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相继出台,研究者们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英语阅读进行论证和实证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支架式教学模式作为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逐渐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有效实施支架式教学模式,便是本文的要呈现的重点。
关键词:支架式理论;高中英语阅读;课例
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重要且必备的语言技能之一。因此,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既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重要任务。
一、支架式教学含义
支架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搭建支架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是支架理论运用在教学领域当中的具体表现,其最重要、最直接的来源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课堂实例
根据支架教学理论理论,现以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 Unit1阅读课文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为例,探讨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搭建支架
第一,联系实际,巧妙导入。教師首先呈现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因为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有名的一道风景名胜、文化古迹。并同时进行简单的提问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或许有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时教师需要适时搭建脚手架给于帮助引出某个问题的答案,进而巧妙地引出cultural relic 这个核心词组,为学生初步理解其含义搭建了第一个支架,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拓展思维,全面理解。为了让学生全面把握cultural relic 的内涵,教师继续发问有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可能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这两个概念,此时教师需要继续搭建支架,解释这两个概念,最后总结文化遗产的内涵。至此,有关cultural relics 的概念内涵已经解释清楚,概念的呈现为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个词搭建好了一个大的脚手架,利于后续的学习。
2、提出问题,引导探索
第一,依托支架,强化理解。为了检测学生对cultural relics这个概念的把握是否准确,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教学步骤:首先让学生说出一些他们知道的文化遗产名称,把学生吸引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随后教师呈现几幅不同的图片,其中包括了本课要学的The Amber Room,让学生辨别它们是否是文化遗产,在支架的辅助下,尝试进行自主探索。根据前面给出有关cultural relics 的定义,学生很轻松地判断出哪些是文化遗产,哪些不是。在此辨别图片的过程中,支架的作用清晰可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为教师在后面逐步提高问题难度,引导学生去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实现更高水平的认知目标做好情感铺垫。
第二,续搭支架,引入阅读。在上一环节,教师让学生辨别的图片中包括
the amber room,是为了导入本课的阅读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如果只看图片,学生并不能判断琥珀屋是否是文化遗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 通过阅读课文去寻找答。然后解说语篇标题“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并针对语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
3、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在此阶段,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虽然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要跨入“最近发展区”,还需要在教师的支架辅助下逐步深入。
Ⅰ Skim
在这一部分,根据整体语言教学原则,教师先让学生听读课文。随后,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让学生 match 每一段的main idea,这样的任务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推动对文章理解。
Ⅱ Detail reading
为了实现本课阅读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教师需要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用“小步子”教学法,一步步搭建支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进一步获取新的语言信息。
通过教师在每一段搭建的不同支架,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是教师该适时地撤去脚手架的时候。因此,从文本阅读的第三段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后,都是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促进其进步。
4、同伴互助,合作学习
Ⅲ Deep understanding
在这一部分,注重的是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体现的是同伴间互为支架的学习模式。为了更进一步掌握文章传递的信息,教师提出几个较难的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在此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达到对文章的深层理解。
Ⅳ Retelling
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复述一下有关琥珀屋的信息,如果学生复述的不尽如人意,教师可以提供帮助。阅读过程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复述故事的过程是语言输出的过程。输出所得到的反馈可以让学生修正或者重新加工他们的输出。所以,当学生复述表现有所欠缺时,教师要及时地显出支架,帮助他们及时调整,重新输出,以掌握好复述策略。
5、效果检测,小组评价
通过小测验和留作业的形式了解学生吸收的效果,并通过小组内互评的方法了解学生对一堂课的反响。
三、总结与展望
纵然支架式教学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但是也不能忽视支架式的缺陷之处,另外,在进行支架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把握搭建知识支架的度。总之,英语教师应“引导”性的把学生吸引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的搭建支架,使学生独立的沿着支架攀爬,成功跨越“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思维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最后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也能学得好!
参考文献:
[1]Vygotsky.L.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2]陈露,2014,支架式阅读教学的课堂实例与分析[J],《教学理论与实践》(8):27-29
[3]何克抗,1997,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143):375
[4]洪建勋,2013,支架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76):94-96
[5]柳淑瑛,2013,《支架式语言教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伟娜(1994.5-),女,蒙古族,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关键词:支架式理论;高中英语阅读;课例
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重要且必备的语言技能之一。因此,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既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重要任务。
一、支架式教学含义
支架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搭建支架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是支架理论运用在教学领域当中的具体表现,其最重要、最直接的来源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课堂实例
根据支架教学理论理论,现以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 Unit1阅读课文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为例,探讨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搭建支架
第一,联系实际,巧妙导入。教師首先呈现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因为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有名的一道风景名胜、文化古迹。并同时进行简单的提问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或许有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时教师需要适时搭建脚手架给于帮助引出某个问题的答案,进而巧妙地引出cultural relic 这个核心词组,为学生初步理解其含义搭建了第一个支架,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拓展思维,全面理解。为了让学生全面把握cultural relic 的内涵,教师继续发问有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可能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这两个概念,此时教师需要继续搭建支架,解释这两个概念,最后总结文化遗产的内涵。至此,有关cultural relics 的概念内涵已经解释清楚,概念的呈现为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个词搭建好了一个大的脚手架,利于后续的学习。
2、提出问题,引导探索
第一,依托支架,强化理解。为了检测学生对cultural relics这个概念的把握是否准确,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教学步骤:首先让学生说出一些他们知道的文化遗产名称,把学生吸引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随后教师呈现几幅不同的图片,其中包括了本课要学的The Amber Room,让学生辨别它们是否是文化遗产,在支架的辅助下,尝试进行自主探索。根据前面给出有关cultural relics 的定义,学生很轻松地判断出哪些是文化遗产,哪些不是。在此辨别图片的过程中,支架的作用清晰可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为教师在后面逐步提高问题难度,引导学生去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实现更高水平的认知目标做好情感铺垫。
第二,续搭支架,引入阅读。在上一环节,教师让学生辨别的图片中包括
the amber room,是为了导入本课的阅读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如果只看图片,学生并不能判断琥珀屋是否是文化遗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 通过阅读课文去寻找答。然后解说语篇标题“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并针对语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
3、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在此阶段,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虽然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要跨入“最近发展区”,还需要在教师的支架辅助下逐步深入。
Ⅰ Skim
在这一部分,根据整体语言教学原则,教师先让学生听读课文。随后,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让学生 match 每一段的main idea,这样的任务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推动对文章理解。
Ⅱ Detail reading
为了实现本课阅读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教师需要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用“小步子”教学法,一步步搭建支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进一步获取新的语言信息。
通过教师在每一段搭建的不同支架,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是教师该适时地撤去脚手架的时候。因此,从文本阅读的第三段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后,都是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促进其进步。
4、同伴互助,合作学习
Ⅲ Deep understanding
在这一部分,注重的是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体现的是同伴间互为支架的学习模式。为了更进一步掌握文章传递的信息,教师提出几个较难的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在此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达到对文章的深层理解。
Ⅳ Retelling
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复述一下有关琥珀屋的信息,如果学生复述的不尽如人意,教师可以提供帮助。阅读过程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复述故事的过程是语言输出的过程。输出所得到的反馈可以让学生修正或者重新加工他们的输出。所以,当学生复述表现有所欠缺时,教师要及时地显出支架,帮助他们及时调整,重新输出,以掌握好复述策略。
5、效果检测,小组评价
通过小测验和留作业的形式了解学生吸收的效果,并通过小组内互评的方法了解学生对一堂课的反响。
三、总结与展望
纵然支架式教学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但是也不能忽视支架式的缺陷之处,另外,在进行支架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把握搭建知识支架的度。总之,英语教师应“引导”性的把学生吸引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的搭建支架,使学生独立的沿着支架攀爬,成功跨越“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思维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最后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也能学得好!
参考文献:
[1]Vygotsky.L.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2]陈露,2014,支架式阅读教学的课堂实例与分析[J],《教学理论与实践》(8):27-29
[3]何克抗,1997,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143):375
[4]洪建勋,2013,支架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76):94-96
[5]柳淑瑛,2013,《支架式语言教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伟娜(1994.5-),女,蒙古族,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