁,所做的普外科手术有:胰腺癌手术、直肠癌手术、结肠癌手术、肝癌手术、胃癌手术,对应的手术人数:9例、21例、7例、13例、11例。为了探讨在普外科大手术之后预防DVT(深静脉血栓)生成的要点和措施,随机将61例普外科大手术者分组:控制组(31例)和防范组(30例)。在控制组的31例做普外科大手术者中,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37岁到84岁,平均:62.49±11.01岁。其中,5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胰腺癌手术,10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直肠癌手术,4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结肠癌手术,7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肝癌手术,5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胃癌手术。在防范组的30例做普外科大手术者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38岁到85岁,平均:62.56±11.02岁。其中,4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胰腺癌手术,11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直肠癌手术,3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结肠癌手术,6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肝癌手术,6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胃癌手术[2]。
1.2预防方法
1.2.1控制组 术后,将下肢高抬20度到30度,并为术者翻身,让之在床上适当活动,例如:有效咳嗽、下肢屈伸以及足趾活动、深呼吸。术后2到3天,让之围绕床边行四肢运动、叩背以及坐起等动作,术后5到6天,让之扶床适当行走5分钟,以此为开端,渐进地提升运动量。
1.2.2防范组 对防范组的普外科大手术者通过基本预防+GCS(即为:渐进型的压力长袜)策略来防范DVT(深静脉血栓)的生成。基本预防策略同控制组。此外,术中起,让病人在早晨醒来并起床之后穿GCS,到晚上休息时方可脱下,穿GCS时长:5天到7天[3]。
2.结果
在控制组中,行大手术后3d,发生 DVT的有12例,行大手术后7d,发生 DVT的有3例,行大手术后10d,发生 DVT的有1例;在防范组中,行大手术后3d,发生 DVT的有5例,行大手术后7d,发生 DVT的有1例,行大手术后10d,发生 DVT的有0例,显然防范组的预防效果优于控制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静脉壁损伤、血流滞缓和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普外科术前准备常嘱患者禁食、禁水、灌肠并行胃肠减压,如补水不足常致患者处于血容量不足状态,致使血液浓缩,继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手术过程中长时间仰卧、术中制动均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淤滞;手术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肉麻痹、张力减退,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减少、郁滞。手术创伤使组织因子释放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出现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创伤导致组织水肿引起静脉回流障碍,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而形成血栓; 恶性肿瘤分泌癌性促凝活性物质,导致肿瘤患者血液系统异常激活,易发生DVT。
选用低压预防型GCS,踝部压力18mm Hg,渐次向上递减,符合国际标准的医学压力梯度,通过收缩小腿肌肉对血管腔加压,促使静脉血液回流心脏,确保下肢静脉血液的良好循环,防止下肢静脉淤血,减轻术后引起的血液黏稠度和回流受阻; 通过降低及阻止深静脉扩张,保护血管内膜不受损伤,阻止组织因子释放,从而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据实验报道,在行普外科大手术之后,患者生成DVT(深静脉血栓)的概率:30%到50%,DVT的生成率和手术持续时间是正相关的,手术1小时到2小时显现DVT(深静脉血栓)的概率:10%到20%,手术2小时到3小时显现DVT(深静脉血栓)的概率:40%。据研究,深静脉血栓和PE(肺栓塞)有很大的关联,超越50%的深静脉血栓者发生症状不明显的PE。此外,在PE者中,有80%在患PE的同时存在症状不明显的DVT[5]。为了探讨在普外科大手术之后预防DVT(深静脉血栓)生成的要点和措施,对控制组的普外科大手术者通过基本预防策略来防范DVT(深静脉血栓)的生成,对防范组的普外科大手术者通过基本预防+GCS(即为:渐进型的压力长袜)策略来防范DVT(深静脉血栓)的生成。在控制组中,DVT的总发生率:51.61%。在防范组中,DVT的总发生率:20.00%。显然防范组优于控制组,P<0.05。在行普外科大手术中或者行普外科大手术之后,通过对GCS(即为:渐进型的压力长袜)的使用可以使DVT(深静脉血栓)的生成率降低,能够使DVT(深静脉血栓)得到有效地防范。
参考文献:
[1]陈明霞,杭菲,王君波. 渐进式压力长袜在预防普外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9(16):104-105.
[2]尹芝华,宋娟. 骨科、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药业,2009,23(17):1058-1059.
[3]陈志. 骨科大手术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回顾性调查[D].中南大学,2012,19(11):169-170,182-182.
[4]张云飞,戴丽娟,戴志凤. 循证护理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3(14):1627-1628.
[5]刘志刚,李建飞,王云翔,李玉梅.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座谈会纪要[J]. 中华骨科杂志,2009,10(11):165-169,172-173.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普外科大手术;渐进型压力长袜;基本预防策略
深静脉血栓即为“DVT”,是静脉中生成的一种回流障碍性病症,是由于下肢深静脉腔之中血液的凝结出现异常,进而致使静脉官腔发生阻塞所造成的回流障碍性病症。DVT具有高危害和高发病率的特征,因此必须防范DVT的生成。在长期的防范研究和临床预防中,都是通过抬高患肢以及早期活动来实施对DVT的生成预防,但是并未有较大成效[1]。为了探讨在普外科大手术之后预防DVT(深静脉血栓)生成的要点和有效策略,选取2012-02-13到2013-08-07,我院做普外科大手术者61例为探讨对象,详情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病人资料 2012-02-13到2013-08-07,我院做普外科大手术者61例,男性47例,女性14例,年龄37岁到85岁,平均:62.58±11.04岁,所做的普外科手术有:胰腺癌手术、直肠癌手术、结肠癌手术、肝癌手术、胃癌手术,对应的手术人数:9例、21例、7例、13例、11例。为了探讨在普外科大手术之后预防DVT(深静脉血栓)生成的要点和措施,随机将61例普外科大手术者分组:控制组(31例)和防范组(30例)。在控制组的31例做普外科大手术者中,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37岁到84岁,平均:62.49±11.01岁。其中,5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胰腺癌手术,10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直肠癌手术,4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结肠癌手术,7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肝癌手术,5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胃癌手术。在防范组的30例做普外科大手术者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38岁到85岁,平均:62.56±11.02岁。其中,4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胰腺癌手术,11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直肠癌手术,3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结肠癌手术,6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肝癌手术,6例的普外科大手术为胃癌手术[2]。
1.2预防方法
1.2.1控制组 术后,将下肢高抬20度到30度,并为术者翻身,让之在床上适当活动,例如:有效咳嗽、下肢屈伸以及足趾活动、深呼吸。术后2到3天,让之围绕床边行四肢运动、叩背以及坐起等动作,术后5到6天,让之扶床适当行走5分钟,以此为开端,渐进地提升运动量。
1.2.2防范组 对防范组的普外科大手术者通过基本预防+GCS(即为:渐进型的压力长袜)策略来防范DVT(深静脉血栓)的生成。基本预防策略同控制组。此外,术中起,让病人在早晨醒来并起床之后穿GCS,到晚上休息时方可脱下,穿GCS时长:5天到7天[3]。
2.结果
在控制组中,行大手术后3d,发生 DVT的有12例,行大手术后7d,发生 DVT的有3例,行大手术后10d,发生 DVT的有1例;在防范组中,行大手术后3d,发生 DVT的有5例,行大手术后7d,发生 DVT的有1例,行大手术后10d,发生 DVT的有0例,显然防范组的预防效果优于控制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静脉壁损伤、血流滞缓和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普外科术前准备常嘱患者禁食、禁水、灌肠并行胃肠减压,如补水不足常致患者处于血容量不足状态,致使血液浓缩,继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手术过程中长时间仰卧、术中制动均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淤滞;手术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肉麻痹、张力减退,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减少、郁滞。手术创伤使组织因子释放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出现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创伤导致组织水肿引起静脉回流障碍,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而形成血栓; 恶性肿瘤分泌癌性促凝活性物质,导致肿瘤患者血液系统异常激活,易发生DVT。
选用低压预防型GCS,踝部压力18mm Hg,渐次向上递减,符合国际标准的医学压力梯度,通过收缩小腿肌肉对血管腔加压,促使静脉血液回流心脏,确保下肢静脉血液的良好循环,防止下肢静脉淤血,减轻术后引起的血液黏稠度和回流受阻; 通过降低及阻止深静脉扩张,保护血管内膜不受损伤,阻止组织因子释放,从而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据实验报道,在行普外科大手术之后,患者生成DVT(深静脉血栓)的概率:30%到50%,DVT的生成率和手术持续时间是正相关的,手术1小时到2小时显现DVT(深静脉血栓)的概率:10%到20%,手术2小时到3小时显现DVT(深静脉血栓)的概率:40%。据研究,深静脉血栓和PE(肺栓塞)有很大的关联,超越50%的深静脉血栓者发生症状不明显的PE。此外,在PE者中,有80%在患PE的同时存在症状不明显的DVT[5]。为了探讨在普外科大手术之后预防DVT(深静脉血栓)生成的要点和措施,对控制组的普外科大手术者通过基本预防策略来防范DVT(深静脉血栓)的生成,对防范组的普外科大手术者通过基本预防+GCS(即为:渐进型的压力长袜)策略来防范DVT(深静脉血栓)的生成。在控制组中,DVT的总发生率:51.61%。在防范组中,DVT的总发生率:20.00%。显然防范组优于控制组,P<0.05。在行普外科大手术中或者行普外科大手术之后,通过对GCS(即为:渐进型的压力长袜)的使用可以使DVT(深静脉血栓)的生成率降低,能够使DVT(深静脉血栓)得到有效地防范。
参考文献:
[1]陈明霞,杭菲,王君波. 渐进式压力长袜在预防普外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9(16):104-105.
[2]尹芝华,宋娟. 骨科、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药业,2009,23(17):1058-1059.
[3]陈志. 骨科大手术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回顾性调查[D].中南大学,2012,19(11):169-170,182-182.
[4]张云飞,戴丽娟,戴志凤. 循证护理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3(14):1627-1628.
[5]刘志刚,李建飞,王云翔,李玉梅.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座谈会纪要[J]. 中华骨科杂志,2009,10(11):165-169,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